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1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两组 ,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依据 ,对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服药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7.3± 9.70分 ,好转 45例 ,死亡 4例 ;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6.2 5± 9.83分 ,好转 3 2例 ,死亡 3例。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近期预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不能降低急性脑梗塞的严重程度 ,亦不能改善脑梗死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1例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1).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联合后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脑室腹腔分流联合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时间和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40.00%、23.94%),致残率小于对照组(35.71%、5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GCS评分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3.07±3.84)分、(30.30±3.57)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小于对照组[(14.35±2.75)分、(20.37±3.68)分],GCS评分大于对照组[(14.67±2.84)分、(10.49±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12.86%,2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临床通过CT、MRI确诊为脑出血的住院病人筛选46例,发病在3d内有偏瘫,且偏瘫侧肢体肌力≤4级,可有轻度意识障碍或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针药组24例,药物组22例,发病至住院时间(1.4±1.6)d,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针刺+药物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治疗前的(24±7.06)分降至(15.6±6.2)分,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功能缺损由治疗前的(25±8.1)分降至(20.1±8.9)分,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在住院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恢复(P<0.01,P<0.05)。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4±3.2)分;药物组评分下降(4.9±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5。结论: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提示针灸有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ACI患者399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入院24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组(NIHSS评分≤4分)、中型组(5分≤NIHSS评分≤15分)和重型组(NIHSS评分>15分);比较各组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及NIHSS评分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关系.结果 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压疮评分水平逐渐降低,跌倒评分水平呈逐渐增高,且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例也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压疮评分(OR=1.745,95%CI:1.524~1.999,P< 0.001)、跌倒评分(OR=1.316,95%CI:1.214~1.628,P=0.026)、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OR=2.590,95%CI:1.148 ~ 5.839,P=0.022)及住院期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OR=2.869,95%CI:1.594~ 5.164,P< 0.001)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呈负相关(r=-0.651,P<0.01),与跌倒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353,P< 0.01).结论 压疮评分、跌倒评分、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及住院期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2008-2010年收治的64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并发肺部感染,33例无肺部感染.两组病人入院、出院时,按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评定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值.肺部感染组NDS差值为0.3±6.1,无肺部感染组NDS差值为6.1±2.9,两组NDS差值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脑出血病人并发肺部感染可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76例早期神经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的早期神经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力所能及的康复锻炼。治疗前后两组均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s指数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为10.36±5.82分,对照组为17.25±6.98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333,P<0.05),Barthes指数治疗治疗组为76.35±11.98分,对照组为61.24±9.81分,两组比较有有显著性差异(t=3.710,P<0.05)。结论:早期神经康复训练对有助于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脑血管造影术,部分患者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分别采用NIHSS及CSS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0.5h、6h、24h及48h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患者临床病情变化。结果:28例(87.5%)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术后0.5h明显改善,NIHSS及CS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1.13±7.11分及23.12±4.36分降为5.32±4.31分及10.12±3.22分;18例(56.25%)单纯进行脑血管造影者术前及术后6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一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2例患者术后0.5h、6h两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后24h评分明显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术前。结论:脑血管造影术能明显改善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高压注射血流冲击有可能成为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弗斯兰 (盐酸丁咯地尔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治疗组 ,静滴弗斯兰 2 0 0 mg/d;30例对照组静滴丹参40 ml/d,持续 2周。治疗前后患者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评价、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弗斯兰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 ( 5 .41± 5 .37)较治疗前 ( 1 6.30± 5 .76)有显著性差异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治疗组 ( 1 0 .89± 2 .0 6)与对照组 ( 6.5 5± 2 .1 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生活能力等级的提高较前有显著性差异 ,弗斯兰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结论 :弗斯兰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NIHSS评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与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性。②方法收集入住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1例,分别计算其入院前3天内NIHSS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③结果441例患者的NIH-SS评分为2~31分,其中279例生存者评分平均为(9.94±4.51)分;162例死亡者评分者评分平均为(19.72±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④结论NIHSS评分系统构建的回归模型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近5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近5年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死亡病例,以提高认识。方法收集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3例,其中死亡22例,设为死亡组,另251例存活病人设为存活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1、性别:死亡组男17例,女5例;存活组男197例,女54例。2、年龄:死亡组26~85岁,平均年龄(66.18±14.00)岁;存活组25~90岁,平均年龄(63.92±13.16)岁,P>0.05。3、梗死部位:死亡组前壁或广泛前壁者16例,存活组122例,P<0.05。4、并发症: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死亡组19例,存活组99例,P<0.0005;心源性休克死亡组5例,存活组0例,P<0.0005;肺部感染死亡组11例,存活组106例,P>0.05;Ⅲ°AVB死亡组3例,存活组18例,P>0.05。5、死亡时间:自患者入院后50分钟至12天不等,其中<24小时10例;<3天4例;<7天6例,≥7天2例。