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相关因素是目前血液学界的研究热点,年龄、白细胞总数、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改变、微小残留病、耐药及治疗反应等为公认的预后相关因素。本文主要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德荣  张惠宜 《新医学》1997,28(8):416-417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早期病死的危险因素。方法:ANLL301例分A组(早期病死组)97例,B组(非早期病死组)222例,对12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早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脾大、高热、白细胞、血小板、增生度、白血病类型、骨髓原始加(早)幼细胞等7个指标,A、B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tic回归分析时,白细胞≥100×109/L、增生极度活跃、高热≥39℃、血小板≤20×109/L及白血病类型(M5)等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0216,4.8744,3.3302,3.2048和2.1677。结论:早期病死的危险因素按相对危险度由大到小排列如下,白细胞≥10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高热(≥39℃)、血小板≤20×109/L和白血病类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对1996-2005年我院收治的53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疗效和预后进行分析,了解其缓解率、复发率、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并采用同期病例对照法,探讨不同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ALL总缓解率为67.9%;总复发率为37.7%,中位复发时间为缓解后6个月;18个月总生存率(OS)为35.1%,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18个月无事件生存率(EFS)为14.2%,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为1个月。不同性别患者EF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是缓解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初诊时白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与OS和EFS显著相关,初诊时白细胞总数越高,死亡和复发风险越高;血红蛋白水平越高,死亡和复发风险越低。诱导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为OS的独立相关因素,诱导后ANC越高,死亡风险越低。化疗后感染为复发独立相关因素,化疗后出血可影响OS,而诱导化疗中空腹血糖偏高者相对OS低。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率高,成人相对于儿童预后不良,应依据疾病危险分组进行个体化治疗,防治感染和出血,以减少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黄力强  潘辉 《临床医学》1998,18(6):11-12
虽然近来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化疗方案不断改进,但多数患者缓解后复发且结局很差。目前国内外文献有关AL复发后再诱导时预后因素的分析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近10年来首次复发并进行了再诱导治疗的ALL患者41例,对其可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刘霆 《华西医学》1992,7(3):308-310
按照现今观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简称急非淋)是骨髓髓系造血干细胞中恶性克隆异常增殖,并滞留于增殖地伴分化成熟障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化疗方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支持疗法得以加强,以及  相似文献   

6.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组患者的疗效,探讨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人ALL患者149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结果 ①133例患者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其中B细胞表型118例(88.7%),T细胞表型15例(11.3%).有染色体核型结果的患者105例,正常核型40例(38.1%),异常核型65例(61.9%).②按诱导治疗方案不同将治疗满4周的患者分为VDCP、VDLP、VDCLP三组,诱导治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93.7%.三组患者诱导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CR率分别为80.8%、92.3%、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包含和不包含门冬酰胺酶的诱导方案诱导治疗结束时CR率分别为95.5%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患者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12(1~7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为17.5(1~97)个月.三组患者3年及5年DFS率分别为18.5%和14.8%、24.7%和9.9%、39.5%和3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6).③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就诊时年龄>40岁、WBC>40×109/L、染色体t(9;22)及巩固治疗不足4个疗程为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成人ALL免疫表型检测以B-ALL为主,染色体核型变化较大.多数患者在接受4或5种药物联合的诱导方案治疗后可获CR;用门冬酰胺酶不影响诱导治疗CR率,但可提高患者的DFS和OS率.染色体核型异常影响患者生存情况.充分的巩固强化治疗对延长生存期必不可少.就诊时的年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及巩固治疗疗程数为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及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MBCDI)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建立MBCDI,分别比较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未缓解组和早期死亡组的初发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化疗后白血病细胞数和MBCDI,分析初发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化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MBCDI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不相关(P值分别为0.6200和0.2451),持续缓解组、复发纽、未缓解纽和早期死亡组化疗前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P=0.2778);化疗后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相关(P值均为0.0001),并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298和-0.34373)。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未缓解组和早期死亡组的化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化疗后MBCDI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相关(P值均为0.0001),并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69和0.38607),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未缓解组和早期死亡组的MBCDI依次下降,相互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前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与预后无关,化疗后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和MBCDI均可用于预测患者完全缓解、持续缓解及长期生存的可能性。MBCDI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在西方规模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心,其ALL的治愈率已达到80%,此成就归因了依据危险度所确定的多药联合化疗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患的分层是根据预后因素预测复发危险。研究预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必要的,已被广泛熟知的宿主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药物遗传学。疾病相关预后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细胞或分子遗传学特征。早期治疗反常是最有力的预后因素。大的,对照的和随机的临床方案的采用大大地改善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临床疗效差别很大,根据预后因素危险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极为关键.目前公认的ALL预后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白细胞总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微小残留病、耐药及治疗反应等.