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滴管炉反应器内H2O2热分解氧化NO特性。对比了不同H2O2蒸发条件对NO氧化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气体温度、H2O2溶液浓度、H2O2:NO摩尔比、NO初始浓度及气体流量对NO氧化率的影响。检测了氧化产物并分析了产物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H2O2的快速蒸发是其热分解氧化NO的前提。减小H2O2液滴尺寸或液膜厚度可加速H2O2蒸发与分解,提高NO氧化率,扩宽NO氧化的温度范围。保证蒸发速率可削弱H2O2浓度对NO氧化率的影响。当H2O2:NO < 10时,NO氧化率随H2O2:NO的增加而增加;当H2O2:NO>10时,NO氧化率几乎不随H2O2:NO变化。H2O2热分解对于较高浓度的NO具有更高的氧化效率。H2O2热分解氧化NO的主要产物为NO2。HO2·直接将NO氧化为NO2,·OH则先将NO转化为HONO,然后进一步氧化为NO2。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低成本环境友好型添加剂抗坏血酸(AA)对Fe2+/H2O2体系氧化NO气体及其对体系内H2O2分解的影响,分析了AA对体系氧化NO能力及H2O2分解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A通过加速Fe3+向Fe2+的转化而促进Fe2+/H2O2体系对NO的氧化。[AA]0:[Fe2+]0对体系氧化NO的能力及H2O2的分解具有重要影响。综合考虑NO氧化脱除量及H2O2消耗量,合理的[AA]0:[Fe2+]0为1/3~1/2。AA的分次添加方式可大幅度提升体系氧化NO气体的能力。研究结果可望为发展基于H2O2为氧化剂的烟气NO绿色氧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H2O2利用率低是Fe (Ⅱ)/H2O2氧化体系应用的瓶颈,自由基无效消耗是H2O2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烟气中NO氧化为技术背景,实验研究了Fe (Ⅱ)/H2O2体系内H2O2及各种自由基在氧化NO中的作用及自由基无效消耗路径。结果表明:H2O2直接氧化NO能力很弱;虽然·OH及HO2·均可以氧化NO,但·OH的氧化作用大于HO2·。氧化NO同时,绝大多数·OH及HO2·通过两者的快速复合反应而无效消耗,严重影响了H2O2利用率。因此,使用Fe (Ⅱ)/H2O2体系降解污染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OH及HO2·两种自由基同时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H2O2/Fe2(MoO4)3体系脱硝过程中H2O2吸附分解及NO氧化行为,基于DFT方法首次计算了H2O2和NO分子单独及二者同时在Fe2(MoO4)3表面的吸附构型,并通过考察吸附能、Mulliken电荷及氧化路径等特性揭示H2O2催化分解和NO氧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H2O2在Fe2(MoO4)3表面易分解为活性自由基,而NO则以分子形式吸附;H2O2和NO共吸附时,H2O2优先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并随后分解,NO则分别被H2O2分解产...  相似文献   

5.
UV/H2O2氧化联合CaO吸收脱除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杨先  潘剑锋  刘勇 《化工学报》2013,64(3):1062-1068
在实验室规模的光化学反应器中,基于实验研究﹑动力学理论以及双膜理论,研究了UV/H2O2氧化联合CaO吸收(UV/H2O2-CaO工艺)脱除燃煤烟气中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分析了NO吸收的传质-反应过程,明确了NO吸收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和强化措施,测定了关键的动力学参数,推导了NO吸收过程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NO吸收速率随着NO浓度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随着H2O2浓度和CaO浓度的增加,NO的吸收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变缓的趋势。UV/H2O2-CaO工艺脱除NO是一个拟一级快速反应过程,强化气相主体扰动﹑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和提高NO分压可有效提高NO的吸收速率。NO吸收速率方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UV/H2O2氧化联合Ca(OH)2吸收同时脱硫脱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杨先  张军  王助良 《化工学报》2012,63(10):3277-3283
在小型紫外光-鼓泡床反应器中,对UV/H2O2氧化联合Ca(OH)2吸收同时脱除燃煤烟气中NO与SO2的主要影响因素[H2O2浓度、紫外光辐射强度、Ca(OH)2浓度、NO浓度、溶液温度、烟气流量以及SO2浓度]进行了考察。采用烟气分析仪和离子色谱仪分别对尾气中的NO2和液相阴离子作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本文所有实验条件下,SO2均能实现完全脱除。随着H2O2浓度、紫外光辐射强度和Ca(OH)2浓度的增加,NO的脱除效率均呈现先大幅度增加后轻微变化的趋势。NO脱除效率随烟气流量和NO浓度的增加均有大幅度下降。随着溶液温度和SO2浓度的增加,NO脱除效率仅有微小的下降。离子色谱分析表明,反应产物主要是SO42-和NO3-,同时有少量的NO2-产生。尾气中未能检测到有害气体NO2。  相似文献   

7.