6、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22/273(约8.06%),男性AMI患者死亡率17/214(约7.94%),女性AMI患者死亡率5/59(约8.47%),男、女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死亡原因:心脏泵衰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二者并存)19例,心跳骤停2例,心脏破裂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患者多见于累及前壁或广泛前壁者,有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术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术组40例,保守组38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及甘露醇用量,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微创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7 d,血肿清除时间1~5 d,甘露醇用量200~3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87±0.99)改善为(9.21±0.01);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4~15 d,血肿清除时间18~30 d,甘露醇用量1 250~1 5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39.15±1.25)改善为(24.15±0.5).2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甘露醇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早,甘露醇用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是脑出血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卒中单元治疗效果.方法 将25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普通病房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疗效、病死率和感染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由28.6±5.20分下降为18.2±6.8分,较对照组由27.8±5.7分下降为23.1±5.9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住院期间感染率(37.12%)明显低于对照组(68.8%),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总病死率(9.85%)低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17.6%),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由于脑内病灶直接导致的病死率差异不大,而非脑部原因导致的病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实施卒中单元较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住院期间感染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早期评估对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98例,根据监测PCT情况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9例,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每2~3天检测1次PCT水平后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机械通气、二重感染及死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和住院时间,并评估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 APACHE-Ⅱ) 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CPIS和APACHE-Ⅱ为(7.12±0.68)分和(13.29±2.87)分,低于对照组(8.04±0.81)分和(15.44±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二重感染、耐药性及死亡发生率为16.33%(8/49)、10.20%(5/49)、26.53%(13/49)和8.16%(4/49),低于对照组34.69%(17/49)22.45%(11/49)、48.98%(24/49)和20.45%(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为(11.35±1.08)d、(2.31±0.16)种、(10.17±1.19)d和(18.74±0.75)d,低于对照组(11.35±1.08)d、(2.31±0.16)种和(12.38±1.02)d和(18.74±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CT早期评估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和种类,降低耐药性,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患有急性脑梗死并肺感染患者的病症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干预之后的情况.方法 便利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其肺部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28例,非感染组22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意识状态、梗死范围、吞咽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观察指标使用Logistic开展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接受治疗前后进行NIHSS神经功能评估,并且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情况.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感染组患者年龄略高,同时吞咽困难、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年龄与急性脑梗死的并发肺部感染存在联系(P<0.05),在感染组中,NIHSS减少率为(14.17±1.96)%,住院时间(15.89±5.23)d,病死率为14.28%(4∕28),非感染组中患者的NIHSS减少率为(60.01±3.63)%,住院时间(8.94±4.62)d,病死率为4.54%(1∕22),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急性脑梗死、高龄,并且接受治疗干预后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路生  李忠德 《广西医学》2007,29(7):1010-10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GCS计分3~8分的1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GCS评分低,气管切开,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易并发肺部感染相关(P<0.05).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肺部感染严重影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疾病的自身特点及不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压控制对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93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血压控制情况分为A(<140/80 mmHg)、B(140/80~160/100 mmHg)、C(>160/100 mmHg)3组,分析各组患者发病1周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再出血发生率变化情况.结果 与入院时患者血肿体积(18.93±7.26)mL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第7 天体积(19.18±9.43)mL无明显扩大(P>0.05);B、C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体积分别为(22.40±8.52)mL、(24.11±9.20)mL,与入院时患者血肿体积(18.85±7.34)mL和(18.96±7.58)mL比较,明显上升,且C组上升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5.2%、14.5%和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治疗后第7 天无再出血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35±1.02)分、(9.68±1.14)分、(9.70±1.25)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治疗后第7 天再出血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4.91±1.45)分、(15.82±1.77)分、(16.95±1.48)分,均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降低SICH患者再出血风险,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就诊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神经内镜组和小骨窗开颅组.神经内镜组22例,小骨窗开颅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和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神经内镜组死亡0例,小骨窗开颅组死亡2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小骨窗开颅组相比,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短[(1.52±0.40)h]、术中出血量少[(35.61±13.52)mL]、血肿清除率高[(90.12±4.32)%],神经功能恢复快[神经功能缺失程度量表评分术后1周为(25.15±4.37),术后4周为(18.13±2.85)],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神经内镜组(81.8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5.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出血量在30~50 mL、病情较轻的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微创、快捷、血肿清除率高、出血少、恢复快、预后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DCA程序对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肝胆外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9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PDCA程序下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感染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均出现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但观察组的感染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评分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评分[(98.12±23.25)分vs(90.25±15.85)分]、用药知识评分[(97.35±19.15)分vs(88.67±20.12)分]、饮食知识评分[(96.28±20.15)分vs(90.16±16.25)分]、运动知识评分[(97.12±15.67)分vs(89.12±18.27)分]、疾病监测知识评分[(97.22±16.17)分vs(88.16±15.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35±1.41)d,短于对照组的(12.61±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实施PDCA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降低围手术期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并对其脑功能进行评分;另取35例重症颅脑外伤不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其脑功能评分与预后结果的差异.结果:合并肺部感染和不合并肺部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时的脑功能评分分别为(34.7±1.7)分和(26.5±1.9)分,治疗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9.44% (7/36)和2.86% (1/35),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均显著高于不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合并肺部感染组致病菌进行分析,可见革兰氏阴性菌是其主要致病菌,占69.44%(25/36),其中尤以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高,为27.78%.结论:重症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患者脑功能受损严重,预后也较差,要做好肺部感染的预防干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