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西域药物是指古时的新疆及葱岭以西广大的中亚、西亚地区传到中原的药物。中医药古籍以及史书、杂记中对西域药物有许多记载,其中《海药本草》就载有多种西域药物。其书系唐五代时波斯裔四川人李珣所著,原书已佚。尚志钧先生以《政和本草》为底本,以《大观本草》为校本,并以《本草纲目》为旁校本,参考其他诸书辑录了《海药  相似文献   

3.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警戒思想,梳理明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警戒信息,分析明代药物警戒思想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为蓝本,以书中中药为研究对象,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个方面提取文本信息,归纳药物警戒思想。结果发现明代药物警戒认识较为系统,在识毒方面毒性分级明确并纠正前人谬误,在用毒、防毒方面用毒突出、注重毒药的配伍和炮制,在解毒方面中毒解救方法、机制明确。提示明代已初步形成"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为现代的药物警戒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现代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部分药物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引据考证了《伤寒论》汤方中的人参应为党参,桂枝应为肉桂,枳实应为枳壳;柴胡入药部位应取其根,地上部份亦可入药,但不是《伤寒论》汤方所用;连翘与连轺,桑白皮与梓白皮,其来源与临床性效迥别,不可互为代用。建议在继承和研究《伤寒论》汤方和药物,以及“全国统编教材”再版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历史性和药物名称的翻释,以利后学者研读,得到较为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滇南本草》重视药物使用方法,新鲜药物使用方法独具特色,药引种类多样,在服用时间与方法上也颇有讲究。该书收载了云南边疆各民族宝贵的用药经验,体现了民族医药特色,在我国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焦振廉 《陕西中医》2005,26(11):1228-1229
1 综合本草源流略述 综合本草是本草学的主要载体。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这些主要著作联系起来,可以看到一条大致的脉络。  相似文献   

7.
《海药本草》对岭南医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药本草>(以下简称<海药>)作者李询,前蜀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德润,祖籍波斯(今伊朗),世代以售香药为业.他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在于编写了研究南方和外来药的专书<海药本草>.该书载药131种[1],记载现今岭南地区的药物66种.书中对药物的气味、功效有独特的阐述,增补前人所未载的岭南药物,丰富了岭南传统医药文化.现将该书对岭南医药的贡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青蒿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草纲目》关于青蒿开“细黄花,大如麻子”等形态特征,以及味苦、截疟的性味功能,考证青蒿应为Artemisia annua L.。19世纪后半叶,日本学者把《本草纲目》青蒿考证为Artemisia apiacea Hance是错误的,必须纠正,因为这种植物的头状花序大如黄豆,味不苦,治不了疟疾,与真实的青蒿特征不符,而且李时珍长期生活、行医、著述的湖北蕲春,没有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分布,其它地方亦呈星散分布,不常见,资源量少,极少见到商品,即使偶见,也只不过是混淆或误用。《五十二病方》(公元前168年)中最早记载青蒿,距今2千余年;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也有1700多年,参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在名称的保留、选用和废弃方面的“优先律”基本规则,青蒿的正确拉丁名只能是Ariemisia annua,没有理由继续把青蒿与Artemisia apiacea错误地联系在一起。《本草纲目》新增的黄花蒿属于Ariemisia annua,晚出异名,赵燏黄等本草学家的见解是正确的,应予采纳。  相似文献   

9.
由宋·苏颂等人集体编著的《图经本草》 ,是古代较完整的本草学之一。其特点是由各地人民和医药人员根据实物所绘成的图形并注明以解说 ,所以它是最详细最广泛的考证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是劳动人民和医药人员在实践中进行认识的产物。其中就包括用“土人单用此”、“彼土人取此”、“土人……采之”记载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施州土家族药物。笔者现将《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宋·唐慎微撰 )中收载的《图经本草》中的部分施州土家族药物辑录如下。1 施州露筋草露筋草生施州 ,株高三尺以来 ,春生苗 ,随即开花结子 ,四时不凋 ,其子碧绿色…  相似文献   

