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氮素形态和施氮量对‘鸭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和施氮量对梨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鸭梨’为研究对象,不同氮素形态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T1~T6:100%尿素(酰胺态),100%硝态氮,硝铵比为70∶30,硝铵比为50∶50,硝铵比为30∶70,100%氨态氮,以喷清水为对照,于生长季节进行果面喷施试验;不同施氮量以酰胺态尿素进行试验,设置了高氮、中氮、低氮3个处理。【结果】不同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营养品质,T1处理的总糖量最高,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鸭梨’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不同,100%氨态氮香气物质含量最高,100%硝铵香气物质含量最低,其余介于2者之间。不同氮素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中氮处理‘鸭梨’果实香气物质总量最高,为684 ng·g-1,低氮处理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为40种,高氮处理香气物质总量较中氮处理减少了43.36%。【结论】铵态氮处理果实香气最高,全硝态最低,高氮处理不利于‘鸭梨’果实香气提升。  相似文献   

2.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氮素形态配比对莴笋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降低莴笋产量4.5%~13.2%,降低莴笋根重29.8%~48.2%,处理6除外;处理2和处理3莴笋VC含量提高15.6%~16.2%,,处理2增加莴笋可溶性糖含量14.0%,处理4降低莴笋氨基酸含量24.0%;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处理均降低莴笋硝酸盐含量达7.5%~42.0%,降低营养中硝态氮比例,增加铵态氮或者酰胺态氮比例提高莴笋全氮含量,对全磷和全钾含量影响不一致。综合分析表明,处理2(NH4+:NO3-=2(Cl):8)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适宜安全利用类耕地辣椒镉(Cd)安全生产的碳基复混肥,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生物炭与不同形态氮肥配施,酰胺态氮+生物炭(对照)、铵态氮+生物炭、硝态氮+生物炭,对辣椒产量、品质、Cd吸收转运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生物炭处理果实产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处理,辣椒果实鲜质量比酰胺态氮+生物炭(对照)和铵态氮+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36.07%和130.15%,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39%和11.51%。硝态氮+生物炭处理辣椒果实Cd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处理,且低于中国食品安全限值(0.05 mg·kg-1)。硝态氮+生物炭处理Cd从根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均显著高于铵态氮+生物炭处理。硝态氮+生物炭处理较其他两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不可利用部位(根、茎、叶)Cd累积量。综上,硝态氮与生物炭配施能够实现辣椒产量与维生素C增加,果实Cd安全生产,推荐生物炭与硝态氮作为制备碳基功能型复混肥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吉林地区马铃薯氮素利用和产量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效果,采用延薯4号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铵硝(NH4+∶NO3-)比例,处理分别为:0∶100(Y1)、25∶75(Y2)、50∶50(Y3)和75∶25(Y4),分析了氮素利用差异及成熟期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随着铵硝比例的增加,马铃薯的氮素利用提高,植株生长旺盛,高比例的铵态氮增施各指标均有降低。其中铵硝比为Y2时,植株中氮素累积量、氮效率、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最高,且茎粗和叶面积及产量性状最好,而Y1表现较差。Y2处理的氮素利用与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964,排序为1。可见,铵硝比的增加会促进氮素利用,进而改善植株形态建成,提高产量。本试验铵硝比25∶75为最优处理,可作为吉林地区马铃薯氮素高效管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素形态对蓝莓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 a生蓝莓"斯巴坦"和"北陆"施入不同氮素形态的营养液,分析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2种蓝莓叶片中N含量影响明显且结果基本一致,其中铵态氮处理的叶片N含量最高.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2种蓝莓叶片中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且2品种之间有所差别,铵态氮处理的"斯巴坦"叶片中P、K、Ca、Mg、Mn含量最高,铵态氮∶硝态氮=1∶1处理的"北陆"叶片中P、K、Ca、Fe、Mn、B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魁冠宏丰"番茄为试材,采用珍珠岩/蛭石(V/V 2∶1)栽培方式,在总氮水平15 mmol·L-1下,设置铵态氮+硝态氮0 mmol·L-1+15 mmol·L-1(A0N15,对照)、5 mmol·L-1+10 mmol·L-1(A5N10)、7.5 mmol·L-1+7.5 mmol·L-1(A7.5N7.5)、10 mmol·L-1+5 mmol·L-1(A10N5)、15 mmol·L-1+0 mmol·L-1(A15N0)处理,研究了同一氮水平下,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和铵同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番茄铵同化能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植株的总干质量在A5N10、A7.5N7.5处理较对照增加了27%、20%,A10N5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A15N0处理则降低了22%;分析发现根系和叶片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铵态氮配比的增加而增加,增加了40%以上。参与氮代谢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根系中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含量随着铵态氮配比的增加不断增加,但A10N5、A15N0处理Glu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可溶性糖、淀粉、叶绿素含量下降。营养液中铵态氮浓度达到10 mmol·L-1及以上水平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一方面是叶片叶绿素减少导致碳同化受阻,影响根系的氮同化,另一方面是Glu含量减少导致氮同化受抑制,从而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氮素形态对新高梨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素形态对新高梨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比例为50∶150时,新高梨的新梢生长、新梢数和叶面积增加显著;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培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而果实酸度和果实硬度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8.
