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但中国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均还较薄弱,亟须借鉴域外经验。系统梳理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气候变化对自然、文化和社区的影响,概述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气候变化应对行动,指出情景规划是重要的气候变化应对工具。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在气候变化中开展情景规划的流程,提炼其规划特征,并以魔鬼塔国家纪念区为案例,详析其情景规划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国家公园及体制试点区可能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对比了情景规划与传统规划的区别,明确目前推广条件的欠缺,指出应逐步推广情景规划,并从实现科研储备、奠定实践基础、建立规划体系三方面提出可能的路径,对中国开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公园的分区制度在百余年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厘清其政策、分区制度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理解国家公园制度的潜在发展路径。该文查阅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以来的主要政策文件,梳理美国国家公园不同时期分区制度的内容及特点,挖掘其演变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思想,总结出美国国家公园分区制度的历史分期及特点。本研究认为,美国国家公园分区制度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无成熟分区制度阶段(1916年—1966年)、土地分类分区阶段(1967年—1977年)、管理分区阶段(1978年—2000年)、灵活设置阶段(2001年至今)。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已进入新时期,国家公园体制作为自然保护地的有效管理形式,其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日渐凸显。由于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起步较晚,在国家公园规划管理方法方面有待整合与深化,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文章通过对美国红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的规划过程与规划内容进行实证研究,从科学研究依据、法律法规基础、规划管理政策和规划制定过程4个方面论述其规划体系的特点,并提出了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构建方法,可为中国国家公园的规划管理和体制机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放  刘悄然 《建筑与文化》2022,(10):242-245
中国新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武夷山、海南热带雨林5个国家公园,其在空间分布、规划范围、保护目的、功能分区、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优势特征明显;在历史文化、河湖海洋、鸟类鱼类的保护方面稍显不足。据此,文章对比之前设立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其他保护地,研究提出各保护地的发展方向和问题解决方式,以期推动中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地整体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钟乐  赵智聪  唐佳乐 《中国园林》2022,38(10):116-120
中国已正式设立5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直接响应国家公园三大理念,是联系国民和国家公园的最重要纽带,将成为国家公园设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亟待构建相关规划框架。系统回顾了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规划探索和世界代表性国家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经验与不足。辨析了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的相关国际通用术语,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三大规划理念、5点规划思路,提出了前置分析、生态体验规划、解说教育规划、管控规划和保障规划五大板块的规划流程及其技术方法。明晰了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性质和定位,提出了规划框架构想,对于政策制定、相关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7年随着《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出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且生态环境脆弱,正在建立的国家公园极易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我国关于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少。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较为完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法,以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和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与经验,并从气候监测、国家公园管理、适应性规划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议,使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公园还未建立时,“解说”一词就被用于描述人类对自然资源及环境的感受。随着国家公园在全世界的陆续建立,环境解说逐渐被视为游人了解公共资源的重要途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环境解说定义为:通过向公众提供难忘的教育和游憩体验,在保护资源的同时通过某些方式将这些资源不经受损的保留下来,为将来世代提供同样的享用机会。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环境解说一般包括两大部分,解说规划和解说管理。综合解说规划是美国国家公园所有解说及教育服务的基础,规定解说的形式、内容等。解说管理则从能力技巧、服务要求、合作伙伴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和评估体系等。我国于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于2015年开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国国家公园的核心内涵可总结为两点:保护自然文化资源原生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为世代公众提供享受自然感知自然的平等权利。中国国家公园环境解说应(1)以保护资源环境、激发大众自然观形成为价值准绳;(2)以环境解说的原则统领各利益相关者;(3)制定环境解说专项规划及管理计划;(4)建立多领域合作的解说规划工作模式;(5)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中设置环境解说教育专项部门;(6)建立多主体合作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引导国家公园社区健康发展,是我国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在识别我国国家公园社区现状的基础上,从社区空间管控、社区经济调控、社区人居建设、社区参与治理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策略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的构建协调发...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智聪  彭琳 《风景园林》2020,27(6):73-80
