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理论,以MSC.PATRAN为平台,利用PCL实现了RVE的参数化自动建模,建立了RVE库。并根据不同的细观力学方法,通过在后台对RVE边界条件的设置及有限元计算,集成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从而实现了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一体化预测。最后,以单向复合材料的宏观弹性模量预测为例,展示了一体化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把弹性静力学多区域组合边界元和数理统计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于计算模具用金属颗料/树脂复合材料的宏观弹性模量。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把弹性静力学多区域组合边界元和数理统计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于计算模具用金属颗粒/树脂复合材料的宏观弹性模量。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元法对CF/PPEK热塑性复合材料等效模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醚酮(CF/PPEK)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根据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周期性假设,隔离出复合材料的代表性体积元———RVE(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基于能量等效的原理,通过对RVE施加简便的边界载荷和恰当的边界条件,运用细观力学有限元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此种复合材料的宏观弹性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α因子的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混合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复合材料弹性模量预测的细观力学模型基础上,运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混合律模型及其表达式,该模型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出了可表征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复合材料计算模型的比例因子α,并应用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分析中.为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引用了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预测计算并进行了验证,与模型Reuss、Voigt、Tamur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由SD制备方法获得的6 066/SiC复合材料,当使用建立的α因子模型时,计算结果处在Voigt模型和Reuss模型的上、下限之间,其相对误差为Tamura模型的1/2.  相似文献   

6.
改进混合律方法研究梯度材料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对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进行了分析,以复合材料混合律模型,建立了一种改进的混合律方法,并给出了对有效弹性模量进行预测的改进公式.实例计算出的图例表明,以混合律公式比Voight模型、修正的混合率模型以及指数函数变化规律建立弹性常数的变化规律而得出的公式,更逼近梯度材料有效弹性模量的实验值,且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因其细观组织的非均匀性,导致弹性模量和密度均为坐标的随机函数,从而出现数学上难解的非线性。根据细观组织非均匀程度的“弱”、“强”以及结构组份的非线性,本文分别用“相关近似法”、“高阶单点矩法”以及带条件概率的“条件矩法”,计算其宏观(有效)弹性模量及应变场的统计均值,并用“三点条件矩法”导出了组份应变方差的算式。作为实例,计算了单向增强玻璃钢的有效弹性模量随玻纤体积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夹杂颗粒复合材料分布形态各异,为确定其力学参数,基于计算均匀化方法,结合随机周期复合材料模型生成算法,提出了一种由表征单元体计算夹杂颗粒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研究了夹杂颗粒分布形态、尺寸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参数的影响。复合材料在颗粒随机分布时表现为各向同性,在颗粒沿一定方向分布时表现为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力学参数随单元体尺寸增大逐渐稳定;弹性模量随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大,泊松比随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计算均匀化是研究复合材料力学参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连续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相复合,通过金属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出单向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实验论证单向纤维对树脂基体的增强作用,从而研究不同纤维含量下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纵向拉伸强度、纵向压缩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增强,当纤维体积含量为50%时,其各项性能均较好,弹性模量为40GPa,纵向拉伸强度为1200MPa,纵向压缩模量为700MPa。此外,对复合材料的其他常用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地铁隧道衬砌背后注浆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使力学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方法 将注浆材料当成理想弹性体,利用均匀化方法,研究单胞的宏细观尺度函数性质.利用摄动技术,将宏观结构中一点的位移、应力等展开为与细观结构尺度相关的渐进展开式,得到一系列摄动控制方程.结合弹性力学基本方程,联立求解得到等效刚度矩阵.将两种材料的三维弹性刚度矩阵的具体形式代入前面推出的公式,求出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的具体计算解析解.结果 由任意弹性模量的两种材料以任意配比混合而成的隧道衬砌复合材料都可以直接应用公式求解等效弹性模量.对于各种配比的复合材料,当砂砾所占体积为0时,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都是混凝土本身的弹性模量;当砂砾所占体积比率为1(混凝土体积为0)时,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都是砂砾本身的弹性模量;其他配比时在曲线上呈规则分布.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小于用体积平均法求得的等效弹性模量.当砂砾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差越大时,回填层的等效弹性模量和用体积平均法求解结果相差越大.随着砂砾弹性模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结论 用均匀化方法求得的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值小于用体积平均法求得的数值,更能真实反映材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4.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从而避免虚增企业利润。但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却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原则性,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本文即是从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入手,以实例来揭示企业计提秘密准备的意图,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自相交易是指董事代表公司的利益与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其他公司或者企业进行的交易,是忠实义务的核心问题。因此,董事的自相交易是董事信义义务所要规制的主要方面。比较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交易互相规则;结合自我交易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司法关于自相交易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8.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浓度的纤维索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对红豆杉种子的胚进行了处理,采用3% 0.5%(m/v)的纤维索酶 果胶酶混合液效果好.得到了红豆杉胚原生质体;同时采用了B5、V-KM、MS3种培养基对所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了初步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V-KM附加椰子汁(含天然植物激素)培养基培养胚性原生质体效果较好,并研究了植物激素的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的影响,表明采用IAA和NAA对愈伤组织生长效果较好,光照强度在1000lx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旅游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旅游业的资源型特点,当前旅游业发展对旅游地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不断强化旅游地环境保护的重意义作了精辟地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塑造形象、科学规划和管理的旅游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