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宪章教授,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系河南名医,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工作40余年,对各种皮肤病特别是银屑病的诊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学生跟师学习3年,冯老亲身传授,收益匪浅,现将冯老诊治银屑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归纳如下:1银屑病病因病机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表皮增殖和炎症为特征,无传染性红斑鳞屑性可遗传的皮肤病。其病因与遗传、感染、变态反应、代谢障碍、自身免疫等有关。冯宪章教授继承张志礼教授的观点,认为血热是银屑病的根本病机。而血热的形成又有多种因素:可因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热毒伏于营血;可因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物,脾胃不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复受风热毒邪而发病。热壅血络则发红斑;风热燥盛肌肤失养则皮疹脱屑,色白而痒;病久阴血内耗,夺津灼液,则血枯燥而难荣于外;气血失和,经脉阻隔则肌肤失养;若血热炽盛,毒邪外袭,蒸灼皮肤,气血两燔,则郁火流窜,积滞肌肤,形成红皮。故冯宪章教授认为凉血解毒应贯穿银屑病的各个时期。2银屑病治疗2.1进行期宜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进行期银屑病皮疹以丘疹、斑丘疹为主,新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临近皮疹常相互融合,炎症加剧,鳞屑增厚...  相似文献   

2.
冯宪章教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近50 a一直从事皮肤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临床崇尚中医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对多种皮肤科疑难重症认识深刻、蹊径独辟。黄褐斑俗称肝斑,属中医学"黧黑斑"范畴。该病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妊娠、日光照射、微生态失衡、代谢异常、劣质化妆品的运用等因素有关。该病易反复发作,易诊难治。冯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并根据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将该病分为肝气郁结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3型,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消斑增白为治法,制定了专病专方——消斑美白方,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冯宪章教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从医50多年来,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痤疮方面,冯教授认为肺热血热,肺经之血热蕴阻肌肤,或过食辛辣油腻食物而生湿蕴热,循经外越肌肤。脾气不健,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湿热内生,热与痰凝阻于肌肤而致本病;或肌腠不密,用化妆品刺激皮肤乃是发病的诱因。总之,肺血热、痰,脾胃蕴湿热,外之毒邪凝滞肌肤所致。临床将痤疮辨证分为3型:肺胃湿热证、气血瘀滞证、痰瘀互结证,并制订了自己的经验方,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5.
正1病因病机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或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其病症特点是患者常有1个月以上的激素外用史,在停用激素后2~10天,原有疾病或皮损复发或加重,出现皮肤瘙痒、灼热、干燥、疼痛,有炎性丘疹、脓疱、红斑、潮红、水肿、脱屑、毛孔粗大、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表皮萎缩。西医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古籍没有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当属药毒、风毒范畴。  相似文献   

