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基本查明了甘肃某含钪钛铁矿的工艺矿物学性质。结果表明,矿石中铁、钛矿物总量较低,为低硫低磷含钪低品位钛铁矿矿石;主要脉石矿物为角闪石、长石,其次为辉石,伴生元素钪主要分布在角闪石中;矿石中磁铁矿和钛铁矿主要毗邻嵌布在脉石粒间或呈不规则粒状嵌布在脉石中,嵌布粒度相对较粗,磁性相对较强;在主要脉石矿物中,角闪石伴生元素钪,粒度较粗,为电磁性硅酸盐矿物,长石呈它形粒状嵌布在暗色硅酸盐矿物粒间或被其包裹,无磁性,不含钪。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该矿石宜采用粗粒抛尾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磁选、重选等高效、低成本的工艺进行预富集,以减少后续作业的处理量,降低选矿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四川攀西某钒钛磁铁矿床中-深部矿石中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采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MLA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进行了矿石主要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粒度和嵌布特征以及铁、钛赋存状态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铁主要赋存于钛磁铁矿中,钛主要赋存于钛铁矿中。矿石中铁的理论回收率为65%左右;钛的理论回收率为68%左右。研究结果对某钒钛磁铁矿床中-深部矿石的选冶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红格矿田乃至攀西地区基性-超基性钒钛磁铁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钒钛磁铁矿尾矿中钛、铁等资源的二次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矿物自动解离系统(MLA)对某钒钛磁铁矿尾矿中铁和钛的赋存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讨论了影响尾矿中钛、铁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尾矿的颗粒较细,矿物主要包括钛铁矿、钛磁铁矿、黄铁矿等金属矿物和攀钛透辉石、斜长石和角闪石等脉石矿物组成;矿物中钛磁铁矿和钛铁矿除部分以单体解离态产出外,多呈形态各异的粒状沿脉石的粒间、边缘、裂隙及孔洞填充而构成较为复杂的镶嵌和包裹关系;铁、钛元素在目的矿物中的赋存比例分别为19.87%和51.62%;铁在钛铁矿、攀钛透辉石、角闪石中的赋存比例占78.85%,单体解离度为72.29%,TiO_2在钛铁矿、攀钛透辉石和角闪石的赋存比例占90.94%,单体解离度为71.43%,因此实现钛磁铁矿、钛磁铁矿和攀钛透辉石、角闪石的有效分离是提高铁、钛回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工艺矿物学领域的论文。为查清某伴生钪的低品位钛矿矿石性质,采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AMICS矿物自动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嵌布特征以及钪、铁、钛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钪主要赋存于钙镁硅酸盐中,分布率达94.93%,仅针对钙镁硅酸盐类矿物进行选冶工作即可取得优异的钪回收指标。研究结果对钛矿石伴生钪的选冶及矿床下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类似含钪钛矿床中钪的赋存状态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洋县毕机沟钒钛磁铁矿属多金属矿,其中伴生的钪品位达59.65×10-6,可供综合回收利用。采用显微镜鉴定、化学多元素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MLA分析及元素面扫描等手段首次对矿石开展详细的钪元素赋存状态研究,为钪资源的科学评价和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没有独立钪矿物,钪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载体矿物中,分别为普通辉石、角闪石、阳起-纤闪石、紫苏辉石、磁铁矿和钛铁矿。钪在普通辉石、角闪石等非金属矿物中的分布率总和占84.36%,钪在磁铁矿和钛铁矿中的分布率总和占15.64%。本研究成果揭示可选择主要从尾矿中提取钪,普通辉石、角闪石的分离是提取钪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某钒钛铁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影响矿石开发利用的矿物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有价元素为钒、钛、铁,杂质元素主要是铝和硅;主要铁、钛矿物分别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钛)赤铁矿、褐铁矿和和钛铁矿。铁、钛矿物与脉石连生关系不紧密,且密度、磁性差异较大,易与脉石矿物分离,但是铁、钛矿物之间具有复杂的连生界面,磁性变化大,磁性范围重叠,采用常规磁选工艺难以实现铁、钛的有效分离。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从磁铁矿-假象赤铁矿-(钛)赤铁矿中回收铁和钒,理论品位为Fe 64.23%和V2O5 1.29%,理论回收率分别为60.29%和72.54%;从钛铁矿中回收钛,理论品位为TiO2 52.70%,理论回收率为65%左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及矿物自动解离系统(MLA)等分析方法,对承德地区某铁磷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嵌布关系、矿物粒度组成及矿物解离分析、有益元素赋存状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矿石中有用元素主要为磷、铁、钛,其中磷主要赋存在磷灰石中,较易解离和回收;铁主要赋存在钒钛磁铁矿中,大部分易于解离和回收,小部分较难回收;钛主要赋存在钛铁矿中,以单颗粒或集合体形式分布的易于解离和回收,而以片晶形式分布在磁铁矿中的则难以解离将进入铁精矿。  相似文献   

8.
