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胶文摘     
<正> 本文叙述了用铬鞣制的皮料经石灰处理提取明胶时,提胶pH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可在pH<4和pH>7,而不能在pH等于4~7的溶液中提取明胶。产量与石灰处理皮料的热变性温度有关。在pH>7时,所提取的明胶分子量高,而在pH<4时,所提取的明胶分子量低。  相似文献   

2.
<正> 明胶的两性作用和等电点,对于明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明胶的等电点对于了解叫胶工艺过程、质量状况,以及明胶的应用技术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当明胶的水溶液恰好处于其等电点 pH值时,它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熔点、冻点、胶凝强度等出现最大值;而另一些物理性质,如粘度、渗透压、膨胀度、透明度、沉淀所需的乙醇量等具有最小值。1—3%的低浓度明胶溶液在等电点 pH 值下凝固时,则出现胶凝聚合物的乳白色光。在一定的温度下,明胶的比旋光度,在等电点 pH 值时,出现一个突变点,表明在等电点时明胶的分子内所发生的电压缩及内聚力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有机酸水解动物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素琴 《明胶科学与技术》1995,15(3):135-136,151
<正> 1.前言 我国猪、牛、羊等动物骨、皮资源丰富,利用它们可生产明胶。高质量明胶如照相胶、食用胶等用途广、效益好;而明胶生产中的末道胶(低档动物胶),其粘度、冻力、透明度都较差,只能用于制作砂纸、火柴等,经济效益差。  相似文献   

4.
干燥温度对明胶粘度的影响(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明胶干燥温度对明胶粘度的影响。明胶经常温干燥再经55℃干燥与只经常温干燥相比,粘度下降。明胶经常温干燥后再经70℃或87℃干燥与只经常温干燥相比,粘度下降,其下降幅度与明胶经常温干燥后再经55℃干燥相当。而明胶经常温干燥后再经105℃干燥与只经常温干燥相比,快胶、食用胶、惰胶的粘度较大幅度上升,PA胶粘度较大幅度下降。快胶、食用胶、惰胶,经常温干燥和先经常温干燥再经55℃或再经70℃、87℃干燥,其粘度下降值大体相当,而先常温再经105℃干燥,胶样粘度下降值有较大幅度上升。PA胶由于自身特性,先常温后55℃干燥与只经常温干燥相比,粘度下降值减小,先常温后70℃或87℃干燥与先常温后55℃干燥相比,粘度下降值相当,而先常温后105℃干燥与先常温后55℃干燥相比,粘度下降值减小。  相似文献   

5.
<正> 在明胶的生产过程中,来自退灰、中和、退酸工序的碎料每批都有。虽然数量不多,但日积月累则数量可观,每年也约在50吨以上。各厂对其处理方法各异:有的干脆让其流掉损失;有的采用加入大生产末道胶熬胶的方法。前者原料流失是明显的浪费,后者由于加入末道胶一次出胶,粘度低,不透明,也是一种间接的浪费。于是,我们明胶研究所的同志们对各种骨素碎料采用单独处理、单独熬咬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分析碎料加入末道胶一次熬胶,粘度低不透明的原因。 1.碎料未经处理直接熬胶,由于碎料中石灰及杂质较多,造成熬胶不透明。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从来,用动物皮制明胶都是先将皮料切成手掌大小(约60×100mm~2),然后再进行税脂、浸灰、中和、煮胶等处理。但是,对于明胶制造者来说,总希望把皮料切得小一些,因为那样将便于运送,使浸灰、浸酸快而均匀,且容易提胶。在这方面,各国专家曾进行过许多试验。有的把原料切碎,有的甚至用造纸打浆机把原料打成浆状。这样,虽然缩短了各流程的处理时间,甚至能将胶一次提完。但是,这些方法都因为原料切得太碎而无法进行浸灰、中和、煮胶,以致至今来被采用。笔者也确认太碎的原料无击进行浸灰、中和,但却认为对提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明胶是将大量富有胶原的组织加以粉碎、脱脂,除去无机盐、非胶原蛋白、多醣类和不溶解物,从松散的组织中提取胶液,并进行蒸煮、清洗、浓缩、灭菌、凝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的。制取食用明胶基本上有碱法和酸法两种。碱法明胶的等电点为pH4.8~5.0,而酸法胶pH为8.0~9.0。原料也分骨料、皮料、边角料等。根据不同的原料,经过不同的制取法,通过5~9道的熬煮。由于胶原蛋白质分子量受到热的作用不一样,质量也就不一样。明胶的热稳定性是胶囊制造中重要的因素,因明胶、甘油和水的混合物要在60~70℃下历时24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明胶生产过程中,随着提胶道数的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二道胶以后,胶的质量在逐道下降,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质量指标就是色泽和透明度。明胶生产厂为了解决提胶时最后几道胶的透明度等质量指标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把絮凝技术应用在提胶所得的尾胶、尾二胶(指提胶的最后二道胶)的生产处理中,取得了改善色泽、提高透明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明胶文摘     
<正> 在降低大气压的条件下用低压蒸汽熬胶,可以节约蒸汽和用水,以及缩短熬胶时间。例如,取1000磅浸酸猪皮置于压力锅中,抽除锅中空气,使真空度达到25时,将经减压至5psi的蒸汽喷入锅中,熬胶一小时后,升温至55.5℃,此时锅中皮料的体积收缩了24%。两小时后放出头道胶,浓度为6%,明胶得率为33%,冻力330克。第二道胶提胶温度为65.5~80℃,时间6小时,明胶得率为42%,冻力260克。这种方法和一般方法相比较,可节约蒸汽,提高得率,使熬胶时间缩短一半。  相似文献   

