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逆变式等离子切割电源变间距模糊-PI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切割过程的强非线性及不确定性,以逆变式等离子切割电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在全论域范围内带有自调整因子的变间距模糊量化算法,并与PI控制结合构成模糊-PI双模控制器。控制算法避免了冗杂的非线性系统建模过程,且本身具有优化的特性,通过模糊-PI双模控制,有效解决了传统模糊算法在提高系统稳态精度和动态性能之间的矛盾。仿真结果表明,与PI控制或模糊控制相比,所设计的双模控制器在稳态性能和鲁棒性两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李莲  林松霖 《电测与仪表》2016,53(16):56-61
一般对于普通工业负荷来说,要求有源电力滤波器滤除50次以内的谐波电流。传统的PI控制只能对直流分量进行无差控制,而且其带宽也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对在d-q同步旋转坐标下前馈解耦的电流环控制器进行改进,引入重复控制与参数自调节模糊PI控制并联的复合控制策略,对重复控制回路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于传统的电压外环PI控制策略,因其参数整定复杂,且当系统负荷剧烈变化时无法保持稳定而产生大量纹波,鲁棒性差,对此文章采用模糊-PI双模控制策略。对于上述控制策略,在计算机上搭建其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策略较PI控制策略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更高的谐波补偿精度,而直流侧引入模糊-PI双模控制策略较之传统PI控制鲁棒性更好,且响应迅速。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PID双模控制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D控制策略是励磁系统的主要控制方式,但当系统工况发生变化时,其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的动态和稳定性要求。为克服PID控制策略的缺点,设计一种模糊PID双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ID双模控制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器可以明显改善发电机在扰动条件下的动态特性,具有响应速度更快的特点,实现了励磁系统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4.
发电机励磁的非线性解析模糊控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该文引入非线性函数建立了一种新的解析模糊控制器用于发电机的电压控制,并引入变结构控制的思想来进行附加励磁控制,建立了一种发电机模糊励磁控制器结构。并兼顾电压调节精度和增强阻尼要求进行电压控制与稳定控制的协调。对所论非线性解析模糊控制器的动态特性分析表明所论控制器为一本质非线性PID控制器。在控制过程中,所论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基于误差和误差变化率的大小在线调整。因而具有规则自适应的特性。实际使用时。无需进行控制规则的设计,只需根据工程控制经验对控制参数进行初选,简化了控制设计。仿真研究表明:所论模糊励磁控制器可以提高发电机的电压控制精度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遗传算法的同步发电机自调整模糊PID励磁控制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和模糊逻辑推理的同步发电机PID励磁控制器.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出一组最优的PID初始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当前的电压偏差及电压偏差变化率通过模糊推理和相关计算得到PID参数的调整比例系数,实现PID参数的在线调整.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励磁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传统PI控制策略的PMSM矢量控制系统存在启动转矩、转速波动大,动态性能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了模糊-PI双模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模糊-PI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下建立了控制器模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通过与传统PI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相比较,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模糊-PI双模控制策略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安全稳定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提高励磁系统的控制性能,对同步发电机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有着重要意义.利用PID良好的电压调节特性,并结合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LOEC)良好的动态和阻尼特性,建立了PID+LOEC模糊协调励磁控制器.根据系统状态的变化,模糊控制器可以通过加权系数协调控制PID和LOEC的输出,从而提高对系统状态变化的自适应能力.通过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把基于模糊控制器的PID+LOEC协调控制分别和PID、LOEC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模糊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8.
模糊励磁控制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极坐标型的模糊励磁控制器。该控制器含有一个电压模块,实现自动电压调节器AVR(Automatic Voltage Regulator)的功能;一个阻尼模块,实现电力系统稳定器PSS(Power System Stabilizer)的功能。两者采用相似的极坐标控制规律,共同实现励磁控制。通过仿真和试验优化了模糊励磁控制器的参数。在动模机组系统上进行了电压模块试验;在ABB的同步发电机数字仿真器系统上进行了阻尼模块试验;在10MW机组上进行了电压模块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糊励磁控制器具有优良的电压调节性能,能明显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报荡,对发电机运行工况及系统网络结构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该控制器还具有物理概念清晰、结构简单、参数整定和调试方便等特点,易于工程技术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9.
