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儿有些驼背,我无数次叮嘱她要注意姿势,养成"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良好习惯,但她还是一转身就忘记了。听朋友说学跳舞可以矫正孩子驼背,培养气质,我便征得女儿的同意,给她报了个民族舞培训班。自从给女儿报了这个培训班,每次接送她就成了我最烦心的事情。她每次都哭哭啼啼,不肯好好合作。我心烦意乱,尽管她哭得昏天黑地,但我还是把她交给老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从三岁起我们就有意培养女儿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而我和丈夫又身体力行地比女儿早起一个小时,五岁时,女儿就能自己起床了。女儿起床的时候,我们俩总有一个在厨房忙碌(丈夫在的时候居多)。女儿起床后总是习惯性地奔向厨房看看我们。女儿来到厨房时,无论我们在干什么,她都要问这问那,我觉得女儿还小,怕她在我们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到厨房动厨具出现危险,便告诉她赶紧刷牙洗脸去。可丈夫不一样,每一次他都会耐心地回答女儿的询  相似文献   

3.
撒娇,零容忍     
刘霞 《生活教育》2014,(23):122-124
正我为何厌恶女儿撒娇柯艳(化名)是南京某高校的老师,也是一名初一女生的妈妈。据柯艳说,她在各方面对自己要求都非常严格,是一个说话、做事都极为认真、严谨、力求完美的人。可女儿完全不像她,学习上从不向比她优秀的同学看齐,永远只看后面还有比她差的那些人。不过柯艳来咨询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女儿期中考试没考好,而是柯艳不能容忍女儿在自己或丈夫面前撒娇。柯艳说她女儿小时候就喜欢撒娇,尤其是在她爸  相似文献   

4.
孙娜 《家长》2014,(5):41-42
正我更喜欢低下身子和女儿谈话,因为这会让她觉得我和她处于一样的高度,不是居高临下,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种平等的自然的感觉昨天晚上睡觉前,女儿把枕头凑到我这边,郑重其事地说:"妈妈,我想和你交流交流……"突然我觉得特别可笑,也有点莫名的酸楚。看着女儿边换睡  相似文献   

5.
朱凌 《生活教育》2014,(13):110-110
正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女儿的家长会也如约而至。几天前,女儿就对我说:"妈妈,这个学期我的表现可能有些不好,你开完会,可不要生气啊!"显然女儿是在给我打预防针,生怕我因她成绩不理想而责骂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每当开家长会的时候,心里也是挺怕的。那时,我的成绩在班上排在中等偏下,每次母亲开完家长会回来,就会有些失落。她说:"坐在那净听人家孩子得表扬,就你,什么都没有。"虽然母亲并没有过多地指责我,但我的心里还是  相似文献   

6.
张珂 《家长》2014,(11):46-47
正自从女儿升入初中以后,我觉得我们之间,多了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可是现在,一句"我爱你",将我们母女之间的距离再次拉近。女儿放学回来,看着我,欲言又止。我问她怎么了,她忙摇头说没什么。我在厨房做饭,感觉她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可是我一转身,她又装作若无其事,脸却悄悄红了。她要睡觉了,走回自己的房间,想了想,又过来低低地喊我:"妈妈!"我"嗯"了一声,等待下文。她小  相似文献   

7.
蚂蚁唱歌     
依成人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得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痴如醉。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的女儿做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  相似文献   

8.
鄢军 《幼儿教育》2008,(9):14-14
<正>小区里有一个干涸的水池,中间有条20厘米宽、35厘米高的石埂,我经常牵着女儿从这座"独木桥"上走过。周六下午,我们又来到石埂旁边玩。没过多久,一对母女来到旁边,小女孩看起来不过3岁,却自己在石埂上爬上爬下,偶尔还能站在上面走一段,每当摔倒时,她就抬头看看坐在不远处的妈妈,而妈妈从不紧张,只是点点头,用微笑予以鼓励。"爸爸,快点,牵我!"女儿催促着。她站在石埂上,正左右摇晃。"走呀!"我只是站在一旁,动口并不动手。"我怕!"女儿娇怯道。我回头看了看那个小女孩,又瞧了瞧女儿,决定让她独自走完"独木桥"。所以当女儿一伸出小手要求帮助时,我就迅速跨  相似文献   

9.
一大早在一楼便碰见了张大妈,只见她急匆匆地往楼上跑。我知道,她是在往女儿家跑,她女儿与我住同一层楼,也算得上是邻居。见到我后,她无奈地说:“这不,丫头说家里进了老鼠,我跑来帮着灭老鼠。”我问她,你就不怕吗?她说:“怎么会不怕,可是孩子也怕呀,我要是不来,我估计她都不敢从房间里出来。”言谈中得知,张大妈的女儿在阳台上看到一只老鼠,吓得将房门关上,不敢出来,只等着妈妈来解救她。  相似文献   

10.
正吾家有女初长成,娉婷玉立俏小妞。不知不觉中我家姑娘已经五岁了,在这几年共同生活的时光里,与其说是我在照顾她成长,倒不如说是女儿在促进我成长,女儿用她的实际行动细细地滋润着我。一、女儿的贴心在日常生活中,女儿妥帖地体现了"小棉袄"的角色。每每在我感到很累或心情不好时,她就会轻轻地拥抱我,默默地陪伴我,用她那纯真无邪的眼  相似文献   

