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鞠通是清代温病学派代表医家之一,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内伤杂病的治疗方面也卓有成就。吴氏潜心研究《内经》、仲景之学,将前贤学术思想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根据江南地理气候特点化裁古方.  相似文献   

2.
清代名医吴鞠通对虚劳证治经验丰富,辨证立法很有特色,用药精当,病案记载详要。吴氏认为虚劳病因多由情志不调、酒色失节、饮食起居失常所致,病机以阳虚为本,治疗上师法张仲景,重用建中汤,提倡先调理脾胃,甘温补中,重视调养胃气。吴氏还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虚劳的治疗,很有创新。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要祝由,注重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吴鞠通是温病四大家之一,是温病学说的集大成者,其所著《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温病专著。该书汲取了历代医家治疗湿热病、寒湿病的理论精华,并结合临床心得,形成了系统的辨湿温、寒湿理论,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实践证明,吴鞠通的治湿理论以及治湿方剂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外感湿热病的辨证与治疗,而且对于内伤湿热、寒湿杂病的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吴鞠通论治寒湿的学术思想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总结其辨治寒湿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寒湿类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淮阴吴鞠通先生所著《温病条辨》,论湿温之辨治计十九条,列方二十三首,法宗叶氏而有阐发。笔者温习吴氏之论,并参叶案,共以研讨。病因病机一、外感时令湿邪鞠通认为,湿温与时令关系密切。盖长夏、初秋之际,乃湿土司令,每多淫雨连绵、秽浊薰蒸,人于气交之中,感之而为病。其谓:“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意即在此。二、内外合邪湿温者,湿与温(热)结也。吴氏认为“内不能运化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  相似文献   

5.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身亡而发愤习医,专事方术,终至一代医学巨匠。吴氏的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现就吴氏关于风温病的治疗经验浅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秋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说了秋燥的证候特点、传变方式.认为燥属次寒及分温燥和凉燥,在治法方面强调温燥宜辛凉清解、凉燥宜苦温甘辛和法.若深入下焦,前者宜滋养阴液,后者结滞者宜温下,虚羸者宜温补.继承并发扬秋燥的正化及对化、胜气及复气,用药强调味质轻清,入下焦则以厚腻有情之品滋...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论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和治疗独具一格。痹证寒湿固有,热湿尤多,病机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而为"热痹"、"湿热痹"。吴氏遵循治疗温病的思想,对"热痹"、"湿热痹"重在清利,创立"治痹之主方"加减木防己汤,并主张宣通肺气,通利下焦,湿热具化,经络畅通。  相似文献   

8.
《福建中医药》2002,33(3):45-46
虚劳者,虚损劳伤之简称,系五脏诸虚不足的病证。虚劳证范围广泛,证候纷繁复杂,古医籍中有五劳、六极、七伤之载。究其病因不外乎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②病久失养,损伤正气,久虚不复。探其病理则不离阴阳虚、脏腑虚、气血虚、营卫虚。视其疗效则根据虚损的部位不同及程度深浅,分别采用培五脏,补气血,调营卫,和阴阳。  相似文献   

9.
<正> 邪入心包证,是温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热炽盛,热毒深陷,灼津为痰,内闭心包,心窍被阻而导致的证候。临床常见身热灼手,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质纯绛,鲜  相似文献   

10.
温邪久羁,消灼肝肾之阴,出现下焦温病阴伤证。近代由于大多能及时补液,典型的阴伤证似属少见。但补液和滋阴,各有千秋,不能等同。笔者重温《温病条辨》下焦篇,吴鞠通对其论述精辟,理论宏富,立法用药条分缕析,堪为后世治温病所借鉴。现按邪少虚多、阴虚火炽、邪留阴分、阴虚欲痉4种证型,略作讨论。1 邪少虚多 救阴复脉《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一条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第二条说:“温病误表,津液…  相似文献   

11.
吴鞠通论下焦温病阴伤证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民 《江苏中医》1999,20(12):6-7
  相似文献   

12.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十一条》分注中指出:“医者不知死,焉能救生,按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  相似文献   

13.
吴鞠通为清代温病大家,且于内、妇、儿科均多建树。本文介绍其产后症论治经验,指出吴氏学宗仲景,制三甲复脉等治下焦温病,亦施诸产后三大证;另制专翕大生膏、通补奇经丸、天根月窟膏等分治产后虚热、虚寒及阴阳两虚证。吴氏手治实证,心中不忘产后。又制化回生丹攻瘀逐邪,并有“治上不犯中,治中不犯下”之训。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目前影响极大,近有人甚至推其为中医之经典。对他的用桂枝汤治温病,医界看法也不尽一致。故对这一问题,有必要作一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利于辨清禾稗、去芜指迷。基此认识,现略述己见如次。一、鞠通用桂枝汤治温病的理论 1.温病初起用桂枝汤:吴氏认为:“温  相似文献   

15.
有关清代吴鞠通(瑭)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桂枝汤的应用,争论甚多。后世医家对其用桂枝汤的争议主要持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温病初起可以配合辛温解表法,可以用桂枝汤,另一种认为不应当用桂枝汤治温病。我们赞同第二种说法。  相似文献   

16.
对《温病条辨》第四条吴鞠通用桂枝汤治疗温病初起的条文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吴氏所指的是内外合邪的温病,强调了后续手段的重要性,并指出对于古人的经验应取审慎态度,不应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7.
卢红蓉  宋乃光 《陕西中医》2004,25(12):1120-1121
清代吴鞠通(瑭)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一部温病学的重要文献,他在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清代初期的温病学家叶天士的理论和经验上,再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而写成。此书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温病的辨证施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至今仍被视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但是,它毕竟成书年代久远,后世医家对书中的一些疑点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仅就上焦篇桂枝汤的应用一例,争执甚多,莫衷一是。后世医家对其用桂枝汤的争议主要持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吴氏用桂枝汤是对的,温病初起可以配合辛温解表之法,另一种认为不应当用桂枝汤治温病,有悖常理。笔者赞同第二种说法。  相似文献   

18.
《温病条辨》,堪称温热病学的经典著作。关于作者姓名、字、号,一般书籍只言其姓吴名瑭,字鞠通。如《中国医学人名志》:“吴瑭,江苏淮阴人,字鞠通。”《简明中医辞典》: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7):931-933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对吴鞠通现存著作《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到七组常见聚类症状组和七组常用聚类中药组,通过配对分析得到五组常用的药-症组合,与既有经验相符合,因此数据挖掘技术是对中医古籍和文献进行知识发现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观辨证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医外感、内伤杂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对络病证治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了清络法、宣络法、活络法、温络法、补络法、搜络法、透络法7种治法,丰富了络病的治疗方法,为后世治疗络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