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比率低频振幅(resting state fMRI-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rsfMRI-fALFF)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脑功能的改变,研究其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视野的相关性,探索NTG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选取NTG患者20例(NTG组),以及20名与NTG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完成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取被试全脑静息态数据,利用REST软件进行静息态数据预处理,对比NTG组与正常对照组全脑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改变的脑区,检验fALFF改变的脑区与患者OCT及视野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TG组右侧脑角回、右侧脑楔前叶的fALFF值均显著减低(均为P<0.05),未发现fALFF值增高的脑区;右侧脑角回、右侧脑楔前叶的fALFF值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呈负相关(右侧脑角回:r=-0.607,P=0.010;右侧脑楔前叶:r=-0.504,P=0.020),而与C/D值均未见显著相关性(右侧脑角回:r =0.158,P=0.494;右侧脑楔前叶:r=-0.087,P=0.706);右侧脑角回、右侧脑楔前叶的fALFF值与视野的平均变异值(右侧脑角回:r=0.096,P=0.468;右侧脑楔前叶:r=0.026,P=0.845)和模式标准差值(右侧脑角回:r =0.064,P=0.626;右侧脑楔前叶:r=-0.145,P=0.268)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NTG患者静息态多个脑区的功能紊乱可能参与NTG的发病,使之成为临床诊断NTG的可能补充手段,亦可作为评估NTG严重性方面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中的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技术研究中高度近视患者的脑功能改变,探讨其与近视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1例中高度近视患者为近视组,选择2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对入选者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ALFF扫描.比较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大脑功能活动fALFF值的差异,并且分析fALFF改变的脑区与近视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于正常对照组,近视组在左侧额下回、壳核与右侧额下回、壳核、岛叶等区域fALFF值显著减低(均为P<0.05),然而双侧中扣带回、双侧前扣带回、左侧中央后回以及左侧顶上小叶等区域fALFF值显著增高(均为P<0.05).在近视组中,患者大脑不同区域的平均fALFF值与其病程、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 >0.05).结论 近视患者伴随着多个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异常,这些脑区异常可能反映近视患者在语言理解和注意力控制方面可能存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究虹膜睫状体炎患者静息状态下不同频段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8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为患者组,纳入同期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27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全脑rs-fMRI扫描,采集两组受试者不同频段下ALFF信号值,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ALFF数据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受试者在右侧舌回、左侧舌回、右侧颞中回及左侧楔叶的分数ALFF显著降低;在slow-4频段下,患者组受试者在左侧距状沟、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上回及右侧角回的ALFF显著降低;在slow-5频段下,患者组受试者在右侧枕下回及左侧楔叶的ALFF显著降低。结论 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异常,主要涉及初、高级视皮层及情感认知调节相关脑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联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微视野计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微循环状态和视功能变化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收集NTG患者17例30眼作为NTG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NTG组3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3例23眼作为对照组。使用OCTA获取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线性密度(LD)及灌注密度(PD)。使用微视野计检测黄斑区10°范围的视网膜光敏感度(RS)及2°、4°固视率。比较各组间OCTA参数及微视野计参数的差异,并分析NTG患者OCTA参数与微视野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与轻度NTG组受试者之间除黄斑区中央和鼻侧的LD、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区域和整体平均LD、PD在对照组和轻度、中度、重度NTG组受试者间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轻度NTG组患者黄斑区下方和颞侧区域RS均较对照组受试者降低。黄斑区各区域及整体平均RS随NTG病情分期加重而降低。在NTG组患者中,LD、PD与RS在黄斑区各区域和整体平均中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均为P<0.05)。NTG组患者黄斑区LD、PD与...  相似文献   

5.