以稻壳为硅源,采用直接煅烧法制备白炭黑,以其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Fe2O3/SiO2催化剂;并采用同样方法以商用二氧化硅为载体制备Fe2O3/C-SiO2催化剂,将二者用于催化H2O2预氧化NO的实验。探究不同工况(负载量、催化温度、H2O2汽化温度、H2O2流量和水汽浓度)对NO预氧化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载量为50%、催化温度为140℃、H2O2汽化温度为120℃、H2O2流量为2.5mL/h时,达到最佳工况,NO氧化度能达到7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Fe2O3/SiO2催化剂的预氧化效果要比Fe2O3/C-SiO2催化剂高20%左右。TPR结果表明载体可以降低活性组分的还原温度,减少活性组分的团聚;催化剂的晶相结构稳定,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良好;ESR和XPS结果显示Fe2O3/Si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Fe2O3/C-SiO2催化剂,能够更好地催化分解H2O2产生·OH。  相似文献   

8.
倪金雷  彭若帆  童少平  马淳安 《化工学报》2015,66(10):3950-3956
研究了不同物相TiO2对H2O2/O3氧化效能的影响,目标有机物为羟基自由基探针化合物乙酸。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7.0和10.0时,加入TiO2反而降低了H2O2/O3的氧化效率,其中锐钛矿TiO2比金红石TiO2的减弱作用更为明显。当初始pH为3.0时,金红石TiO2能显著提高H2O2/O3的氧化效率,但锐钛矿TiO2影响不明显。机理分析表明,H2O2浓度及其衰减速率与乙酸的去除效率有很大的相关性。在pH为7.0和10.0时,两种物相TiO2均能加快H2O2的分解,其中锐钛矿TiO2作用更为显著。此条件下HO2-能有效引发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故H2O2过快分解反而降低了乙酸的去除效果。在pH为3.0时,H2O2去质子化反应困难,故O3/H2O2氧化效率极低,H2O2浓度也几乎不变。加入TiO2能明显提高H2O2的分解速率,相比金红石TiO2,锐钛矿TiO2使H2O2在5 min内基本分解完毕,但其对H2O2/O3氧化效率几乎没有影响。饱和臭氧水分解速度的批处理实验也有相似的结果。由此可见,合适引发剂浓度可能是保证臭氧类高级氧化技术较高效率的关键,否则只会导致氧化剂的无效过快分解。利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法对比分析了酸性条件下H2O2/O3、锐钛矿TiO2/H2O2/O3和金红石TiO2/H2O2/O3体系产生超氧自由基(·O2-)的量,其大小顺序为:H2O2/O3< 金红石TiO2/H2O2/O3< 锐钛矿TiO2/H2O2/O3,这与前面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
Fe2+/H2O2体系内各种自由基在氧化NO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Fe2+/H2O2体系可分解产生多种氧化性自由基, 主要包括O2-·、·OH和HO2·。本文实验研究了O2-·、·OH及HO2·在Fe2+/H2O2体系氧化NO气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 O2-·对NO气体的氧化作用不明显;·OH及HO2·是该体系氧化NO气体的主要活性物质, 其中·OH的氧化作用更大。加快自由基的生成速率可以增强Fe2+/H2O2体系对NO气体的氧化能力, 但O2的生成速率同时加快。只有少量·OH及HO2·参与NO的氧化, ·OH与HO2·之间的快速反应是Fe2+/H2O2体系氧化NO过程中H2O2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田鹏飞  盛依依  孙杨  丁豆豆  徐晶  韩一帆 《化工学报》2018,69(11):4713-4721
