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州市农村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70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尝试过吸烟(包括只吸1口)的占14.43%,其中男生为21.41%,女生为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7,P=0.00);初中生尝试吸烟率为12.09%,高中生尝试吸烟率为1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P〈0.05);经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朋友中有人吸烟、有喝酒经历、父母中有人吸烟、认为“吸第一支烟是避免成为吸烟者的关键”的同学,其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性分别是其他中学生的3.01、2.84、2.02和0.44倍。结论湖州市农村中学生尝试吸烟现象较为普遍,好友吸烟、喝酒行为、父母吸烟对中学生吸烟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应在学校里开展预防吸烟、喝酒等危险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吸烟学生开展控烟同伴教育,在家庭中给孩子创造无烟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吸烟相关行为流行现状,为开展中学生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初中生904名,高中生102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8.1%,男生(13.8%)高于女生(2.9%)(P〈0.01);高中生(9.5%)高于初中生(6.5%)(P〈0.05)。尝试吸烟率为27.0%,男生(35.1%)高于女生(19.6%)(P〈0.01);高中生(33.1%)高于初中生(20.1%)(P〈0.05)。从商店或小商贩处购买是学生获得香烟的的最主要途径。结论顺义区中学生现在吸烟率略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但尝试吸烟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应重视中学生的吸烟行为,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预防中学生吸烟,同时加强行业管理,切实做到不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压力对其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在青岛市城区抽取部分中学的一、二年级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878人,尝试吸烟率为21.25%,吸烟率为2.45%。经常出现心理压力问题的中学生尝试吸烟率明显高于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心理压力问题的中学生(P〈0.01或P〈0.05)。[结论]心理J压力是促使中学生尝试吸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影响上海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未来吸烟意向的影响,为控制青少年吸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68所中学的26 508名学生,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上海市中学生尝试吸烟率、未来1年和5年的吸烟意向分别为11.6%,8.0%和14.1%,男生(15.7%,10.9%,19.3%)高于女生(7.3%,5.0%,8.6%)(x2值分别为452.97,306.42,629.04,P值均<0.01),职校生(29.2%,21.3%,31.6%)高于高中生(12.5%,9.3%,16.1%)和初中生(6.8%,4.2%,8.9%)(x2值分别为1 677.56,362.25,1 470.29,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吸烟、同伴吸烟、学校缺少控烟教育课程、媒体吸烟信息高暴露使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和未来吸烟意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发生和未来吸烟意向与家庭、同伴、学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需要多措并举,采取互为支持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吸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问题行为理论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不同性别、类型学校高中生尝试吸烟状况,以问题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影响高中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因素。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市某区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所,采用问题行为理论提出者Jessor编制的《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问卷》的中文版调查了1 325名高中生。结果高中生尝试吸烟报告率为26.6%(325/1325),其中男生报告率为35.5%(225/633),女生报告率为18.4%(127/692)。有尝试吸烟行为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同伴吸烟控制、家庭吸烟控制平均分分别为(3.05±0.80)、(3.35±0.72)、(3.09±0.96)分,均低于未尝试吸烟行为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自我控制、同伴健康行为榜样、来自同伴和家庭的高吸烟控制、高家庭控制、高学校支持是降低高中生尝试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同伴吸烟榜样、邻居吸烟榜样、容易获得香烟、高偏差行为是增加高中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问题行为理论可以部分解释高中生尝试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6.