动态轮廓眼压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轮廓眼压计(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眼压症(OHT)、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及正常对照人群眼压和眼压脉动振幅(OPA)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POAG、OHT、NTG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测量眼压,DCT测量眼压及OPA,并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中央角膜曲率(CCV)以及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以了解这些指标对OPA的影响.各组统计量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各统计量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于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DCT测量POAG、OHT、NTG及对照组的眼压值分别为(21.68±2.02)、(23.37±2.65)、(18.43±3.08)、(17.04±2.07)lnln Hg(1 mm Hg=0.133 kPa);GAT测最的眼压值分别为(21.18±2.95)、(23.28±5.95)、(16.39±3.60)、(14.66±2.27)mm Hg.两者测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8,1.445,1.682,1.803;P=0.197,0.151,0.136,0.081).POAG、OHT、NTG及对照组的OPA值分别为3.03±1.13,3.53±1.43,2.21±0.55,2.87±0.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11,P=0.000);OPA值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GAT测量值、CCT均相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CT测量结果与GAT有良好的一致性,受干扰因素少,可信度高;POAG、NTG、OHT患者和正常人的OPA存在差异,其中NCT患者OPA值明显较低,提示各组间眼内血液动力学状况的差异,OPA可能对青光眼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24 h眼压的测量来深入分析比较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NTG患者131例及POAG患者102例,测量24 h眼压,用非接触性眼压计从8 am起每隔2 h测一次眼压,0 am至6 am之间测得的为唤醒后即刻坐位眼压.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压波动曲线、平均眼压、峰值时间及眼压、谷值时间及眼压和眼压波动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各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NTG组双眼平均眼压为(14.2±2.1)mmHg,低于POAG组[(19.9±3.5)mmHg];NTG组双眼峰值眼压为(17.0±2.4)mmHg,低于POAG组[(24.7±4.3)mmHg];NTG组双眼谷值眼压为(11.8±2.2)mmHg,低于POAG组[(16.5±3.1)mmHg];NTG组双眼眼压波动值为(5.2±1.8)mmHg低于POAG组(8.2±3.1)mmHg];两组的平均眼压、峰值、谷值及眼压波动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2、-16.44、-13.16、-8.90,P均<0.01).NTG组63.3%患者、POAG组73.5%患者的峰值眼压位于门诊工作时间以外;尤其是NTG组有51.5%患者、POAG组有64.7%患者的峰值位于0 am至6 am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0,P=0.017).结论 NTG及POAG患者24 h眼压曲线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是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的依据,并可用作治疗随访中评价疗效和调整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our tonometer,DCT)测量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及眼脉动幅度值(ocular pulse amplitude,OPA),并探讨影响OPA测量值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NTG患者20例,POAG患者21例及正常对照组各20例,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及DCT测量IOP,同时测量了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眼轴(axial length,AL)、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等指标,并探讨GAT,DCT两种眼压计测量的相关性,进而分析OPA测量值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被检者的IOP,OPA,SBP及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T,AL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OPA值NTG组为(1.7±0.9)mmHg,POAG组为(2.8±0.7)mmHg,正常对照组为(2.4±0.6)mmHg;NTG组与POAG组比较(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5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A值与IOP,HR及CCT无相关性(P>0.05),与AL,SBP及DB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NTG患者与POAG患者及正常人的OPA值存在差异,同时OPA值受AL及SBP及DBP影响。  相似文献   

8.
