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强  邹明  张本恕 《天津医药》2006,34(11):791-791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在全球广泛流行.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vvirus,HIV)具有亲淋巴和亲神经性.HIV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可以是原发感染、机会性感染、原发或转移的肿瘤。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艾滋病并发隐球菌感染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京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21-1822
目的提高对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13例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果13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均有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中均发现新型隐球菌。结论隐球菌脑膜炎为AIDS常见机会性感染及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9例隐脑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隐脑患者中,男2例,女7例,年龄(48±13.5)岁。务农4例,有明确禽鸟类接触2例。既往有基础疾病的7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皮肤真菌感染1例,肝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1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45岁,平均31岁,有明确鸽子接触史4例,有皮肤体癣3例,产后2个月感染1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AIDS(艾滋病)患者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法,抗原凝聚法和培养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04~2015-06收治的培养出新型隐球菌的63例AIDS患者资料,观察采用墨汁染色法和抗原凝聚法检查63例患者新型隐球菌的阳性率。结果:采用抗原凝聚法检验63例患者的阳性率为85.7%,高于墨汁染色法的73.01%,两种检测方法的新型隐球菌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4,P>0.05)。结论:墨汁染色法和抗原凝聚法用于检测AIDS患者新型隐球菌的检测,均可获得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1],多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免疫缺陷性疾病病史。由于其死亡率较高且基础疾病多样化,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率剧增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收治的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9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辅助检查 ,愈后进行比较。结果 ①头痛、颅高压及脑脊液隐球菌阳性占本组患儿的 10 0 % ;②合理处理颅高压治愈患儿占本组患儿的 77.8%。结论 ①对头痛、颅高压患儿应行脑脊液隐球菌检查 ;②合理处理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愈后好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少见病种.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起病与感染、免疫因素有关,基本病理改变是脑膜广泛性增厚,脑回变平、水肿。本病为亚急性起病、病情进展快、病程长、治疗困难,早期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护士在护理操作规程中接触病人密切,能为医生提供病情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和治疗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科1999年~2004年6月共收治此病15例,其中3例尚伴有颅内结核杆菌感染并发脑积水,更为少见,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愈后进行比较。结果:①头痛、颅高压及脑脊液隐球菌阳性占本组患儿的100%;②合理处理颅高压治愈患儿占本组患儿的77.8%。结论:①对头痛、颅高压患儿应行脑脊液隐球菌检查;②合理处理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愈后好。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脑膜炎。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其它炎症或占位性病变。本文报告我科遇到的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临床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9、48、5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间歇性头痛,逐渐加重,并呈持续性食欲减退,恶心,有时吐,视物不清,四肢无力,颈强,Gordon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淡黄或稍混浊,细胞数较多,(30~300)×106/L,细菌学检查阴性。CT:病变区脑叶表面不规则低密度影,界限不清。1例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予以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CNM)是由新型隐球菌或其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本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近年来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和艾滋病(AIDS)的发病率上升,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15.
符韦维 《海峡药学》2022,(9):118-12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方式与作用。方法 回顾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分析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药物相互作用、药学随访等方面提供的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药物治疗并实施药学监护与药学随访,患者抗真菌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经呼吸道侵入肺部而导致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以往认为,该病多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器官移植、白血病、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免疫受损的宿主,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病是一种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真菌性疾病。其病程长、疗效慢、死亡率高,给治疗及护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我科1998-2005年共收治15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病例,其中8例经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脑脊液涂片检查均为阴性,有效率53%。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临床药师参加救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疗程长、费用高,故在降颅压的同时,应及时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监测和处置各种药品不良反应(ADR),坚持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治疗,能及时监测和干预各种ADR,确保患者用药合理。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同时也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种慢性脑膜炎,常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颅内肿瘤等。随着肿瘤、艾滋病及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器官移植的开展,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报道日趋增多[1]。  相似文献   

20.
氟氯唑对新型隐球菌的药理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