新型模糊逻辑励磁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了一种新型模糊逻辑励磁控制器,它有一个电压控制模块和一个阻尼控制模块,两个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发电机端电压和电功率,采用相同的模糊逻辑控制规律。仿真研究表明,它比常规及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易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12/3相双绕组感应发电机是为了实现适合于原动机高速运行特性而设计的一种特殊电机。系统在电机上增设了一个励磁绕组,使用静止励磁装置对电机进行励磁控制。文中对励磁装置的直流侧电容电压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了减小启动电流的方法。将模糊-PI双模控制应用于对有功电流的控制,用来对电容电压进行精确调整。当实际电容电压和设定的参考值误差较大时,使用模糊控制来提高系统的动态特性,当误差比较小时,使用PI控制来实现精确控制。给出了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电容电压的精确控制。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突加和突卸负载时电容电压的变化非常小。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电网电压前馈控制加负载电压与电容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基础上,分析了反馈控制中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的不足。经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模糊PI控制与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使DVR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考虑机端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一种考虑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器,根据控制目标将控制器分2层设计。下层控制器由稳定控制和电压限制控制组成。稳定控制通过计算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得到稳定流形作为切换面,然后设计相应的变结构非线性励磁控制律,将系统限制在所设计的稳定流形上,以稳定系统;电压限制控制则利用零动态原理,使电压回复到限制区内。上层控制器通过适当的切换律,将下层控制器进行切换,在稳定系统和限制机端电压之间进行协调。在设计时考虑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从而控制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稳定控制设计中未使用任何线性化方法,因而控制律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完全适应。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稳定系统的同时,有效的限制了机端电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非线性及易受内、外扰动等特点,应用坐标变换、ESO及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提高系统动、静态特性的ESO滑模励磁控制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电压反馈,使其更好地稳定了机端电压,即对系统的状态方程进行坐标变换,然后通过构造扩张状态观察器(ESO)对发电机励磁系统进行动态补偿,实现线性化;采用极点配置法设计滑模切换函数,从理论上保证发电机转子方程具有期望的极点;采用指数趋近率和准滑动模态方法求取滑模控制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在动态、静态特性上明显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而且鲁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自适应逆推励磁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电机的阻尼系数通常难以准确测量,使得电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参数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通过对含励磁控制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精确反馈线性化,利用逆推控制与自适应机制相结合设计了逆推自适应励磁控制器.其所含的自适应增益控制可以对未知参数进行实时的估计,该控制器能使参数不确定的电力系统保持在Lyapunov意义下的渐近稳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地稳定电力系统,维持机端电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和模糊控制的新型SVC控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满足不平衡三相配电网的无功功率实时补偿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FC-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来精确检测基波正序和负序电压、电流,并推导出补偿导纳的表达式;SVC的整体控制采用了开环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并在闭环控制算法中,提出了基于智能规则的模糊-PI双模调节技术在无功补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该方案结合了模糊控制和PI控制2种方法的优点,根据系统状况改变PI控制器的参数,以达到更好的动态控制效果。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SVC控制系统对于提高功率因数和补偿三相不平衡,具有响应快、精度高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H∞滑模鲁棒励磁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电力系统的鲁棒励磁控制模型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并且,其不确定不性满足匹配条件。该文结合反馈线性化、H∞干扰抑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利用反馈线性化技术,将鲁棒励磁控制模型转化为线性不确定模型;利用H∞干扰抑制技术,获得了具有抑制满足匹配条件干扰能力的动脉滑动模态;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获得了具有完全抑制满足匹配条件干扰的控制律。并设计了H∞滑模鲁棒励磁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地稳定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微网逆变器带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时三相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谐波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最优滑模预见重复控制的方法,实现对不平衡负载和非线性负载等非正常工况的快速响应和参考电压的高精度跟踪。首先,在前馈补偿环节引入预见控制器,并利用差分算子,设计包含目标值信号和滞后环节反馈的扩大状态误差系统,将逆变器的控制问题转化为线性离散系统的调节问题;进一步,利用Lyapunov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及最优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得到包含滑模控制、状态反馈、重复控制、和预见补偿的最优滑模预见重复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滑模预见重复控制带线性负载时电压波形畸变率从3.12%减少到0.78%,响应时间从10 ms减小为5 ms;其带非线性负载时电压波形畸变率从6.72%减少到0.92%,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STATCOM以快速无功控制稳定电压,但缺乏协调配合会产生交互影响。采用模态分析与相对增益矩阵(relative gain array,RGA)结合的方法进行交互影响分析,借助精确反馈线性化改进内层电流控制。建立多STATCOM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通过模态分析确定系统出现负阻尼振荡模式的控制器参数;结合状态空间表达式系数矩阵,求解相对增益矩阵,研究输入信号及电气距离与交互影响的关联机理;结果表明STATCOM控制器比例增益设置会引入新的局部振荡模式,引起低频功率振荡;而参考电压与电气耦合程度是负交互影响产生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内环电流控制,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对其改进,设计输入状态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借助线性二次型控制理论确定状态反馈矩阵,推导最优控制律,实现受控状态对期望状态的最优逼近;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控制器能有效改善参考信号阶跃引起的功率波动,显著提高系统阻尼。  相似文献   

19.
汽轮发电机励磁与汽门协调无源性控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论文利用协调无源性方法,对汽轮同步发电机系统进行励磁控制和汽门调节,达到功角和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文中采用四阶双输入模型,由backstepping方法得到汽门控制输入,再用协调无源性设计励磁控制部分,使得整个系统达到反馈无源,保证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由于在控制器的设计中,未用到任何线性化方法,因而所得控制器充分利用了系统的非线性特性。通过仿真,证实了设计思想的正确性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鲁棒非线性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将同步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看做扭振励磁控制的执行元件,采用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补偿其非线性因素,避免小偏差线性化模型的参数摄动问题,从而提高扭振励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综合H∞扭振模态观测器、独立模态空间鲁棒控制器和非线性反馈补偿律,提出一种轴系扭振的鲁棒非线性控制策略,在大范围工况下具有一致的全局性能,并且3个组成部分可以分别独立设计;另外,可以方便地与常规非线性励磁控制律综合在一起,而不影响后者阻尼低频振荡的性能.以一台300 MW汽轮发电机组第1阶扭振模态的阻尼控制为例,通过仿真验证鲁棒非线性控制器的性能优于常规线性控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