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跟骨骨是骨科临床的常见损伤,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自1999年12月~2004年8月,我们运用经皮撬复位固定技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锁定钛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外兼治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2014年1月~2016年8月,采用外侧"L"形延长切口跟骨锁定钛板内配合中药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30例,必要时植骨。结果:本组30例,28例一期愈合,2例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延迟愈合。无钢板外露病例。跟骨锁定钛板牢固程度高,没有继发性关节面塌陷。对患者进行为期平均1年半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成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踝关节活动能力良好。优27例,良1例,差2例,优良率93.33%。结论:跟骨锁定钛板固定较牢固,可操作性好,配合中药内外兼治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锁定钢板治疗的Sanders II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选取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对其行足踝部螺旋CT后将数据导入Mimics14.0等软件后得到三维跟骨实体,经分割等操作后获得Sanders II型跟骨骨折模型。而后结合三维解剖数据,通过Solidworks2013软件制作相应的跟骨锁定钢板,模拟内置和外置2种锁定钢板固定模型,在等值应力下对两种模型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两者的生物力学指标。结果:在中立位载荷下两种固定方式骨折线的最大移位均小于1 mm,低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标准;2种固定方式跟骨的主应力峰值均低于骨屈服强度(95 Mpa),且主要位于跟骨结节周围皮质骨,较为稳定;2种固定方式钢板的主应力峰值均小于内固定失效强度(225 MPa),且主要位于钢板中间部位,较为稳定。结论:对于Sanders II型跟骨骨折,锁定钢板内置和外置2种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质均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的手术疗效。方法:24跟骨骨折病人27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9足。)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结果:随访6~20个月,平均13.4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全组优良率95%,其中SandersⅡ型优良率97%,SandersⅢ型优良率93%。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谢韶东  曾得明  何芬 《河南中医》2021,41(9):1393-1398
目的:观察三维手法整复配合夹板外固定、系统康复疗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三维手法整复配合夹板外固定、系统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行手术治疗:将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4),将采取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者设为研究组(n=54),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指标差异。结果 (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5%)高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更高,且有损伤小、康复快优势,可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加自体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对43例有限期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患者43例达到一期愈合,克氏针及螺丝钉固定良好,优良率达到88.9%,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注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加自体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对43例有限期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患者43例达到一期愈合,克氏针及螺丝钉固定良好,优良率达到88.9%,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注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正骨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为正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18周的跟骨横径宽度变化、Maryland评分、VAS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性别比、年龄、骨折Sanders分型、骨折至治疗时间、跟骨横径宽度、VAS评分、Marylan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患者在第18周复查时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两组在治疗后18周的跟骨横径、Maryland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的跟骨横径均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aryland评分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18周两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8周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良率为68.0%(P0.05)。结论: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可恢复跟骨横径,改善Maryland足功能评分,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8例33足,男21例25足、女7例8足。年龄23~56岁,中位数35岁。左足10例、右足13例,双足5例。按照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8例22足、Ⅲ型10例11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13 d,中位数6 d。术后随访观察跟骨宽度、B?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60 min,中位数41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中位数17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中位数17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3个月,跟骨宽度由术前(33.82±2.76)mm减少至(30.43±2.04)mm,B?hler角由术前13.26°±4.35°增大至32.41°±4.14°,Gissane角由术前128.55°±9.71°减小至120.84°±9.26°,Maryland足部评分由术前(54.17±3.09)分增加至(85.24±5.67)分。均未出现皮缘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86.41±4.88)分,优16例19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结论:采用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跟骨基本形态,有利于足部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笔者采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Ⅳ型骨折18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按照跟骨骨折的Sanders分型[1]。该分类法基于跟骨冠状位CT扫描,扫描位置选择跟骨后距跟关节面最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管型石膏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上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50例(62足),应用双掌提拉挤压法配合管型石膏固定。4~6周拆除石膏,擀面样滚动进行功能锻炼,3月后下地,治疗后1年复查时,应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确定优良率。结果:全部接受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达到90.3%,根据治疗前治疗后X线片,治疗后Bohler’S角(25.66土5.94)。及跟骨中部的宽度(31.56±2.89)mm较治疗前(7.35±6.11)。与(34.22±4.71)mm有较大改善。结论:应用手法复位配合管型石膏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具有种简便、有效、经济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撬拨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撬拨复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为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复位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拨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均能够有效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但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效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穿针撬拨复位有限切开植骨治疗跟骨骨折方法的疗效。方法:在C臂电透下行经皮穿针撬拨复位有限切开植骨加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3例,共34只跟骨。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优良率为88.2%。结论:此法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类复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这是由于跟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决定的。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种骨折可及时恢复关节内局部解剖结构,使跟骨获得坚强的内固定,有效还原跟骨的高度和宽度。这一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并获得大家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三位一体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三位一体疗法(手术+中药+术后功能锻炼)治疗49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行X线片对比,术后10个月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结果:49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0.8周。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取钢板时间平均12.5个月。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10个月患足的功能。结果:优35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达95.92%。结论:三位一体治疗跟骨骨折可以更好地恢复跟骨的生理功能,减少骨折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过去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常遗留足的畸形和距下关节炎等严重后遗症,而影响正常的行走。由于器械和技术的发展,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日益成为共识。我科自2002年2月~2005年6月共收治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24例,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钢板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治疗的25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14例,SandersⅢ型11例,均采用改良外侧"L"形手术切口,手术方式均为钢板内固定,2~3 d后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功能锻炼。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以每足为基数,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3%,Ⅲ型骨折优良率为81%。总优良率92%。结论:采用改良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SandersⅡ型比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高建生 《中医正骨》2011,23(1):48-48,50
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笔者采用外侧跗骨窦小切口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25例26足,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钢针撬拨复位联合跟距反弹外固定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经皮钢针撬拨复位联合跟距反弹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48~62岁,中位数53岁。左侧33例,右侧9例。均为SandersⅢ型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治疗时间3~5 d,中位数3 d。记录手术前后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术后即刻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均大于术前[10.26°±4.76°,31.78°±2.90°,t=-21.476,P=0.000;95.47°±3.78°,131.98°±3.21°,t=-44.327,P=0.000;(35.36±2.18)mm,(45.27±1.88)mm,t=-22.605,P=0.000],跟骨宽度小于术前[(43.88±3.12)mm,(35.79±1.22)mm,t=20.790,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