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洋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是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潜在的新型稀土矿产资源,稀土矿物是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重要的产出形式和回收对象。采用MLA查找太平洋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矿物并对其分布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全面掌握了样品中稀土矿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元素,在全球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全球稀土资源供给至关重要。综述了混合型稀土矿、氟碳铈矿矿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及深海沉积物中稀土的分离提取工艺现状及进展,提出了稀土资源提取技术发展趋势,认为开发高效、低成本、实用的绿色提取分离工艺技术是稀土资源提取分离技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稀土冶炼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稀土元素,如不加以回收,会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为使回收稀土废水中的稀土,试验采用化学沉淀-萃取反萃-草酸精制的工艺回收废水中的稀土。化学沉淀试验表明,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废水中稀土的沉淀率可达97.51%;沉淀经酸溶,水解除铁后进行稀土萃取试验,萃取级数2级,稀土元素的萃取率为97.33%;萃取后的稀土富集有机相经3级反萃,草酸精制后获得氧化稀土产物。整个工艺流程中稀土总回收率为90.93%。   相似文献   

4.
大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包括深海富稀土软泥和多金属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本文则关注了多金属锰结核和富钴结壳中的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作者首先统计了全世界范围内各重要海域的结核与结壳的稀土元素和钇(REY)的含量,发现重稀土和钇(HEY)在结核结壳中的比重普遍大于15%,而结核与结壳的稀土含量则普遍高于深海洋泥,其中结壳的稀土含量普遍高于结核。针对这类重要的稀土矿藏,作者以库克群岛为例,初步研究了稀土富集机制。分析认为,稀土元素与铁和磷酸盐的含量具有强相关性,且铁锰结核或结壳中的稀土很可能是主要通过胶状羟基氧化铁吸附而缓慢富集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类型稀土资源的冶炼及分离提纯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目前,矿物型稀土资源中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方法主要以浓硫酸焙烧-水浸、碱法分解和酸浸碱溶工艺为主,单一氟碳铈矿冶炼方法主要以氧化焙烧-硫酸浸出法、碱法冶炼和火法冶炼为主;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湿法冶金技术主要为硫酸铵原地浸出-碳酸氢铵沉淀工艺,但是目前逐渐被更加清洁的复合镁盐浸出工艺所取代。稀土的分离提纯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取色层法和液膜分离法,本文在综合对比分析各种分离提纯方法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稀土分离提纯的新方法-萃取沉淀法,并针对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金属钙热还原法制备稀土金属的冶炼渣中稀土回收率低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从钙热还原稀土冶炼渣中提取稀土的工艺,采用碳酸钠焙烧-酸浸的方法提取渣中的稀土,系统考察了焙烧及酸浸过程中各因素对稀土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稀土提取率为94.09%。与传统的直接酸浸工艺相比,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渣中稀土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7.
深海富稀土底泥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稀土资源,然而,该类型资源的稀土赋存状态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西太平洋某地深海底泥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稀土在深海底泥中主要的赋存矿物为磷酸盐矿物,包括磷灰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等。但海底沉积物组成矿物粒度细小,加之磷酸盐类矿物本身粒度细小,导致其选矿分选的难度较大。因此,建议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深海底泥中的组成矿物形成团聚,在原组成物的基础上长大呈粒,这也许是未来海底矿产资源利用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复杂难选氧化铜矿高效利用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某含铜2.08%的难选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 针对其结合铜含量高、赋存在氧化铁矿中的铜含量大的特点, 分别进行了直接酸浸、浮选、浮选-强磁选-强磁尾分级-(磁精矿+强磁尾细粒)酸浸以及强磁选-强磁精酸浸-强磁尾浮选4种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浮选-强磁选-分级-(磁精矿+强磁尾细粒)酸浸工艺流程指标较佳, 浮选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22.84%、铜回收率69.49%, 酸浸铜回收率26.40%, 全流程铜总回收率为95.89%。  相似文献   

9.
某砂岩型低品位氧化铅锌矿选矿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云南某砂岩型低品位复杂难处理氧化铅锌矿的选矿富集新工艺.确定的工艺流程为"预先分级磨矿-混合浮选硫化铅和黄铁矿然后分离-混合浮选尾矿浮选硫化锌-硫化锌浮选尾矿磁选回收褐铁矿-磁选尾矿依次浮选氧化铅和氧化锌".通过有效的组合调整剂和复合捕收剂实现了氧化铅锌矿物的不脱泥浮选回收.选矿富集的氧化锌精矿(磁选精矿+浮选精矿)中的有价金属锌可以通过后续酸浸-萃取-电积工艺回收.  相似文献   

