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甲状腺术后声嘶恢复及其原因分析李志华1孙圣荣2华清泉1罗志宏1甲状腺肿瘤发病率较高,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且手术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嘶者常有发生。本资料分析了1994年6月~1995年7月甲状腺术后发生声嘶6例原因及预防的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2.
近2年来,我院收治以“咽喉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22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8~451铜川市人民医院五官科(陕西铜川,727000)岁。主要症状为咽喉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尤以吞咽时为著。且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6例伴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5℃之间,2例有声嘶史。22例体检咽喉部均无充血,仅1例杓间区处粘膜轻度水肿。甲状腺呈Ⅰ~Ⅱ度不均匀肿大,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质韧,压痛阳性。其中7例于肿大之甲状腺上可触及结…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全切后暂时性低血钙达6.9~25%,而永久性低血钙仅为0.4~13.8%(Bourrel等1993)。其原因不清。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术后低血钙,男9例,女31例,23~78岁,平均49岁。3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4例次全切除及4例完整甲状腺切除。其中2例胸骨后甲状腺行上纵隔清除,5例行单侧颈廓清术,1例伴有甲状旁腺瘤同时切除及1例伴气管狭窄行气管切除与对端吻合。术中在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时观察甲状旁腺,若腺体缺血则切除,并切碎植入胸锁乳突肌袋内。术前、后检测钙(含蛋白结合钙与游离钙)、镁及…  相似文献   

4.
回顾1987~1994年63例再次镫骨手术病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19~69岁,平均42.5岁。7%的患者再次手术距离初次手术的时间小于1个月,71%再次手术是在初次手术后的1~10年,其余的病人再次手术时间均大于10年。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6年,24例随访时间大于1年,35例大于2年。再次手术的病例中,49例(7.7%)有传导性耳聋,3例(4.7%)怀疑有外淋巴瘘,7例(11.1%)为传导性耳聋合并外淋巴瘘。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37例患者为单一因素,其他患者则有多种原因。假体移位(2…  相似文献   

5.
1例甲状腺癌11年内4次手术的临床经验周凤书患者男性,1981年3月(44岁)因声嘶诊断“右侧声带麻痹”,全身系统检查未查到病因。1983年11月于右侧胸锁乳突肌下内缘触及黄豆大的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为转移癌。B超检查右侧甲状腺体1.6×2.7cm...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8~17岁青少年鼻窦炎患者37例(67侧)近期接受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治疗结果。随访2~24个月,一期愈合24例,延期愈合7例,迁延炎症2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者17例(46.0%),部分缓解20例(54.0%),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25侧发生术后粘连,应引起重视。并就青少年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适应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鼓室段梳理术治疗半面痉挛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厚品  范国仁 《耳鼻咽喉》1998,5(3):131-133
对764例半面痉挛病人行面神经鼓室针刺梳理术,术后信访326例3~7年,痊愈109例(32.4%)好转182例(55.8%)总有效率为89.3%(291/326),无效35例(10.7%),对无效的35例又行第2次或第3次梳理术,术后随访3年,治愈23例(65.7%)。  相似文献   

8.
对764例半面痉挛病人行面神经鼓室段针刺梳理术,术后信访326例3~7年,痊愈109例(32.4%),好转182例(55.8%);总有效率为89.3%(291/326);无效35例(10.7%)。对无效的35例又行第2次或第3次梳理术,术后随访3年,治愈23例(65.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术前经B超证实3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术中依靠一些解剖标志寻找和识别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结果:36例患者术后32例无声带并发症,4例术后声嘶,随访3~6个月,2~6个月声嘶恢复正常。结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必须遵循规范化操作原则,首先在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喉返神经,若有困难可在喉返神经入喉处,亦可在颈动脉鞘迷走神经附近寻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前后声带普查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3年11月我科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声带。结果术前检查有2例声带麻痹,其中1例无声嘶,2例均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声嘶7例,其中4例声带麻痹。术后声带普查有8例声带麻痹,其中4例无声嘶症状。结论甲状腺手术前后普查声带能为术后声嘶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9年4月~1995年9月,15岁以上行上颌窦CT检查185例,既往鼻窦手术和肿瘤病变,以及颌面骨折病例者除外。根据临床症状,CT所见,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以下3组。正常组102例(204侧),男40例,女62例,平均年龄49.1±17.1岁。两侧慢性鼻窦炎组69例(138侧),男38例,女31例,平均年龄44.7±14.6岁。单侧慢性鼻窦炎组14例(14侧),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43.2±15.4岁。于CT摄像后,用铅笔在照片上描出界窦内侧壁,分为6个等高梯形,分别算出各梯形面积,其总和…  相似文献   

