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例高血压病心室晚电位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20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患者的心室晚电位(VLP)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VLP阳性为14%,室性心律失常(VA)者为48%,48例LVH和152例无LVH的VLP阳性者分别为31.2%和8.4%(P〈0.01);检出室性心律失常者分别为79.1%和38%(P〈0.01),LVH并VLP阳性者VA,复杂VA和室速(VT)的发生率均高于LVH而VLP阴性者。结论: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1 例高血压者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探讨左心室肥厚(LVH) 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IVST、PWT、LVD、LAD、A峰、E峰、E/A 比值,以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 作为诊断LVH 的指标。结果 LVH 检出率20.9 % ,男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如仅凭IVST 和PWT≥11m m 作为诊断LVH 的标准,其阳性率92 .9% ,假阴性率7 .1% ,假阳性率32.1 % ;LVH类型以对称性肥厚为主占92 .9% 。LVH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与NLVH 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1) ;LVH 组LA扩大占57 .1% ,E/A缩小占100 % ,与NLVH 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1);NLVH 组其IVST、PWT 及LVMI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结论 以LVMI作为诊断LVH 的标准较为准确、可靠,年龄、高血压病程是影响LVH的一个重要因素,LVH 伴LA 扩大和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可出现在LVH 之前,NLVH者较正常人其左心室重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对住院的1510例心脏病及972例非心脏病患者进行了体表心室晚电位(VLP)检测,检出VLP阳性率分别为:急性心肌梗塞21/35(60%);陈旧性心肌梗塞18/59(30.5%);冠心病心律失常型62/283(21.9%),心衰型11/105(10.5%);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5/24(20.8%),伴心衰3/27(11.1%);心肌炎伴心律失常11/71(15.5%),伴心衰3/46(6.5%);肺心病伴心律失常3/21(14.3%),伴心衰2/49(4.1%)。急性心肌梗塞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和其他各组心脏病(P<0.01);各组心脏病中伴心律失常者显著高于伴心衰者(P<0.05);非心脏病组VLP阳性率5/972(0.51%),低于各组心脏病。结果提示:VLP阳性率同急性心梗的高危症状及病死率呈正相关,均显著高于陈旧性心梗;VLP阳性率同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心室肌中缓慢不均一传导是其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心功能与VLP无密切关系。此外,对风湿性心脏病中VLP阳性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观察70例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状况,结果显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VPC)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5),且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伴左室肥厚(LVH)患者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88例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进行监测,并和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HRVI降低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的HRVI降低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有HRVI降低者比不降低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RV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尤伴LVH者心性死亡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85例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例进行M型、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20例正常人作对照(CG),观察其收缩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心形态和功能的特点。结果表明: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组(LVDHF)与左室收缩性心力衰竭组(LVSHF)比较,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减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明显增加;与CG组比较,LVDHF组LAD,IVST,PWT,LVMI明显增加,LVD无显著性差异。LVDHF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与C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LVSHF组LVEF,CI明显减低。LVDHF组和LVSHF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舒张早、晚期流速峰值比、舒张早期减速度比CG组显著减低,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等容舒张时间较CG组显著增高。LVDHF组和LVSHF组组间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浆P物质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高血压病人(Ⅰ组:高血压无LVH,30例;Ⅱ组:高血压伴LVH,30例)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P物质浓度。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确定LVH。结果显示,血浆P物质浓度,正常人显著高于Ⅰ组患者(P<0.001),Ⅰ组患者显著高于Ⅱ组患者(P<0.001);血浆P物质浓度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果提示:P物质是体内的一种降压物质,持续性低水平的血浆P物质可能是高血压LVH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杜秀莉 《铁道医学》1999,27(2):80-8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伴左室肥厚(LVH)患者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对88例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进行监测,并和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HRVI降低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的HRVI降低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有HRVI降低者比不降低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相似文献   

9.
