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椒油制作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辣椒油制作方法及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辣椒原料选择及配比、炒制方法、粉碎方法、湔油种类、湔油温度、辅料添加量等因素的试验,运用对成品辣椒油感官评价的方法,得出辣椒油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料选用蒙古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其质量比为6∶4;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方法,小舂臼精工细作的粉碎方法,140℃的菜籽油湔制,所制得辣椒油色泽红亮、辣味醇厚、麻度适口、香辣扑鼻.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鲜辣椒与干辣椒混合原料制取的辣椒油色泽红亮、辣度柔和、香气清新、自然浓郁。研究油浸法中各因素对辣椒油中的辣椒素含量、辣椒红色素色价E及感官评价的影响。采用L_(16)(3~)混合水平正交试验,以辣椒素、辣椒红色素色价E及感官评价为指标,同时研究粉碎粒度对辣椒油各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取辣椒油最佳配方工艺为干辣椒与鲜辣椒的质量比1∶4,辣椒与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比1∶1.5,油浸温度120℃,油浸时间25 min,粉碎粒度18目,制取的辣椒油具有最优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装置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3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辣椒红色素的超临界萃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制备高质量的辣椒红色素,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有机溶剂浸提辣椒油树脂及超临界CO2流体技术提纯辣椒红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制备辣椒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作有机溶剂,辣椒粉末细度为40目,固液比为1∶6,浸提时间40min;辣椒油树脂提纯辣椒红色素的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釜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时间2.0h。有机溶剂浸提和超临界萃取结合使用可有效地提高辣椒红色素的色价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实验以香菇柄和猪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讨香菇柄肉松加工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及辅料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辅料添加量的最佳配比:白砂糖16%、酱油6%、食盐1.2%。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为:烘烤温度60℃、烘烤时间60min、炒制时间35min。制得的产品颜色金黄,呈松散的絮状。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投料量、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糖茶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糖茶藨籽油萃取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选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通过GC-MS对提取的糖茶藨籽油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糖茶藨籽油的萃取条件为投料量400 g、粉碎度35目、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糖茶藨籽提油率为23.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糖茶藨籽油是澄明的黄色油状液体,用GC-MS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29.57%,糖茶藨籽油酸价是1.10 mg/g,过氧化值是2.70 mmol/kg。本研究得出该工艺条件可为糖茶藨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一种红油杏鲍菇,以杏鲍菇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优化红油杏鲍菇的配方。结果表明,红油杏鲍菇的最佳制作工艺为漂烫时间3 min,辣椒油添加量10%,食盐添加量3%,味精添加量0.05%,香油添加量0.2%,白砂糖添加量0.1%。在此配方条件下制得的红油杏鲍菇味觉丰富、鲜辣味美,具有杏鲍菇典型的鲜香味感。  相似文献   

7.
研究黑色杂粮饼干的加工工艺流程。以膨化黑小麦粉、黑米粉、黑豆粉及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最适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黑色杂粮饼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色杂粮饼干的最适工艺参数及最佳配方为粉碎过80目筛,烘烤温度200℃,烘烤时间10 min;添加黑小麦粉15%,黑米粉15%,黑豆粉20%,黑芝麻5%。所制得的黑色杂粮饼干口感酥脆、厚薄均匀,具有杂粮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8.
丙酮溶剂提取辣椒油树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酮为提取剂,提取辣椒油树脂,以辣椒素含量为参数,优化工艺参数。实验表明,丙酮法提取辣椒油树脂最佳实验室条件为:原料粒度过60目筛,丙酮体积分数为85%,提取温度为50℃,固液比为1∶6,提取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9.
以青稞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β-葡聚糖。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p H值、粉碎粒度对其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青稞β-葡聚糖得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800 W,微波处理时间160 s,p H值10.5,粉碎粒度60目。该条件下,β-葡聚糖的得率为5.92%;各因素对微波辅助提取青稞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功率p H值微波处理时间粉碎粒度。三氯乙酸法、Sevage法及木瓜蛋白酶法3种除蛋白方法中,木瓜蛋白酶法效果最佳,其蛋白质去除率可达88.6%,β-葡聚糖保留率可达91.3%。  相似文献   

10.
用光皮树种子为原料,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光皮树油,试验了几种溶剂、溶剂与物料比、微波辐射时间及功率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光皮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石油醚,溶剂与物料比为1∶3,辐射时间7 min,辐射功率800 W,得率为7.13%。  相似文献   

