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2008-2017年血吸虫病疫情,为血吸虫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2008-2017年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逐年比较流行村、人畜感染情况和钉螺情况的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现有6个流行村,2008年三类流行村2个、四类流行村4个,2017年6个流行村全部为五类流行村;耕牛感染率从0. 64%降为0. 00%,已成为无耕牛区,人群感染率从0. 36%降为0. 00%,人畜感染基本得到控制; 2017年实有钉螺面积下降为2008年的13. 15%。结论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2008-2017年血吸虫病疫情基本控制,仍需保持血吸虫病防治,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30%,耕牛感染率为1.64%,活螺平均密度为0.49只每0.1 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7只每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4%。结论 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大量耕牛敞放,传染源控制难度较大,为防止疫情反弹,必须加强耕牛管理,落实洲滩禁牧、以机代牛等政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畜感染率和钉螺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和2001~2011年查灭螺、查治病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1年全县尚有钉螺面积96.3273万m2,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03%。2001~2011年鹤庆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6项指标无相关性,但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自然感染率存在相关关系。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钉螺自然感染率等4项指标无相关性,而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3项指标有相关性。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家畜感染率无相关关系。结论对血吸虫人畜感染率与螺情指标的相互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于指导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对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鹤庆县全县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基本情况、血吸虫病疫情、不同海拔地区自然植被分布情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鹤庆县境内不同海拔地区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全县各行政村按海拔可分为2900~3953m、1800~2899m、1500~1799m、1500m以下4个地区,海拔>2900m地区没有血吸虫病流行,其余3个地区均有血吸虫病流行。血吸虫病疫情原来以海拔为1800~2900m的地区最为严重,流行村数、人口数、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人数、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占全县流行区比例分别为96.36%、97.57%、99.62%、100.00%、99.46%,1970年该地区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30.46%。2011年全县查出血吸虫病人数、晚血病例、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钉螺面积较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血病人数、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99.99%、80.89%、99.99%、96.41%,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2011年海拔1800~2900m的地区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0.003%,2011年现存晚血病例、查出病人全部分布在该地区,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95.78%。2011年钉螺面积百分比以海拔<1500m的地区为高,有螺环境出现率、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均以海拔为1800~2900m的地区为高。结论研究不同海拔地区的自然植被分布对钉螺分布和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趋势,对工程区荆州、沙洋和潜汀3个县(市、区)开工前的疫情进行5年纵向观察,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对工程区进行钉螺和病情调查.结果 5年来工程区域内现有钉螺面积徘徊在39.54~58.42 hm2之间.慢性血吸虫病人感染率在2.98%~6.53%之间.结论 工程区上游水系存在着钉螺向工程渠扩散的威胁.荆州区工程渠道开口处的钉螺面积、钉螺密度逐年减少,血吸虫病人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引江济汉工程区存在着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5-2014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对2005-2014年武汉市13个疫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描述血吸虫病疫情和流行趋势。结果 2014年血吸虫推算病人数为1 514人,较2005年(12 769人)下降88.14%;急感人数自2008年后保持为0;人群感染率为0.12%,较2005年(2.96%)下降95.95%;耕牛存栏数1.7万头,较2005年(4.33万头)减少60.74%;耕牛感染率为0.01%,较2005年(1.68%)下降99.40%;实有钉螺面积12 791.33万平方米,比2005年减少760.8万平方米。结论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几年下降幅度偏缓,呈现"平台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消灭地区外来传染源的控制对策。方法:在荆门市(1990年已达到部颁消灭血吸虫病标准)。选择与外地血吸虫病重疫区相邻的李市镇永久、彭河、刘淌3个村进行研究,通过实施血防健康教育;设立疫情观察哨,管理流动人、畜;开展人、畜的病情监测;开展钉螺的信息调查等综合防治措施两年,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人畜患病情况。结果: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1.89%下降到0.63%,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6.34%下降至1.02%,钉螺面积一直以0。结论:在消灭血吸虫病地区,采取以血防健康教育、管理流动人群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消灭血吸虫病地区控制外来传染源效果显,对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反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昆山市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属典型的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8万人次,累计钉螺面积1.56亿M^2。经过45年的科学防治、综合治理,于1976年达到了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技术标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血防贷款项目实旋以后,血吸虫感染率一直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0-201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开展16个监测点的疫情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89%和0.40%,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55.06%;耕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41%和0.81%,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42.55%;2010年渔民感染率最高,2011年农民感染率最高;2011年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44%、78.95%和62.71%。结论与2010年相比,2011年湖北省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炳桂  李文豹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2):158-161,197
