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久负盛名的传世之作。故事情节简单,却能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这与小说的叙述技巧密不可分。文章运用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中的相关理论,从叙述者、内心透视、叙述距离三个方面来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第一人称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情节所呈现出的"家常"叙事模式继承了源起于《诗经》等传统文学的这份"家常",在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中,展开情节的家常叙述。这一描写"家常生活"的叙事传统也延伸到后来的中国诗、史、小说和戏曲领域,深深扎根于张爱玲的创作思维中,并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第一部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发表略早于他的另外一部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运用变换的叙述视角、多重的叙述层次、混乱的叙述时间等复杂多变的叙事技巧,表现出较之于《喧哗与骚动》更为超前的小说叙述艺术,对以后小说的写作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写作技巧的运用,两部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以及中美两国妇女思想解放的程度三个方面比较了中国作家鲁迅的《伤逝》同美国作家威廉·田纳西的《或许是托尔斯泰的》两部短篇小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文章也就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发表了看法,认为性格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有可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自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定义为"出于稗官"的"街谈巷语"之后,至清末的历代正史目录中基本上采用这一观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各代古籍目录中所著录小说的情况还是有较大不同:数量、种类大幅度增加,分类逐步明晰,认识日益深入,这些变化与文学观的演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王安忆因其上海系列的小说被誉为"海派传人"。《遍地枭雄》亦是作者对沪上人生的关照。这是一部精心且精致的作品。然而,作品中几乎无处不在的作者叙述使得小说中的人物难以逃脱作者的阴影,从而使得这些人物本身的丰富性和立体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暗的火》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而“不可靠叙述”是这部小说在叙述上的突出特征.这部小说从整体上看,就是金波特对谢德的长诗《微暗的火》的不可靠读解,这种不可靠的读解基于金波特对现实中自身处境的不可靠报道,而不可靠的读解和不可靠报道又是根源于他对自身价值的不可靠评价,这三大轴线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这部小说的鲜明特色.《微暗的火》中的不可靠叙述显示了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冲突与激变中身份认同的困境和焦虑,体现了作者反思和质疑的精神,这是这部小说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库切的《耻》通过主人公所表现的“耻”主题、意象或场景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丰富了小说所表现的内涵。从重复叙事这一独特角度来阐释这部小说,进一步挖掘《耻》中独特的叙事艺术,可以发现,这种叙事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或内涵。  相似文献   

9.
"双性同体"是罗伯特·穆齐尔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蕴含着穆齐尔的文化批评命题。穆齐尔在早期诗歌《伊西斯与奥西里斯》中形成了"双性同体"的原型形象。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兄妹恋情受到这一原型的影响。其中,妹妹阿加特是乌尔里希的镜像式自我,兄妹二人达成了双性同体的理想自我。穆齐尔以双性同体的理想自我反叛男、女性别身份的定式化,并借此探索一种交往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小说《八月之光》在结构安排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认为《八月之光》描写一群悲剧人物的生活,意在探讨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种种阴影及其影响."光"与"影"是小说的主题意象.小说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的过程中,通过生与死、过去与现在、黑人与白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存状态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互为参照的、有着对称结构的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11.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作为现代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海明威打破传统的全知叙事模式,在该小说中形成了叙事的独特风格,使小说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从叙事学的角度,解析了《白象似的群山》中叙述视角的特征及其效果,领略了作家独具匠心的叙述策略,挖掘了蕴藏在文本空白中丰富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方方小说《树树皆秋色》是一篇语言简洁、情节精巧的佳作,但是小说本身在叙述者、重要男性主人缺席、情节等有着缺陷,极大地削弱了故事叙述的真实性,使得整个文本呈现虚构的特征,同时男主人公的缺位,以及方方处理的不当,使得我们不得不怀疑男主人是作者意淫结果。对上述缺陷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小说本质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小说形式的创新大师,伍尔夫倡导反映“内心真实”的美学主张,并创造一系列叙述策略来构筑其小说世界。从叙述时间、聚焦方式和意识叙述方式三个层面阐述了《到灯塔去》独特的叙述艺术及其表现的崭新的现代主题。  相似文献   

14.
从对《最蓝的眼睛》的一系列叙事结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中借用了"百衲被"的叙事手法."百衲被"的结构隐喻不但填补了小说各个章节之间的意义空白,也为黑人群体获取了多元的叙述空间,体现了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介绍了中国传统麻将文化,并化用麻将打法来建构故事的结构和叙述方式,形成了独具特点的“麻将式”叙述模式.“麻将式”的叙述结构将文本的深层意义指向中国文化中“和”的理念.“麻将式”的叙述方式是通过女性角色建构起来的,不仅具有建构文本结构的本位意义,更代表了华裔女性作家向母国文化靠拢,呼吁淡化边缘女性身份,正视自身双重文化身份的深层意蕴.对“和”之道的传达,契合了当下和谐世界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国内关于戴维.洛奇的小说《美好的工作》的研究为数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小说可以被视为19世纪英国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本文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这一"恢复"。通过解读,我们发现该"恢复"不仅体现在小说的结构上,而且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和主题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好的工作》不啻为工业小说传统的延续,并体现了洛奇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热奈特将叙述聚焦分为三类: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在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播弄》中,有限零聚焦用以叙述故事和设置悬念,第三人称内聚焦真实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外聚焦则是客观事实的直接体现。这三种聚焦类型有机结合,更好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毕生都在追求艺术的创新。《海浪》是其颇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对小说中六个人物成长经历进行描述,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矛盾。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整体生命却永恒不息。伍尔夫在创作中努力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作品中将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进行了完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从叙事视角及其特点、叙述多层次性、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关系等方面对《呼啸山庄》高超的叙事技巧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该小说永葆魅力的原因以及艾米莉.勃朗特在丰富小说理论和叙事技巧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用互文性批评,解读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苏可尼克的《威尼斯之恋》。从这篇小说与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维斯康廷的电影《魂断威尼斯》、博尔赫斯的《曲径分岔的花园》等之间的互文性,探索了其中的后现代特色及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