不同形态氮素对温室沙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及其不同比例对温室沙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营养液氮素中铵态氮的比例,可以促进秋冬季黄瓜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春夏季的早期产量。但对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酰胺态氮素的黄瓜植株在秋冬季生育不良,但在春夏季生育正常。本试验还分析了不同形态氮素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及多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东北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 Kom.)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根系呼吸代谢及植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施加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8 d)均显著提高了幼苗根系活力及呼吸底物的积累,而施加铵态氮对根系活力的促进作用只延续到处理后14 d,随后根系活力和呼吸底物含量逐渐降低;硝态氮处理促进了三羧酸循环(TCA)关键酶的活性,TCA循环在呼吸代谢途径中的比例较对照提高了30.4%,呼吸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和柠檬酸增加,而磷酸戊糖途径(PPP)和交替途径(AP)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5.0%和32.7%。铵态氮处理效应基本与之相反。酰胺态氮处理除对EMP关键酶活性及电子传递途径无明显影响外,与硝态氮处理效应相似;3种形态氮素处理对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对植株生物量促进作用的大小表现为硝态氮 > 酰胺态氮 > 铵态氮 > 对照。  相似文献   

10.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向土壤施等量纯氮,其硝铵比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和不施肥6种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硝铵比处理的葡萄果实硝态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75∶2550∶5025∶75CK0∶100,硝态氮与铵态氮混合配施的果实百粒重、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均高于全硝、全铵和CK,而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中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葡萄果实还原糖、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果实还原糖、总花色苷、单宁含量与对照及其它4种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硝铵比50∶50处理的葡萄果实百粒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硝铵比75∶25和50∶50是赤霞珠葡萄较适宜的氮素形态配比。  相似文献   

11.
以无核黄皮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作为壮梢肥和促花壮果肥,对其秋梢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氮肥处理中施用酰胺态氮+铵态氮(尿素和硫铵各占氮源50%)的处理在满足秋梢生长中表现最优;无核黄皮结果果实产量均以施氮品种为酰胺态氮+铵态氮处理为最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酸度在4个不同氮源的氮肥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无论在海日园还是波波园中酰胺态氮+铵态氮配施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高.在施用氮含量相同下,酰胺态氮与铵态氮配合制成的无核黄皮专用肥能够促进其秋梢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扦插苗为试材,对葡萄幼苗分别按100∶0(T1)、75∶25(T2)、50∶50(T3)、25∶75(T4)及0∶100(T5)5种比例施用NO3--N与NH4+-N氮肥,以不施肥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氮素处理T2、T3和T4幼苗在各时期叶片中光合色素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CK和全铵处理T5(硝铵比0∶100);同时,处理T2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处理组,且处理T2与CK具有显著差异(P0.05);全硝态氮处理T1(硝铵比100∶0)各项指标与处理T3相近,且皆低于处理T2而高于处理T4,含硝态氮处理间各指标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100、10∶90、25∶75、75∶25、100∶0共5个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的营养液,对百合进行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百合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以硝态氮为主的营养液有利于百合的生长发育,可显著提高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以及植株地上部、根部的含N量。其中NH4+-N∶NO3-N=25∶75(N3)处理百合株高、花直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根部N含量积累均达最大值,3个以上花蕾所占比例高,花期最长,说明N3处理的营养液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和花器官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以避雨栽培番茄为试材,采用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高山避雨栽培番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高山避雨番茄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05 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番茄果实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与习惯施肥相比,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均能获得略高的番茄产量(0.73%~2.92%),氮肥、磷肥用量分别减少了11.11%和20.00%、51.85%和51.85%,而氮素农学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25.44%和28.60%、15.79%和25.91%。