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otter1964首倡经皮穿刺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978 Gr(?)ntzig 介绍气囊导管后,作者才开展此项工作。术前准备:首与血管外科医师会诊。术前用药:阿斯匹林600mg2/日,潘生丁50mgQ8h 共2—3天,并于术后持续用药三周。做主动脉造影或周围血管造影。插管:多由同侧插入,导管尖端做一小弯,使易于导入意欲方向。最关键的是导丝通过狭窄或梗阻处时,要预防导丝从硬化斑下穿过,再度进入血管腔内。若此时置换导管并使气囊充盈必致不良后果。为此,先用红色Kifa 尖端稍弯的导管,缓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血管腔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nal angioPlasty)简称PTA,系在X线电视导向下彩导管技术进行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扩张或再通,1964年Dotter等首先使用这种技术扩张下肢动脉硬化性狭窄,1974年Gruentzig等发明双腔带囊导管后,PTA才得到广泛的应用,较常用于扩张周围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的狭窄,其他动脉如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等以及血管吻合和移植物的狭窄的扩张亦有报告(1,2),目前PTA已成为介入放射学领域中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近,发展了一种新的非手术性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本法应用胶囊导管扩张冠状动脉狭窄,作为对某些冠心病病例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已引起人们相当大的兴趣和热情。本文复习PTCA的现况及其在缺血性心脏病处理中的作用。背景:1964年Dotter和Judkins介绍了一种经皮穿刺的导管系统,从血管腔内加压使粥样硬化性外围动脉阻塞扩张再通的方法。该法其后称为腔内血管成形术(Transluminal,Angioplasty),在欧洲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1964年Dotter 等首次应用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外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获得成功。十年后Grüntzig 发展了双腔气囊导管扩大了PTA 的临床应用范围。1971年PTA 应用于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从此开僻了一条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非手术治疗的新方法,由于方法简便、疗效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肾血管性高血压首选的治疗方法。经皮穿刺腔内肾血管成形术(PTRA)的临床应用:一、PTRA 的适应症:肾血管性高血压在美国发病率占高血压5%,可伴有严重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即应用气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重建心肌血运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技术。自从1977年Grüentzig首先临床应用以来,全世界已有数十万患者作了治疗。它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和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锁骨下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锁骨下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76例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所有患者均有椎基底动脉和(或)上肢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术前DSA证实锁骨下动脉狭窄69例,完全闭塞7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68例,置入支架8例。结果:PTA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45例患者锁骨下动脉窃血被纠正,有3例出现并发症(2例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术中一过性眩晕暧间恢复)。经4-35个月的随访(平均29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结论:PTA治疗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是有效和安全的,并发症低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文献报导血管造影诊断的纤维肌发育不良最常见于肾动脉,为所见病例的80%。第二个常见部位是颈内动脉,但累及颅内段罕见。病因学不清,常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手术治疗通常是动脉内膜切除术,受累段切除或分级的内扩张术。自1974年 Gruntzig介绍双腔气球扩张导管以来,近来报导成功使用这种导管治疗肱动脉、股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本文介绍3例经血管造影发现的颈内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血管造影表现为串珠样、长段管状狭窄和卵圆形外突囊伴有非环绕性网状狭窄。本文3例行颈内动脉颅外段经皮穿刺经腔血管成形术,对治疗有症状的纤维肌发育不良引起的狭窄比手术扩张可有肯定的优点。其优点包括局麻病人于清醒状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血管腔成形术(Percutaneo usTransluminal Angioplasty,下简称PT-A)是采用导管技术使已狭窄的血管再通,这是介入性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PTA 最早由Dotter 和Judkins 报告,应用于治疗动脉  相似文献   

9.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柏—查氏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吴大哲,钟易,温德华,雷肖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自1977年Gruentzig首次应用以来,现已被广泛采用。国内统计总成功率达85%,我院于1993年对4例进行扩张,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方法:采用USCI导引导...  相似文献   

