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鉴定和评价花生幼苗期的抗旱性。[方法]利用15%PEG6000模拟实验室干旱条件,以相对株高、相对植株鲜重和相对植株干重为指标对8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经胁迫处理10 d后植株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D=15水平上可以细分为A、B、C和D 4个类群,其中B类群抗旱性较强,C类群对干旱敏感。不同类型花生品种抗旱性比较中以审定品种的抗旱性较优。[结论]筛选出的抗旱与干旱敏感种质可用于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与种质改良。  相似文献   

2.
研究花生品种在开花下针期的抗旱能力及其产量表现,对后续品种特性说明和区域适应性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花生抗旱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种质材料。本研究采用大棚箱体栽培方式,保证土壤理化性质一致、水肥可控,前期预试验确保土壤水分达到处理要求,在干旱处理后复水前和收获期分别取样测定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植株干物质量,收获期测量植株形态指标、考种和测产,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参试花生品种耐旱性。试验结果表明:贺油15花生品种在干旱处理期株型表现优异,叶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复水后长势旺盛收获期植株干物重和产量均为最高,梧油1抗旱表现最差。由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贺油15、贺油13、贺油14三个品种抗旱能力较强,贺油10号、贺油12、贺油11、贺油9号抗旱能力一般,梧油1号抗旱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3.
1.防渍抗旱花生在花针期,植株生长发育快,气温高,叶面蒸腾作用旺盛,是花生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进行灌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有利开花结果;遇到连续阴雨,要及时清理水系,排除田间积水,防茎叶徒长和烂果。2.中耕除草花生根系的生长、荚果的发育,土壤要有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花生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73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材,于温室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各种质资源的地上鲜重、地下鲜重、鲜重根冠比、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干重根冠比、主茎高等7项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对7项指标的相对抗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鲜重和地下干重相对抗旱指数载荷量最大,将其作为花生种质资源抗旱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对273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排序,最终将花生种质资源按抗旱性强弱分为5类,8份高度干旱敏感种质资源;46份干旱敏感种质资源;188份中等抗旱种质资源;24份抗旱种质资源;7份高度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干旱胁迫下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干物质分配间的关系,分析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花育25号、花育33号为材料,分析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抗旱特性等指标。【结果】 (1)干旱对开花期的开花量影响显著;(2)干旱胁迫过程中,参试品种叶片的主要光合特性均降低,其中胞间CO2浓度下降达2倍以上;(3)干旱严重影响花生的干物质量,各个生育期花生根、果针、幼果的干物质量下降均超过50%;(4)抗旱指标中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均表现出苗期>结荚期>花针期>全生育期,干旱伤害指数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相反。【结论】 花针期是干旱胁迫最敏感时期,其次为结荚期和全生育期干旱,而苗期对干旱最不敏感,栽培中应保证花针期和结荚期花生充足的土壤水分,及时采取灌溉措施,以保证花生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不同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新引进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材料,通过实验室模拟干旱试验,并结合泰兴、如皋、盱眙、海门试点的田间抗旱鉴定结果,对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经15%PEG6000胁迫处理后,贺油11、贺油12及中花15生物量累积降幅较小;而远杂9307、桂花1026及桂花836植株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同时田间抗旱鉴定试验表明,中花15以植株较高、分枝多,单株结果数多,小区产量高等特点,表现为较抗旱;其次为贺油11、贺油12,也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远杂9307抗旱性不理想。综上所述,可以考虑中花15、贺油11、贺油12作为江苏旱薄地花生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发育特征,探讨其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对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机制,在防雨棚旱池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唐科8号"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3个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抗旱型品种根系较发达,具有较大的根系生物量、总根长、总根系表面积。干旱胁迫使抗旱型品种根系总表面积和体积增加,而干旱敏感型品种则相反。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20 cm以下土层内根长密度分布比例及根系表面积和体积,但"唐科8号" 相应根系性状仅在20-40 cm土层内增加;干旱胁迫使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40 cm以下土层内各根系性状升高,但未达显著水平且其深层土壤内各根系性状增加幅度小于"花育22号"。