综上所述,在水肥协同条件下,鄂西高山避雨栽培番茄最适施氮量为405 kg·hm-2,且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能够获得与习惯施肥相当产量和更高的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以春冬茬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盆栽试验,研究等量氮(N素)供应下不同硝铵态氮比例对番茄生长过程中N素代谢、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氮素供应的条件下,与CK(全硝态N)相比,处理T1(5%铵态N)、T2(10%铵态N)、T3(15%铵态N)、T4(25%铵态N)的番茄叶片中N素代谢关键酶及地上部硝态N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营养液中铵态N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叶片中谷氨酰胺还原酶活性随着铵态N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处理T4的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酸盐含量相对于CK分别下降了45.5%与17.8%,谷氨酰胺还原酶活性相对于CK提高了50.2%。不同硝铵比通过调节氮素关键酶活性,进而对番茄氮素的吸收、分配等产生影响。适量增加铵态N比例能有效促进番茄对N素的吸收,提高番茄产量,但当铵态N比例增加至T4处理水平时,番茄产量及N素利用率均有显著的下降。T3处理番茄产量相对于T4处理提高了21.2%、N素偏生产力高于T4处理47.09g·g~(-1),N素收获指数达到0.48g·g~(-1),同时高于其它处理,是该试验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150 mmol ? L-1 NaCl胁迫下含铵态氮、硝态氮和硝酸铵(氮素浓度均为3 mmol ? L-1)的营养液培养的番茄幼苗生长、细胞超微结构、根系活力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叶片细胞出现伤害现象,而硝酸铵处理未见明显变化。铵态氮处理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发生破坏性变化,盐胁迫下,其伤害加剧。NaCl处理下,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的植株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下降,其中硝酸铵处理的植株生物量和根系活力维持最高。NaCl胁迫下3种氮素形态处理的植株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其中硝酸铵处理的Pn和Tr要明显高于其他氮素处理。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和硝酸铵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明显上升,而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综上,盐胁迫下,硝酸铵处理下番茄幼苗可维持较好的细胞超微结构、根系活力和较高的光合作用,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从而维持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7.
以鬼怒甘草莓为试材,研究草莓对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吸收反应.结果表明,水培务件下草莓对铵态氮的吸收利用率比硝态氮高2倍以上,同时供应铵态氮和硝态氮,比单独使用铵态氮或硝态氮的利用率高.草莓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反应与栽培方式有关,露地草莓根、茎、叶的生物量随着铵态氮比例增加而降低,而温室草莓的结果与此相反;露地栽培条件下以硝态氮/铵态氮为5:2时产量最高,冬季温室栽培条件下以硝态氮/铵态氮为2:5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探讨枳橙对氮素吸收利用机制,为柑橘生产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枳橙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在Hoagland配方的基础上进行调节,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枳橙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幼苗叶片及根系NR活性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叶片NR活性高于根系。其中2号(NO_3~-∶NH_4~+=7∶3)和3号(NO_3~-∶NH_4~+=5∶5)处理的叶片酶活最高;1号(NO_3~-∶NH_4~+=10∶0)和2号(NO_3~-∶NH_4~+=7∶3)处理根系的NR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进一步研究NR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表明:3个基因(CitNia1、CitNia2、CitNia OA)在不同处理的枳橙幼苗体内均有表达,其中CitNia1和CitNia2分别是根系和叶片NR相关主效基因,2者均受到NO_3~-、NH_4~+配比诱导,且3号处理(NO_3~-∶NH_4~+=5∶5)下表达量最高。【结论】枳橙幼苗硝态氮代谢的主要部位为叶片,且CitNia2是主效基因,通过调节铵硝比例可以促进其表达。  相似文献   

19.
采用LED(发光二极管)精量调制光源,以番茄品种‘SV0313TG’为试材,设置红光、蓝光和红蓝(3︰1)组合光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测定番茄幼苗叶片中主要含氮物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天冬酰胺合成酶(A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红蓝组合光处理下硝态氮含量、NR和GDH活性及6种氮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红光和对照处理,但与蓝光处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相比,蓝光处理下铵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NR、NiR、GS和GOGAT活性及NR、NiR、GS2、FdGOGAT和LEAS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红光显著降低了全氮含量,NiR、GOGAT、GDH和AS活性及GDH1表达量均受到抑制。综上,与对照相比,红光处理降低了番茄幼苗叶片全氮含量和部分氮代谢酶活性;蓝光处理则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和铵态氮含量;红蓝组合光能够提高氮代谢相关酶转录水平和部分关键酶活性,进而促进氮素吸收并向可溶性蛋白转化。可见,适宜比例的红蓝组合光可促进番茄幼苗氮的同化及转化氮的吸收,加速物质积累,进而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阿拉尔市九团嫁接5年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375 kg·hm-2)、N5(450 kg·hm-2))对库尔勒香梨园生育期内土壤氮素养分、植株叶片全氮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探究梨园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增加对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0~40 cm土层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大致呈“增加-降低-增加”趋势;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各处理间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变化大致为0~20 cm>20~40 cm>40~60 cm。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梨树叶片全氮含量呈“增加-降低”趋势,且各处理间全氮含量表现为当年枝条叶片>多年枝条叶片。石细胞含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会随着氮肥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3、N4处理叶片养分含量较高、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