姜晶  贾超  王新宇  徐威  张妍 《眼科》2020,(1):26-31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closure-angle glaucoma,APACG)急性发作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和视盘血流的变化。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抚顺市眼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APACG急性发作的患者41例。方法急性发作41眼为观察组,同一批患者未发作41眼为对照组。在眼压控制正常后1周、3个月、6个月用Spectralis OCT测量盘周RNFLT、AngioVue OCT测量盘周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指标的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RNFLT和盘周VD的相关性。主要指标盘周RNFLT值、盘周VD值。结果发作眼1周时颞侧、颞上方、颞下方RNFLT较对侧眼明显增厚(P均<0.001);3个月时鼻上方、鼻下方RNFLT明显低于对侧眼(P均<0.001);6个月时鼻侧、鼻上方、鼻下方RNFLT明显低于对侧眼(P=0.011、0.000、0.000)。发作眼3个月、6个月与1周各参数自身相比,各象限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P均<0.001)。发作眼盘周VD于1周、3个月、6个月随访过程中呈持续下降,3个月、6个月视盘鼻侧VD均较1周明显下降(P=0.001、0.001);视盘颞上方、颞下方、鼻上方及颞侧VD均持续下降,6个月较1周明显下降(P=0.007、0.011、0.013、0.008)。发作眼较对侧眼盘周VD各个参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1周时盘周VD和对应象限的RNFLT无相关性(P均>0.05),而在3个月与6个月时两者的变化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APACG急性发作眼压控制后早期RNFLT增厚,3~6个月持续变薄。盘周VD在半年内持续下降,且盘周VD与RNFLT整体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赵娜  赵文君  唐云燕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927-1931
目的: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视盘区血管密度变化与青光眼视野指数(VFI)和视野损伤形态分期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2018-12/2020-12 NTG患者106例106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79例79眼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双眼病变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1眼为样本,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92名为对照组,三组均完成视盘血管密度、VFI检测和视野缺损形态分期,然后分析视盘血管密度与VFI和视野缺损形态分期的关系。

结果:POAG组眼压明显高于NTG组和对照组(P<0.05); NTG组和POAG组视盘区全区域血管密度、大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血管区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TG组和POAG组各项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 NTG组和POAG组VF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野平均缺损(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TG组和POAG组VFI和MD比较无差异(P>0.05); 随着视野缺损形态分期增加,NTG患者视盘全区域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 NTG患者视盘全区域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与VFI呈正相关性,与视野缺损形态分期呈负相关性,无血管区密度与VFI呈负相关性,与视野缺损形态分期呈正相关性(均P<0.05)。

结论:NTG患者视盘血管密度较POAG患者和正常人群明显降低,且与VFI和视野缺损形态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以毛细血管密度相关程度最高,可见OCTA对NTG诊断、治疗和随访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及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TensionGlaucoma,NTG)患者使用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ContourTonometer,DCT)测量时的影响因素。方法POAG、NTG及正常对照组各31例,测量了Goldmann压平眼压(GoldmannApplanationTonometer,GAT)、DCT眼压、眼脉动幅度值(OcularPulseAmplitude,OPA)、以及心率(HeartRate,HR)、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等指标,评估GAT、DCT两种眼压计测量的一致性,分析测量中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三组被检者OPA的差异;结果除HR以外(P=0.130),三组被检者的DCT眼压、OPA、GAT眼压、HR、SBP及DBP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正常对照组OPA为(2.85±1.15)mmHg,NTG组为(1.99±1.04)mmHg,POAG组为(3.00±1.07)mmHg,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P=0.568)无显著性意义,与NT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NTG组与正常对照组(P=0.003)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DCT眼压和GAT眼压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DCT的测量结果可信;POAG、NTG患者和正常人的OPA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已确诊为NTG者,先给予药物治疗半年,对其中视野有进展并且眼压高于14mmHg的17例(30眼),随机分成2组:(1)药物治疗组:以0.5%噻吗心安滴眼,每日2次;(2)手术治疗组:进行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11~39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平均眼压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野平均缺损(MD值)均较治疗前加重,但视野缺损的进展程度,手术组明显轻于药物组(P<0.05),MD值与眼压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r=0.76,P<0.01)。结论眼压对NTG的视野改变有直接影响,降低眼压可延缓NTG的进程;而药物降低眼压有一定限度,对药物控制不良或无条件长期随访的患者,建议及时进行抗青光眼手术以降低眼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layer thickness,RNFLT)变化,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学改变。方法:随机选取97例(194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180眼)正视眼(屈光度≤±0.50D)人群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受试者按年龄将其分为3组:I组年龄<10岁,共32例;II组年龄在11~20岁,共36例;III组年龄≥21岁,共29例。对照组受试者也按年龄分为I、II、III组,每组30例,分组方法同前。