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母牦牛的繁殖力及其提高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阐述了母牦牛的繁殖力及营养、季节和遗传等因素对母牦牛初情期、发情率及犊牛成活率的影响,论述了牦牛诱导发情的研究动态及应用前景.最后提出目前能有效地提高牦牛繁殖力的途径是采用冬季补饲(青干草加少量精料)、诱导发情和防止近交等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牦牛胎盘粉饲养果蝇,研究牦牛胎盘活性因子对果蝇繁殖力和体重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①牦牛胎盘活性因子对提高果蝇的繁殖力有显著作用,当牦牛胎盘粉浓度为0.6%时效果最显著;②牦牛胎盘活性因子对果蝇体重有影响.培养在牦牛胎盘粉浓度为2.4%培养基中的雄果蝇体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培养在浓度为0.2%培养基中的雌果蝇体重与浓度为0.6%、1.2%、2.4%培养基中的雌果蝇体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阿尔泰山具有低矮植被的辽阔草原,普通牛、绵羊和山羊难以利用、而牦牛及其种间杂种能很好的利用。牦牛对饲料要求不严和不需建筑畜舍的投资,终年放牧在草场,被毛能极好地防寒。牦牛的繁殖力和普通牛一样,先进牧工由100头母牦牛可获得100头犊牛。牦牛是群居的家畜,一名牧工可放牧200—300头。牦牛成熟晚,7岁才能生长结束,成年母牦牛活重  相似文献   

4.
影响牦牛初生重因素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牦牛初生重的六个因素和众多因子,母牦牛的产犊季节、牦牛的胎次、犊牛的性别对牦牛初生重影响最大;母牛的年龄、营养情况对初生重影响次之;放牧管理水平对初生重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南水水库鲂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南水水库收集鲂鱼193尾,进行繁殖力的研究.材料均通过常规的生物学测量及年龄鉴定,同时取IV~V期卵巢进行怀卵量的测定,求出相应的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从性腺发育状况、个体繁殖力和生殖群体组成等方面分析说明,南水水库鲂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而体长、体重等也对繁殖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肉用种兔繁殖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影响肉兔繁殖力的因素;通过选择优良肉兔品种、加强饲养管理、适宜的配种时间和配种方法,可显著提高肉用种兔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7.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牧民家庭自制牦牛酸奶以及牦牛奶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结果显示:牦牛酸奶和牦牛乳中检测到14种主要的脂肪酸,相对比例高的包括豆蔻酸、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90%以上.牦牛酸奶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31.7%,共轭亚油酸含量为0.981±0.481mg/g,高于普通牛乳和酸奶.牦牛酸奶与牦牛奶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基本接近.提示在酸奶制作过程中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旨在克隆牦牛转录激活因子4(ATF4)基因,并检测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及雌性生殖器官中定位分析,探索ATF4在母牦牛繁殖的影响.以牦牛为实验对象,利用RT-PCR克隆得到牦牛ATF4基因CDS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牦牛CDS区,RT-qPCR检测ATF4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免疫组化(IHC)分析ATF4蛋白在雌...  相似文献   

9.
调节耗牛繁殖时间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的繁殖性能受日照、气温、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依据牦牛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母牦牛发情、排卵规律、性周期激素水平特性作为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动物繁殖新技术,建立调节牦牛繁殖时间,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方案,人为的控制母牦牛发情,调节繁殖时间,将母牦牛的发情时间推迟1-2个周期,调整、控制在水草丰茂的7月中旬至9月初集中发情、配种,把产犊时间调节在气候较为暖和、牧草返青的4-5月集中产犊,达到提高受胎率、繁殖成活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家畜繁殖力的含义,探讨了影响家畜繁殖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牦牛养殖业中现行的种间杂交种内不同亚种、品种间、品系间杂交改良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适合于现行牦牛业杂交改良的发展思路及技术措施,为牦牛业的杂交与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地区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SOD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玛多、刚察两县牦牛两种组织线粒体中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玛多、刚察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SOD活性分别为58.42±8.10U/mg,61.86±6.61U/mg;42.95±4.87U/mg,44.56±20.46U/mg。玛多牦牛心肌,骨骼肌组织线粒体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刚察牦牛(P〈0.05)。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组织线粒体中SOD的活性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九龙牦牛产肉性能和肉质特性研究是九龙牦牛种质特性测定的重要内容。1989年10月在九龙县斜卡乡对九龙牦牛斜卡类系的2.5岁公牛、4.5岁公牛和阉牛及洪坝类系的4.5岁阉牛的胴体性能进行了测定,对肉样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肉样的氨基酸含量。试验中还对肌肉 PH,系水率,肉的贮存损失和烹调损失,脂肪的熔点和碘价等肉质特性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九龙牦牛表现出良好的产肉性能。为九龙牦牛的选育和牦牛肉质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参考GenBank中多个BVDV毒株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软件primer5.0设计两对引物,扩增出BVDV牦牛株 P20基因和P14基因.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P20基因序列为504 bp,与GenBank上发表的BVDV P20大小一致,P14基因序列为312 bp,与GenBank上发表的BVDV毒株比较有6个插入碱基.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系统发生分析的结果表明,牦牛(Yak)株属于BVDV-1.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牦牛体型大小与产地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10个中国牦牛类群的5个体型性状和9个产地生态因子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以确定牦牛体型大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牦牛体型大小与其所所生态环境因子有着紧密的联系;10个牦牛类群按体型大小和产地的生态因子可分为2类,这与以往的分类和牦牛类形成的历史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民族的生产生活与牦牛有着密切的关系。赛牦牛作为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还具有吸引游客,进行商业贸易交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西藏社会和谐,提高民族凝聚和交往,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等功能。文章从加强项目开展,扩大媒体宣传,与旅游结合打造精品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赛牦牛项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麦洼牦牛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麦洼牦牛9个血液蛋白基因座(Hb、Tf、PTf、Akp、LDH-1、Alb、Amy、Hp、Pa)进行检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在检测的9个基因座中4个基因座(Tf、pTf、Akp、LDH-1)具有多态性,麦洼牦牛群体遗传变异程度低  相似文献   

18.
牦牛血清中分离纯化的转铁蛋白对人红细胞膜的抗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Fe2 + /H2 O2 两个体系产生的O·2 -、OH·对红细胞膜造成氧化损伤 ,通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牦牛转铁蛋白在抗氧化方面的作用与机制 .结果 :O·2 -和OH·可以造成红细胞膜丙二醛量的显著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下降 .当适量不同浓度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在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Fe2 + /H2 O2 两个体系前处理可以抑制丙二醛的产生 ,保护红细胞膜免受丙二醛的氧化损伤并且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升高 .提示 ,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对O·2 -和OH·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K—酪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k-酪蛋白(kappa-casein,k-CN)的基本特征,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乳成分、凝乳性能的关系,以及k-CN定型技术作了综述,并探讨了k-CN遗传多态性在乳酪生产和牦牛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牦牛转铁蛋白抗菌与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细胞株体外培养技术和抑菌试验 ,研究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对HeLa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 :①一定浓度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抑菌圈直径达 2 .0cm以上 ;②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在 10 μg/mL时 ,对HeLa细胞株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当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在 2 5 μg/mL时 ,对HeLa细胞株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 ,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这表明 ,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