花生根系总长、总表面积及0-20 cm土层内根系性状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花生主要通过增加深层土壤内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等形态特性,优化空间分布构型,以调节植株对水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花生品种芽期抗旱性筛选及其田间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7.5%PEG 6000溶液人工模拟土壤干旱条件,对77个花生品种进行萌芽期抗旱鉴定,结果显示,彩花生、花育23、E12、冀油98、中花8号、阜花11、粤油200抗旱性强,海花1号、花育31、金花1012、汕油2号抗旱性弱。将筛选出的花生品种种植在田间砂池中验证,收获期调查结果为:抗旱品种与不抗旱品种相比主茎较高,饱果数多。初步验证,利用芽期干旱胁迫对花生品种进行抗旱性筛选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正>在花生生长中后期,一方面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温度较低,光照不足,或者连续干旱,容易导致花生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另一方面,雨水充足,光照强烈,气温较高,容易导致花生植株徒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叶片抗旱相关性状,探索性状指标大小的评价方法,揭示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抗旱的叶片形态及生理机制。【方法】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于苗期及结荚期给予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水对照2个土壤水分处理,苗期处理以盆栽种植方式进行,称重法控水,结荚期处理在池栽条件下进行,测墒补灌法控水,控水期间以电动防雨棚遮雨。测定苗期干旱及正常供水对照的叶片组织结构、厚度、比叶重、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叶片性状指标,对比分析上述叶片性状与花生品种抗旱性的关系,以性状指标大小评价不同花生品种抗旱的叶片机制,以生物量抗旱系数评价苗期抗旱性,以收获期产量抗旱系数评价结荚期抗旱性。【结果】通过2年的试验发现,干旱胁迫下,不同花生品种生物量抗旱系数及产量抗旱系数有显著差异,苗期与结荚期抗旱性基本一致。根据产量抗旱系数可将12个花生品种抗旱性分为强、中、弱3级,抗旱性强的品种为A596、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花育20号、农大818、海花1号、山花9号和79266为中度抗旱品种,抗旱性弱的品种有ICG6848、白沙1016、花17和蓬莱一窝猴。干旱胁迫改变了叶片组织结构,降低了单株叶面积、功能叶面积、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加了比叶重。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叶片性状有显著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对照及干旱胁迫下均具有较高的叶片厚度、栅/海比、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光合速率。干旱胁迫下,较大的叶片栅/海比值、比叶重和光合速率是如皋西洋生和山花11号抗旱的叶片机制;山花9号与花育20号较大的单株光合面积,A596较大的光合速率是它们重要的抗旱机制。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的叶片栅/海比、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与品种抗旱系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山花11号和79266分别可作为花生强、弱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花生出苗后10 d进行40%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干旱处理,持续胁迫14 d时的叶片栅/海比、单株叶面积、比叶重和光合速率可鉴定花生种质的叶片抗旱能力。正常灌水条件下,始花期的栅/海比、单株叶面积、比叶重也能反映花生叶片的抗旱级别。山花11号可作为花生叶片优异抗旱性状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大豆品种生理特性及生长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大豆品种生理特性及植株生长参数的影响,选取了抗旱(RD)和不抗旱(SD)品种为材料,利用盆栽方法,分析大豆营养生长期在水分胁迫下对不同品种大豆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常浇水条件下,RD和SD品种植株叶片中与抗旱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不明显,而在水分胁迫15 d后,RD植株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分别为SD植株叶片的1.34~1.45倍和1.46~1.69倍,SD植株叶片中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为RD植株叶片中的1.80~2.35倍1.09~1.46倍。另外,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发现RD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明显高SD品种,且其根系形态参数明显优于SD品种。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品种植株通过调节体内生理变化和优化根系形态参数来响应外界环境,从而保证在干旱条件下植株能正常生长,提高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阜新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花生是属于耐干旱豆科固氮作物,适宜在土壤贫瘠和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种植,在沙质土壤上种植的效益远高于其他作物。阜新市种植花生的历史比较悠久,适合种植花生的耕地面积大,特别是近些年,阜新连续遭受严重干旱,花生作为阜新市主推的抗旱作物品种之一,逐渐被农民认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干旱条件下田菁的抗旱能力及其生理机制,该研究于2016年在安徽凤阳以田选10号、盐菁胶1号、盐菁胶3号、田菁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调查了干旱处理前后不同田菁品种幼苗的植株形态变化,测定植株样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不同田菁品种的抗旱指数。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植株株高和鲜质量显著降低8%~20%,体内生理指标则显著增加15%~143%。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抗旱指数,得出田选10号和盐菁胶1号抗旱能力较强,而另外2个品种的抗旱能力较弱。抗旱力强的品种在干旱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更多,而抗旱力弱的品种丙二醛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4.