采用OCT测量RNFLT,分别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RNFLT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I组和III组受试者双眼中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间RNFLT无差异;第II组受试者双眼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RNFLT较非弱视眼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间RNFLT没有差异。结论:OCT检查弱视眼的RNFLT的改变,为弱视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Pan YZ  Ren ZQ  Li M  Qiao RH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2):1078-1083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正常大陷凹眼的视乳头旁脉络膜萎缩区(PPA)的差异及其与视野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拍摄的视乳头立体图像进行测量,比较42例(42只眼)POAG、40例(40只眼)NTG与45例(45只眼)正常大陷凹眼之间PPA的发生率及大小差异,分析PPA的有关参数与视乳头结构指标、视野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所有入选患者的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均在+3.00~-3.00D之间。结果正常大陷凹组、POAG组及NTG组α区的出现率分别为85.4%、100.0%、95.0%,β区的出现率分别为19.1%、48.9%、37.5%,POAG组和NTG组的α区和β区的出现率均大于正常大陷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陷凹组、POAG组及NTG组β区面积分别为(0.08±0.25)、(0.24±0.36)、(0.14±0.21)mm2,POAG组的β区面积大于正常大陷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α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Square=4.534,P=0.104)。而POAG组与NTG组间上述各指标及α区和β区出现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患者视乳头结构指标与视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杯/盘比值与视野受损分级之间有较强相关性(r=0.5624,P<0.01)。而α区面积、β区面积与视野受损分级之间均为低相关性(α区:r=0.246,P<0.01;β区:r=0.2302,P<0.01)。有无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杯/盘比值分级指标及α区面积和β区有无的多个因素中,仅年龄和杯/盘比值分级指标被证实为两个可能的影响因素。结论排除了-3.00D以上的中高度近视人群后,POAG和NTG患者的α区和β区出现率及β区面积虽与正常大陷凹者有所不同,但其与视野缺损程度的相关性较传统的视乳头结构指标低,在两组青光眼患者间也未见明显差异。由此认为PPA不能作为诊断POAG的独立指标,也不能作为POAG与NTG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巩膜厚度与青光眼关系密切,不同类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不同,其巩膜厚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有一定争议. 目的 研究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患者前部巩膜厚度(AST)、中央角膜厚度(CCT)和眼轴长度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设计.纳入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连续患者160例,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34例34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 37例3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35例35眼及高眼压症(OHT) 17例17眼,对照组为早期白内障患者37例37眼.分别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眼部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各组患者的CCT、AST及眼轴长度,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系统测量颞侧巩膜突后2 mm处的巩膜厚度.采用协方差分析法和SNK-q检验对各组的测量参数进行比较,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法对上述各组患者AST、CCT及眼轴长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PACG组、POAG组、NTG组及OHT组的CCT值分别为(535.54±5.20)、(550.47±5.28)、(521.61±5.07)和(575.75±7.76) μm,对照组为(535.06±5.06) μm,5个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60,P=0.000),其中OHT组的CCT值较其他各组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POAG组的CCT值较PACG、NTG及对照组均增加(P=0.046、0.000、0.040),NTG组及PACG组与对照组间C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50、0.060).PACG组、POAG组、NTG组及OHT组AST值分别为(0.593±0.050)、(0.600±0.050)、(0.592士0.060)、(0.610±0.060) mm,对照组为(0.604±0.060) mm,5个组间A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0,P=0.590).PACG组的眼轴长度短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POAG组和NTG组患者的CCT与AST呈正相关(POAG:r=0.445,P=0.008;NTG:r=0.400,P=0.014). 结论 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的CCT不同,AST无明显不同;POAG患者及NTG患者的CCT与AST变化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Xia CR  Xu L  Ya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136-140
目的探讨高眼压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视神经损害的不同特点。方法应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生产的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高眼压性POAG39例(47只眼)和NTG32例(38只眼)进行定量视盘参数和神经纤维层检查,并行眼底立体照相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缺损类型,检测静态定量视野,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NTG组视盘总体参数和分区(除颞侧外)盘沿面积、沿/盘面积小于高眼压性POAG组,而C/D大于高眼压性POAG组;平均RNFL厚度和RNFL面积在颞下和颞上小于高眼压性POAG组;总体盘沿容积小于高眼压性POAG组,总体平均视杯深度和颞下视杯面积大于高眼压性POAG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颞侧视盘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NFL缺损类型高眼压性POAG组RNFL弥漫性缺损占5319%,局限性缺损占426%;NTG组弥漫性缺损占2105%,局限性缺损占5526%。两组RNFL缺损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TG较高眼压性POAG具有较大的C/D值、C/D面积比和窄盘沿面积,RNFL丢失严重。高眼压性POAG患者的RNFL以弥漫性缺损为主,NTG患者的RNFL以局限性缺损为主。两者视神经损害具有不同特点,其损害机制可能不同。(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36140)  相似文献   

16.
