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驮式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iggyback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BOLT)即为切除受者病肝时保留其肝后下腔静脉(IVC)及肝左、中、右静脉.将供肝肝上IVC与受者肝静脉共干(一般为肝左、中静脉共干)行端-端吻合的原位全肝移植,植肝毕.其植入肝似被受者的IVC背驮着.故取该名。作者自1995年以来,共施行PBOLT7例8次.在此介绍其应用体验。  相似文献   

2.
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即保留受者下腔静脉的原位肝置于原位,受者肝静脉共干与供肝肝上下腔静作端端吻合,而供肝的肝下下静脉远是自行缝闭。移植后,新植入的肝外观如被受者肝下下腔静脉驮着。通过1例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的成功,总结了肝移植病肝切除与植肝技术配合经验。  相似文献   

3.
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术的经验,力求进一步完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方法: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中,17例次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SPBLT),24例次采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APBLT,供受者的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其它肝移植式的改良9例次。结果:17例次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均存在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供肝放置棘手,血管重建后肝静脉回流道易扭曲及压迫重建的回流血管等问题,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中,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缺陷,而侧侧吻合术式则可完全改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并发症,结论: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存在的技术缺陷,减少了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二例成人间双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重建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间双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重建技巧。方法2例成人患者,1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巨块型肝癌,接受其2位姐姐的左半肝移植,移植物与受者体重比(GR/WR)为1.5%,移植于原肝位置左侧的左半肝,其肝左静脉、门静脉分别于受者的肝左静脉、门静脉左支端端吻合,胆肠吻合方式重建供肝胆道;移植至右侧的左半肝,沿矢状位旋转180°,其肝左静脉、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肝右静脉、门静脉右支端端吻合,左肝管与受者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另1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接受其母亲的右半肝移植,但由于供肝存在大泡状空泡变性,且供、受者的体重差较大,为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故该例同时行尸体左半肝移植,GR/WR为1.2%,右半肝的肝右动脉、肝右静脉分别于受者的同名血管端端吻合,其门静脉与受者的门静脉右支端端吻合,右肝管与受者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左半肝的肝左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分别与受者的肝左静脉、门静脉左支及脾动脉端端吻合,胆肠Roux-en-Y吻合方式重建供肝胆道。结果除母亲供者术后3d出现短暂乳糜漏,经对症治疗11d后痊愈外,供者无其它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及全身感染,现已随访10个月以上,肝功能正常,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成人间双活体供肝移植可为受者提供更大的肝脏,又可减少供者的风险,但手术操作复杂,需要对供、受者的条件进行充分评估后施行。  相似文献   

5.
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改进(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更完善的背驮式肝移植术式。方法 保留受者的腔静脉、肝静脉全部结扎,在受者的下腔静脉上开一侧孔,将供肝腔静脉近端与受者的下腔静脉侧孔行端侧吻合,远端缝扎。术中测定受者各时相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无肝期为50例,整个手术历时8小时,术中失血2500ml。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恢复正常,胆汁引流量约200ml/d。术后第58天因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本术式适合于良性终末期肝  相似文献   

