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地区健康人血脂水平和血脂谱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谱现状,为血脂水平划分和血脂异常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生活水平较好的男性1752例,女性761例为调查对象,从20~90岁,每10岁1个年龄组各分为7组。按血脂测定标准化方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结果:TC水平最高男性为5.30mmol/L、女性为5.99mmol/L,高水平年龄在71~80岁;TG水平最高男性为1.87mmol/L,女性为1.77mmol/L,年龄在41~70岁;HDL-C最低水平为1.25mmol/L,各年龄段均在合适水平;LDL-C最高男性为3.46mmol/L,女性为3.78mmol/L,年龄在71~80岁。健康人异常脂蛋白血症发生率(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血脂水平划分方案划分)为TC36.7%,TG31.22%,HDL-C2.84%,LDL-C12.68%。结论:健康人TC、HDL-C、LDL-C整体水平与90年代相似;TG水平比90年代明显增高。血脂谱以异常高TC占首位,依次为TG、LDL-C、HDL-C。高TG血症发生率(31.22%)与高TC血症发生率(36.7%)相差不多,应重视高TG血症防治。建议人群血脂水平为TC:合适水平<5.72mmol/L;边缘升高5.72~6.24mmol/L;危险水平>6.24mmol/L。TG:合适水平<2.00mmol/L;边缘升高2.00~3.39mmol/L;危险水平>3.39mmol/L。HDL-C:>1.04mmol/L为安全水平;<0.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化工园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化工园区10 433名18岁以上常住成年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居民血脂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南京市化工园区成年居民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4.66±1.06)mmol/L、(1.53±1.36)mmol/L、(1.40±0.45)mmol/L和(2.77±0.85)mmol/L;TC、LDL-C水平无性别差异,TG水平男性高于女性,HDL-C水平男性低于女性。化工园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率为47.14%(男性50.81%,女性43.50%),标化率为46.6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居民血脂异常率逐渐升高。结论南京市化工园区居民血脂异常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地质大学职工血糖血脂水平,做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 早晨空腹采血,对已服用降糖降脂降压的患者不要求停药,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HEMIX-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 空腹血糖高呈逐年递减趋势,随着年龄组的增加,水平及GLU>6.10 mmol/L检出率逐步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呈现高胆固醇和高LDL-C血症并随着年龄的增加水平增加,以女性50岁组为分界线,60岁女性TC≥6.22 mmol/L及LDL-C≥4.14 mmol/L检出率最高;男性高甘油三酯低HDL-C血症,水平均值和TG≥2.26 mmol/L及HLD-C<1.04 mmol/L检出率均以40岁组男性升高明显.结论 开展定期体检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职工对血糖血脂异常的认知度,达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在职机关人员血脂水平及异常情况,为该人群的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以北京市3175例在职机关人员为对象,对其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5.4%,男、女性分别为62.6%和45.2%.TC、LDL-C、TG水平及异常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间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TG水平在50岁后和女性TC水平在60岁后均有所下降.高TC和高TG检出率在50岁前各年龄组中男性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高于男性;高LDL-C和低HDL-C检出率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 中青年男性和更年期后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男性高LDL-C年轻化对血脂的影响尤为重要,须尽早建立以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宁夏农村居民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居民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固原、吴忠两市世居回、汉族农村居民血脂调查资料共1483例,年龄20~74岁,按年龄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个年龄组,共计1434人,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血脂等指标测定,并统计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按"2003年ATPIII血脂紊乱诊断标准"对血脂异常与否进行判断。结果被调查人群总胆固醇(TC)为(3.82±0.84)mmol/L,甘油三酯(TG)为(1.17±0.7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21±0.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08±0.68)mmol/L。调查对象血脂异常为28.9%。血脂水平和异常比率:女性随年龄升高而升高,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到50岁以后有所下降,男性高脂血症有年轻化现象,50岁以前男性血脂水平高于女性。血脂异常总人数及异常率回族高于汉族。结论宁夏农村成年居民具有较高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同民族、性别的血脂异常患病水平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家港市健康成人血脂参考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昌壁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090-1091