10.
芮子  童雄 《矿冶》2022,31(3)
溶剂萃取法是目前稀土生产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量大、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在使用溶剂萃取法生产稀土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氮废水,对环境影响巨大。为了更加高效、绿色地生产稀土,络合萃取分离技术受到关注并被应用于稀土的生产和分离。络合萃取体系增加了稀土萃取时的纯化分离能力,减少了氨氮废水的产生。介绍了稀土络合萃取体系中常用的络合剂,以及通过不同络合剂建立的不同络合萃取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优劣性。对目前稀土络合萃取体系研究和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稀土络合萃取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稀土;络合剂;络合萃取体系;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1.
《稀土信息》2012,(5):27
日前,973计划重大项目"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分离的科学基础"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该项目瞄准稀土资源开发和提纯的关键问题,目标之一是筛选出各项指标优于目前通用的P507的新型稀土萃取剂。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虽然我国稀土资源蕴藏量大,但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开采和冶炼过程污染严重,关键高纯产品依然受限于人,严重影响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稀土高效提纯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该项目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新型萃取剂的萃取性能和购效关系,建立新型  相似文献   

12.
萤石型稀土矿浮选通常采用抑制剂抑制萤石及其它脉石矿物,羟肟酸类捕收剂优先浮选稀土矿物,浮选得到的稀土精矿再磁选提纯得到最终稀土精矿,再从稀土浮选尾矿中回收萤石工艺流程,该工艺和药剂虽然高效回收了萤石型稀土矿中的稀土矿物,但肟类捕收剂有一定毒性,且在优先浮选稀土作业萤石有用矿物的可浮性被强烈抑制,不利于萤石的再次浮选回收。因此,本文采用无毒药剂及稀土萤石同步浮选-稀土萤石混合精矿分离工艺技术,针对复杂难选萤石型稀土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选矿原则工艺流程为:原矿磨矿-浮硫除杂-浮硫尾矿稀土萤石同步浮选-稀土萤石混合精矿浮磁分离。由于稀土萤石混合精矿分离浮选作业消除了稀土萤石混合精矿中不同矿物颗粒与捕收剂作用后形成无选择性杂凝聚团对磁选作业的不利影响,明显提高稀土精矿指标。对REO品位1.51%,CaF2品位16.13%的萤石型稀土矿原矿,磨矿细度-0.074 mm 含量占85%,采用预先浮硫,浮硫尾矿一次稀土萤石同步浮选粗选、六次稀土萤石同步浮选精选、稀土萤石混合精矿四次浮选分离和两次磁选分离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稀土精矿REO品位53.81%,REO回收率52.56%,萤石精矿CaF2品位92.03%,CaF2回收率67.77%,实现了萤石型稀土矿中稀土和萤石的绿色同步回收,也为稀土萤石混合精矿的分离提纯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印度洋海盆沉积物作为重要的稀土资源,已成为保障我国稀土供应的重要途径。为探究利用印度洋海盆沉积物提取稀土的可行性,通过激光粒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SEM分析等考察了某印度洋海盆沉积 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并采用硫酸为浸出剂,研究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及时间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对最佳条件下获得的浸出液通过氨水中和沉淀净化。结果表明:①沉积物颗粒极细,体积平均粒径仅 4.47 μm,其主要矿物组成为黏土、锰氧化物、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和石盐,其中稀土主要赋存于磷灰石中,占总稀土比例达73.10%;②在硫酸浓度2 mol/L,液固比7∶1,浸出温度55 ℃,浸出时间120 min的 最佳条件下,主要稀土元素La、Ce、Nd和Y的浸出率分别为80.57%,66.33%,88.42%和93.25%,高价值的重稀土Gd、Dy和Er浸出率分别为92.63%、55.30%和93.17%。③稀土浸出液成分复杂,且稀土含量偏低,仅有100 mg/L左右,采用氨水调节pH值至5.14,可有效去除Al和Fe,但稀土损失率也达到了30.85%。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深海稀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印度洋海盆沉积物作为重要的稀土资源,已成为保障我国稀土供应的重要途径。为探究利用印度洋海盆沉积物提取稀土的可行性,通过激光粒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SEM分析等考察了某印度洋海盆沉积 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并采用硫酸为浸出剂,研究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及时间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对最佳条件下获得的浸出液通过氨水中和沉淀净化。