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碱性介质中,Zn(Ⅱ)可以与显色剂meso-四(4-氯-3-磺酸苯基)卟啉(ρ-Cl-TPPS_4)、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生成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3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Zn(Ⅱ)含量在0.2~7u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是目前测定锌灵敏度最高的显色反应之一.方法用于人发和小麦粉中微量锌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偶氮苯-3-(6-甲氧基-2-苯并噻唑)-三氮烯(AMBT)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11.0的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中,TritonX-100存在下,AMBT与Zn(Ⅱ)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37×104L.mol-1.cm-1。锌质量浓度在0~0.40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锌,结果与极谱法相符,RSD<3%。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 1 偶氮苯 3 (5 溴 2 吡啶 ) 三氮烯 (ABBPDT) ,研究了ABBPDT与锌 (Ⅱ )的显色反应。在pH =11.0的Na2 B4O7-NaOH缓冲溶液中 ,TritonTX - 10 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ABBPDT与锌 (Ⅱ )生成 4∶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5 3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36× 10 5L/ (mol·cm)。锌 (Ⅱ )的浓度在 0~ 15 .0 μ犂/ (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该方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锌 ,平均回收率 (n =6 )为 98.8%~ 99.5 % ,RSD为 1.6 %~ 1.9%。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中微量元素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斌  蒋刚彪  陈六平 《分析试验室》2008,27(Z1):160-163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中微量元素锌的最佳显色条件及应用。结果表明,在pH 6.8~8.5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Zn(Ⅱ)与PAN形成红色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在常温下可稳定24 h以上。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26×104L.mol-1.cm-1,检出限为0.01μg/mL,Zn(Ⅱ)含量在0~25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适用于基层单位测定芦荟样品中微量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β修正值光度测定的原理,研究了在pH5的HOAc-NaOAc缓冲溶液中Zn(Ⅱ)与二甲酚橙试剂(XO)的显色反应,该方法能消除显色液中剩余XO 吸收影响,从而使分析灵敏度提高,β修正吸光度A_β与Zn(Ⅱ)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γ值为0.9998.方法的RSD≤1.9%,加标回收率90.7%~107%.该方法可用于饮用水、天然水及食品和饮料中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双系列线性回归法研究了Pb(Ⅱ)、Zn(Ⅱ)与5-Br-PADAP的络合反应,发现在pH5~6.5,30%乙醇溶液中,Pb(Ⅱ)与5-Br-PADAP形成1:1络合物,Zn(Ⅱ)主要形成1:2络合物,两种络合物的稳定常数(lgβ)分别为11.17、22.31,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75、550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01×10~4、1.34×10~5L·mol~(-1)·cm~(-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显色剂5-(4-苯乙酮基偶氮)-8-羟基喹啉(P-AAHQ)与Zn(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pH 4.0~5.5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1:2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ε=1.01×10~5,含Zn(Ⅱ)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采用氟化钾—磷酸盐混合掩蔽剂,方法用于人发、面食和黄连中微量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寡聚酸合锌(Ⅱ)的合成及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乙醇介质中,用寡聚酸钾与硫酸锌反应合成的寡聚酸合锌(Ⅱ)配合物,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V水∶V乙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最优反应条件为:V水∶乙醇=1∶1;温度60℃;时间5h.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均显示,Zn2+与寡聚酸配位.寡聚酸合锌(Ⅱ)配合物中金属配位方式为单齿和双齿配位.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应用寡聚酸合锌(Ⅱ)防治烟草病毒病,试验结果表明寡聚酸合锌(Ⅱ)具有较强的防治烟草病毒病的作用.寡聚酸合锌(Ⅱ)作为新型的抗病毒制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以N-(2-吡啶)-2-羟基苯甲亚胺(PHBI)为配体的四个过渡金属配合物M(PHBI)_2 (M=Co、Ni、Cu和Zn),其中钴(Ⅱ)、镍(Ⅱ)和锌(Ⅱ)的配合物未见文献报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摩尔电导、磁化率和差热等方面的性质。初步研究了配体对水,酸的稳定性及其与希土氯化物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锌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Zn(Ⅱ)和2,2′-联吡啶为模板,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锌离子配位模板聚合物;系统研究了锌离子对聚合物识别的调节作用;平衡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乙酸锌(Ⅱ)在一定浓度条件下能显著提高聚合物对2,2′-联吡啶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席夫碱试剂2,4 二羟基苯甲醛缩甘氨酸(DHBZGC),并测定了其结构,基于Zn(Ⅱ)与DHBZGC OP形成配合物,导致体系荧光增敏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锌的荧光方法。在pH6.5~8.0,NaH2PO4 Na2HPO4缓冲溶液和OP存在时,Zn(Ⅱ)与DHBZGC形成1∶1的配合物。