目的为完善地区性血脂参考值的建立,促进临床对检验指标的更合理应用。方法对张家港市1 009例健康成人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国内血脂推荐的Trinder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TC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组男性(4.64±0.81)mmol/L,女性(4.90±0.76)mmol/L显著高于20岁~和30岁~组;TG含量与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有显著性;HDL-C女性高于男性;LDL-C年龄间差异有显著性,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0岁~组男性(2.88±0.62)mmol/L,女性(2.99±0.62)mmol/L。结论初步得到该市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血脂水平概貌,建立了合理的地区性血脂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甘肃省裕固族地区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裕固族自治县1119名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医学体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该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聚集性.结果 该地区人群TC、TG、LDC-C、HDL-C水平分别为(4.37±1.01),(1.92±1.28),(2.65±0.89),(1.47±0.39)mmol/L,TC、TG水平男性高于女性,HDL-C水平男性低于女性(P<0.01);TC、LDC-C、HDL-C水平裕固族高于汉族和藏族(P<0.01),TG水平汉族高于裕固族和藏族(P<0.05).TC、TG、LDC-C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5岁组有所下降;高血压、超重、腹型肥胖与血脂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甘肃省裕固族地区居民血脂水平高于全国,血脂水平与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15岁居民血脂异常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15岁居民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2类农村各3个区(县),1类农村4个县,每个县(区)抽取3个街道(乡)、6个居委,共540户进行体格检查和血脂测定。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15岁及以上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体重、身高数据;血脂采用酶法进行检测,使用Saturno 300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06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共调查5 260人,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值分别为1.13 mmol/L、4.27 mmol/L和1.31 mmol/L,年龄校正的均数分别为0.81 mmol/L、3.15 mmol/L和1.00 mmol/L。TG均值城市高于农村(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P<0.05)。TC、HDL-C均值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P<0.05)。血脂异常率为23.3%,其中高TG、高TC和低HDL-C的患病率分别为12.0%、8.1%和8.0%,年龄标化率分别为9.4%、5.9%和7.9%。高TG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P<0.05)。高TC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P<0.05)。低HDL-C患病率女性低于男性(P<0.05)。年龄是高TG、TC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是高TG、高TC和低HDL-C的危险因素;饮酒是高TG、高TC的危险因素,但是低HDL-C的保护因素;中等收入是高TG、高TC血症的危险因素,高收入对低HDL-C血症是保护因素。结论广东省居民血脂异常率较高,年龄、超重肥胖、饮酒和家庭经济收入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牛书建 《中国保健》2010,(2):114-116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缺氧环境及饮食习惯对藏族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高原地区50岁及以上藏族人群血液TC、TG、HDL-C、LDL-C四项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结果高原地区藏族老年居民血脂平均水平TC为5.09mmol/L,TG为1.67mmol/L,HDL-C为0.98mmol/L,LDL-C为3.29mmol/L,全体人员血脂异常比率为45.7‰结论高原地区藏族老年人群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汉族居民,高原缺氧环境及饮食习惯是影响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和汉族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分布特点及患病现状,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岁的哈萨克族、汉族居民7 362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哈萨克族人群TG、TC、LDL-C和HDL-C分别为(1.26±1.01)、(4.58±1.32)、(2.42±0.87)和(1.31±0.61)mmol/L;汉族人群分别为(1.65±1.32)、(4.62±1.08)、(2.22±0.94)和(1.63±0.70)mmol/L;哈萨克族人群人群血脂异常标化总患病率为41.7%,男性45.7%,女性39.3%,其中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依次为19.1%、13.0%、18.8%;汉族血脂异常标化总患病率为37.6%,男性43.6%,女性33.9%,其中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依次为32.1%、12.1%、4.3%。结论哈萨克族是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而LDL-C水平男性高于女性,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提示男性比女性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更高。  相似文献   

11.
北京石景山区疾病死因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石景山区1984~1993年死亡资料分析,提示10年中全区总死亡率为401.35/10万。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位居前三位。占总死因的59.06%  相似文献   

12.
