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予以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植骨于3~12个月内均获骨性融合。未发生Cage融合器移位或沉陷及椎弓根钉棒松动、移位、断裂、滑脱复发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查,I度及Ⅱ度滑脱均完全复位,1例Ⅲ度滑脱复位改善明显。末次随访依据邹德威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31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2%。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内固定稳定可靠,复位准确,椎体间融合良好,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腰椎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目的分析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用钉-棒联结结构固定棒杆,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Cage)融合,或行横突间植骨。结果随访时间2~37个月,根据Macnab手术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20%。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使用安全,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问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腰椎椎体问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6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100%,神经功能JOA评分显著改善,无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失稳性腰椎问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同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2例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用钉-棒联结结构固定棒杆,应用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随访时间6~36个月,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5.1%.结论 椎弓根内同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和椎体融合器(PEEK)经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GSS经椎弓根内固定并对滑脱椎体行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36个月,临床优良率92.0%。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GSS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撑开提拉滑脱椎体,复位满意,固定力强,并为彻底减压提供有效空间。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能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8.
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60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结果 25例随访6个月时:优4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88.0%;16例随访12个月时:优11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7%.结论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老年退行性椎体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老年退行性椎体滑脱伴腰椎管狭窄定的患者行椎管减速压、松解神经根,实施Tenor-Ⅱ内固定系统复位和固定、后路椎体间Cage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重建腰椎稳定性.方法 手术过程包括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用自体骨进行融合,部分病例使用椎间融合器.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14例椎体间Cage完全融合,28例横突间植骨者4例未融合,融合时间为4~10个月.结论 后路减压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融合器可使植骨早期融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我院2005--2010年收治28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4.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1例(39.29%),良13例(46.43%),可4例(14.29%)。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包括初次手术方案选择不当、继发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残存髓核组织再突出及硬膜外瘢痕形成。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初次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38例,病变节段上下方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15例,内窥镜下微创间盘切除3例;再次手术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或椎体间植骨术.随访43例,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56例患者手术中发现原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尤以椎板切除者为著.有38例为原手术节段间盘脱出,占67.9%.再次手术平均历时2.8h,术中出血平均5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6d.患者再次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3.9分,平均改善率70.7%.结论:初次手术处理不当以及术后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是间盘突出复发的主要原因.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的再次手术治疗,在同时解决减压和稳定两个问题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上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经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棒固定后椎间隙融合,固定不稳定的节段。但其本身也存在缺点,因此仅行单侧固定,通过减少过强的刚度来代替双侧固定的理念孕育而生,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满意度。本文从生物力学、临床疗效、单侧固定的优势与局限性等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外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在2005-01-2009-02期间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了经椎弓根固定,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内固定组).并随机抽取18例同期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及髓核摘除的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内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固定、自体骨及人工骨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术后1年时X线片复查植骨均牢固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等,术前原有腰腿疼痛消失。结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彻底,效果确切,内固定后植骨愈合良好,可作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例行单侧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6例行双侧开窗减压,6例行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8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28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16例行椎间自体髂骨植骨,12例行cage椎间植骨术。单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双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应用JOA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硬脊膜撕裂,1例出现单侧神经根麻痹。JOA评分由术前(11.85±2.41)分提高到术后(25.34±3.23)分,优良率为83.78%。其中单侧开窗组评分由术前(11.60±2.30)分术后改善到(24.85±3.30)分,优良率83.06%;双侧开窗组由术前(11.50±2.40)分术后改善到(25.50±3.20)分,优良率81.12%;半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71±2.34)分术后改善到(25.83±3.41)分,优良率86.36%;全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92±2.53)分术后改善到(24.49±3.19)分,优良率80.00%。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6个月,随访期内26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4月2所医院随访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6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和痛疼缓解情况,评估改善率、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18~3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功能和痛疼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重建腰椎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集1名正常成人L3~5的CT扫描数据,经有限元软件建立正常腰椎L3~5模型(正常模型)、L4、5椎弓根钉内固定模型(PSF),以及L4、5全椎板减压、椎间cage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模型(PSF+PLIF)。比较3个模型在模拟人体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时L3、4椎间盘膨出与内陷最大值,以及各方向L3、4纤维环应力峰值。结果 PSF+PLIF模型与PSF模型L3、4椎间盘膨出、内陷最大值较正常模型明显增大,且PSF+PLIF模型较PSF模型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SF+PLIF模型与PSF模型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时L3、4的纤维环应力峰值增幅明显大于Model模型,且PSF+PLIF模型增幅大于PSF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引起邻近节段椎间盘生物力学改变是加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9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合理的手术评估,行后路次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隙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果手术治疗后优73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3.3%。术后随访1~3年,滑脱椎体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位有效,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第一年为90.8%,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后路次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隙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在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的同时纠正了腰椎滑脱,达到了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Various intervertebral spacers with or without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use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Recently we harvested an autologous cortical bone graft from a spinous process by en bloc resection and inserted it between two intervertebral spacers during PLIF surgery. Due to better balance, this procedure provides greater mechanical strength, larger contact area, and better bilateral restoration of disc height than PLIF using intervertebral spacers only, and there is no need to take a bone graft from the iliac crest. This technique appears to result in effective spinal fusion in PLIF surgery. Received: 19 September 2000 / Accepted: 15 November 20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不同椎间融合方法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疗效差异。方法对严重腰椎滑脱患者64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Cage融合组(32例)和椎间植骨组(32例)。比较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Tai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差异。结果64例均获随访,时间6~36(21.5±2.1)个月,患者均获解剖复位。Cage融合组JOA评分优良率和植骨融合率优于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0.6%、68.8%;融合率:84.4%、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优于椎间植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