目的了解云南省鹤庆县地质地貌对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全县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血吸虫病防治的疫情资料和地质地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鹤庆县血吸虫病不同的流行类型、流行程度、地层、地形与地貌、土壤分布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程度和控制程度不一,2011年全县查出病人数、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病例、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钉螺面积较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血病人数、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99.99%、80.89%、99.99%、96.41%,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探索和研究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地理因素、环境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对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原为全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份之一,经过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简称达标)。199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至今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新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固,但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出现,血防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解我省当前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6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荆安村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和方法,每年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观察。结果两年的监测显示,该监测点螺情较严重,感染性钉螺持续存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维持在2~3%之间,感染者主要是农民和中小学生。耕牛感染率较高,且流动性大。结论监测点采取的常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收效甚微,应加强综合治理,彻底改变钉螺的生态环境,加强传染源的控制工作,有效降低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云南省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血吸虫病疫情流行态势,以及可能导致血吸虫病疫情的社会和环境变化因素等,2021年云南省选择3个省级和15个县级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具有代表性的1~3个疫区村作为监测村。通过查阅收集监测村血吸虫病常规疫情监测资料,结合钉螺和野粪调查等风险监测,综合分析各监测村血吸虫病传播扩散风险,对阳性钉螺、阳性野粪、居民感染、活螺平均密度、有螺框出现率等5项敏感指标进行风险等级评定。结果 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7个属于传播阻断有螺县,其余均为消除县。在32个监测村共调查钉螺152 447框,其中有钉螺3 043框;捕获钉螺15 895只,其中活钉螺15 727只;累计查出有螺面积58.87 hm2,钉螺复现面积34.19 hm2,有螺框出现率2.00%,活螺平均密度0.103 2只/0.11 m2;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未发现阳性钉螺。在14个流行县(市、区)的27个监测村中共捡获野粪1 374份,来源以牛、狗、羊、马属动物、猪等为主,全部为阴性。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咸宁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疫情,并评价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调查2005~2009年咸宁市血吸虫流行情况、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投入情况,综合分析血吸虫防治成本效益。结果 (1)综合防治措施效果突出,流行县市的血吸虫病疫情、螺情和耕牛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基本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部分血防措施效果不明显,如两个县市在水利血防投入分别占总费用的39.24%、51.48%,但有螺面积仅下降了2.71%和7.53%。结论咸宁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具有积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及时调整防治费用的投入方向,加强水利血防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实施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项目。  相似文献   

15.
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调查钉螺、检查钉螺体内有无血吸虫尾蚴,对该地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可以更好地加以分析。上饶黄市乡是疫区,省血吸虫病防治所(1957-1958)在该乡调查过3873个居民,阳性1,231名,居民感染率31.2%。江西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潘炳荣氏等(1957年)在该乡调查家畜血吸虫病情况,查到黄牛感染率15.8%,水牛4.4%,犬10%,我们于1957年春至1958年春在该乡进行水稻田钉螺生态观察,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检查钉螺感染血吸虫尾蚴情况,个别场所钉螺阳性率高达11.5%,因此将此次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岳阳市65年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彻底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51~2015年疫情报告和调查资料,按描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综合分析.结果 岳阳市人群年均血吸虫感染率1951~1955年最高达20.51%,急性血吸虫病年均发病率1961~1965年最高为达7.44/万,年均钉螺总面积1956~1960年最高为391751亩,通过采取控制与消除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2011~2015年与1956~1960年相比,本市年均钉螺总面积减少了33.12%;年均垸内钉螺面积减少了98.56%;2011~2015年与1951~1955年相比,岳阳市人群血吸虫年均感染率下降了97.51%,人群血吸虫年均急性发病率降到了零.结论 经过多年防治,岳阳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进入传播控制及消除阶段.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2002年的疫情。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2002年全国21个疫情监测点的疫情进行监测,其中重度和轻度流行区各3个,中度流行区14个。结果:(1)人群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最低为0.6%(江苏丹徒),最高17.72%(江西南昌),年龄和职业是影响感染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感染2例,新发现晚期血吸虫病1例;(2)各点耕牛感染率普遍较高,地区间差异较大(O--58.33%);(3)各监测点2002年均发现活螺,其中8个点的活螺框率超过40%,除上海金山、湖北蔡甸和四川丹棱外均发现感染性钉螺,其中湖南君山首次在垸内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2002年全国监测点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存在疫情反复的因素.须进一步加强对各个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不同时间的钉螺体内血吸虫DNA进行检测,可以鉴定出血吸虫幼虫发育早期阶段的感染性钉螺。方法选择我区三个不同流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环境,分别采集钉螺100只,在解剖镜下镜检的基础上,再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其进行检测,了解我区目前是否有感染性钉螺。结果三个不同的流行村的钉螺直接解剖镜检和LAMP技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与本地血吸虫病疫情相符合。结论通过LAMP技术对钉螺进行检测,更加确定我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建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监测体系,科学监测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万州段血吸虫病及其潜在流行因素,为制定库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在2005-2007年问选择重庆市万州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区域内,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钉螺与家畜感染输入情况的监测.结果 本地居民无血吸虫病例报告,居民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8%,外出疫区返乡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10%,疫区来万州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97%.在万州段港口码头、船坞、沟壑、洲滩以及水生动植物的饲养繁殖场所开展钉螺输入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库区存在钉螺输入因素,但暂未发现有钉螺输入.库区117份牛血清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重庆三峡库区万州段存在着潜在血吸虫病输入传染源和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三峡成库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为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提示应重点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全省钉螺面积居高不下和输入性病人时有发生,血吸虫病极有可能在我省重新流行的态势,为提高血吸虫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和防治水平,培养一支能快速处理血吸虫病突发疫情事件的骨干队伍,防范和减少血吸虫病暴发流行的危害,促进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受省地病办和省人事厅委托,浙江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于2004年7月9-13日在江山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