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例小儿肠套叠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均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超声监视下复位及手术证实,其中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23例,超声监视下复位25例,经手术确诊14例,误诊2例,超声确诊率96.7%。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诊断较有特征性,应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并且对肠套叠的临床复位方式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乔海燕  汪玲珑  庄颖彬 《中外医疗》2008,27(33):122-12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影像学特点及辅助临床选择复位方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肠套叠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图像特征并经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等证实.结果:其中X线空气灌肠复位68例,经手术确诊9例,误诊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诊断较有特征性,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并且对临床选择肠套叠复位方式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凤菊  杨焕松 《右江医学》2010,38(2):181-18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住院病例46例,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小儿肠套叠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不同切面下均有较特异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超声监视下复位及手术证实,其中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17例,超声监视下复位26例,经手术确诊3例,超声确诊率100%。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辐射,无创性,并且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复位方式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757例超声诊断为肠套叠,并有×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彩超监视下中药水压灌肠复位和手术结果对照的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57例超声诊断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患儿,经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彩超监视下中药水压灌肠复位和手术结果对照,155例诊断符合,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7%。“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套筒”征或“假肾”征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图像的特征性改变。结论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准确率高、迅速、无创伤、无痛苦,而且还能够动态观察肠套叠治疗后的复位情况,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检查应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67-456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高频超声诊断并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或外科手术复位的小儿肠套叠资料。结果: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4例,经外科手术复位成功5例,误诊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96.7%。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X线与超声监视下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选择更合适的方法进行肠套叠诊治.方法:回顾对比分析我院自2010年至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与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的肠套叠病例的诊治效果.39例经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36例经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结果:所有病例均证实为肠套叠.36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2.3%(36/39),34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4.4%(34/36).其余5例套叠时间均超过48小时,复位失败后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回结型,2例小肠型,均行手术松解.结论:本组病例中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和超声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的成功率均较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及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及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127例。结果:本组患儿超声确诊率100%,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121例,成功率95.3%。结论: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准确性高,可作为影像学首选的检查方法,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方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5例超声诊断为小儿肠套叠的患儿,经空气灌肠和手术结果对照,14例诊断符合,其中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11例.经手术确诊3例,误诊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93.3%。“同心圆征”和“套筒征”是小儿肠套叠特征性超声征象。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迅速而无痛苦,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超声诊断并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或外科手术复位的小儿肠套叠资料。结果: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5例,经外科手术复位成功4例,误诊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94.7%。"套筒征"和"同心圆征"是小儿肠套叠特征性超声征象。结论:超声对小儿肠肠套叠诊断准确、迅速而无痛苦,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诊断121例腹痛、腹部包块的临床疑似肠套叠患儿,其中经手术或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小儿肠套叠76例,在X线下空气灌肠排除肠套叠患其他原因的腹痛患儿45例。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79例,经手术或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70例,排除肠套叠9例;超声排除肠套叠42例,其中经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6例,排除肠套叠36例。超声诊断肠套叠符合率87.6%,敏感度92.1%,特异度80.0%。结论与X线下空气灌肠检查比较,超声检查对肠套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方法简便、迅速,结果准确可靠,无痛苦等优点,对肠套叠的及时诊断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卓涛  胡小韦  岑君  黄万昌 《重庆医学》2013,42(16):1866-186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水灌肠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131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高频超声引导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组(高频超声组)42例,X线透视钡剂灌肠复位组(X线钡剂组)46例,X线透视空气灌肠复位组(X线空气组)43例。比较3种灌肠复位方法诊断符合率、复位成功率、平均耗时、开腹手术率等。结果诊断符合率高频超声组与X线钡剂组及X线空气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成功率超声组高于X线钡剂组及X线空气组(P<0.05);平均耗时高频超声组短于X线钡剂组及X线空气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用生理盐水灌肠法复位小儿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耗时少,中转开腹手术率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早期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锦州妇婴医院门诊急诊经超声显像检查,同时经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的118例肠套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中109例经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后复位,其余9例手术。手术的9例中其中5例超声提示肠坏死,1例超声提示肠套叠合并肠重复畸形可能,1例超声提示肠套叠合并肠系膜囊肿。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同时提供肠坏死可能,为复位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是早期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回-结型肠套叠的诊断与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回-结型肠套叠142例。结果:经X线空气灌肠成功复位119例、误诊2例,21例病人复位失败,选择外科手术。结论:超声诊断小儿回-结型肠套叠有较高的准确率。 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是首选的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与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研究,探讨超声诊断与协助治疗该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东芝8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小儿肠套叠患儿150例,运用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肠套叠征象.结果 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价值远大于腹部平片,其超声表现为:局部包块横切面为同心圆征、纵切面为套筒征、肠管内多有增大淋巴结回声、肠管间多有少量积液等,同时通过观察彩色多普勒显示肠管壁的血流情况可判断肠管的血液情况.结论 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可靠,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安全性高、治愈效果好,其治疗效果比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有明显优势,而且可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B超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与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研究,探讨超声诊断与治疗该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小儿肠套叠病例72人,运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观察肠套叠征象,其超声表现为:局部包块呈横切面为同心圆征、纵切面为套筒征、肠管内多有增大淋巴结回声、肠管间多有少量积液等,同时通过观察彩色多普勒显示肠管壁的血流情况可判断肠管的血液情况,对临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对于确诊为肠套叠的病例,病程在48h之内,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套叠远端位于结肠肝区附近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整复,共32人,B组:进行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组40人。结果A组复位成功30例,占88%(28/32),B组复位成功36例,占90%(36/40),二者复位成功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1例肠坏死术前彩超示肠管壁血流减少,当时怀疑肠管坏死。手术病例证实为肠管节段性坏死。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性高、可靠,监视下空气及水压灌肠安全性高、治愈效果好,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建议尽量使用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其治疗效果与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相当,但却可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B超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并在其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经B超确诊为急性肠套叠患儿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在患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复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经临床验证,B超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达到100%的准确率,而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也达93%,无一例肠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并在其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复位率成功率高,取材方便,操作简易,并可在动态观察下避免X线对人体照射的影响,其疗效确切无创伤,而且治疗费用较低,所以比较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小儿肠套叠水压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二维及彩超的肠套叠显像诊断,并经超声监测下肛肠灌水复位67例。结果:66例复位成功,1例患儿因套叠时间过长复位未成功,改为手术,成功率98.5%。结论:超声监测下小儿肠套叠水压复位是目前小儿肠套叠治疗的首选方法。优于以往X线片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  相似文献   

18.
王芝才  徐龙  林杏富 《重庆医学》2003,32(11):1525-1526
目的 分析B超监视下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02年5月对门诊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提示有同心圆征26例,男19例,女7例,同时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26例确诊肠套叠,诊断准确率100%,24例经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92.3%;2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手术复位成功,1例行回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证实均为回回结型。结论 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100%,而水压灌肠整复压力较平稳,操作简易,可动态追踪观察,并且免除了X线对人体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61例急诊超声初诊为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手术或空气灌肠治疗,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空气灌肠确诊肠套叠患儿为58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08%。结论:急诊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准确性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声像图表现。结果:超声诊断80例中单纯性肠套叠78例,其中经X线下空气灌肠一次成功复位74例,二次成功复位4例。肠套叠中伴肠坏死2例,获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97.5%。结论:超声显像是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