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伟 《北京医学》2002,24(2):138-138
原发性胆囊癌少见,临床明确诊断多属晚期.随着B超及CT广泛应用于临床,胆囊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漏诊、误诊时有发生.我们就我院1997~2000年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CT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以来经病理证实42例胆囊癌患者CT表现的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经CT检查诊断为胆囊癌,其中胆囊颈部12例,体颈部7例,胆囊体部病灶23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腺癌34例(80.95%);鳞癌7例(16.67%);乳头状腺癌1例(2.38%)。CT直接征象为肿块结节31例(73.81%),胆囊形态异常、胆囊壁增厚〉3.5 mm以上11例,占26.19%。结论 CT诊断胆囊癌能准确反映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囊癌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胆囊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胆囊癌的MSCT表现.结果 胆囊癌壁厚型8例,结节型2例,肿块型7例,胆囊颈型1例.肝脏受侵犯4例,胆管阻塞2例,淋巴转移8例,腹水1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7例.结论 MSCT对胆囊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期、术前评估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玉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19-1020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与误诊原因。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胆囊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癌分三型,其中壁厚型9例,腔内型5例,肿块型13例;术前误诊4例。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原发性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以及指导手术的价值,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CT表现。结果:根据CT表现分为:肿块型12例(48%),结节型8例(32%),壁厚型5例(20%)。常伴有胆囊结石,易发生肝浸润转移及胰头周围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胆囊癌术前用CT检查正确诊断22例,占88%。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CT检查直接征象有肿块型、腔内结节型和壁厚型。掌握原发性胆囊癌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癌变的肝硬化结节侵及胆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降段腺癌的CT诊断及误诊,总结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CT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017年1—1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腺癌的14例(误诊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结合手术观察及病理,找出误诊原因。结果 14例患者中误诊为胰头恶性肿瘤2例、良性病变1例,胆总管恶性病变1例。误诊病例中肿块型3例,缩窄型1例。结论医师应提高对十二指肠恶性疾病的警觉,出现典型征象时应结合多种表现综合评定,患者提前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的19例胆囊癌的CT资料,均经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9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增厚型6例,腔内结节型4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7例,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腹水1例,10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 CT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胆囊癌的误诊原因,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水平,减少对此病的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10月~2006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确诊或随访证实患者在短期内死亡的2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CT表现包括:肿块型10例,壁厚型8例,腔内型2例,混合型3例.23例中,18例可发现淋巴播散转移.14例CT术前诊断准确,9例误诊.结论 CT的软组织分辨力高,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其分辨力更高,可较清晰地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变及其邻近器官的侵犯,薄层及增强扫描可较清晰地显示胆囊癌的淋巴播散转移,对胆囊癌的发现、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CT对胆囊癌的早期改变诊断仍较困难,容易误诊,故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检查结肠病变误诊与漏诊原因。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0月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急诊结肠多排螺旋CT检查误诊或漏诊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最终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明确诊断,分析其误诊或漏诊原因。结果 9例患者中误诊6例,漏诊3例。3例肠痉挛、炎性病变均误诊为结肠癌,经CT复诊行肛管结肠充气后扫描,未见初次CT扫描所见肠内“肿块影”,纤维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组织;1例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右侧卵巢囊腺瘤,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直肠中分化腺癌、1例回盲部溃疡性中分化腺癌误诊为炎性病变。3例漏诊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1例直肠腺癌,1例乙状结肠腺癌及1例升结肠腺癌。结论 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肠道清理及充气准备不佳、对“假肿块”CT征象认识不足。充分的肠道清洁及充气准备,认真区别“假肿块”CT征象,可有效降低结肠病变的误诊、漏诊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术前均采用东软Neusoft双排螺旋CT,行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探讨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16例CT表现。结果:根据CT所见分为:肿块型9例,腔内型5例,厚壁型2例。发生肝脏直接侵犯6例,黄疸2例,腹水3例,淋巴结转移6例,合并胆囊炎及胆囊结石5例,腹膜侵犯1例,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均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诊断为胆囊癌12例(75.0%)。