6.
活体肝移植时一般采用保留受者的肝后下腔静脉的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但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无法保留受者的肝后下腔静脉.对此,我们采用冷保存尸体静脉重建肝后下腔静脉,采用此术式共行活体肝移植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位肝移植不同术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麻醉处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因晚期肝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及肝移植手术的巨大创伤和对机体的干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液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和内环境与凝血功能紊乱,并累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3年10月进行成人原位肝移植手术93例,其中48例采用背驮式术式,42例采用经典非静脉转流术式、3例采用经典静脉-静脉转流术式.本文着重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术与经典非静脉转流式肝移植术对血液动力学的不同影响及麻醉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接受32次再次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采用了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4例次,采用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8例次.胆道的重建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8例次,采用胆道端端吻合4例次.术后常规使用抗排斥反应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 术后死亡17例,死亡时间为术后2周~28个月,死亡原因为术后严重感染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肝癌复发各3例、血管并发症和心肌梗塞以及颅内出血各1例,其中首次肝移植术后8~30 d行再次肝移植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最高,为66.7%.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已存活1~29个月,肝功能及生活质量良好.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是再次肝移植的最佳术式,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并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与首次肝移植相比,再次肝移植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牛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成人间活体扩大右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 XS  Zhu XF  Hu AB  Wang DP  Ma Y  Wang GD  Ju WQ  Wu LW  Tai Q  Huang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5):309-312
目的介绍成人间活体扩大右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例42岁男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Ⅲ期患者行活体扩大右半肝移植治疗。其45岁姐姐为供者,CT评估供者包含肝中静脉的扩大右半肝体积为728.4cm^2(801g),供肝/受者体重比为1.3%。供肝之肝右、中静脉整形后与受者整形后之肝右静脉行端-侧吻合;供受者门静脉、肝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胆管整形后与受者胆总管行端-端吻合。结果供、受者手术均成功。供者术后恢复顺利,受者术后8h恢复意识,14d后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首次下降至正常水平。术后16d曾出现转氨酶明显升高,给予甲泼尼龙1000mg冲击治疗后恢复正常。随访至今,供受者已健康生存8个月,均未出现胆管、肝动脉及静脉回流等并发症。结论扩大右半肝移植在技术上完全可行。能为成人患者提供足够重量的移植物,尤其对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术前精确的影像学评估,熟练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技术是确保该类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重建的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通过了受者标准肝体积、供肝与受者体重比(GRWR)、供肝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及供肝内血管解剖等指标的综合评估.供肝在切取、灌注及修整后,51例采用尸体髂静脉作为重建材料,其他4例分别采用受者的大隐静脉、曲张的脐静脉、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作为重建材料,以串联的方式重建供肝断面Ⅴ、Ⅷ段静脉回流.肝移植时,供肝肝右静脉与受者肝右静脉开口吻合,重建的Ⅴ、Ⅷ段静脉与受者肝中、肝左静脉汇合部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者门静脉右支或主干吻合.门静脉开放血流后依次重建肝动脉及胆道.术后对供、受者进行常规监测.结果 1例受者术后发生流出道梗阻,术后第43天死亡;1例受者术后第7天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重型肝组织坏死,行尸体供肝肝移植后痊愈.其余53例受者恢复顺利,术后4周时腹部CT检查显示重建的移植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通畅.55例供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2周出院.结论 不含肝中静脉的活体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在活体肝移植中是可行的,应选择合适的重建材料及手术方式.受者肝移植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例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合并门静脉高压征的终末期患者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历时8小时30分钟,手术获得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认为该术式由于保留受者的肝后下腔静脉,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肾功能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对手术前一般情况差或者估计无肝期时间长的患者,采用背驮式手术,加作门静脉-腋静脉(或颈静脉)转流是必要的。采用经胆囊管插管引流,可以减少胆总管的损伤和术后胆管狭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成人左半肝移植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4月间9例成人左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尸体供肝劈离式肝移植,4例为活体左半供肝移植.9例供肝的重量平均为444.6 g(325~570g),移植物重量与受者体重比平均为0.886%(0.65%~1.18%),其中7例包含肝中静脉.6例采用背驮术式,3例采用经典术式.有4例受者因术中门静脉压超过20 mm Hg(2.67 kPa),其中3例结扎了脾动脉,1例接受了脾切除术.术后所有受者均常规使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对受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血管并发症和胆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受者肝功能恢复状况和存活情况.结果 4例活体供者切取左半肝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肝功能恢复良好.9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7个月(1~51个月),移植物和受者术后1年存活率均为77.8%(7/9).术后有2例受者死亡,其余7例中1例发生肝功能恢复延迟,6例移植肝功能恢复顺利.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小肝综合征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肝功能恢复延迟1例,以及腹腔感染2例.结论 在严格选择供、受者的前提下,成人左半肝移植是安全、可行的,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的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的肾静脉以上至横隔以下的腔静脉段,作为肝切除的一部分而被切除。有时,由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该段腔静脉后的分离和随后的止血都极困难。所以,1989年Tzakis等报道了一种保留下腔静脉全长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称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Piggyback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此后,学者们对这种术式又进行了某些改良,使得这一技术更趋完善。有人认为,背驮式手术技术是肝移植的最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我院于1996年5月至今,已分别对成人和儿童3例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1手术方法我院3…  相似文献   

