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DIDS对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锋  张志鸿 《科学通报》1996,41(2):170-173
膜蛋白功能和其自身特殊结构间的紧密相关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活细胞上,膜蛋白还和周围的脂质、其他膜蛋白及胞质组分存在联系,由此产生的相互作用往往对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及调控至关重要,本工作利用DIDS(4,4’-二异硫氰基-2,2’-二磺基芪)特异性地抑制红细胞膜上阴离子运输蛋白(Band 3),研究是否会影响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GluT-l)对葡萄糖的运输特性,即确认膜上这二种蛋白质是否有相互作用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红细胞带3蛋白结构域间的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95,40(19):1821-1821
带3蛋白(Band 3)是人红细胞膜上的主要蛋白质,具有阴离子转运的功能.它是目前被研究得最广泛的膜蛋白之一.从结构上看,Band 3可分成两个结构域.其中膜结构域负责其阴离子转运功能,而细胞质结构域则与细胞膜骨架蛋白(如锚蛋白ankyrin等)相联从而起到稳定膜骨架的作用.尽管细胞质结构域对于Band 3膜结构域的阴离子转运功能并不是必需的,然而最近有些证据表明这两个结构域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迄今为止人红细胞Band 3两个结构域之间通讯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赵福庚  束怀瑞 《科学通报》2002,47(8):608-612
用200mmol/L NaCl在麦品种“鉴4”(Hordeum vulgare L cvJ4)幼苗6d,根系质膜微囊磷脂含量,膜上共价键和非共价键结合多胺含量以及膜结合酶H^ -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并检测到大麦根系质膜上Na^ /H^ 逆向运输活性。1mmol/L外源棕榈酸(C16:0)和亚油酸(C18:2)部分恢复了盐胁迫导致的膜磷脂,膜上非共价健结合多胺含量及膜结合酶活性的下降,C18:2的恢复作用大于C16:0,而且C18:2还能部分恢复膜蛋白上供价键结合多胺含量。外源施用C16:00和C18:2可使盐诱导的质膜Na^ /H^ 的逆向运输活性加强,C18:2的作用大于C16:0,相关分析显示,盐胁迫后外施C16:0和C18:2,质膜上磷脂含量,膜上非共价键结合多胺含量,膜结合酶H^ -ATPase活性以及膜上Na^ /H^ 逆向运输活性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外源脂肪酸缓解盐害效应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提高膜上磷脂含量,进一步提高膜结合多胺含量,增强膜的完整性,改变膜的带电状态,从而使膜结合酶活性提高并刺激了Na^ /H^ 逆向运输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蚕豆叶细胞质膜中红膜肽的免疫化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育东 《科学通报》1990,35(17):1328-1328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红细胞膜上存在一个膜骨架系统,由红膜肽(spectrin)、连接蛋白(ankyrin)、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actin)等组成。最近在动物多种器官的细胞内也发现了膜骨架蛋白,特别是红膜肽的存在。我们在文献[3,4]中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蚕豆叶细胞质膜蛋白的组成,并与人红细胞膜骨架蛋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蚕豆叶细胞质膜蛋白中的245和228 kD两种蛋白质可能即是人红细胞质膜上的红膜肽α和红膜肽β。本文目的在于用免疫化学方法鉴定蚕豆叶细胞质膜中的红膜肽,进一步证明植物细胞质膜中膜骨架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细胞中确实存在着红膜肽α及β。  相似文献   

5.
黄芬 《科学通报》1988,33(14):1096-1096
糖脂是莱氏衣原体膜上主要成分,一般约占膜脂质50%左右。关于糖脂在膜上的生理功能至今了解很少。本文对一种新的莱氏衣原体AIH 089菌株膜糖脂组成及其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冰冻断裂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单葡萄糖甘油二酯脂质体形成六角形Ⅱ结构,而双葡萄糖甘油二酯形成脂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陈建文 《科学通报》1984,29(7):431-431
过去已有不少实验证明,支原体膜上Mg~(2 )-ATPase是和膜紧密结合并位于内膜表面。它属于一种内部蛋白。采用强离子去污剂溶解膜蛋白虽然有效,但极易导致酶的迅速失活。目前常用非离子去污剂溶解膜蛋白,可得到一部分具有活性的Mg~(2 )-ATPase,但此活性部分至今还不能分离和提纯。因此,对此酶的分子性质了解很少。  相似文献   