在λex为330nm,λem为445nm处产生的荧光增敏最大,Zn(Ⅱ)在0~100μg·L-1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μg·L-1。方法应用于粮食中痕量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7-甲基-2-丙基-3H-苯并[d]咪唑-5-羧酸甲酯为原料,经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两步制得配体3-(羧甲基)-7-甲基-2-丙基-3H-苯并咪唑-5-羧酸(MZ);以Zn(NO_3)_2·6H_2O为锌源,MZ经配位反应合成一个新型的锌(Ⅱ)配合物{[Zn(MZ)_2]·2H_2O}_n(3),其结构经~1H NMR,FT-IR,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3属单斜晶系,P2/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42(16)nm,b=1.072 1(2)nm,c=1.725 9(3)nm,α=γ=90°,β=93.63(3)°,V=1.452 2(5)nm3,D_c=1.482 g·cm~(-3),Z=2,R1=0.059 3,wR_2=0.141 5。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8-羟基喹哪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的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E)-2-[2-(4-甲氧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HL),并用核磁共振(NMR),液质联用(LC-MS),元素分析(EA)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剂热法,Zn(Ⅱ)离子与HL配位得到一种晶态配合物[Zn2L4](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其结构是以双核Zn(Ⅱ)作为基本构建单元,利用π…π芳香堆积和非经典C-H…O氢键以及C-H…π3种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手段对配体HL和Zn(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我们还对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固相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发射波长相对配体发生红移,并发出黄色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含硫酰腙试剂1,5-二(2-羟基苯亚甲基)-二氨基硫脲与锌荧光反应的特性及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荧光光度法测量微量锌的新方法。在pH4.70的HOAc-NaOAc溶液中,试剂与Zn2+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配合物,在最大激发波长eλx=400nm和最大发射波长eλm=464nm处,锌的线性范围为0~780μg.L-1,检出限为12μg.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简便快速地用于含锌食盐、人发中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新显色剂1-偶氮苯-3-(5-氰-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在pH 10~12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NP-4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该试剂与锌发生显色反应,生成3∶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3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2×105L.mol-1.cm-1。Zn2+质量浓度在0~0.48 mg/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用该法测定人发中微量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CCD阵列检测-激光诱导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 CCD阵列检测器 计算机联用装置 ,建立了测定食品中锌的灵敏方法。在乙酸 乙酸铵缓冲溶液 (pH 4 )中 ,Zn(Ⅱ )与SCN- 、若丹明B(RhB)反应生成Zn SCN RhB配合物 ,经乙醚萃取后 ,在激发波长 5 32nm和发射波长 5 80nm进行荧光强度测定。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Zn SCN RhB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 ,优化了荧光反应及食品样品的处理条件 ,并用于食品试样中锌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 4ng·ml- 1,加标回收率为 90 .0 %~ 110 .0 %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0 %~ 9.7% ,能满足食品卫生检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显色剂PAPC光度法测定Zn(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PAPC)与Zn(II)的显色反应,在pH9.5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Zn(II)反应生成稳定的登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 长为494nm,表观摩尔吸光数为6.66*10^4L.mol^-1,cm^-1,锌含量在0-25u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铝合金和钢样中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谱修正技术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与5-Br-PAN-S(L)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pH 8.04的介质中DNA与5-Br-PAN-S反应的光谱研究,测定了结合产物的物理化学参数10 ℃时探针L与DNA的结合比为4.3,结合常数K=0.6118×106;30 ℃时探针L与DNA的结合比为3.7,结合常数K=0.676 9×106.此结合反应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该方法可应用于痕量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与meso-四(3-氯-4-磺基苯)卟啉的显色反应动力学特性。利用Cu(Ⅱ)、Zn(Ⅱ)与其它金属离子之间反应速率上的差异,建立了一种选择性同时测定Cu(Ⅱ)、Zn(Ⅱ)的流动注射分析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桃叶样品中的铜、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Tween 80水溶液在(NH4)2SO4存在下,水溶性螯合剂1-(2-吡啶偶氮)-2-萘酚-磺酸与金属离子螯合物在该体系中两相间的分配行为.结果表明,Pd(Ⅱ)、Co(Ⅱ)在pH 2.0~3.5缓冲溶液中可被Tween相完全萃取,而Zn(Ⅱ)、Cd(Ⅱ)、Mn(Ⅱ)、Al(Ⅲ)基本上不被萃取.在不同pH条件下实现了Pd(Ⅱ)、Co(Ⅱ)、Ni(Ⅱ)、Zn(Ⅱ)、Cd(Ⅱ)、Mn(Ⅱ)、Al(Ⅲ)混合离子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