10.
皮胶的提纯     
<正> 明胶是以动物骨和皮为原料而制得的。在生产明胶的最后阶段,总有部分不透明的混浊胶液,它不仅粘度低、色泽深,而且杂质较多。为了使产品升级,我们曾采用化学澄清法将皮胶提纯。现将批量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一、试验部分我厂是以皮料和骨素料生产明胶的。根据我厂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定了皮料和骨素生产的皮明胶溶液,按4.8比5.2的比例进行掺配,先后添加确定数量的化工原料——明矾[AlK(SO_4)_2·12H_2O]和纯碱(Na_2CO_3)及  相似文献   

11.
荧光光度法研究明胶的等电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酪氨酸的特征荧光光谱,测定了一定浓度的明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pH值的关系,并与不同pH值时明胶溶液的粘度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荧光光度法测定明胶的等电点是可行的;对该法的测量原理和明胶分子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整个煮胶阶段明胶含量的增长情况,以及煮胶过程中明胶溶液粘度的变化趋势,提出,在明胶生产中,应把放胶比重控制在1.003—1.006克/厘米~3之间。否则,当放胶比重大于1.006克/厘米~3时,粘度就会随着放胶比重的增高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日本“PAGI”法基础上,改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进口与国产照相明胶的物理抑制度(PR)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进口惰胶的PR值相似,国产惰胶的PR值相差悬殊,而猪皮惰胶表现出很高的PR值。 在惰胶中加入不同类型添加剂,可改变其PR值,且PR值随pH值而改变。 实验证实,明胶的物理抑制性决定于明胶中的活性杂质的种类和含量,同明胶大分子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 明胶的粘度降值是指在37℃培养24h明胶的下降值,在生产正常情况下,粘度降为零,说明在37℃时明胶的热分解非常缓慢,而明胶的粘度降与生产过程的污染情况有关。明胶的粘度降主要由明胶中的酶分解引起的。下面将酶和产生酶的微生物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厂由于明胶粘度下降率高和细菌指标超标而使食用明胶比例少,工业明胶比例偏多,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和阆中师范学校生化教研组合作,对生产工序的半成品胶和成品胶中粘度下降超标的  相似文献   

16.
对甲醛法测定明胶中氨基取代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目前甲醛滴定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明胶氨基取代度的测定.采用此法时,发现滴定过程中 NaOH 消耗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工作主要对甲醛加八量、pH 值的变化、甲醛加入后的搅拌时间及 pH 调到指定值后放置时间对 NaOH 消耗量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试验。实验部分一、样品选用国内外惰胶和 PA 胶。  相似文献   

17.
鲤鱼湿鳞占鲜鱼重的5.2%,以其制明胶,约6吨可得1吨明胶。鲤鱼鳞明胶不仅冻力高、粘度好,而且色泽是皮明胶与骨明胶无法相比的,在制造无色胶囊及其他无色产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用鲤鱼鳞提胶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后几道胶原始透明度(未经过滤的透明度)不仅不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这就无需絮凝,避免了絮凝剂残留物的污染。其二是,在明胶提尽后,鱼鳞体积并未显著减少,而是只减少约1/5。留下的仍保留着鱼鳞原状的乃鱼鳞硬蛋白,可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水解明胶粉是以食用明胶等三个胶种为主要原料,以酸、碱、酶为水解促进剂,在特定的水解条件下,制得水解明胶溶液,再经喷雾干燥而得到水解明胶蛋白粉。其工艺流程大致为: 明胶液→升温恒温→调节pH值→添加水解促进剂→过滤→脱色→杀菌→后处理→过滤→浓缩→干燥→成品包装一、水解方法简介 1.酸水解法。取一定浓度的胶液,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不同量的酸,升温至接近沸点(约95℃以上),水解1~6小时。以产物粘度来确定水解程度。水解产物经过滤、中和、除杂质、脱色、后处理等,成品为水解明胶液。 2.碱水解法。取一定浓度的胶液,加不  相似文献   

19.
<正> 皮明胶生产中,皮料来源广,品种多,制订皮料消耗定额,从工艺上控制物料平衡,加强工艺管理,是很必要的。要制订合理的消耗定额,就必须测定皮料的含胶量。83年蚌埠明胶技术培训班上,孙万亭工程师曾介绍过骨料中含胶量的测定方法,受之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厂是一个皮明胶生生厂。从原料到半成品要经过切皮、浸灰、中和、煮胶、过滤、浓缩、冷冻切胶和干燥八道主要工序。在这些工序里,周转着的皮料或胶液中的细菌总数处在不断的消长之中。往往是这道工序中的皮料或胶液中的细菌被杀死,而在另一道工序它们又繁殖起来。只要有了适宜的条件,它们就会乘虚而入,浸蚀皮料和胶液,污染环境和器具,而被污染了的坏境和器具上的微生物又通过各种途径带入胶中。周面复始,恶性循环.使食用明胶细菌指标达不到食用卫生和出口要求。首先看一下原料情况。按肉类细菌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