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正常人及青光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正常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高眼压症(OHT)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方法采用OCT3测量正常人143例(143只眼)、POAG患者36例(36只眼)、NTG患者39例(39只眼)及OHT患者40例(40只眼)的CCT,并进行单因素4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正常人CCT与Goldmann压平眼压测量值的相关关系;对OCT测量CCT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进行类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正常组、POAG组、NTG组及OHT组的平均CCT值分别为(523.66±32.13)μm、(530.92±27.32)μm、(506.92±21.49)μm及(573.13±27.39)μm。POAG组与正常人组的平均C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OHT组的平均CCT值大于其他各组,均P<0.01;NTG组的平均CCT值小于其他各组,均P<0.01。正常组CCT与眼压值呈正相关(r=0.318,R2=0.101,P<0.01)。OCT测量CCT的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ICC值分别为0.995和0.996。结论OCT可以准确地测量CCT;NTG患者平均CCT比正常人薄,而OHT患者比正常人厚;CCT可以影响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值,但贡献率较小。(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99-203)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大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神经眼科疾病。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青光眼的损害不仅局限于眼球局部视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而且会累及大脑视皮层整个视觉通路,是一种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飞速发展,将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相结合,使局部脑组织的损伤与脑功能的缺失对应起来,可以实现在无创条件下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为青光眼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证据。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作为神经影像学的热点研究技术,为探讨青光眼患者视觉相关脑区的解剖结构、代谢以及功能改变提供了影像学支持。本综述主要讨论了rs-fMRI的基本原理以及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 DC)、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等几种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在青光眼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在韩国均较常见。作者对4组受试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组1,为首尔一家三级医院青光眼专业门诊确诊的NTG患者100例;对照组1,为该院眼科门诊其他眼病对照者88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视盘区血管密度变化,并探讨其与NTG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 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眼科确诊的NTG患者30例为NTG组,同期选择正常志愿者30人为对照组。采用OCTA对所有受检者视盘区进行扫描,测量视盘周围血管密度,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NTG视盘区域血管密度与青光眼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TG组视盘区域大血管、毛细血管和全区域血管密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其毛细血管间隙和无血管区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NTG组视盘区域大血管、毛细血管和全区域血管密度与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r大血管=-0.357、r毛细血管=-0.965、r全区域血管=-0.643,均为P<0.001),而毛细血管间隙和无血管区密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毛细血管间隙=0.538、r无血管区=0.706,均为P<0.001)。结论 利用OCTA可以方便无创监测NTG眼底结构和功能变化,且这种改变与青光眼临床分期相关,OCTA检测在NTG的诊断和随访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定位、定量研究视觉正常人简单图形视觉刺激时的视皮层反应模式,为视皮层假体的刺激位置和强度提供参考.方法 对3名视觉正常成年志愿者进行圆环形棋盘格视觉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同一任务对每位志愿者重复3次,以SPM2脑功能专业分析软件包作后期处理,显示视皮层反应模式.结果 3名受试者均较好完成视觉任务,平均体素反应总数为5217.3±1110.6.反应最强点坐标 x值为(-4.3±8.7)mm,y值为(-83.3±3.7)mm,z值为(-4.0±4.7)mm.平均最大反应强度为15.99±1.58,最大反应脑区为双侧的Brodmann 18区即初级视皮层V2区.解剖上的舌回附近.结论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可以定位、定量的研究视皮层反应模式,这些反应模式信息可以为视皮层假体的刺激位置、强度等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