7.
细胞是执行生命功能的基本单位,各种生物分子在脂膜包被的区域内有序协调地行使功能,从而构成了生物活动的基础.脂分子层不仅具有隔绝内外形成微环境的屏障作用,而且还通过受控的跨膜物质运输与信号转导而发挥交通枢纽的功能,实现了膜内外物质与信息交换的精细调节.除此之外,脂分子层由于其形成的疏水环境还为大量的脂溶性生物小分子的合成与代谢提供了加工场所.细胞内膜系统的物质运输是一个高度受控的复杂物流网络,所运输的底物涵盖了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等众多物质,其运输效率和调节机制与细胞发挥正常功能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关系.由于分子定位、原位成像和蛋白质样品获取方面的困难,目前对于细胞内膜运输系统的研究与了解只是冰山一角.本文就细胞内各膜系统间发生运输和交换的信号分子、营养物质及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且期待在细胞内膜系统研究上新技术新方法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α-螺旋跨膜蛋白的折叠和自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利民  康艳晶  罗施中 《科学通报》2010,55(15):1426-1437
膜蛋白参与细胞中的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复杂而特殊的生理功能,同时它也是重要的药物标靶,因此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对于保持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α-螺旋跨膜蛋白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和广泛的一类膜蛋白,本文综述了α-螺旋跨膜蛋白在折叠和自组装特性上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跨膜过程中的两阶段模型;详细介绍了α-螺旋跨膜蛋白的跨膜性质及其跨膜的影响因素,包括跨膜序列的长度和疏水性、疏水性错配和界面锚固、极性残基和脯氨酸等;进一步总结了α-螺旋跨膜蛋白通过跨膜螺旋相互作用形成高度有序自组装体的结构基础;并介绍了研究α-螺旋跨膜蛋白折叠和自组装常用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希望能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宏德  王睿  卢小泉  陈晶  刘秀辉  丁兰 《科学通报》2007,52(23):2742-2745
基因组数据中大约有20%~30%的基因产物被预测为膜蛋白, 膜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蛋白质. 预测膜蛋白跨膜区的数量和位置是生物信息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提出了一种预测膜蛋白跨膜区的新方法—— 连续小波变换极大值谱(MSCWT). 该法对8种SARS-CoV膜蛋白的预测准确度与常用膜蛋白预测软件TMpred相当, 对MPtopo数据库中131种新的已知结构的螺旋束蛋白(共包含548个跨膜区)的预测显示, 其跨膜螺旋区预测准确率为91.6%, 膜蛋白序列的预测准确率为89.3%.  相似文献   

10.
忻文娟 《科学通报》1985,30(2):142-142
我们曾用五种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研究了中国地鼠肺正常细胞V_(79)和癌变细胞V_(79)-B_1膜巯基结合位置的性质。发现在两种细胞膜蛋白上的巯基结合位置都呈圆锥形。但V_(79)膜蛋白巯基结合位置比V_(79)-B_1窄小而且深,其深度约为10.85-15.33,而V_(79)-B_1约在10.85  相似文献   

11.
生物膜是生命活动中信号传导和物质运输的平台。近年来,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为膜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与分裂、囊泡形成与分泌,以及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等膜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例如,单分子光镊力谱方法通过精准、定量地检测蛋白与膜的相互作用,为在时空维度上理解这一生物过程的复杂调控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此外,DNA纳米技术通过构建纳米尺度可编程的自组装结构,提供了可精确修饰与功能化的分子器件。经过疏水修饰的核酸纳米器件可以作用于磷脂膜或生物膜,进而对膜进行表面改性、诱导形变、控制理化参数以及跨膜通信等调控操作。该领域的进步将为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分泌囊泡的分析检测、人工脂质体的制备优化、新型分子载具开发以及新型药物开发提供特色的工具手段,并构建新颖的体系平台助力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分子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敖金 《科学通报》1993,38(11):1037-1037
80年代生物分子电子学和生物计算机的研究蓬勃兴起,嗜盐菌紫膜蛋白菌紫质由于其结构稳定,具有光驱动质子泵功能、双稳态特性以及皮秒到毫秒级的光电响应特性,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应用前途是发展生物分子器件和生物芯片等.由于紫膜具有不对称性而菌紫质的光驱动质子泵具有方向性,因而必须有序组装而且可以有序组装.紫膜Langmuir-Blodgett(LB)膜是这种有序  相似文献   

13.
林治焕 《科学通报》1985,30(16):1254-1254
线粒体内膜上脂质对于膜结合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已有许多在人工膜系统中研究脂对H~ -ATP酶蛋白作用的报道,但对天然H~ -ATP酶复合体(简称复合体)的膜脂与膜蛋白的关系研究极少。提纯的复合体包括可溶性蛋白F_1-ATP酶(简称F_1)与膜相嵌的疏水蛋白F_o以及膜脂组成.F_1是复合体中执行水解和合成ATP的催  相似文献   