14.
肝静脉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功地对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作了背驮式肝移植术,并对17例死前无肝病的成人尸体的第三肝门肝短静脉和第二肝门各条肝静脉作了局部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肝短静脉大部分集中在肝后下腔静脉的中、下段,左、中、右肝静脉的主干长分别为22.8±8.80mm、50.98±23.94mm和22.80±9.50mm,管径分别为10.74±2.86mm、9.50±3.75mm和15.60±4.05mm。右肝静脉主要以单独1支形式注入下腔静脉;中肝静脉和左肝静脉分3种形式注入下腔静脉:①汇合成1cm以上的主干后注入下腔静脉;②汇合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③分别单独注入下腔静脉。右、中肝静脉之间距离为7~23mm。文中讨论了背驮式术中的病肝切除和肝静脉成形术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犬肝脏解剖学特点,探索建立改良的犬同种异体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方法对15只杂交犬的肝脏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结果犬肝共分7叶,门静脉分左右支进入肝脏,门静脉左支供应约70%肝组织(Ⅰ、Ⅱ、Ⅲ、Ⅳ、Ⅴ叶),门静脉右支供应约30%肝组织(Ⅵ、Ⅶ叶),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右支后5 min左右门静脉压力达到峰值,并迅速回复至门静脉正常压力值上限范围内;肝动脉和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进入各肝叶;左肝静脉粗大,可以作为肝静脉重建的流出道,其余3~6支肝静脉可以分别结扎,肝后下腔静脉易于与肝脏分离。结论犬肝的解剖学特点适宜于建立改良的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肝癌术后复发病人实施了同种异体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手术。结果术中无肝期时间分别为90min、65min,出血量分别为1500ml、3500ml,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要保留肝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对切除病肝技术要求高,采用阻断肝下下腔静脉、肝上下腔静脉方法切除病肝,以及受体肝静脉及其肝后下腔静脉拼合的口径与供肝的肝上下腔静脉开口,及其肝后下腔静脉修剪口径吻合,可降低术中出血及移植肝静脉回流障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91例肝移植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实施的91例肝移植术式进行总结,其中经典原位肝移植术24例(A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43例和改良背驮加术中门鄄腔静脉端侧吻合转流8例(B组),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16例(C组);91例肝移植手术均未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结果: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最短(P<0.05),且术中输血量较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少(P<0.05)。3组术后ICU留置天数无显著差异(P=0.542)。结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是肝移植的基本术式;从趋势上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将成为主流术式;对某一个具体病例选择何种术式需根据病情及术中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单段供肝移植治疗极低体重婴儿胆道闭锁的临床经验.方法 受者为出生仅145 d的男婴,身高66 crn,体量3.08 kg,被确诊为胆道闭锁伴肝硬化.供者为患儿母亲,年龄36岁,身高145 cm,体重47 kg.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切取供者Ⅱ段肝组织作为供肝,移植肝体积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值为92.5%,GRWR为5.19%,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右动脉用供者左侧股外侧浅隐静脉搭桥行端端吻合,受者三支肝静脉经整合后与供肝静脉行端端吻合,供肝胆管与受者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后监测供、受者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出血和凝血状况等,常规抗感染治疗.受者术后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泼尼龙的方案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供肝切取手术历时370 min,术中供者出血150 ml均回输,切取供肝重量为160 g.肝移植手术历时451min,术中受者失血230 ml,输注全血200 ml和红细胞悬液50 m1,无肝期时间为71 min,供肝冷缺血时间为132 min.供者恢复顺利,术后8 d拆线出院.受者术后5 d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7 d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但术后7和15 d时,受者分别发生肠道吻合口漏各1次,经修补后痊愈.受者于术后35 d出院,出院时体重增加0.3 kg,各方面与同龄婴儿相当.结论 亲属活体单段供肝移植是治疗极低体重患儿终未期肝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经充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及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后,手术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16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其中合并肾功能异常2例,均接受SLT。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手术方式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肾功能异常的2例采用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17例,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例。胆道的重建全部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术程始终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术后常规抗排斥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围手术期19例SLT患者无死亡。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4%、8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9%、89%。结论采用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采用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充分的术前评估以及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结合病例和综合文献探讨内脏反位的成年人肝移植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 1例45岁内脏反位的男性患者,因肝内多发结石、梗阻性黄疸、门脉高压、肝硬化所致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于2004年7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前行CT三维重建和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解剖学定位.手术采用改良背驮式移植方式,供肝顺时针旋转45度,使供肝左叶朝向受者左结肠旁沟,右叶正好位于受者的左上腹,供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的肝下下腔静脉连续缝合后关闭.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75个月,移植肝脏的血流和功能均正常.结论 内脏反位成年人进行肝移植是安全和可行的.精确的解剖、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手术时机、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