分区规划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处理国家公园资源保护、社区管理和访客管理等各方面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保护管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要梳理分区规划发展脉络,总结分区的多学科缘起,以及在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地领域和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应用与发展;在分析美国、德国、新西兰和日本现行国家公园分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国际上国家公园分区规划呈现出分区目标综合、分区政策细致、分区技术科学、分区决策机制灵活等特征与发展趋势,对中国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提出确定目标体系、进行价值研判、确定保护和利用强度,从而形成分区的技术路径,并强调行政管理的简化诉求与技术方法的精细趋势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王若璇  张俊玲  李文  张敏 《城市建筑》2023,(19):196-199
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历史悠久,已经形成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十多类保护地在内的多层级、多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出现问题,保护区范围交叉重叠、边界划分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合理等现象接踵而至。文章从管理、政策、资金、公众参与、本地居民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国家野外游径系统规划、建设及管理层级的研究,解析其可持续发展的规范管理方式以探索中国野外游径建设的途径。重点分析可持续野外游径的新建流程机制及废弃或受损游径的恢复策略和手段。同时阐述了建设后监测与可持续性维护的方法。结论提出在宏观上须加快中国国家游径法规及标准建设,在执行上须加强中国野外游径规划设计的生态可持续性,并强调对于已建成游径的后期维护以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对中国游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与所属城市联系日益紧密,"城-景"边界的处理重要性逐渐凸显。边界划定以资源价值为导向,一般在宏观尺度完成;边界处用地类型及城-景空间关系的疏理一般在中观尺度完成;而边界形式在微观层面探讨。通过分形理论、层次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对城-景边界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三个尺度的主要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尺度转化,进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宏观尺度对用地类型进行调整实现风景与城市良性互动,中观尺度优化空间秩序、提升景观体验,微观尺度对边界空间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风景区规划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贾建中 《中国园林》2001,17(4):26-28
根据国内风景区规划的实际情况和新世纪新时期的特征,从风景区规划的综合性与部门协调、国家法制化要求与技术标准规范、规划的科学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可操作性与规划弹性、假日经济与旅游产业、风景特色与典型景观、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惯例、到入世界遗产与提高风景区品位等8个方面,仅就风景区规划中所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和必要对策等内容阐述了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赵智聪  王沛 《风景园林》2021,28(4):117-123
自然圣境指对原住民和本土社区具有特殊精神意义的自然区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地形式.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圣境的空间格局体现了三江源地区典型的风景特征,其文化体系体现了当地藏民对风景的认知传统.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空间制图等方法,识别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圣境的文化体系、空间格局与行为传统,以及牧民对...  相似文献   

15.
刘海龙 《风景园林》2019,26(11):64-70
美国州立公园与国家公园相比,更强调满足州内居民就近户外休闲游憩需求的功能,这使得其在美国整体公共户外休闲空间体系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在中国第一次全面地研究了美国州立公园体系的发展、特征及与国家公园体系的关系,特别是以部分州为例研究了美国州立公园的分类、质量评估、可达性与空间分布评估等关键问题。研究认为,州立公园的意义在于既缓解了美国国家公园面临的巨大旅游游憩压力,也满足了大众户外休闲游憩的需求。这值得中国在目前构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同时予以借鉴。最后基于中国的实际需求与挑战,探讨了在省域/区域层次加强构建地方公园、保护地和游憩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域发展的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及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岛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旅游的SWOT分析,提出了基于区域发展、以森林和滨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导的特色旅游是公园健康发展的保证,并对其开发的原则和各功能区的项目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疏悦  赵新宇  程敏 《园林》2022,(2):69-76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的确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迈入新格局,而国民户外游憩体验需求的日益提升对自然资源整合的保护形式给予新的挑战.基于美国成熟的国家游径建设经验,研究对其框架体系下风景游径的设立起源、规划要素、服务功能、生态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中国部分道路系统现状,从原则、规划、管理、运营4个方面提出未来国内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