2006年龙岩市部分高中学生吸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高中学生吸烟情况以及对控制吸烟的态度,为今后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现场问卷的方式对两所中学4个高中班的22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吸烟率14.1%,女生吸烟率3.7%。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5)。尝试吸第一口烟者占调查者总数的27.8%,半数以上小于10岁,尝试吸烟者成为当前吸烟者的比率为31.0%。说明尝试吸烟者近I/3成为当前吸烟者。[结论]个人认识与社会、家庭、学校影响成为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影响着青少年对控制吸烟的态度。应采取教育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不健康行为,控制吸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十堰市城区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吸烟状况以及对吸烟危害的认知现状,探讨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控烟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十堰城区14所中学共1 632名学生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尝试吸烟率为30.13%,男生45.24%,女生14.03%;初中生的吸烟严重程度和高中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吸烟的主要原因为好奇、环境影响;中学生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充分;大多数吸烟学生认为能够戒烟。结论 十堰市城区中学生吸烟现象普遍,周围人群的吸烟行为对中学生产生吸烟行为影响较大,应采取早期干预、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使中学生自觉抵御烟草,降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几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丽  李云  涂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91-3892,3895
[目的]了解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和卫生行为以及学生就餐情况,为开展相应的、积极的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在成都市武候区抽取2所高中,在金牛区抽取2所初中,以其中2461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4.79%,高中生为68.6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76%的初中生,94.35%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关注食品卫生知识;76.5%的初中生,74.98%的高中生表示每次饭前便后都洗手;在对食堂满意度调查中,初中生有13.5%表示满意,高中生中仅有1.69%表示满意。[结论]中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较低。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行为的形成,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邢广义  唐正松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96-2598
目的探讨中学生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1886名学生通过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2%的中学生认为无病或机体功能正常即健康,持此观点的初中一年级学生(66.3%)明显高于高中二、三年级学生(46.5%,44.4%,P〈0.05)。男生吸烟率为9.77%,女生为1.0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53.2%的吸烟学生认为吸烟主要受社会、家庭、周围环境的影响。有饮酒习惯男生为10.6%,女生为3.36%。有婚前性行为的高中生为3.19%,初中生为0.88%,初、高中学生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的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赞同态度。结论罗庄区中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缺乏健康知识,尤其缺乏性健康科学知识。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并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福田区4所学校的88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对健康定义、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红眼病、艾滋病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80%,流行性腮腺炎低于50%,狂犬病预后知晓率低于15%;除个别问题外,高中生知晓率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超过95%认为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重要,高中生患病继续上课比例较初中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要求患病同学休课、饭前每次洗手的比例较初中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吐痰、便后洗手和打喷嚏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均首选观看宣传片,其后依次为医生讲课、老师讲课。结论高中生在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但行为形成率差别不大,提示需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中生吸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咸宁市9所高中1 1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中生尝试吸烟率为30.02%,其中男生为38.91%,女生为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动机主要是不想拒绝别人递烟、摆脱烦恼、解乏提神、显示自主性。男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与家里人吵架、在家独处时间、最要好的朋友劝吸、好友吸烟人数、过去30 d饮酒天数、拒绝别人递烟是否礼貌、敌意情绪,焦虑情绪;而父母是否允许与他们不认识的朋友外出、最要好的朋友劝吸、好友吸烟人数、拒绝别人递烟是否礼貌、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是女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高中生吸烟行为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高中生吸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一学生吸烟、饮酒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有吸烟、饮酒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对208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和“艾森克人格测验”问卷调查。[结果]吸烟组学生艾森克人格特征P维度分高于非吸烟组,饮酒组学生E和L维度平均分高于非饮酒组(P〈0.05),P、N维度得分类似(P〉0.05)。吸烟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饮酒和抑郁情绪。饮酒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吸烟、打架、赌博和E维度得分高。[结论]吸烟、饮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高中生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其自身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玥  李宁秀  孙平  姚节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50-3751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学生家长吸烟现状,为从家庭方面对青少年吸烟开展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成都市3个区内21所初中,高中以及职业高中里2100名学生家长4200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2.79%. [结果]38.6%家长吸烟,6.6%母亲吸烟,71.8%父亲吸烟.调查中发现,在家长童年时其父母吸烟前吸烟率与父母不吸烟吸烟率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首次尝试吸烟年龄多发生在13~18岁组和19~30岁组.家长中,89.0%吸烟家长表示会或者也许会考虑戒烟如果得知吸烟会损害孩子健康. [结论]童年时父亲或者母亲吸烟对孩子今后是否选择吸烟影响很大,所以应该加强对家长吸烟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家长吸烟率,从而控制青少年吸烟率.  相似文献   

14.
