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岩 《电信技术》2009,(9):48-49
多点连接性网络 在IP/MPLS网络中,MPLS技术被用来改善IP的性能,同时也是一种在路南器之间的网络引入面向连接的流量工程。这种面向连接网络的实质是在标签交换通路上实施MPLS标签交换机制,实现点到点(P2P)的连接。在此情形中,IP节点通过使用MPLS标签所构成的P2P连接,提供了IP节点间(或IP层)的多点连接性,即多点到多点(MP2MP)连接。  相似文献   

2.
MPLS(Multiprotocol I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属于第三代网络架构,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标准,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F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所提出。MPLS是一个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媒质上进行标记交换的网络技术。这一技术结合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特  相似文献   

3.
代玲 《通信世界》2004,(45):40-40
为解决QoS等IP网络存在的问题,每个ISP都渴望寻求一种能够结合快速交换技术和IP路由技术优势的网络解决方案.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应运而生。标签交换技术就是致力于把L2层交换技术的最优属性(通常由ATM或帧中继具体实现)与L3层路由技术的最优属性(由IP具体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目前标准最统一、最具发展前景的标签交换技术。MPLS由因特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制定,始于1997年初.其目标是实现在大规模IP网内通过ATM和帧中继等多种媒介实现保证QoS的快速交换。  相似文献   

4.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具有很多适合于缓解拥塞和平衡负载的特点,它的提出和发展为流量工程的实施开辟了一条崭的道路。本主要针对MPLS和流量工程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如何利用MPLS来实施流量工程。  相似文献   

5.
MPLS技术是在Cisco公司提出来的TagSwitching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提出这种技术的出发点是把路由器和ATM交换机融为一体,从而提高IP包的传送速度,简化网络,并作为L3 Switching(三层交换)技术的国际标准。MPLS技术兼容传统的  相似文献   

6.
移动IP是一种在全球Internet上为移动节点提供移动功能的方案。同时,鉴于MPLS是一种基于三层边缘路由、二层核心标签交换的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分组的转发速度,业界对扩展MPLS功能使其支持移动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文章主要讨论MPLS支持移动IP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7.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它的价值在于具有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的特性;其主要优点是降低了网络复杂性。兼容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能降低50%网络成本,在提供IP业务时能确保QoS和安全性,具有流量工程能力。此外,MPLS能解决VPN(虚拟专用网)扩展问题和维护成本问题。MPLS技术是最具竞争力的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8.
PTN(包传送网)技术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在分组传送的网络中,将客户信号映射进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帧,并利用MPLS机制进行转发,同时它支持多层标签和转发平面面向连接的特性,使其在VPN(虚拟专用网络)、流量工程、Qo S(服务质量)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PTN技术在二层专网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主要介绍PTN在二层专网的技术,阐述如何实现PTN技术在二层专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牟晓隆 《通信世界》2009,(39):I0022-I0022
3G、4G、LTE等无线宽带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全IP基站和IPRAN使用更为广泛,传统的MSTP的回程技术难以承担新时期基站接入的重任。MPLS是基于标签的IP路由选择方法,采用简化了的技术来完成第三层和第二层的转换。作为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MPLS相对于其他技术,在流量工程、QoS保证、VPN以及IP电信网等业务提供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逐渐成为高效的IP骨干网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李为 《电信快报》2003,(6):41-41,47
1多协议标签交换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属于第三代网络架构,是新一代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的标准,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由思科、ASCEND、3Com等网络设备厂商主导。MPLS是集成式的IPoverATM技术(即在帧中继或ATM交换上结合路由功能),数据包通过虚拟电路传送,只需在OSI第二层(数据链结层)执行硬件式交换(取代第三层(网络层)软件式选路)。它把IP选路与第二层标签交换整合为单一的系统,因此可解决Internet的路由问题,缩短数据包传送的时延,加快网络传输速度,适合于多媒体信息传送。MPLS最大…  相似文献   

11.
马志军  秦洪 《电信快报》2002,(7):19-20,35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将网络层路由功能与数据链路层交换功能结合,充分利用第二层和第三层功能,使IP网具备高速交换、流量控制和QoS等性能。文章介绍了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MPLS技术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东智 《通讯世界》2002,8(9):60-62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MPLS组网技术是实现IPoverATM的技术方案。采用带有MPLS功能的IP路由器和带有MPLS功能的ATM交换机组建未来宽带综合业务通信网,是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价值在于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的特性。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网络复杂性,兼容现有的各种主流网络技术,使网络的总体成本降低50%,在提供IP业务时能确保QoS和安全性,具有流量工程能力。MPLS的实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像IP这样的无连接型网络…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MPLS VPN的工作机制,接着阐述了供应商选择本地IP骨干网的原因,然后主要分析比较了MPLS包封装在IP隧道中的各种技术方案,并提出了多隧道机制下的性能交换机制。最后简述了MPLS包封装在IP隧道中的技术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号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未来IP网络的核心技术--MP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是综合利用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和网络边缘的IP路由技术的优点而产生的。本文介绍了MPLS发展背景、MPLS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MPLS的核心技术和技术优点,并展望了MPLS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MPLS的流量工程及QoS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colLabelSwitching)技术以其流量工程特性及QoS保证在IP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简要介绍了MPLS的网络结构及其流量工程与QoS保证的原理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陈运清 《电信快报》2003,(7):3-6,16
1MPLS技术的背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综合IP与ATM两种技术的优势,采用简化的二层半技术来实现第二、三层的功能。它可在同一网络平台上支持话音、视频和数据等多种应用,无需针对不同应用采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传输机制、路由协议和地址分配方案。此外,在体系架构上,MPLS技术能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质量(QoS)和流量控制机制。在MPLS网络平台上,通过标签互换机制可建立灵活的服务类型: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点和多点到多点,其组网灵活性和兼容性优于传统纯IP网络和ATM网络。从运营商今后的整体网络定位和业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田辉 《通信世界》2002,(27):81-82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路由交换技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MPLS技术是结合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的L2/L3集成数据传输技术,它不仅支持网络层的多种协议,还可以兼容第二层上的多种链路层技术。采用MPLS技术的IP路由器以及ATM、FR交换机统称为标记交换路由器(LSR),使用LSR的网络相对简化了网络层复杂度,兼容现有的主流网络技术,降低了网络升级的成本。此外,业界还普遍看好用MPLS提供VPN服务,实现负载均衡的网络流量工程。  相似文献   

18.
MPLS VPN的基本工作方式是采用第三层技术,服务提供商为每个MPLS VPN分配一个路由标识符(RD),该标识符在SP的网络中是独一无二的。转发表中包括一个独一无二的VPN IP地址,由RD和用户的IP地址组合而成。VPN转发表中包括与VPNIP相对应的标签,通过这个标签将数据传送到相应的地点。即用标签代替IP地址,用户可以保持他们的专用地址结构,无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即可传送数据。  相似文献   

19.
MPLS和Internet中的流量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回顾了IP网络流量工程的概念和所面临的挑战,然后讨论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指出了MPLS巨大的流量工程能力和主要功能,最后着重分析了MPLS在IP网络流量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分析了IP网络目前面临的挑战,指出MPLS的实质是IP动态路由协议和ATM第二层交换的融合.阐述了MPL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