马驰  卫敏  卞孝东  王守敬 《金属矿山》2016,45(3):103-106
为配合山东某大型岩浆分异型钛铁矿资源的开发,对有代表性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该钛铁矿中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钛铁矿和磁铁矿,次要含钛矿物为榍石;脉石矿物主要是角闪石和辉石。②矿石中粗粒钛铁矿多与磁铁矿和榍石紧密共生,三者集合体的粒度主要集中在0.5~0.1 mm,细粒、微细粒钛铁矿和榍石呈固溶体分离结构多分布在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中,一般粒度小于0.004 mm。③矿石中角闪石、辉石等含钛矿物和钛铁矿、榍石极微细粒呈出熔结构产出将造成TiO2回收率较低。④多达54.42%的铁赋存在硅酸盐、碳酸盐和金属硫化物中将造成铁回收率较低。因此,该矿石属难选钛铁矿石。  相似文献   

9.
甘肃某含钪低品位钛铁矿石Fe、TiO2、Sc2O3含量分别为10.20%、4.55%和55.6 g/t,磁性铁仅占总铁的17.90%,钛铁矿形式的铁占总铁的22.02%,硅酸盐形式的铁占总铁的52.05%;钛铁矿形式的钛占总钛的69.01%,钛磁铁矿中钛占总钛量的3.52%,其余的钛主要赋存在难以富集和回收的硅酸盐矿物中。磁铁矿嵌布粒度主要为0.5~0.04 mm,钛铁矿嵌布粒度主要为1~0.07 mm,二者嵌布关系密切,混杂充填在硅酸盐矿物粒间,钪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深色钙镁酸盐类矿物(主要为角闪石)中。为了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 mm矿石经重磁拉选矿机预选抛出29.82%的含泥粗粒尾矿后,在阶段磨选情况下(二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1%),采用1粗(135.4 kA/m)2精(119.4 kA/m和119.4 kA/m)弱磁选流程选铁,选铁尾矿采用1粗(0.7 T)1精(0.6 T)高梯度强磁选流程预富集钛,强磁选钛精矿经1粗1扫4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选钛,最终获得Fe品位为60.78%、Fe回收率为13.11%的铁精矿,TiO2品位为47.05%、TiO2回收率为55.74%的钛精矿和Sc2O3品位为99.0 g/t、Sc2O3回收率为48.68%钪精矿。  相似文献   

10.
甘肃某含钪低品位钛铁矿石Fe、TiO2、Sc2O3含量分别为10.20%、4.55%和55.6 g/t,磁性铁仅占总铁的17.90%,钛铁矿形式的铁占总铁的22.02%,硅酸盐形式的铁占总铁的52.05%;钛铁矿形式的钛占总钛的69.01%,钛磁铁矿中钛占总钛量的3.52%,其余的钛主要赋存在难以富集和回收的硅酸盐矿物中。磁铁矿嵌布粒度主要为0.5~0.04 mm,钛铁矿嵌布粒度主要为1~0.07 mm,二者嵌布关系密切,混杂充填在硅酸盐矿物粒间,钪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深色钙镁酸盐类矿物(主要为角闪石)中。为了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 mm矿石经重磁拉选矿机预选抛出29.82%的含泥粗粒尾矿后,在阶段磨选情况下(二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1%),采用1粗(135.4 kA/m)2精(119.4 kA/m和119.4 kA/m)弱磁选流程选铁,选铁尾矿采用1粗(0.7 T)1精(0.6 T)高梯度强磁选流程预富集钛,强磁选钛精矿经1粗1扫4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选钛,最终获得Fe品位为60.78%、Fe回收率为13.11%的铁精矿,TiO2品位为47.05%、TiO2回收率为55.74%的钛精矿和Sc2O3品位为99.0 g/t、Sc2O3回收率为48.68%钪精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回收陕西某难选原生钒钛磁铁矿石中的钛铁矿资源,在对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干式中磁抛废后的矿石进行了强磁预选—反浮选脱硫—浮选选钛工艺试验。结果表明:1该矿石属含硫高磷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石,钛主要以钛铁矿形式存在,占总钛的67.66%,主要呈浸染状产出,常发生榍石化,沿钛磁铁矿边缘或粒间嵌布,少数零星出现在脉石中;硫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绿泥石、角闪石、斜长石等硅酸盐矿物。2矿石经粗粒中磁干式抛废—弱磁选铁—强磁预选富集钛—反浮选脱硫—浮选提纯钛铁矿的工艺流程处理,实现了对难选钛铁矿的高效回收,最终获得铁品位为55.12%、含钛10.17%、铁回收率为44.20%的铁精矿,以及Ti O2品位为48.01%、回收率为51.84%的钛精矿。实现了钛铁矿与比磁化系数接近的铁硅酸盐矿物等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2.