临沂市部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在临沂市兰山区城区抽取初中、高中各i所,对i098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微信调查了解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探索新媒体开展调查的可行性。方法参照《青少年吸烟状况问卷调查》,利用微信平台转化成微信版问卷,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 ,按性别(2层)、学校类型(3层)进行分层,利用网络在25省动员中学生参与调查。结果共调查1019人,其中男生541人,女生478人;初中生634人,普通高中学生277人,职高技校学生108人;中学生吸烟、尝试吸烟的报告率分别为7.26%、16%;过去7 d曾在家里、室内公共场所发生二手烟暴露的中学生分别占45.7%、70.9%;吸烟者中有72.8%的学生在商店、商场、售货亭获得烟草制品;中学生吸烟行为与就读学校类型及父母、5位亲密同伴吸烟情况、任课老师中吸烟人数、二手烟暴露等影响因素有关(P0.05)。结论控烟知识的缺乏、二手烟暴露率高、烟草易获得使得中学生吸烟或尝试吸烟,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利用微信进行中学生吸烟行为调查便捷、可及、真实、可行,值得在中学生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健康促进学校初中生控制吸烟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健康促进学校模式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的一年干预效果。方法在广州市黄埔区4所中学进行专项预防和控制初中生吸烟的随机对照试验(n=2 343),通过1年的随访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学生的吸烟相关知识平均分由基线调查时的9.0分增至1年后的11.5分,对照组则由8.1分上升至9.5分,前者增幅高于后者。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21.5%和1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尝试吸烟率升至25.8%,干预组的升至2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2组每周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为5.1%和4.1%,P〉0.05),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9.8%,干预组5.3%,P〈0.001)。同期,对照组的现在吸烟率由3.88%升至7.27%,而干预组的由2.54%升至4.26%,后者升幅低于前者。对照组规律吸烟学生的尝试戒烟率由2004年的72.5%降至2005年的65.6%,而干预组的则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的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学生们吸烟相关知识得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吸烟行为的快速增长,但对吸烟相关态度的影响较小。将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应用于青少年控烟可行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芳  阎慧 《药物与人》2014,(6):237-237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无准备阶段组、犹豫不决阶段组、准备阶段组、行动阶段组、维持阶段组,对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吸烟、酗酒等行为危险因素比例差异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变化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行为危险因素,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发生改变,有效预防或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钟海波  陈泽华  沈铿 《中国校医》2008,22(3):253-255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学生吸烟、酗酒、吸毒以及滥用药物等物质成瘾行为流行状况。方法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汕头市各种类型10所学校初一到高三共41个班2247名学生进行无记名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有37.03%的学生尝试过吸烟,14.37%的学生初次吸烟年龄〈13岁,9.79%的学生近1个月内每天吸烟1支以上。54.03%的学生尝试过饮酒,2.45%的学生近1年内因喝酒而受伤。0.98%的学生近1年内服用过违禁药品。57.99%的学生有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高中学生多项物质成瘾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中生,男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因学习环境的不同多项物质成瘾行为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学生物质成瘾相关行为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并且成瘾行为的发生出现低龄化趋势。应及早树立预防青少年伤害的意识,针对青少年性别、年龄、学习环境等特点,实施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波市初中生吸烟相关知、信、行水平,为评价"无烟学校清风行动"的项目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宁波市6个区的初中生,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对2组人群进行基线和终期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和编制的"宁波市中学生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调查表"。结果干预组学生的终期知识知晓率、态度和信念持有率和吸烟尝试率分别为81.49%,89.75%和15.14%,较基线的69.66%,85.46%和7.11%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对照组学生的终期与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策略和措施是有效的,学校是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的有效场所,需注意传播控烟知识的全面性和控烟正向功能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中学生吸烟流行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吸烟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市19个区的57所学校(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各19所)11~20岁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9239人,其中初中生3112人(男1565人,女1547人),高中生3097人(男1475人,女1622人),职业学校学生3030人(男1734人,女1296人)。上海中学生总吸烟率为19.5%,其中初中生吸烟率为6.9%,男生10.5%,女生3.2%;高中生吸烟率为16.7%,男生24.7%,女生9.4%;职校生吸烟率为35.2%,男生47.1%,女生23.4%,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吸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尝试吸烟的主要原因为好奇,占49.1%;朋友提供香烟是中学生第一支香烟的主要获得途径,占53.3%。结论目前上海市中学生吸烟率仍在上升,特别是高中生和职校生。普及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提高抵御第一支香烟能力应是中学控烟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