11.
爸爸谈体验     
正1.您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荫在女儿的生命中,"父亲"是坚强的代表,是可以为她遮风挡雨的大树,是给她安全感的重要支柱。清晰地记得当护士从产房把她抱出来交到我手上时,激动和喜悦溢于言表。那一瞬间,我感觉到女儿对于我的意义,女儿是我的小天使,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好的礼物。从那一刻起,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尽全力做她的大树,要陪伴她一起成长,要做一个"大朋友",给她保障,给她温暖,也要学会"对等"地和她做好朋友,让她喜欢和我聊  相似文献   

12.
正有天晚上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发现她正吃一块巧克力,我就问她:"哪来的巧克力?"她说:"我朝一个小朋友要的,她的书包里有好几块呢。"我又问她:"你要人家就给吗?"女儿很得意地回答我:"不是我自己要的,还有两个人呢,我们一伸手,她就给了。"我明白了,看来这个"要"还有点"恐吓"的意味。于是我耐心地给女儿讲道理,告诉她,是不能随便向别人索要东西的,更不能欺负别人,要和小朋友处好关系,相互帮助才对。女儿听懂了,说以后再也不向别人要东西了。  相似文献   

13.
口琴之争     
正老公出差给女儿带回来的小口琴,她很喜欢。几天下来女儿还真的能够吹奏出《两只老虎》,老公高兴地夸女儿能"自学成才"。昨晚,受朋友之邀,到他们家吃饭,朋友家也有一个与女儿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两孩子也经常在一起玩耍,并以"姐弟"相称。临走前,老公和女儿商量:"优,你有三个小口琴,给弟弟一个吧!""不,这三个口琴我都已经分好了,给悦悦一个,给小妹妹一个,我自己留一个。"老公说:"小妹妹现在还小不会吹,等到她长大了,爸爸再买个送给她,好不好?""不嘛,我就要送给小妹妹!""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女儿听到这里,就把手中的  相似文献   

14.
明天 《中华家教》2015,(3):14-15
40岁的晓枫来找我咨询。她在一所中学当老师,经常被评为全校甚至全市的十佳园丁;女儿8岁,聪明漂亮;丈夫温柔体贴,是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们经济比较宽裕,有房有车,但她并不开心,总是皱着眉,爱发脾气,好像生活中有太多的事让她生气。爱生气的晓枫晓枫给我讲了她的一些事"在家里,我对丈夫和女儿总是持批判态度。丈夫不买菜,我会抱怨他太懒、没有家庭责任感;他偶尔买菜,我又会嫌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八月,第一次家长见面会结束后,一位戴眼镜的家长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诉说着她对女儿的担心。这位家长的女儿是个戴着遮挡眼镜的小女孩,她叫小男,一个右眼视力仅为0.1的孩子。小男因为视力的问题变得自卑而敏感,生怕别人取笑她,甚至听到"眼镜"两个字都很敏感。听着家长的倾诉,我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对小男的怜爱。考虑到小男的特殊情况,我专门为她安排了座位,也询问了治疗视力的方法来配合她的治疗。作为教师,我更希望小男在进行视力矫正治疗的同时,能得到更多的心理抚慰。  相似文献   

16.
等一等再说     
王贞虎 《家长》2014,(11):17-17
正当孩子焦虑得近乎抓狂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安定自己,然后再安定孩子,其实原来认定的难题,都会在彼此安心安定的情况下迎刃而解。数年前暑假里的周六上午,我带着两个女儿从乡下父亲家回到自己家。孩子们玩了好几天,下午就该去上补习班了。午饭后,我正在浴室冲澡,大女儿来对我说:"妹妹在哭,说她下午要补习的课程都读不懂,心情很坏很慌。"小女儿开学后就要  相似文献   

17.
做孩子重要     
<正>我觉得当下的孩子什么都有,就缺乏快乐。我的女儿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一定要有快乐。闺女跳芭蕾也许会成舞蹈家,但如果每天和种族偏见作战,快乐又何在?罢,罢,罢,让她自然、快乐吧。做什么"家"都不如做孩子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5岁的女儿从小只对玩具娃娃情有独钟,几年下来,家中已装满了两大箱子。她每天都要玩上两三个小时,帮它们又是梳头,又是做衣服,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女儿非常快乐,但我心里还是有个解不开的疙瘩。因为邻居家的孩子不是玩魔方,就是玩智力积木,他们的算术、识字等能力也因此有了一定基础,反观女儿整天沉浸在和玩具娃娃的"嬉戏"中,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作者李雯,曾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2010年身患白血病,2013年1月病情复发去世。一年后,她的父亲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了这篇洋溢着女儿青春年华里真诚纯洁情感的文字。尘封的故事里,有她一世的忧伤,也有你我的青春里一生的怀想。1W,我想和你说说话,可是你  相似文献   

20.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我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我奇怪地看着女儿,试探着问:"你说的‘他们’是谁呀?""我们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了那么多书,所以咱们家应该至少有50万吧。"我摇摇头,说:"没有。"女儿面露失望:"为什么?""因为……"我指了指屋里的家具、电器,还有她手里正在摆弄的快译通,"这些不都是钱吗?钱是流通品,哪有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