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菌种储藏对一株头孢霉菌产DH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一株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sp.)斜面菌种分别在20.4和-20℃d,将菌种分别经活化和不活化后转接入液本PDA培养基中发酵发现DHA(Docosahex-aenoic acid.22:6)产量和储藏时间、储藏温度、发酵前菌种是否转接活化有关系,在-20℃储藏的菌种,DHA最高产量可达27.86mg/L,此时每克干菌丝中DHA含量为4.26mg,生物量为6.54g/L;在4℃储  相似文献   

2.
白蚁伞多糖的发酵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蚁伞在摇瓶和发酵罐中发酵产生白蚁伞多糖的动力学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比较了几种不同培养基产生白蚁伞多糖的差异,筛选出在28℃,200r/min条件下,摇瓶产生白蚁伞多糖的最适培养基为黄豆粉葡萄糖培养基(以g/L计):黄豆粉5,葡萄糖30,酵母浸膏粉2,KH2PO41,MgSO47H2O0.5,自来水配制,自然pH值(约5.5)。发酵120h,达到最大的多糖产量0.573g/L。在NewBrunswickScientific(NBS)Bioflo-Ⅱ6.6L的发酵罐上设定28℃,600r/min,5~7L/min的通气量发酵27h,达到最大的多糖产量0.565g/L。发酵过程的pH和氨基氮变化与其它食用菌的不同。对苯酚-硫酸法测定糖含量的方法作了改进,使测定糖含量的标准曲线线性和准确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芽孢乳酸菌产乳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型乳酸发酵菌株TQ33的主要产物为L-乳酸,论文对其适用的发酵培养基和最佳的发酵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TQ33在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酵母膏1.5g;蛋白胨0.5g;MgSO4·7H2O:0.05g;碳酸钙6g(pH7.2-7.4)时,40℃下振荡(150r/min.)培养24h后转入静置发酵阶段,发酵72h产酸量达到最高为67.8g/L,其中L-乳酸占96%以上。  相似文献   

4.
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被孢霉菌为出发菌,用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γ-亚麻酸高产变异株,用摇瓶发酵选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原出发菌株细胞干重25.0g/L,油脂含量9.5g/L,γ-亚麻酸含量5.0%。选出的高产菌株在最佳条件下发酵,细胞干重50.2g/L,油脂含量21.8g/L,γ-亚麻酸含量8.5%。所得高产菌株具遗传稳定性。发酵油脂具优良特性,适用于保健食品及药品开发。  相似文献   

5.
长链二羧酸在Bioflo-Ⅱ型发酵罐中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突变株SD1,GU11,LD12,YUm和HYUm 分别被用来发酵不同链长的烷烃生产二羧酸。在 6.6L Bioflo-Ⅱ发酵罐上对它们的产酸 条件进行了试验。采用流加烷烃等方法使产酸量大大提高。1,12—十二碳二羧酸的产量 最高,质量浓度达 147g/L。混合二羧酸也达到 140 g/L。耐高温菌株 HYUm在 36℃下 生产1,13—十三碳二羧酸,达88.9g/L。实验成功地获得了从癸二酸到1,17—十七碳 二羧酸及混合二羧酸共9种二羧酸并研究了它们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6.
热带假丝酵母LH10和LH12,在以正十四烷、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可产生相应的长链二羧酸.LH12经HNO2诱变选育,得到1株利用正十四烷的突变株LH.在正交设计法试验获得的适宜培基配方中,发酵产生的DC14产量为28.70g·L-1.  相似文献   

7.
油菜萝卜胞质不育系恢复材料Ad-6(F4)测交二代恢复株TCF2,在MS附加5m g/L6-BA+ 0.5m g/L NAA,3m g/L 6-BA+ 0.2m g/L NAA,3m g/L 6-BA+ 0.3m g/L NAA+600m g/L水解乳蛋白以及5m g/L6-BA+ 0.3m g/LNAA+ 5m g/LAgNO3 的不同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结果表明5m g/L6-BA+ 0.3m g/LNAA+ 5m g/LAgNO3 对TCF2 诱导丛生芽有较好的效果.小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痕量氟的Al^3+-Calcein配合物荧光熄灭测定法。该法激发波长480nm,发射波长503nm,线性范围2-150μg/L,灵敏度为2μg/LF^-。100μg/LF^-时标准偏差为1.3μg/LD^-,是现有的最灵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着重讨论了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自动流加葡萄糖控制发酵pH的工艺,可使L-天冬酰胺酶活力达到64u/ml,比添加葡萄糖的摇瓶发酵提高了146%。流加葡萄糖控制pH的L-天冬酰胺酶发酵是生长相关的;维持2~5mg/ml和1.2~1.4mg/ml的葡萄糖浓度,可分别使比生长速率和比产酶速率达到0.81/h和1200u/g.h。  相似文献   

10.
新型叶面喷施剂“花生乐”安全性的实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乐”是一种新型的调节花生生长的叶而喷施剂,能促进花生生长、开花和结果。本研究利用小鼠、大鼠和家免观察了“花生乐”A、B两种剂型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显示:1.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A剂LD50=14.083g/kg,B剂LD50=13.130g/kg,均大于10g/kg,2.大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A剂LD50=14.448g/kg,B剂LD50-50.267g/kg,均大于15g/kg,3.A  相似文献   

