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保存温度对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时间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10袋(200mL/袋)的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在采血后1h内留样10mL作为对照组样本;每份全血在无菌条件下平均分为2袋,作为2个实验组,热合封口。第1组保存于(4±2)℃,保存48h;第二组先保存于(22±2)℃,保存6h之后,转移到(4±2)℃保存42h。两个实验组分别在采血后6h,24h和48h留取样本。将对照组及实验组样本在取样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浆,于-18℃保存30d后,进行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的检测。结果:两组血浆在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期的凝血因子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水平无显著改变;而在保存8h后,实验组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凝血因子Ⅷ水平(P<0.05)。在保存24h后,实验组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在采血后24h保存期内,血浆中凝血因子,除凝血因子Ⅷ外,凝血因子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活性均没有明显改变;凝血因子Ⅷ水平在4℃保存8h后下降14%;在保存24h后,凝血因子Ⅷ水平下降约3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血4℃保存24 h后制备的普通浆(FP)中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同日采集100袋全血,按血型比例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第1组6 h内分离血浆并冰冻成块,第2组24 h后分离血浆并冰冻成块。2组于-30℃保存30 d后,进行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 2组FⅤ、FⅦ和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8,P<0.05)。第2组FⅧ、FⅤ活性分别较第1组下降29.5%、9.7%;而FⅦ和Fib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血4℃保存24 h后制备的普通浆凝血因子活性可满足大部分临床输注新鲜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Ⅷ(Ⅷ因子)检测的影响因素,为冷沉淀的质量保证和质控抽检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检2020年1-12月制备的冷沉淀30袋,从冷沉淀解冻时间长短、试管材质选择、试剂保存温度、标本保存温度和检测时间等多方面进行Ⅷ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冷沉淀融解时间超过30 min后,Ⅷ因子水平明显减少(P<0.05);3种材质试管留取标本检测显示,塑料与普通试管Ⅷ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膜血凝管Ⅷ因子水平最低(P<0.05);24℃室温保存和冰冻后37℃复苏的试剂,Ⅷ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解后冷沉淀标本,-25℃保存24 h、4℃保存8 h、24℃保存4 h内Ⅷ因子水平与0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2、24 h及24℃8、12、24 hⅧ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为防止Ⅷ因子活性降低,冷沉淀在37℃解冻时应控制在10 min内,融解后标本使用塑料或普通试管保存,检测试剂可放置于24℃室温保存,冷沉淀融解后标本需要尽快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温度、时间制备的新鲜血浆进行检测,观察FⅤ、FⅦ、FⅧ、FⅨ、FⅩ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发挥对临床血浆输注或制备冷沉淀选择原料血浆的指导作用。方法在2℃~6℃、15℃左右和室温各制备20份血浆,每一试管留取5ml,同一温度、不同时间来源于同一份血浆,分别于6h、8h、10h、14h、18h速冻标本,并在72h内将速冻成固体的血浆与37℃水温解冻后立即运用血凝法检测各凝血因子活性。结果 2℃~6℃环境中保存的血浆在6h、8h、10h、14h、18h内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的降低不是太明显,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FⅤ、FⅧ因子活性在6~10h也在正常范围,但在14~18h时出现低于正常值的现象。15℃左右和室温保存的血液在6~10h制备FFP中的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下降速度不明显,FⅤ、FⅧ因子随着温度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速度明显,8~10h与6h相比,所有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的血液保存在2℃~6℃环境中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优于15℃、室温情况下保存血液制备的FFP,建议血站成分科制备冷沉淀原料血浆时,最好用2℃~6℃冷藏环境6~10h内和15℃、室温环境下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  相似文献   

5.
凝血因子是止血的重要成分[1],其中Ⅷ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2],而且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3],在止血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文献[4]报道该因子在4℃保存24 h后,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下降50%,而近年来国外有文献[5]报道认为,凝血因子Ⅷ在4℃保存1~3 d后活性并不是下降50%,而是由于4℃时凝血因子Ⅷ被沉淀在红细胞当中,所以离心后检测上清血浆,不能将部分凝血因子Ⅴ、Ⅷ检出,所以误认为活性降低50%[6].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单采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前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情况,以采用合适的流程来保障单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方法将即时采集的单采新鲜血浆立即留取20 m L,分装在9支试管里,按照0 h立即速冻、4℃4 h、4℃6 h、4℃8 h、4℃12 h、4℃24 h、室温(23℃±2℃)4 h、室温6 h、室温8 h、室温12 h、室温24 h分组进行低温速冻。速冻标本37℃水浴融化后立即检测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结果单采新鲜血浆内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在冰冻制备前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4℃或室温条件下储存4 h或6 h再制备与0 h制备相比,其中的凝血因子Ⅷ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4℃或室温放置8 h后再制备与0 h制备比较,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4℃与室温条件下储存相同时间,4℃存放凝血因子Ⅷ活性的下降速率低于室温条件;4 h、6 h、8 h、12 h内制备,凝血因子Ⅷ活性的下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储存24 h后制备,在室温条件下的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速率明显高于4℃条件下(P0.01)。结论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储存于4℃或室温下6 h内速冻制备,对其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不大。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损失呈递增趋势。因此,储存于4℃或室温下的单采新鲜冰冻血浆最好在6 h内速冻制备,以免影响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7.