非均相Fenton催化反应是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方法。提高H2O2分解生成羟基自由基(·OH)的利用率是提升废水处理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Al2O3催化剂,基于·OH的生成效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溶液pH及H2O2初始浓度是决定H2O2利用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响应面方程,考察了H2O2初始浓度、溶液pH及反应温度三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以H2O2利用率的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反应条件,当H2O2初始浓度、溶液pH及反应温度分别为707 mg·L-1、5.12及59.4℃时,H2O2利用率可高达0.57,与实验结果相对误差仅为3.5%。所得结果对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提高降解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水环境中的新型难降解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催生了该领域大量降解、还原及吸附等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基于强氧化性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法(AOPs),典型工艺就是Fenton法。但在传统Fenton氧化体系中,H2O2的利用效率较低,铁泥产量高,且pH限制范围较窄,影响了Fenton反应的整体降解效果及应用。因此,引入了紫外光以提高H2O2的分解效率,即UV-Fenton体系,较传统Fenton可以有效减少Fe2+用量,促进Fe3+向Fe2+的转化,加速H2O2分解,并提高H2O2利用率,进而使有机物矿化更彻底。文章详细对比了传统Fenton与UV-Fenton工艺,介绍UV-Fenton工艺的反应原理,并讨论其影响因素(例如光照强度、Fe2+和H2O2用量等),同时,文章总结了U...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方法开展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结合Na2S2O3-NaOH溶液湿法喷淋可以实现NOx和SO2协同脱除:在O3/NO摩尔比为1.1~1.2时,溶液中Na2S2O3浓度的增加会提高系统的NOx脱除效率,烟气中SO2的存在会促进NOx的脱除,当SO2浓度为1030 mg·m-3、2.0%Na2S2O3溶液作为喷淋液时可实现较高的SO2脱除效率,同时NOx脱除效率可达70%以上;喷淋液pH在2.5~9范围内变化时提高浆液pH有利于NOx的脱除,当pH 9时脱硝效率可达75%。180 min连续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可有效促进NOx的脱除,并实现SO2较高的脱除效率,同时可实现系统同时脱硫脱硝连续稳定运行,喷淋吸收后烟气中NOx的主要转化产物为NO2-, 该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隔膜电化学反应器中,通过成对电解同时获得阳极活性氯溶液和阴极H2O2溶液,实现了对烟气中NOx的两级氧化脱除。通过实验验证成对电解所构建的两级氧化的脱除效果,并对影响装置NOx脱除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对电解能够高效脱除烟气中的NOx;在阴极空气流量为1 L/min、电流密度为1.5 mA/cm2、烟气NO质量浓度为1 000 mg/m3、烟气流量为0.5 L/min的条件下运行60 min,获得了对NOx 95.6%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14.
周伟  赵海谦  高继慧  吴少华 《化工学报》2016,67(10):4413-4421
Fe2+的再生直接决定Fenton体系产生的能力。选取羟胺、对苯二酚、对苯醌、亚硫酸钠4种典型添加剂,通过分析不同改性Fenton体系中Fe2+浓度、H2O2浓度、氧化还原电极电位(ORP),揭示了Fe2+再生机制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添加剂与体系中H2O2及·OH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NH2OH能快速使Fe2+再生,但伴随其消耗,Fe2+浓度不断降低。对苯二酚、对苯醌具有相似效果,两者均可大大强化Fe2+的再生。与NH2OH不同,两者在体系中可迅速建立醌循环,持续还原Fe3+,且以两种物质或其组合均可建立循环。与上述机理均不同,Na2SO3会先与·OH及H2O2反应,因而不能有效还原Fe3+。实验还发现添加剂均存在与·OH的反应,其中Na2SO3还会消耗H2O2。  相似文献   

15.