花生种质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PEG6000对80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实验室苗期模拟干旱鉴定,以相对株高、相对植株鲜质量、干质量为指标对不同品种(系)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经胁迫处理10 d后植株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D=15水平上可以细分为A、B、C、D共4个类群,其中B类群抗旱性较强,C类群表现为旱敏感。不同类型花生品种抗旱性比较中以审定品种抗旱性较优。筛选出的抗旱与旱敏感种质将用于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与种质改良。  相似文献   

15.
曹宇 《现代农业》2011,(10):41-41
铁岭市花生主产区地处昌图县的西北风沙区,地下水位低,农田机井少且分布不均,仍处于靠天吃饭,干旱是花生大幅减产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旱作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将日渐突出。因此,着眼于长远规划,对旱作区花生生产需采取的节水抗旱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小豆(Vigna angularis)的抗旱能力及抗旱机制,于2016年在安徽凤阳以4个小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调查了干旱处理前后不同小豆品种幼苗的植株形态变化,测定了植株样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了不同小豆品种的抗旱指数。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植株株高和鲜质量显著降低7%~26%,生理指标则显著增加12%~95%。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抗旱指数,认为绿小豆抗旱能力较强而另3个品种抗旱能力较弱。抗旱力强的品种在干旱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更多,而抗旱力弱的品种丙二醛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对拟南芥SDG26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sdg26植株和对照野生型Col植株在干旱条件下的SOD活性和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干旱时间(5、8、11、14、17、20 d)持续,sdg26植株中的SOD活性和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都表现出明显提高的趋势,上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野生型Col植株;在持续干旱20 d条件下,Col植株的叶片逐渐失水干枯及至死亡,但sdg26植株能正常生长,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推测SDG26基因功能的丧失可以增强拟南芥的抗旱能力,说明植物的抗旱能力与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水分胁迫对植物表皮蜡质含量的影响及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植株抗旱性的关系,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抗旱能力不同的4个大麦品种从植株挑旗期到成熟期的旗叶及旗叶鞘表皮蜡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大麦叶片的表皮蜡质含量与抗旱能力的关系及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大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增加,随着植株生长发育及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其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抗旱能力不同的大麦品种表皮蜡质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然而,抗旱品种的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变化强度较弱抗旱性品种的大。干旱胁迫初期,抗旱品种表皮蜡质变化明显,推测叶片表皮蜡质含量迅速增加可能是植物响应外界不良环境自我调节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SLPIN6基因是番茄PIN家族一员,番茄PIN家族是一类生长素运输体蛋白家族,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改变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平衡,影响植物抗旱性.团队前期研究发现SLPIN6基因在干旱胁迫时表达量显著上调,可能参与番茄植株抗旱应答调控.为进一步明确该基因抗旱调节功能,试验采用VIGS方法对SLPIN6基因作沉默处理,通过观察番茄植株抗旱表型及测定抗逆生理指标变化,发现SLPIN6基因沉默后番茄植株与对照相比,沉默番茄植株萎蔫程度加重,抗逆生理指标差异明显,表明SLPIN6基因参与番茄抗旱应答调控,具有抗旱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在西藏干旱区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种间有性杂交方法创制西藏芥甘种间后代,基于抗旱性筛选,研究2个抗旱差异品系在花期干旱下油菜植株表型变化及其干旱复水后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参试油菜品系干旱处理植株较对照均有矮小和萎蔫现象,且伴有明显的落花和死蕾现象;不抗旱品系299较抗旱品系290的花瓣较小具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