结果表明:①沉积物颗粒极细,体积平均粒径仅 4.47 μm,其主要矿物组成为黏土、锰氧化物、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和石盐,其中稀土主要赋存于磷灰石中,占总稀土比例达73.10%;②在硫酸浓度2 mol/L,液固比7∶1,浸出温度55 ℃,浸出时间120 min的 最佳条件下,主要稀土元素La、Ce、Nd和Y的浸出率分别为80.57%,66.33%,88.42%和93.25%,高价值的重稀土Gd、Dy和Er浸出率分别为92.63%、55.30%和93.17%。③稀土浸出液成分复杂,且稀土含量偏低,仅有100 mg/L左右,采用氨水调节pH值至5.14,可有效去除Al和Fe,但稀土损失率也达到了30.85%。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深海稀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我国稀土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稀土矿资源,介绍了我国稀土冶炼技术的变革及绿色冶炼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并且出口量大,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轻、中重稀土新材料在不同领域应用情况变化,进一步加剧不同稀土元素需求不平衡的同时,推动了不同稀土矿冶炼技术绿色高效的发展,目前的冶炼技术实现了稀土资源高效利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绿色冶炼工艺。结合我国稀土资源日渐贫化的形势、稀土材料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及冶炼面临的环保问题,提出了未来稀土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通过稀土冶炼技术的革新,高效提取稀土资源的同时实现无氨生产及氟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氨氮和氟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高端稀土材料应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提升我国稀土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稀土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离子型稀土冶炼废水水质成分复杂,NH3-N浓度较高,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本文论述了南方离子型稀土的原地浸出、稀土氧化物分离提纯等工艺过程,对该类资源的开采和分离加工技术进行了述评和讨论,包括矿山提取技术、萃取分离技术、沉淀结晶分离技术、材料前躯体制备技术。简述了南方离子型稀土冶炼分离过程废水的来源、种类及污染物特性,重点分析了稀土湿法冶炼废水中氨氮、酸性、高盐等废水资源综合回收与综合治理技术现状。结合南方离子型稀土浸出分离的生产流程,介绍了非皂化工艺、废水的分类收集-分级分质回用和优化沉淀方式等治理对策,源头上削减废水产生,过程中减少废水排放,结果上优化产品结构,为稀土冶炼废水的综合治理提供一条可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稀土信息》2010,(2):28-28
美国稀土有限公司(U.S.Rare EarthIne.)近日公布了该公司2009年夏季在爱达荷州钻石溪(Diamond Creek)进行的勘探开发计划的勘探结果。据测算,总稀土含量高达4.7%。根据从较大的一个矿脉之中提取的大量试样来看,其总稀土平均含量约为3%。根据测定,钇组稀土(重稀土)和铈组稀土(轻稀土)中个体稀土元素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碱熔预处理回收废稀土荧光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欢  魏昊  赖莉  赵卓 《矿冶工程》2018,38(3):96-98
针对当前废稀土荧光粉综合回收利用率低、不当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采用碱焙烧-洗涤-酸浸处理废稀土荧光粉, 考察了焙烧添加剂用量、液固比、酸浓度、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对稀土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碱焙烧-洗涤-酸浸处理废弃荧光粉, 4种稀土元素回收率分别为:Y2O3 99.47%, Eu2O3 97.79%, CeO2 87.55%, Tb4O7 92.67%。通过对碱熔产物物相和形貌分析表明, 绿粉致密结构被有效破坏, 以铝酸盐形式存在。NaOH添加比例对4种稀土浸出率影响较大, 盐酸浓度及浸出温度对Tb4O7、CeO2浸出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兰坪氧化铅锌矿的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针对兰坪铅锌矿主要矿段氧化锌资源选矿难题,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选矿困难的原因,以及国内外氧化锌矿研究的进展,提出了1~10mm灰岩氧化矿重介质脱废、-1mm灰岩氧化矿 砂岩氧化矿 重产品合并浮选硫化物、浮选尾矿直接酸浸→萃取→电积回收锌的工艺,突出重介质脱废、合并浮选、溶剂萃取的优点,从根本上解决氧化锌浮选药剂耗量大、脱泥控制要求高、锌回收率低的问题。并就新工艺中的重介质脱废关键技术、浸出杂质累积、浸出系统的水平衡、可溶硅的控制等问题进行阐述。并以工业化规模的新工艺各系统配置进行初步测算。使锌回收率从66.69%提高到90%。  相似文献   

20.
离心萃取器在有色冶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离心萃取器的结构、工作过程和性能,综述其在有色冶金中的应用,如铟铁分离、镍钴分离、锫铪分离、稀土元素分离、从硫酸锌溶液中提取锗、氰化浸金贫液处理,所有这些应用都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