六种鳞翅目昆虫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叶兴乾  胡萃 《营养学报》1998,20(2):224-228
目的:分析6种鳞翅目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6种昆虫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除亚洲玉米螟、棉红铃虫和米蛾的幼虫以外,其余的蛋白质含量均在41%以上,最高的达75.2%。脂肪的含量变化较大,菜粉蝶、桑蚕的含量在8.52%~15.67%之间,其余的在19.35%~49.48%之间。氨基酸含量为25%~7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50%~49.76%,除5龄桑蚕外,其余的种类均在40%以上。6种昆虫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其氨基酸分(AAS)在31~66之间。桑蚕、菜粉蝶、亚洲玉米螟、米蛾等幼虫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棉红铃虫则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6种昆虫均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中桑蚕含有较高的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SF-36量表分析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制定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对居住满30年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0~40名老年人,共抽取370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影响生命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生活来源、生活事件、心理及健康状况等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些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及心理卫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且从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出发制订老年卫生保健政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卫生保健项目,以促进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掌握防治工作进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以区县为单位自评,在自评基础上市级抽查。采取核实资料的方法对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自评三项综合指标评分40个区县均在85分以上;2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达90%以上;全市36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39个区县,占97.5%;居民户合格率>90%者35个区县,占87.5%;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者11个区县,占27.5%,10%-19.9%者27个,占67.5%,>20%者2个,占5%。市级抽查20个区县,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者19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个区县有19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18个占94.74%,零售单位经均>90%,居民户合格率>90%者18个,占90%,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肿率无<10%的区县,10%-19.9%者19个,>20个者1个。结论:对照消除磺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判断,无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区县,实现基本消除目标的有17个区县,未实现阶段目标者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2008年初常州市麻疹流行情况及发病年龄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年龄变化的原因,对初免月龄及再免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5月31日所有在感染科住院的麻疹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对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麻疹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分化,小婴儿和成人发病率明显上升.[结论]提前初免,坚持原有再免,加强二次强化免疫及婚前再免,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症2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28例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史占57%,妊娠3次以上占67.5%。 B超诊断率42.5%。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及雌激素有关。目前仍需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市体检人群的血糖代谢状况,探讨糖代谢异常和耱尿病的发生率.[方法]体检人群中符合条件的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测OGTT(0 min)的同时作TG,CHO,HDL-C测量,了解该人群的糖代谢情况以及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IGR)的血脂代谢情况.[结果]在参加OGTT试验的1 033例人群中,符合单纯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IFH)和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诊断的共84例,占8.13%,糖调节受损(IGR)184例,占全部人群的比例为17.81%;HDL-C在统计的各组中其结果与糖耐量正常(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G除IPH组外、CHO除IFH/IPH外其结果与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成人DM人群中,IFH人群比IPH人群的比例高,且发病年龄更早;TG,CHO,HDL-C在DM组和IGR组均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M和IGR者多合并血脂紊乱,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居民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PYLL指标,对蒜处1986 ̄1988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系疾病、循环系疾病、寿命损失男性高于女性,以婴幼儿及中青年为甚。胃癌的减寿年数,减寿率明显高于肝癌、肺癌等,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癌症。为减少人口寿命损失,应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工作,搞好传染病的监测、控  相似文献   

19.
某市性病流行特征及数学模型在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近5年性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近5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曲线拟合,运用线性模型预测未来3年广州市性病发病率。结果:广州市近五年性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AIDS/HIV、胎传梅毒及三期梅毒发病数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人群中老年患者人数增加。拟合的4种数学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直线模型为佳。经预测,未来3年性病发病率仍保持下降势态。结论:根据近几年性病流行特征及未来几年发病趋势,该市应及时调整性病工作防治策略及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刘坚初 《现代医院》2008,8(3):70-71
目的了解儿科抗生素的应用对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呼吸系统感染患儿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未应用抗生素及应用抗生素两组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菌株葡萄球菌、MRSA与MRCNS的分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菌株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3.10%和92.50%,对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2.50%,而对AMP/SBT的耐药率为6.90%和25.00%,敏感率为72.41%和50.00%。结论两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表现高度耐药,而对AMP/SBT敏感性较高,因此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单独应用对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失去治疗意义,必要时可根据联合药敏试验结果与其他抗生素联用,AMP/SBT抗葡萄球菌作用肯定,可广泛用于儿科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