本文就近年来成人ALL在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与化疗联合治疗难治或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4例难治或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例。治疗组接受含乌苯美司的联合治疗方案,有效者继续服药6~10个月;对照组单用普通联合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7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为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58.33%,总有效率66.67%。追踪观察1年,7例完全缓解者仅2例在6月个左右复发,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达到完全缓解,3例为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33.33%,总有效率58.33%。追踪观察1年,4例完全缓解者均在1~6个月复发。【结论】乌苯美司能提高化疗药物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延长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药物毒性低,值得推广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危险指向性治疗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接近80%。白血病细胞的分子基因分析和宿主的遗传药理研究是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基础。评估微小残留病的早期治疗效应以综合反映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反应和宿主的遗传药理学,是调整治疗强度最可靠的指标。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鉴定个体化治疗的分子靶向。本文综述目前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及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非M3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VEGF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威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AL患者共114例,以本课题组2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骨髓VEGF的浓度,依据VEGF表达水平进行分组,比...  相似文献   

14.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引起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2005年7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653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386例为医院感染组,267例无任何感染者为非医院感染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2检验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9.1%,多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5项,分别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肛周疾患、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肛周疾患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量及血小板计数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琳  葛铮铮  张晓艳 《护理学报》2020,27(23):53-5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内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组(n=48)和非感染性腹泻组(n=1 293),对影响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341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中有48例发生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3.5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过阿糖胞苷、使用过蒽环类药物、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有过输血治疗、住院时处于夏季、非固体饮食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身高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使用过阿糖胞苷、蒽环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有过输血治疗、住院时处于夏季、非固体饮食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会增加感染性腹泻发生的风险;身高越高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风险低。应加强早期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及预防干预措施,以降低高危患儿的感染性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AML1 ETO融合基因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作用.方法 对AML1 ETO阳性或阴性的10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患儿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COX回归模型评估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预后因素.结果 ①103例AML患儿均进行了双诱导方案化疗.53例AML1 ETO阳性患儿第1疗程和第2疗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和92%,远期复发9例(17%),53例患儿的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63.6±7.3)%和(74.5±8.9)%.50例AML1 ETO阴性患儿第1疗程和第2疗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和94%,远期复发17例(34%),患儿的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52.2±6.1)%和(60.7±7.3)%.AML1 ETO阳性患儿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AML1 ETO阴性患儿(P<0.05),5年D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AML1ETO阴性患儿(P<0.0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AML1 ETO阳性患儿中,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出现事故或死亡的风险性越大(P<0.05).结论 相比较于AML1 ETO阴性的AML患儿,AML1 ETO阳性的AML患儿经治疗后,其疾病的远期复发率低,长期疗效好,并且年龄是影响其远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是否合并HAP分为:研究组(合并HAP)和对照组(未合并HAP)各49例。分析2组的年龄、收缩压(SP)、舒张压(DP)、血胆固醇(CHOL)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次数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率、铜绿色假单胞菌(PA)感染率、白色念珠菌(CA)感染率与随访1年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I)的相关性,并比较2组BI、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2组的年龄、CSS评分、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次数、SP、DP、HbA1c、MRSA感染率、PA感染率、CA感染率均与BI值呈独立相关,而CHOL则无明显相关。2组的BI、再出血率、病死率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HAP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CSS评分、吞咽功能、SP、DP、HbA1c、MRSA感染率、PA感染率、CA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非Down综合征相关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non-DS-AMK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病区收治的19例non-DS-AMK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免疫表型对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宜选用一些与细胞分化阶段有明确关系的、代表某些形态学特征的抗原进行免疫分型,可补充FAB分型的不足,还可确定形态学不能或很难区分的白血病类型。通过免疫表型检测和计分可明确双表型白血病和未分化白血病的诊断。某些特异的抗原与特异的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水平异常有关,决定了白血病的恶性行为及对治疗的反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可同时检测2个或更多的抗原,数种抗原组合可用来检测微小残留病,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患者初诊时即对其各白血病细胞亚群进行表型分析,为以后的微小残留病监测提供依据,才具有预测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