10.
王梅  王予英 《河南中医》2001,21(6):34-34
李中立 ,字正宇 ,明代雍邱 (今河南杞县 )人。著有《本草原始》(本文所引原书 ,均本自清代四美堂刻本 )十二卷。李氏自幼聪明 ,多才多艺 ,少从罗文英业儒 ,青年时博及秦汉诸书 ,善医 ,尤精本草 ,因感于当时医家“缪执臆见 ,误投药饵 ,本始之不原而懵懵” ,于是“核其名实 ,考其性味 ,辨其形容 ,定其施治 ,运新意于法度之中 ,标奇趣于寻常之外” ,著成图文并茂的《本草原始》一书。该书共十二卷。按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 (鱼 )、人分类 ,载药 5 2 6种。附生药图 379幅 ,各图插入相应药物条文中 ,并在图旁附注药物优劣标准、采…  相似文献   

11.
《本草蒙筌》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一卷的开头,专门列出了自己曾经参考过的“历代诸家本草”,其中,《本草蒙筌》赫然在目,李时珍说此书“每品具气味、产采、治疗、方法,创成对语,以便记诵。”赞赏该书“间附(作者)已意于后,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日《蒙筌》,诚称其实。”  相似文献   

12.
13.
 《山海经》是研究我国史前本草的珍贵文献,李时珍将其中的本草有用史料撷入《本草纲目》。据笔者统计,《本革纲目》中,所汲取的《山海经》药物史料共有72处,除沿用前人引用的13处外,李时珍新引为59处,涉及药名67种。此外,李时珍又对《山海经》中的某些“古显令隐”的药物作了本草学考证,将所发掘的药物及其效用辟为新增条目和新增主治,以冀“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4.
明·蒿莱野人姚可成编辑的《食物本草》有着较高的本草学术和临床实用价值 ,但在成书时作者项已被伪托为元·李杲编 ,明·李时珍参订。即便如此 ,该书的流传脉络也一直较为清晰 ,然而这种情况从 1994年以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不但其作者项被人为地正式归属于李时珍 ,而且连书名也径直变为《本草纲目》了。更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怪现象被人为地放大了许多倍 ,这种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食物本草》和《本草纲目》研究的误区 ,因此有必要指出这种特殊的《食物本草》现代刊传系统的存在 ,提醒人们慎重引用 ,合理归类。否则不但会以讹传讹 ,而且还容易引起图书情报分类工作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16.
《江苏中医药》2009,41(1):31-31
“《中华本草》编纂”研究课题于2008年10月7日正式通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集二千年本草学发展之大成,是《本草纲目》以来我国本草发展史上又一本草巨著;充分吸纳了20世纪本草学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显示了本草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较全面地将藏、蒙、维、傣等民族药融入了汉文本草系统,丰富了中华民族医药学体系;是我国迄今为止篇幅最大、单味药内容记载较为全面,医药结合密切,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本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孟诜及其《食疗本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霖 《中医研究》2002,15(2):56-57
孟诜,汝州梁(今河南临汝县)人。生于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卒于公元713年(开元初),享年92岁。……  相似文献   

18.
陈湘萍 《中医杂志》1994,35(4):241-243
本文分析了《本草品汇精要》的编纂特点,探讨了这一体例形成的文献渊源,指出正是由于宋代药品鉴定及金元药理研讨,充实了二十四则的学术内容。在比较了历代官修本草体例后,认为《本草品汇精要》是最接近现代药典的中国古代本草著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本草纲目》药物基原的考证研究 ,明确李时珍当时所记述的药物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以便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进一步开发新药。方法 :针对《本草纲目》原文 ,利用文献考证及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从《本草纲目》全部植物基原药物中 ,考证出属于禾本科者 39种 ,并简述其生境与分布。结论 :属于禾本科的药物种数较多 ,其中薏苡、淡竹叶、菰等都是传统常用名药。搞清植物亲缘关系 ,可作为药源开发的线索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孙晓生 《新中医》2011,(8):153-154
1《本草从新》简介成书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的《本草从新》为清·吴仪洛(字遵程,浙江海盐人)所撰。全书总为6卷,每卷又分上、中、下3卷,共计18卷;收载药物672种,另有附药48种,合计720种。卷首为“药性总义”,后分草、木、果、菜、谷、金石、水、火土、禽兽、虫鱼鳞介、人,共11部51类,其分类方法基本同《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