12.
13.
1964年Dotter 使用Grüntzig 的双腔导管助成血管成形术,作为治疗血管狭窄应用更广泛的方法,既应用于下肢血管闭塞,也应用于其它狭窄的血管扩张,如肾动脉狭窄和冠状动脉狭窄。作者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3例,2例使狭窄的血管扩张到原来的宽度,1例使狭窄的血管达到明显增宽。通过股动脉插管于相应颈总动脉处进行局麻,经过连续摄影确定狭窄之后,前先插入导引钢丝,然后接上导管,使导引钢丝置于狭窄之上部,然后  相似文献   

14.
自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心血管内科护理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做好PTCA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医疗护理。本文试图通过21例PTCA的实践浅谈我们的体会。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4月-2004年8月,为13例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联合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和导丝机械性开通的方法开通闭塞段,行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5枚Wallstent支架,采用多普勒超声或DSA随访。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性开通血管闭塞段并植入支架。经8个月~5年(平均26.2个月)随访,1例于术后23d支架内急性血栓闭塞,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再次成功开通;1例于术后19个月临床症状加重,造影证实支架处髂总和髂外动脉闭塞并同侧股浅动脉闭塞,于外科行血管旁路术,其余病例于随访期内血流通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接触性溶栓结合导丝机械性开通法开通闭塞血管成功率高,血管腔内成形术作为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创伤小,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气囊导管的问世使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在美国得以推广。现有的气囊导管有二种:双腔管和同心管。多数气囊是聚氯乙烯制成的,有一种血管成形术导管是聚乙烯制成的,后者能经受较大张力、更为坚同。同心管气囊系统需用自动加压注射器,单纯导管及较大的气囊则不需要。现已有测定气囊的充气压力的装置,应该采用。抗凝治疗与PTA 结合应用的问题尚无一致意见。PTA 的并发症很少而且容易处理。进行PTA 时需作非侵害性血液动力学的研究(如多普勒及脉搏容积描记),对于评价远期通畅性也是需要的。PTA 应在有充分血管造影及血管外科设备条件的医院内由有血管造影经验的医师施行。PTA 的决定及以后对病人治疗决定最好是由患者的原经治  相似文献   

17.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部位动脉瘤形成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作者报道了2例患者PTA后3处动脉瘤形成。例1,男性,73岁,绞痛5年及左腿跛行逐渐加重1年。血管造影显示右髂总动脉(RCIA)两处显著狭窄及左股浅动脉(LSFA)有5cm闭塞。使用长4cm,直径9mm RCIA或6mmLSFA球囊和7F导管,球囊压力约2100kPa,充气时间30s。临床及血管造影显示效果满意,但左腿症状逐渐重新出现,10个月后造影显示在原三处病变部位中两处发生动脉瘤(即RCIA近端及LSFA)。例2,女性,82岁,跛行加重6年及右腿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78年5月~1986年1月采用经皮经腔肾血管成形术(PTRA)治疗201例用药物难以控制、血管造影显示肾动脉狭窄在5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12例作了第二次扩张术,故共作213次PTRA。男105例,女108例,治疗时平均年龄54.6岁。合计扩张262个狭窄。测血清肌酐确定术后肾功能。PTRA效果在动脉造影上分为成功、进步、  相似文献   

19.
数十年来,导管和腔内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创伤治疗.腔内治疗血管创伤似乎格外见于钝性躯干伤的治疗,尤其并发脑部和肺部的损伤.颈部四肢的血管损伤通常采用传统外科方式以便控制近心端和远心端.本文回顾了当前关于腔内治疗颈部及四肢血管创伤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对经造影确诊的1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行FTA和/或支架置入治疗.分析手术的成功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压、肌酐水平等参数.采用t检验用于比较治疗前后的参数.结果13例中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8例扩张效果不佳者同期行支架置人术,1例治疗未成功,PTA/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为92.3%.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2个月),9例复查示血管内血流通畅.2例单纯球囊扩张分别于术后1和3个月(平均时间2个月)后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术后保持通畅.1例支架闭塞于术后1个月.术前平均肌酐水平为(2.9±1.5) mg/dL,术后1个月下降至(2.0±1.4) mg/dL(P =0.0098 <0.01).收缩压从术前的(157.2 ±18.7) mmHg下降至术后1个月的(136.6±14.2) mm-Hg(P =0.0029 <0.01),舒张压由(89.4±9.3) mmHg下降至(73±9.5) mmHg(P=0.0065 <0.01).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