王越  王婧 《矿产综合利用》2022,43(5):200-205
为研究某含钛矿石是否具有综合利用价值,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矿物自动分析仪、电子探针等分析技术,对其物质组成、目的矿物嵌布特征、有价元素赋存状态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为含铁、钛的闪长岩类,矿石中TiO2品位为2.27%、TFe品位为11.36%,矿石中的铁品位低,没有达到铁矿石的最低工业品位。矿石中的TiO2主要赋存于钛铁矿及钛铁闪石中,分布率分别为40.02%和44.75%,占总分布率的84.79%;少量分布在榍石、金红石和磁铁矿(赤铁矿)中,分布率分别为7.93%、5.67%和1.59%,其中钛铁矿及金红石的矿物含量仅为1.86%和0.13%。矿石中金红石含量低,多与榍石、钛铁矿等连生,粒度微细,金红石中含有钙、铁、硅等杂质元素,这会直接影响金红石精矿的品位及回收率,采用阶磨阶选流程及重选、磁选及浮选的联合工艺,可有效回收矿石中的有用矿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和MLA矿物自动分析仪对红格微细粒钛铁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手段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系统鉴定了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统计了主要矿物的粒度特征。运用多种分析手段重点分析了产品中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钛铁矿大部分集中在-0.019 mm,主要矿物及含量分别为钛铁矿32.37%、钛磁铁矿3.7%,黄铁矿0.22%,脉石矿物主要为辉石和橄榄石,其总量可达63.71%。产品中主要矿物解离度依次为钛铁矿(75.84%)、黄铁矿(69.97%)、透辉石(80.51%)、橄榄石(81.51%)、斜长石(63.73%),钛铁矿解离充分,没有进一步磨矿的必要。选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强化钛铁矿与辉石和橄榄石分离的方面,特别注意这种细粒级脉石在浮选过程中的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某钛铁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 矿石中钛品位为5.62%,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钛铁矿和钒钛磁铁矿,分别占总钛的61.39%和11.03%。脉石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钛辉石,脉石矿物中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其含量分别为42.35%和12.53%。矿样中粗粒钛铁矿多与钒钛磁铁矿和榍石及硅酸盐紧密共生,其集合体的粒度主要集中在 0.02~0.30 mm。赋存于榍石与硅酸盐矿物中的钛多达27.58%。探索性实验结果表明:弱磁-强磁选可以有效地回收矿石中的强磁性矿物,并抛出大量的脉石矿物,实现钛铁矿的富集。因此,该矿石属于低品位难选钛铁矿,实现钛铁矿物的有效回收对该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承德黑山铁矿中钛、铁、磷、钒等有价元素的高效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矿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黑山铁矿中的有价元素,特别是铁、钛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钛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斜长石、绿泥石、磷灰石和碳酸盐矿物。铁元素主要富集于磁性铁矿物中,钛元素主要分布于钛铁矿中。磁铁矿呈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多为粗大的颗粒,呈单颗粒或集合体分布,粒度为1~20 mm。部分钛铁矿呈片晶状出溶于磁铁矿中,构成固溶体分离结构,片晶呈长板条状,很难通过碎磨工艺实现这部分钛铁矿和磁铁矿间的单体解离,这是黑山铁矿磁选精矿全铁品位偏低、钛品位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强  宋公社  王宁 《矿冶》2023,32(3):130-137
陕西丹凤庙沟铁矿为一低品位中型磁铁矿床,赋存于庙沟透辉石岩中,成矿类型为岩浆晚期热液交代铁矿。该铁矿和赋矿岩体均富集有钪,铁矿体钪含量平均达151.03×10-6,赋矿岩体钪含量平均达121.17×10-6,可考虑回收利用。通过显微镜鉴定、化学多元素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及元素面扫描等手段对矿石和赋矿岩石开展岩石学、矿物学和钪元素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和赋矿岩石中均没有钪独立矿物,矿石中的钪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阳起石、绿帘石、普通角闪石和磁铁矿中,阳起石中的钪占比达90%以上。赋矿岩石中的钪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透辉石、透闪石、磁铁矿和绿泥石中,透辉石中的钪超过90%。矿石中的阳起石是最主要的赋矿矿物,而磁铁矿的钪含量很低,在铁、钪的综合利用中,钪可以从以阳起石为主的铁矿石尾矿中回收。  相似文献   

17.