11.
D-葡萄糖酸钠对D-核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酶缺陷突变株不能以 D-葡萄糖酸为唯一碳源生长 ,但其作为 D-核糖的前体则是有效的。固定碳源总量 ,利用 D-葡萄糖与 D-葡萄糖酸钠混合碳源发酵 ,在12 0 g/ L的 D-葡萄糖酸钠浓度时 ,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发酵在 4 0 h时结束 ,D-核糖产量达 18.8g/ L ;在 30 g/ L的 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时 ,发酵 72 h,D-核糖产量达 6 8.5 g/ L。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的方法处理转酮酶缺陷型短小芽孢杆菌,选育到一株丧失芽孢形成能力的转酮酶缺陷型短小芽孢杆菌,摇瓶培养D-核糖平均产量达到66g/L,较出发菌株提高38%.研究表明,芽孢生成缺陷有利于D-核糖的产生,筛选芽孢生成能力缺陷的菌株是选育D-核糖高产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肌苷的代谢调控机理,选择柠檬酸钠、NaF、CaCl2、次黄嘌呤、MnSO45种肌苷促进剂,考察它们的不同添加量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简称Bs)CICC20958菌株产肌苷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法得到最佳组合添加方案.结果表明,在促进剂柠檬酸钠、NaF、CaCl2、次黄嘌呤、MnSO4质量浓度分别为7.9、0.001、0.032、2.1、0.2 g/L的条件下发酵,菌株Bs CICC20958的肌苷产量达到7.81 g/L,比不添加促进剂实验组(对照组)的肌苷产量提高了5.38倍.  相似文献   

14.
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发酵培养基碳源与氮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枯草芽孢杆菌3226-5进行碳源、氮源的优化.分别选取单糖、二糖、低聚糖、多糖等7种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9种氮源进行单因子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碳源、氮源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以25 g/L C2为碳源,12.5 g/L N1,7.5 g/L N2,5 g/L N5,8 g/L N酸为氮源的培养基,酶活比原培养基提高了2.73倍.  相似文献   

15.
该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酿酒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田基黄水提取液进行抑菌实验研究,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水提取物对供试菌种普遍有抑制作用,黑曲霉除外;MIC也因菌种不同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青黄链霉菌为0.25g/mL,酿酒酵母菌为0.5g/mL,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均为0.125g/mL.实验还采用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对选取的五种供试菌种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有机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均比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外消旋苯基环氧乙烷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出编号为G7的菌株,能选择性水解外消旋苯基环氧乙烷而得到(S)-苯基环氧乙烷,对映体过量值(e.e)达到99.3%。经鉴定菌种G7属于枯草芽胞杆菌。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基成分为蔗糖10g/L,胰蛋白胨10g/L,Na2HPO4·12H2O 2g/L,KH2PO4 2g/L,MgSO4 0.2g/L,CaCl2 0.01g/L,pH 6.5,30℃培养25h,环氧化物水解酶活力达到最高值372.2U/mg。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产耐酸性高温弘淀粉酶基因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pWB—amyd/WB600,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实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的最佳配方为(g/L):玉米粉20,蛋白胨30,CaC120.5,Na2HP048.同时对实验室摇瓶条件下液体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转速、温度等进行探讨,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37℃、pH6.5、200r/min摇床培养36h,接种量为2%,装液量为30mL/250mL.在此优化条件下,耐酸性高温弘淀粉酶活力达到3980U/mL,是未优化条件下的2.1倍.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发酵法合成高分子聚合物γ-PG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枯草芽孢杆菌B-115为实验菌株,分别考察碳源、氮源种类及浓度、前体物添加量、生长因子和发酵条件对γ-聚谷氨酸产率的影响.优化结果显示:碳源是6.5%的玉米糖化液,氮源是0.4%的普通蛋白胨,前体物谷氨酸钠的添加量为4%,生长因子种类及添加量分别为0.15%硫酸镁、0.006%硫酸锰、0.8%磷酸二氢钾、1.0%氯化钠、0.03%氯化钙;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1,50 r/min3,7℃培养84 h;γ-聚谷氨酸的产率可从57.85 g/L提高到68.30 g/L.  相似文献   

19.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白酒糟以提高白酒糟粗蛋白含量,优化了影响白酒糟固态发酵的单因子试验(接种量、发酵时间、菌种接种比例、尿素添加量)和多因子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表明,双菌株固态发酵白酒糟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5%、发酵48 h、枯草芽孢杆菌与热带假丝酵母接种比例2∶1、尿素2 g。  相似文献   

20.
五种中草药提取液对细菌作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银杏、厚朴、野菊花、苦参、石菖蒲五种中草药,利用95%酒精提取其活性成分,进行抑菌、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0.05g/mL时,此五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在86%以上;在供试质量浓度0.01g/mL时,作用时间为5min,五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在94.5%以上,杀菌效果显著.不同中草药对同一细菌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差异,同一中草药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亦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草药的杀菌率随着浓度增大、着用时间延长,杀菌率随之增大.但五种中草药对枯草杆菌均无杀菌效果,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