阚青  杨岚  刘露  马晓迅 《化工进展》2019,38(10):4786-4796
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反应装置在模拟烟气中进行NO、SO2的脱除研究。考察了O2、CO2、水蒸气等气体组分对脱除NO、SO2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添加剂CH3COONH4对脱除NO、SO2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O2、CO2和水蒸气浓度的增加对NO脱除有抑制作用,而引入CH3COONH4后,这些抑制作用会被减弱,使NO的脱除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这些抑制作用不会完全消除。在引入CH3COONH4后,气体组分和输入电流的变化对脱除SO2的影响不明显,SO2脱除率可达到94%左右。在N2/O2/CO2/H2O/NO/SO2体系中加入0.27%的CH3COONH4后,NO初始浓度不变的条件下,SO2含量较少时,对NO的脱除影响不明显,随着SO2浓度的增加,NO的脱除率不断下降,增加CH3COONH4的添加量可消除SO2的影响;另一方面,在SO2初始浓度恒定的条件下,随着NO含量的增加,SO2的脱除率保持在94%左右。在N2/O2/CO2/H2O/NO/SO2体系中加入0.51%的CH3COONH4后,输入电流2.5A时,NO的脱除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16.
针铁矿是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的铁氧化物,其主要成分为α-羟基氧化铁(α-FeOOH)。为了探究针铁矿在催化H2O2烟气脱硝反应中的性能,本文通过沉淀-水解法制备了α-FeOOH,并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台上开展了α-FeOOH催化H2O2的低温烟气脱硝实验研究,深入分析了H2O2流量、H2O2浓度、汽化温度、反应温度和共存气体浓度等工况参数对脱硝性能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单独脱硝反应和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后的含氧酸成分,结合各项表征分析技术考察了催化剂反应前后的理化特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汽化温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NO的脱除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增加H2O2浓度对脱硝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汽化温度为140℃、反应温度为160℃时,以2.5mL/h注入10mol/L的H2O2脱硝效率达到80%。当SO2浓度为1000μL/L时,脱硝效率提高至86.4%。离子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单独脱硝反应和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后含氧酸产物为HNO3和H2SO4。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α-FeOOH在脱硝反应后依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显示出针铁矿在低温烟气脱硝工艺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污染物,实验研究了Fe2+/H2O2体系降解MB的活性物质,明确了主要反应条件对MB降解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HO2?没有直接降解MB的能力;Fe2+/H2O2体系对MB的降解能力主要来自于?OH;Fe2+/H2O2体系降解MB可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匀速反应阶段。快速反应阶段的MB降解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体系对MB降解能力随H2O2初始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减弱的趋势,本实验条件下,最佳H2O2初始浓度为5 mmol·L-1。体系对MB降解能力随Fe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MB降解速率随MB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MB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保证?OH生成速率及其有效利用是提高体系氧化能力及H2O2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胡晓炜  吴望晨  姚洪 《化工学报》2014,65(11):4564-4570
为了研究H2O对燃料N向NO转化各个阶段的影响,采用可沿程取样的沉降炉反应器,研究了一种烟煤在1273 K温度下,O2/N2、O2/CO2以及O2/CO2/H2O气氛下燃烧的燃尽与NO生成的情况.并通过在停留时间为0.2、0.3、0.5、1.1 s与O2浓度为5%、21%及30%情况下的实验来研究H2O对NO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O2/CO2气氛,H2O的添加抑制了NO的生成,且该影响主要集中在燃烧初期挥发分N的氧化过程.随着O2浓度的增加,H2O添加对oxy-coal燃烧方式下NO生成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H2O2浓度和作用时间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条件;通过细胞活力及形态分析,测定牛毛水解物对H2O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H2O2浓度0.15 mmol/L、作用时间2 h为建立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理想条件;不同质量浓度的牛毛水解物 (10、20、40、60、80 mg/L)可有效抑制H2O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使细胞活力达到58.79%、67.53%、76.89%、85.96%、87.58%,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氧化损伤的细胞,使其活力恢复至53.69%、57.18%、62.56%、65.68%、67.23%,还能有效地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Fenton法对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渗滤液进行了GC-MS分析。实验结果表明,Fenton处理渗滤液原液的反应条件为pH=3、m(H2O2):m(COD)=3:1、n(H2O2):n(Fe2+)=4:1、t=0.5 h时,COD从5262 mg/L降至1078 mg/L,BOD5从680 mg/L降至345 mg/L,BOD5/COD从0.129升至0.32,可生化程度明显提高;GC-MS测定结果显示,原液成分复杂,可检测出41种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而Fenton处理后检测出9种有机物,其中具有生物毒性的邻苯二甲酸酯类99.93%被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