正坦桑尼亚里干加(Liganga)钒钛磁铁矿资源属于钒钛磁铁矿富矿,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钛磁铁矿(包括钛磁赤铁矿、钛赤铁矿)和钛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尖晶石和绿泥石等。该矿石中有利用价值的是铁、钛、钒,其中TFe含量为51.29%,V2O5含量为0.42%。矿石中约90%的铁和钒赋存于钛磁铁矿中,对矿石选铁、钒,就是选钛磁铁矿。矿石中钛磁铁矿(包括钛磁赤铁矿、钛赤铁矿)的矿物量达到了72.33%,比中国攀西钒钛磁铁矿矿石中钛磁铁矿含量(24%~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西风化壳型钒钛磁铁矿有用矿物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钛)磁铁矿、钒磁铁矿、钛铁矿,非金属矿主要有长石、角闪石和石英。其中钛、钒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磁铁矿中,且矿石中磁铁矿、钛铁矿及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复杂,解离困难。分别采用直接磨矿-弱磁选预富集、粗粒干式预抛尾-磨矿-弱磁选预富集、粗粒湿式预抛尾-磨矿-弱磁选预富集工艺进行了预富集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粗粒湿式预抛尾-磨矿-弱磁选无论在功耗还是回收率指标方面均优于其余2种工艺。采用该工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条件下,获得了V2O5含量为1.561%、回收率为60.96%,TFe品位为40.43%、回收率为24.83%的预富集精矿,可以满足后续直接酸浸提钒的工艺要求。对粗粒湿式预抛尾-磨矿-弱磁选工艺获得的精矿、尾矿进行分析检测表明,钒、钛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替换磁铁矿中的铁,使预富集精矿铁品位较低,预富集精矿中磁铁矿、钛磁铁矿、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复杂紧密,无法通过机械磨矿使其解离。因此,即使继续增加磨矿细度,预富集精矿全铁品位也仅能保持在40%左右,不能再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林瑶  李芬香  路峰  王素 《金属矿山》2019,48(11):115-119
为给河北某岩浆岩型铁矿石的后续开发利用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依据,采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XRD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及MLA(矿物解离分析仪)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矿物粒度组成及矿物解离特性、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石属岩浆岩型超贫钒钛磁铁矿石,其有用元素主要为铁和钛,含量分别为21.65%和5.22%,其次为磷和钒,其中磁铁矿系可回收利用的主要铁矿物,与其他矿物接触关系较简单,大多易于解离和回收,极少数呈细小晶体包嵌在暗色矿物中或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解离和回收均较难;钛铁矿系可回收利用钛的主要矿物,以单颗粒或集合体形式分布的易于解离和回收,而以片晶形式分布在磁铁矿中的则难以解离将进入铁精矿中;磷灰石系可回收利用的磷矿物,充分解离后可回收;钒多以分散状态分布于磁铁矿中,较难解离,可随磁铁矿一起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矿物定量解离系统(MLA)、X射线衍射对云南某低品位铝土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了矿石的物质组成和赋存状态,着重研究了铝、铁、硅、钛的矿物组成、粒级组成、嵌布特征、矿物单体解离等工艺性质。原矿中主要矿物为一水铝石、针铁矿、钛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白云母、黏土等,一水铝石矿物主要与黏土、白云母和针铁矿共生。最后阐述了影响选矿工艺的因素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