库存全血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Ⅷ、Ⅸ活性在库存全血存放过程中的变化,为指导临床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 S-M EX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对20份4℃保存的全血在0,12,24,48,72 h,4,5,7,10,14,21,28,33 d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Ⅷ、Ⅸ活性。结果FⅧ:C在0 h为131.74%±34.57%,4℃存放12 h衰减20%,24 h衰减48%,48 h后衰减70%左右;FⅨ:C在0 h为105.68%±16.42%,4℃存放12 h无变化,24 h后其活性维持在80%~70%。结论FⅧ:C体外生物半衰期为24 h,FⅨ:C 24 h后基本维持80%~70%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存放时间和存放温度对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份血型为B型的新鲜冰冻血浆在37℃水浴箱中融化后,每袋均分成A、B袋,A袋存放在室温环境(25℃)中,B袋存放于4℃冷藏箱内,在0、15、30、45 min,1、3、4、24 h每袋各取样1次5 m L,立即用CA-1500血凝仪采用凝固法进行凝血因子Ⅷ定量检测。结果 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随存放时间延长而降低;同一时间点,4℃冷藏箱内存放的FFP其凝血因子Ⅷ含量衰变速度低于室温条件,且自45 min开始2袋衰变速度比较(P0.05);同条件下凝血因子Ⅷ检测结果:1)室温中从30、45、60、180、240 min,24 h分别与0 min(即融化时)比较(P0.05);2)4℃冷藏箱内,从1、3、4、24 h分别与0min比较(P0.05);4 h室温保存下FFP所含凝血因子Ⅷ含量下降60%,4℃冷藏箱内FFP所含凝血因子Ⅷ含量下降40%。结论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直接影响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为保证凝血因子Ⅷ输注效果,临床上应在FFP融化后尽快输注。同样凝血因子Ⅷ含量监测试验中应尽可能在FFP融化后立即测试,融化后超过30 min测试,结果将出现显著性偏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凝血传感器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立最佳的检测条件并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 ①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②观察在相对湿度50%±2%,缓冲稀释液放置室温29±2℃,缓冲稀释液4℃冰箱内放置5 min,缓冲稀释液37℃水浴箱内放置5 min,标准血浆1∶20稀释的频率变化;③分别观察室温20±2℃,相对湿度61%±2%和38%±2%,标准血浆1∶20稀释的频率变化;④整个检测系统置于室温34±2℃,相对温度48%±2%的环境中用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缓冲稀释液配制的1∶10,1∶15,1∶20,1∶25,1∶30和1∶40标准血浆,观察凝集反应的全部过程;⑤随机抽取西京医院住院病人凝血功能检查的常规标本50例,一份用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FⅧ活性,另一份用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同时做平行检测.结果 ①结果显示温度决定反应时间的长短,反应时间由于温度上升而缩短;反应环境湿度大,反应过程充分,反应频率稳定;反应环境湿度小,反应过程不充分导致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时间随着血浆浓度增大而缩短,且随着FⅧ的活性降低而增加,反应过程中因血浆浓度的不同,频率的变化也各不相同.②将检测系统放置室温为34±2℃、相对湿度48%±2%的环境,检测池加入乏Ⅷ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待测血浆混匀,待频率稳定后,加入CaCl2于检测池,观察反应频率,加样后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T1,频率上升、下降,稳定的起始点为反应的终点T2,计算两点的时间即为反应时间T=T2-T1,查标准曲线得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活性.③用该方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7.4%,STAGO磁珠检测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2.0%,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r=0.948).结论 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的最适温度为34±2℃、相对湿度48%±2%,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是一种实时在线检测的方法,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的判别方便、可靠、准确,并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ABO血型系统、年龄、性别及保存条件等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凝固法检测101份不同血型、年龄、性别的来自正常献浆者的新鲜冰冻血浆中的FⅧ活性和Fbg含量。10份非O型(A、B、AB型)的血浆在融化分样后分别保存在4℃和室温(24±2℃)条件,然后在0、1、2、3、4、5、6、8、12、16、20和24 h分别检测FⅧ:C和Fbg含量。结果血型对FⅧ:C有显著性影响,O型比非O型个体低约28%(P0.05),但对Fbg含量无影响。FⅧ(r=0.41,P0.05)和Fbg(r=0.46,P0.05)与年龄有显著的线性相关,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每增长1岁,FⅧ:C约增加1%。51-56岁的比小于30岁的人群中FⅧ和Fbg均高约30%。性别对FⅧ和Fbg均无显著性影响。4℃和室温两种保存条件对FⅧ和Fbg无显著性影响。保存24 h,FⅧ活性减少约30%(P0.05),Fbg含量基本无变化。结论 FⅧ:C和Fbg含量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O型人群比非O型的FⅧ显著地低,性别对FⅧ和Fbg均无影响。24 h内,4℃和室温2种保存条件对FⅧ和Fbg无显著性影响,FⅧ随时间降低,而Fbg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速冻前即新鲜液体血浆(FLP)及融化后在4℃存放24 h过程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活性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梧州市中心血站的FLP 20份;分别留样并立即检测FⅧ,其余的放入-50℃速冻,将制备好的FFP在37℃水浴中融化后,立即在超净工作室内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抽取2 mL于试管内,随即进行FⅧ活性检测即为0时值,然后把血浆放入4℃冰箱,在不同时间(4、8、12、24 h)融化后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FFP的冰冻和融化过程中F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活性大约损失了15%左右。在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防FⅧ在新鲜冰冻血浆的制作和融化过程中过多损失;其融化后放置也会有FⅧ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对采集的全血次日再进行离心分离以及分离前摇匀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所有次日分离的全血(包括4℃状态下保存和22℃状态下保存)在离心前进行充分的摇匀,离心完成后测定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性。