6.
冯宪章教授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临床将其分为四型:肝郁型予以逍遥散加减治之;脾虚型予以苓桂术甘汤加味治之;肾阴虚型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味治之;肾阳虚予以金匮肾气丸加味治之。临证注重活血化瘀药与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冯宪章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方法将带状疱疹分型辨证论治。结果热盛型用龙胆泻肝丸合金玲子散加减;湿毒型用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气滞血瘀型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气虚血瘀型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临证注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消除带状疱疹疼痛症状。结论冯宪章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经验,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志广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29-129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脏器,造成多种损害。冯宪章教授是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冯师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笔者有幸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块”,俗称“鬼饭疙瘩”,是以局部或全身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为特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病机复杂,病情多缠绵难愈,临床医生颇感困惑。罗龙辉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三十余载,治疗此病疗效颇佳,现将侍诊时所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玉玺教授治疗荨麻疹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荨麻疹急性期多属于表证、实证,治以祛风、清热、散寒、凉血、解毒为主,易于收敛;慢性期多挟湿、挟虚、挟瘀,应结合除湿、补虚及活血化瘀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冯宪章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经验。方法将过敏性紫癜辨证分型论治。结果血热型用赵氏凉血五根汤加味以凉血化瘀止血;脾虚型以四君子汤加味益气摄血,化瘀止血。结论冯宪章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情缠绵,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古代医家多认为与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相关。现代多数医家认为湿、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肝、脾、肾、胃等脏器有关。在治疗方面多采用分型论治和循经论治的方法。冯宪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白塞氏综合征核心病机为肝脾肾亏虚为本,湿热毒蕴为标,病性为虚实夹杂,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的中医治则,采用"疏肝健脾,滋阴补肾,扶正解毒"的治法来分期论治本病,并拟定了专病专方,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陈汉章教授治疗荨麻疹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陈汉章教授治疗荨麻经验,陈教授将荨麻疹分为风邪袭表,邪侵肺卫,邪入阳明,邪陷少阳,肾阴亏损,血虚风燥,肝气郁结等证型,并分别对每一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庞景三系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9年荣获第一批河南省"名中医"荣誉称号。庞教授善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皮肤疾病,他把瘾疹证型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血虚生风证、胃肠积热证、表虚卫弱型5种证型。风寒束表证治宜疏风解表止痒,方用三拗汤加味;风热犯表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血虚生风证治宜养阴清热、驱风止痒消疹,方用自拟清养消疹汤加减;胃肠积热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通府泻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表虚卫弱型治宜益气扶卫、养血祛风,方用玉屏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相似文献   

15.
乔艳贞  孙宏普 《光明中医》2010,25(6):935-936
<正>乔保均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常提醒我们:读仲景书,沿仲景方。笔者跟随乔老多年,获益匪浅,兹将乔老辨证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余真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主要责之风火湿痰瘀五者,以实证居多。其风者分内外,外风当治肺,内风当治肝;火由内生,常致血热,久则成瘀,主治在肝;湿邪为病,易合热邪而成湿热蕴结证,或有脾虚不运,水液聚久生痰,均当治脾胃。藉此分别确立了"宣肺散寒、祛风止痒""辛凉透表、疏风止痒"的治肺法,"平肝熄风、疏解肝郁""清肝降火、凉血泄热"的治肝法,"清利湿热、以解肤遏""化痰除湿、平熄风动"的治脾胃法,有成瘀血者,当酌施活血化瘀之法,有多因素共同致病而使病情复杂者,当据证用药,分消邪气。以上诸法又当注重调节睡眠及饮食情志等,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崔应珉教授治疗过敏性荨麻疹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分析病案,总结经验。结果:崔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机体正气不足,加之外界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血虚化燥,无以濡润肌肤而发为本病;治宜养血活血、祛风止痒;方以四物汤合民间验方神仙止痒汤随证加减,常获良效。结论:崔师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云凌  赖新生 《新中医》2012,(2):142-143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中医学瘾疹范畴。本病常反复发作,西药常规治疗有时疗效不甚理想。广州中医药大学赖新生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0余年,对治疗荨麻疹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见解。笔者有幸师从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赖教授针药结合治疗荨麻疹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艾儒棣教授治疗荨麻疹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中药治疗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并能较好的缓解症状及控制复发。特在此介绍导师艾儒棣教授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脓疱型银屑病发病与毒热关系密切,或由感受外邪,入里生热化毒,或感受药毒蕴于血分,外发而致病。冯宪章教授在"先天""后天"分型的基础上将脓疱型银屑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高热期、发热缓解期及恢复期。高热期"先天"者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兼健脾养阴,方用清营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味;"后天"者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兼解表、除湿,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味。发热缓解期"先天"者治疗以养阴清热解毒为主,方用竹叶石膏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味;"后天"者治疗以竹叶石膏汤合凉血五根汤加减。恢复期"先天"者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间断予以增液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后天"者治以清热凉血消斑,佐以重镇,方用凉血五根汤合龙骨、牡蛎、珍珠母。冯教授还强调高热期应配合西药抗炎退热类药物,并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以利于病情控制,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该病患者以儿童居多,小儿脏腑娇嫩,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