14.
(一)薄膜分离的原理高分子膜对混合气体的分离作用,是以高分子膜对各种气体有不同的渗透速率为依据的,气体通过高分子均质膜的渗透过程,主要分三步:首先,气体分子在膜的一侧表面上溶解,然后,气体分子在膜内向低浓度处扩散,最后,在膜的另一表面上解吸(或蒸发)。所以,高聚物的透气性,一方面取决于扩散系数,同时又决定于气体在高分子膜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5.
核苷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李光永  王道文 《科学通报》2002,47(7):481-484
生物膜构成了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细胞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必须通过这道屏障才能进入或输出细胞.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上都存在多种起运输作用的膜蛋白分子,它们以各种不同的机制参与营养物质或代谢产物的转运.根据跨膜转运蛋白(transmembranesolute transporter)起运输作用时的底物特异性、转运机制及转运蛋白间的同源性,Paulsen等人[1]将真核细  相似文献   

16.
陈帅  林莎  奚悦静  萧雨芬  杜建忠 《科学通报》2020,65(24):2615-2626
高分子囊泡是通过自组装构筑的具有"空腔-内冠-膜层-外冠"结构的纳米材料,在药物控释、基因递送、细胞仿生、抗菌和癌症诊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高分子囊泡具有对称的内外冠结构、均一且致密的疏水膜,以及相对离散的膜冠功能分区,不能充分发挥囊泡的结构优势,进而难以应对生物医用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如基因治疗中大分子的跨膜运输,癌症诊疗中对内冠诊断、外冠靶向的差异化要求,细菌感染治疗中对膜冠协同、高效抗菌的需求等.因此,我们提出并设计了非均相膜囊泡、非对称冠囊泡、膜冠融合囊泡,针对性地解决了以上3个难题,为设计、合成新结构高分子囊泡,并推动其转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总结了以上3种新结构囊泡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设计生物医用高分子囊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Ca2+对人红细胞膜葡萄糖载体活性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红细胞通过其膜上的葡萄糖载体蛋白来转运葡萄糖,此载体只转运D型葡萄糖,是一被动转运过程.由于人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含量较多,活性也较高,因此一般都将它作为糖转运模型来研究.但迄今为止,对其结构、作用机制及活性调节等都不甚明了.尤其对细胞内二价阳离子,如钙离子等,对它的调节更少见报道.对正常的红细胞,其质膜内外存在着一个大约1000倍的钙离子梯差,如果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使此梯差变小甚至消失,就会影响膜蛋白的活性,导致一些异常的生理反应.我们曾报道,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会明显地抑制完整红细胞葡萄糖载体活性,其半抑制浓度约为250μmol/L,但完整红细胞内有许多胞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对植物细胞的不同质体中磷酸转运器,(一种执行跨质体膜载运物质功能的蛋白复合体——译者注)专一性的差异进行比较。C_3植物菠菜的磷酸转运器承担着质体膜内外无机磷酸、二羟丙酮磷酸和3-磷酸甘油酸之间的反向交换;C_4植物和CAM植物叶绿体中的磷酸转运器除转运上述代谢物外,还能运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豌豆根的质体中,磷酸转运器还转运葡萄糖-6-磷酸。立足于不同质体各自的特殊功能,我们将阐述磷酸转运器的这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叶京京 《科学通报》1986,31(24):1894-1894
前曾报道在猪心线粒体内膜H~+-ATP酶复合体(简称复合体)中膜脂对于膜蛋白的构象和功能起很大的作用。Mg~(2+)对于复合体ATP水解活力的激活作用明显不同于其对可溶性F_1-ATP酶的抑制作用,且酸性磷脂PA从膜上丢失会引起Mg~(2+)对复合体水解活力激活作用的丧失。这说明膜脂的作用不仅可使一些受损的膜蛋白恢复活力和行使功能,而且  相似文献   

20.
正提高膜材料的分子渗透速率对于膜分离技术在气体分离和水净化等领域的高效应用至关重要.通常认为,膜的渗透率与其厚度成反比例关系.因此,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由于原子尺度的厚度成为了理想的分离膜材料.从石墨烯被发现开始,石墨烯基分离膜是否可行的问题就成为了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两种结构和机理完全不同的石墨烯基分离膜概念被提出:一是具有纳米级孔隙的多孔石墨烯,二是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