11.
利用响应面法对复合稳定剂进行优选,研究珍珠油杏蛋白饮料的制作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杏仁与水之比为1:8;蔗糖添加量为饮料总质量的8%;复合稳定剂的配比是聚甘油脂肪酸酯添加量0.38%,碳酸氢钠添加量0.36%,柠檬酸添加量0.05%;最佳均质条件为40 MPa;超高压杀菌条件为500 MPa,5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蛋白饮料的色泽、口感、风味、稳定性佳。  相似文献   

12.
以香菇柄为原料,对香菇酱加工过程中的浸泡、清洗、脱水、切丁、油炸、调配、炒酱等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做了科学合理的筛选。结果表明,香菇酱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2 400 r/min条件下脱水3.5 min,菇丁切成8 mm~3,110℃条件下油炸5 min,140℃条件下熬酱8 min,110℃条件下炒制14 min,100℃条件下搅拌5 min。按上述工艺参数生产出的香菇酱呈半固态,色泽光亮油润,颗粒均匀,有肉质感、筋道、易嚼碎,具有香菇特有的香味,咸鲜适中、柔和适口。同时抽样检测产品各项理化、微生物指标均合格,质量稳定,生产工艺成熟。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压蒸煮后捣碎、热干燥后粉碎及冷冻后粉碎对鸡骨进行粉碎比较实验,确定鸡骨泥加工的最佳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得出鸡骨泥酱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鸡骨泥加工的最佳工艺为:冷冻后粉碎。鲜鸡骨泥酱中主要成分的最佳配比为:鸡骨泥15%,豆瓣酱25%,牛肉15%。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法,以山葡萄籽油萃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回归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山葡萄籽粉碎粒径过40目筛,萃取压力39.2 MPa,萃取温度41℃,静态萃取时间137 min,动态萃取时间251 min,CO2流速为3 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山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18.22%,与预测值18.28%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发酵后的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其中的葡萄籽油进行了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后葡萄籽中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60(g/m L),最后得出的葡萄籽油提取率为23.17%。  相似文献   

16.
以焙烤预处理条件作为主要因素,对水代法制取光皮树籽油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讨焙烤预处理条件对水代法制取光皮树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以焙烤条件为主要因素的水代法提取光皮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1,焙烤温度170℃,焙烤时间30 min和提取时间15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光皮树籽油提取率可达17.65%。  相似文献   

17.
以天然魔芋精粉为原料生产制作魔芋仿生粉丝,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魔芋仿生粉丝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为乳酸+食醋0.4%+4%、朝天椒+辣椒油0.5%+0.02%、大蒜汁0.5%,在此条件下生产出的魔芋粉丝弹性好、质地均匀、表面光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香菇柄的粉体性质,采用机械碾轧和球磨粉碎两种方法对香菇柄进行超微处理,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香菇柄经过两种超微粉碎方法处理后,粉体色泽变差,粒径显著降低,堆密度、流动性、水溶性指数、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营养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明显;与机械碾轧超微粉碎相比,球磨粉碎制得的微粉粒度更小更均一,堆密度、休止角、滑角、水溶性指数、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增加幅度更大。因此,两种超微处理方法都能显著改善香菇柄的粉体性质,其中球磨粉碎法处理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天麻和核桃,以新鲜天麻和核桃为主要原料,通过糖制工艺制备天麻核桃糕。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天麻核桃糕的制作工艺,并对产品进行质构及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天麻核桃糕的最佳制作工艺为:麦芽糖醇添加量55 g,核桃仁添加量30 g,天麻添加量50 g,红枣添加量35 g,冰糖添加量15 g,蜂蜜添加量15 g,天麻炒制时间4 min,糖液熬制时间7 min。对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进行质构分析,结果显示,硬度为26.41 kg,粘合度为175.192 g·s,凝聚力为0.363,黏性为9 231,咀嚼性为4 635 mJ,弹性为0.194 Pa;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为:菌落总数60 CFU/g,大肠菌群10 CFU/g,致病菌未检出。以此法制备的天麻核桃糕呈均匀有光泽的焦糖色,具有天麻、核桃和红枣复合滋气味,口感细腻,咀嚼性及弹性良好,结构完整,方便食用。研究结果为天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干燥粉碎后核桃仁为原料,研究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得出,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30 MPa,萃取温度50℃,分Ⅰ压力8 MPa,分Ⅰ温度55℃,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为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