结果 22℃状态下保存全血次日离心前摇匀与不摇匀分离所得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合格率分别为87.1%和40.0%,4℃状态下保存全血次日离心前摇匀与不摇匀分离所得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合格率分别为87.5%和37.5%。结论 不同保存温度的全血次日分离所得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性差异不明显,反而摇匀与未摇匀之间的差异就非常的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摇匀者比未摇匀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明显要高。说明凝血因子Ⅷ活性的高低与全血离心分离前是否摇匀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全血20 ~24℃保存24h对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400 mL)分组:对照组(全血室温放置6h)和试验组[全血(22±2)℃保存24h].将全血进行成分分离,得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血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血小板激活标志-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表达率;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的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X,Ⅺ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的表达率为:CD62P(10.08±0.71)%和(13.08±0.62)%(P<0.05);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X,Ⅺ,纤维蛋白原活性未有统计学差别,(F)Ⅶ因子活性(0.98±0.07) U/mL和(1.17±0.06)U/mL(P <0.05).结论 全血(22±2)℃保存24h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外激活程度降低,血浆凝血因子除FⅧ外,其它因子活性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机采血小板悬液22℃振荡保存不同时间的凝血因子Ⅷ、Ⅸ生物活性的变化,采用SYSMEX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对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18份血小板悬液于22℃振荡保存条件下,测定0、12、24、48、72、96、120小时7个时间段的FⅧ∶C和FⅨ∶C的活性。结果表明:机采血小板FⅧ∶C在0时活性为(100.51±44.02)%,保存12-120小时,其活性衰减了10%-40%;FⅨ∶C在0时活性为(120.93±20.50)%,保存24-120小时,其活性衰减了10%-35%。结论:机采血小板悬液于22℃振荡保存时凝血因子Ⅷ、Ⅸ仍保持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照 《临床医学》2009,29(8):31-32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IX)活性水平。结果新鲜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为PT、FIB、TT(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血浆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均低于普通血浆(P〈0.001)。结论去冷沉淀血浆的使用价值有局限性,不能与普通血浆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下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有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留取新鲜冰冻血浆40例,在融浆机37℃25 min融化后均分为2份,1份于(4±2)℃条件下保存,另1份于(25±2)℃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0、4、24、48和72 h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同时进行凝血因子Ⅴ、Ⅶ、Ⅷ、Ⅸ活性以及APTT和PT检测,并对每份样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血培养。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4℃和25℃保存72 h后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且无细菌生长,反应凝血因子活性及血凝块特性的ACT和TMA在保存4、24、48和72 h时间点与0 h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无差异。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48和72 h时凝血因子Ⅴ活性水平在4℃与2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5℃温度保存时活性衰减比4℃温度保存时快。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 h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但仍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临床血浆输注过程中融化后保存72 h的血浆可用于临床患者凝血因子的补充,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室温12h内凝血因子的动态指标,为临床提高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取贮存半年内的新鲜冰冻血浆20份,融化后分别在0、3、6、9、12h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PT、FIB、TT放置室温12h内无明显变化(P〉0.05),APTT、FⅦ、FⅧ、FⅨ活性水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随着放置室温时间的延长,凝血因子活性水平降低,为确保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血室温放置过夜制备的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方法选取12份自愿捐献的400ml新鲜全血放置室温,将每份全血(采集6相似文献   

20.
胎儿凝血因子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孕周为19~37周各胎龄段的正常胎儿脐血凝血因子的活性的正常范围,并与正常新生儿及成人血浆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比较,了解各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产前诊断血液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IL公司的ACLFuturaPlus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82例胎儿、32例足月新生儿、30例健康成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结果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在19~30周随胎龄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在出生时Ⅱ、Ⅸ、Ⅹ、Ⅺ因子活性都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成人,Ⅷ因子在出生时显著增加已达成人水平,胎儿Ⅴ因子活性在19周时已达成人水平。结论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在胎儿、新生儿血浆中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凝血因子活性发展不平衡,胎儿Ⅴ因子活性在19周时已达成人水平,Ⅷ因子在出生时已达成人水平,Ⅱ、Ⅷ、Ⅸ、Ⅹ、Ⅺ因子活性在出生时显著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