12.
经颌下径路治疗茎突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30例(35侧)茎突综合征经颌下径路茎突截短术。其中茎突舌骨韧带骨化2例,茎突骨折1例。术前被误诊为牙痛而我次拔牙1例,X线照片 诊1便。经颌下矩路术前茎突长3-7.5cm,平均右4.13cm,左4.38cm;手术截除猎庆右2.13cm左2.26cm;术后存留工庆右2.0cm,左2.12cm。要后经2月至6年随访,显效65.7%,好转28.6%,无效5.7。经咽径路茎突截短3例,其中1例术后发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2月至1994年10月,共对2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骨疡型、胆脂瘤型)施行了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听力提高30dB的为15.38%,20dB的46.15%,10dB的15.38%,保持原听力的为23.07%。术后经1~4年随访,胆脂瘤复发率为7.7%。本文就手术体会和经验及有关胆脂瘤复发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手术后声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甲状腺术后声嘶8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示86例中声带麻痹37例,其中喉返神经受损31例,喉上神经受损4例,同侧喉上,喉返神经联合性损伤2例;声嘶原因不明49便。认为,甲状腺手术时易损伤喉返、喉上神经而引起噪音改变,原因不明的声嘶也不能排除该神经的损伤,只是程度较轻未引起声带麻痹。喉神经的损伤与甲状腺肿物的大小无密切关系,但与甲状腺肿物的性质及手术的次数有关。术后3个月内积极治疗并辅以坚持发声  相似文献   

15.
对拟作鼻中隔矫正术行鼻腔填塞的病例,严格选出术前静态鼓室压,闭气吞咽(T)和闭气加压12秒(v-12s)皆正常者37例,年龄在21~40岁;男29人、女8人,于术后(3、7、10天)作同样检测,以比较咽鼓管的功能状况。结果提示:术后第3天有24例(64.8%)静态鼓室压负值左移>25daPa;31例(38.8%)T<-15daPa之峰值改变;15例(40.5%)用v-12s法,无基线向下偏移改变;术后7和10天逐渐恢复正常。提示鼻内填塞可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喉内翻性乳头状瘤二例王炳良喉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罕见。本科于1988~1989年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37岁。声嘶3年,于1988年6月7日入院。患者3年前有不明原因持续性声嘶、感冒,用声过度时明显,一年来症状加重伴痰多,喉局部活检病理报告(...  相似文献   

17.
小儿声带结节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声嘶是小儿声带病变中最常见的症状,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23.4%,原因多是声带小结。报道慢性声嘶279例,多数患儿病程10个月以上,其中269例为声带小结。其它病因包括乳突状瘤,声带麻痹,表皮样囊肿和喉室囊肿等。对声带小结的处理尚有争论,如保守疗法或选择性摘除。作者倾向于手术治疗,并认为:(1)药物治疗声嘶效果不佳;(2)患儿常受到嘲弄;(3)声嘶影响患儿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本文报道疗效良好的有90%,7%好转。有关解剖知识、麻醉、手术技巧以及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对提高疗效有很重要作用。总之小儿声带小结的选择性外科治疗是小儿慢性声嘶处理中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椎前径路广泛用于颈椎手术,声带麻痹(VFP)被认为是该术几种潜在并发症之一,但文献中尚无足够论述。1990~1995年,该作者治疗了16例继发于椎前径路的VFP,占同期VFP总数(289例)的6%。其中女9例,男7例,年龄26~63岁。15例为右侧VFP,1例为左侧VFP。与继发于甲状腺切除术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VFP相比,继发于颈椎前径路者吞咽困难及误吸的发生率较高。4例患者损伤后10个月内声带完全或部分恢复,症状亦缓解或消失。其余12例中,8例行声带内移术,症状改善,2例正考虑行声带内移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声嘶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手术疗效。方法:12例以声嘶为首发症状就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行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加喉返神经解剖术,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纤维喉镜检查、嗓音分析结果,分析声带活动及声音质量,对术前、术后患者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及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术后声嘶明显好转,声带恢复活动。术后1个月患者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及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指数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可导致声带麻痹及声嘶,早期诊断及积极手术探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声音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7例梨状窝癌病人施行半咽半喉切除术及根治性颈淋巴结廓清术,用对侧半喉及残余下咽粘膜重建下咽。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咽瘘形成,全部一期愈合。术后12~15天拔出鼻饲管,均能吞咽固体食物,随访病人生存3年以上者2例(2/7),生存2年以上者5例(5/7)。另外2例中,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放疗后继发肺炎,另1例死于术后19个月局部肿瘤复发。认为梨状窝癌切除后,如下咽后壁残留粘膜带,利用对侧半喉修复下咽的方法是可取的,优点是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可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创口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