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较为快速准确方法,掌握胆囊癌特征性CT表现及鉴别诊断,可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5例胆囊癌手术标本的病理资料,结果见浸润型为16例,乳头突起型为6例,溃疡坏死型为3例;低分化腺癌为12例,高分化腺癌为6例,乳头状腺癌为4例,鳞状细胞癌为2例,黏液腺癌为1例.[讨论]胆囊癌主要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相似,术前诊断较困难,B型超声波检查是胆囊癌诊断最常用且可靠的手段,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仍是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易漏诊及误诊的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在螺旋CT扫描中的CT征象。方法分析漏诊或误诊的56例小肝癌CT征象,各病例均于首诊或复诊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56例共发现61个病灶。其中漏诊19个病灶,误诊42个病灶。漏诊19个病灶中外生型12个病灶,其中具备典型CT征象7例,不典型CT征象5例,邻近均有肠管等其他影像干扰;另外7个病灶均呈不典型CT征象。误诊42个病灶均呈不典型CT征象。结论外生型小肝癌(肝脏脏面侧病灶)易漏诊,漏诊或误诊的小肝癌多为不典型CT征象(54/6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方法,以期进一步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对29例原发性胆囊癌一般情况、诊断、治疗、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等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术前诊断胆囊癌14例(48.3%)。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Ⅲ期2例、Ⅳ期2例行胆囊根治性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2.1%。结论手术是原发性胆囊癌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在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MS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M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胆囊癌MSCT直接征象表现为:肿块型16例、结节型6例、胆囊壁肥厚型10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间接征象有:合并胆囊结石14例、邻近侵犯12例、肝脏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17例、胆道梗阻15例。29例术前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MSCT平扫结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征象及常见的间接征象,对胆囊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总结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300例以乳腺肿块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从中选出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28例,误诊病例6例.误诊病例中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而X线诊断为恶性肿瘤,包括纤维瘤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特发性肉芽肿性炎1例;2例病理报告为乳腺癌而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分析乳腺癌及误诊病例的X线表现,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乳腺癌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多位于外上象限,大多数可见肿块影,边界模糊,有沿导管分布的泥沙样、断针样钙化,病侧血管增粗;4例误诊的良性病例因具有部分恶性病变特征而误诊,回顾分析时可见它们与恶性肿瘤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明显肿块影,钙化点较粗大且分布不规则;2例因肿块边界清晰而误诊为良性病变,回顾分析时见其部分边界不清,且伴病侧血管增粗,Cooper韧带增粗等恶性征象.结论仔细分析钼靶X线病变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分析。方法选择胆囊占位病变98例,对其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重点分析超声诊断胆囊癌漏、误诊原因。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70例,超声诊断胆囊癌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率为75.7%(53/70);漏诊15例,漏诊率为21.4%(15/70),其中结节型5例(33.3%),厚壁型9例(60.0%),混合型1例(6.7%);误诊2例,误诊率为2.9%(2/70),皆为实块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癌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易漏诊类型为结节型和厚壁型,易误诊类型为实块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carcinoma,UGC)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35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20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先行LC术,20例中有2例为低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3例高分化腺癌.所有患者行LC后均未再行手术;1例III期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局部淋巴结清除,1例Ⅳ期患者行胆囊姑息性切除手术. [结论]LC是早期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式.Ⅰ、Ⅱ期的意外胆囊癌行LC可达到根治目的;Ⅲ期和Ⅴ期的患者应当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临床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型3例,壁厚型5例,腔内型4例。4例合并胆囊结石与胆囊炎,6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4例伴腹腔淋巴结肿大,3例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伴腹水。结论:CT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性胆囊癌进行诊断和分型,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误诊原因并讨论防止临床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术前误诊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0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术前误诊为良性疾病(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和胆囊息肉)68例(65.4%),误诊为恶性疾病(肝癌、胰腺癌和胆管癌)36例(34.6%),误诊为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50~59岁与60~69岁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49岁(11.5%)与≥50岁(88.5%)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壁厚度≤0.9 cm(25.0%)与≥1.0 cm(75.0%)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诊断胆囊结石或急性胆囊炎时应排除原发性胆囊癌,以降低原发性胆囊癌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