对85例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例进行M型、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20例正常人作对照(CG),观察其收缩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心形态和功能的特点。结果表明: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组(LVDHF)与左室收缩性心力衰竭组(LVSHF)比较,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DV)、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减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明显增加;与CG组比较,LVDHF组LAD,IV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心电图Macruz值(P/PR段)和P波宽度及P波终末电势(PTFV1)对判断高血压病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作用。方法:测量81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9例正常人Macruz值、P波宽度、PTFV1、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速度峰值(E峰)和晚期充盈速度峰值(A峰)及A/E值。结果:随左室肥厚(LVH)的发生,Macruz值和PTFV1及P波宽度明显增大,且前二项指标与LVMI及A/E中、高度相关;LVH组中Macruz值异常率为71.4%,高于PTFV1和P波宽度的异常率。结论:Macruz值和P波宽度及PTFV1三项指标从心电学角度反映了高血压时LVH,其中Macruz值对反映高血压所致的舒张功能异常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惠玲  黄慧芳 《浙江医学》2000,22(1):15-16,64
目的 为研究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观察30例正常血压和81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结果 BPV过低者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检出率(58.3%)显著高于BPV正常者(16.7%)及BPV过高者925.9%);BPV过高及过者较姐及BPV正常者LVMI均显著升高;BPV过低者与BPV过调得比较LVMI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99mTc-RBC门电路心血池显像(GBPI)结合超声心动图(UCG)对10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Ⅱ期)病人和42例正常人进行左室舒张功能测定,发现:(1)高血压组的GBPI的最大充盈率(MFR)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2)UCG的A/E比值,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E与LVMI或其他指标均无相关;(3)高血压组的MFR低于正常均值(2.41EDV/S)的占86%,其中LVMI高于正常值(男100.2g/m2,女86g/m2)的占89.0%(77/86);高血压组A/E比值高于正常值(0.69)的占64%,其中LVMI高于正常值的占62.5%。用GBPI的指标MFR结合UCG的指标A/E比值来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估,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尤以MFR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法对97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高血压各组舒张功能都有减退,以向心性肥厚组(CH)减退最为显著,(2)心肌收缩性(SBP/LVDs/PWT)高血压无肥厚组升高,CH组和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组(ASH)正常,但左室扩张组(DH)明显减退并伴有收缩末期室壁应力的异常升高.提示高血压左室肥厚时不同类型左室形态结构的改变对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伟光  韦建瑞 《广东医学》1998,19(9):664-66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122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病人,分析其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122例高血压病人检出LVH66例、占54.1%,检出室性心律失常92例、占75.4%,房性心律失常110例、发生率90.2%,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LVH  相似文献   

15.
卞继芳  袁家麟 《宁波医学》1998,10(3):101-10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受损时的QT离散度(QTd)变化。方法 74例高血压病患者,用多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并计算出QTd,超声心动图测量E/A比值和等容舒张时间(IRTms),计算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作相关分析。结果 左室肥厚(LVH)组46例的QTd显著高于非LVH组,P〈0.001。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E峰下降、A峰增大、E/A比值减少及IRT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率变异指数(HRVI)对老年高血压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31例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指数(HR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在为期2年的随访期中HRVI对患者的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停搏)的预测价值。结果:HRVI减低的发生率及HRVI平均值在左室肥厚组(LVH)为61.9%,19.8±9.4;无LVH组为29.5%,22.4±7.1(P<0.05);在LVEF<50%组为64.2%,18.8±8.5,LVEF≥50%组为31.5%,22.7±11.1(P<0.001);在有心脏事件组为97.8%,17.3±8.2,无心脏事件组为33.0%,23.4±7.9(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HRVI最高(r=0.6453,P=0.0001),其次是LVEF(r=-0.4983,P=0.0028),LVMI(r=0.3879,P=0.0024)和年龄(r=0.2845,P=0.0001)。结论:HRVI减低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室晚电位(LP)与梗塞部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以及LP对心肌梗塞(MI)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和猝死的预测作用。方法:用晚电位记录仪对168例MI患者进行检测和随访分析。结果:本组MI患者中LP的阳性检出率为27%,多壁MI组LP阳性率明显高于前(间)壁MI组(P<005),VT/VF和猝死患者的L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VT/VF患者(P<001),MI伴心功能不全者LP阳性率明显高于有MI但心功能Ⅰ级者(P<001)。结论:LP与MI范围的大小、心脏的功能状态以及VT/VF或猝死有密切关系,但陈旧性MI发生猝死可能与LP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了连续口服12个月卡托普利(CP)对42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CP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减少(P<0.05~0.001),而31例对照组使用降压灵未发现类似效应。提示CP具有较好的逆转高血压性左室肥厚(HLV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冷晶体停搏液中加入生理浓度T3对大鼠停搏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恢复、心肌酶谱、氧耗量及冠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离体鼠心作功模型,实验组(n=6)含0.6mg/LT3,比较停搏90min前后左室收缩压力(LVSP)、左室收缩压力微分(LV+dp/dtmax)、左室舒张压力微分(LV-dp/dtmax)、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同时评价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所致的冠脉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实验组LVSP恢复率为(90.1±3.7)%,LV+dp/dtmax为(79.2±54)%,优于对照组;而LV-dp/dtmax、LDH、CPK、Vmo2(即MVO2)两组无显著差异。Ach所致的冠状血管阻力(CVR)降低两组都不明显,SNP所致CVR下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含T3冷晶体停搏液仅能促进大鼠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而对舒张功能、心肌氧耗量、心肌酶谱影响不大,T3由于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而不能明显扩张冠状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室肥厚和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对684 例左室肥厚患者(LVH 组) 进行平均(10 ±4 .6) 年的临床观察,并以同期无左室肥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NLVH 组)488 例作对照。结果 LVH 组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76 .46 % ,较NLVH 组39 .34 % 显著增高( P< 0 .01) ;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随诊时间、左室肥厚程度相关( P< 0 .01) ,并且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 P< 0 .01) 。结论 左室肥厚的程度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重视对LVH 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