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带着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关问题,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资深中俄能源问题研究员夏义善先生。夏义善指出,中俄能源合作自2005~2006年为起点,现已步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的这一发展是在俄罗斯能源发展方向基本确定、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中俄能源合作存在诸多有利的条件,但也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从总体上看,中俄能源合作前景是良好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2.
以现有的资源和利用情况分析,石油在世界上仅剩40年左右的生命。能源专家认为,中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做法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实施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战略抉择。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石化专家组组长李士岩认为,在我国石油消费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燃料乙醇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能源多样化和进口多元化,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能源对外合作的多元化,为能源安全、技术提升、产业转型及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投资学中,一个重要逻辑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如果"鸡蛋"指的是能源呢?多种能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航线……中国多元化的能源对外合作形式,打造的是一个立体的发展途径,带来的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生机勃勃的春天。中国买家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中国是精明的买家。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进中俄油气合作夏义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最近我在莫斯科接触到中俄参加两国能源合作研究和谈判的一些人士,我有一个印象: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是好的,但要实现这一前景,需要做许多切实的工作,有必要本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精神,来推进能源合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能源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能源消费大国来说尤其重要。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大国,每届政府都把制定能源安全政策放在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小布什政府即委托副总统切尼担任能源规划小组组长,对美国新时期的能源战略提出了全面构想,其中一个首要目标就是确保能源安全。美国的能源政策出台后,引起美国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阿兰·S·赫伯格是一家研究机构的专家,他对美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美国的私营公司在能源安全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独立的见解,我们可以从他的观点中看到美国能源安全政策的另一面。中国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  相似文献   

7.
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是保障一个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升至57%,进口量的80%经过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风险加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因此,积极寻求构建新的能源进口通道,推进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建设,实现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10年来,我国能源保障格局发生巨大  相似文献   

8.
近日,美国彭博社专栏作家安迪&#183;穆克尔杰撰文指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采购能源资产以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未必是最佳选择,只有放开国内石油市场,真正融入全球能源网络,才能寻找到更有效率的方式经营和管理石油商品。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中国正在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俄罗斯的合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是中国最安全的能源进口来源地,但中俄能源合作的外部环境却十分复杂。文章就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4条建议,同时认为两国油气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降低因政治因素给能源安全带来的风险,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表示,应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总体思路还是要立足国内,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国际合作相关的能源战略应对,何勇健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谋划开辟新的进口能源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执政以来,实施的能源战略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消费、石油对外依存度及碳排放等方面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具体包括增加国内石油供应和分散原油进口以保障能源安全,升级改造传统能耗企业以控制碳排放,利用政府主导投资和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等。从原油进口多元化、能源消费结构、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及能源利用效率4个方面评价了奥巴马政府能源战略实施路径与成效;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认为奥巴马政府实施的能源战略是成功的,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其能源战略对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升级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指出我国应设定阶段性目标以推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多维度新能源规划,为全产业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年年春风伴“两会”,岁岁“两会”送春风。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一个旧家的命脉。能源安全则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2月27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报告我国当前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问题时说,保障能源安全,包括影响能源稳定、经济、安全、清洁供应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风云变化的复杂国际形势,分析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多重风险:海陆运输通道存在结构性矛盾带来的风险、传统的油气进口来源地将会受到挤压、缺乏国际能源定价话语权、海外能源基地投资连年下降。面对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区域化、集团化的新趋势,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提出5条建议:提高国内油气自给的能力、提高油气资源全球配置的能力、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加速油气战略储备建设、开发绿色能源,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能源安全”就是要保发展、保稳定,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做到安全、经济、稳定、清洁。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着国内油气供给无法满足持续攀升的需求,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获取海外优质资源难度大,石油定价话语权缺失以及战略储备不足等挑战。建议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坚持低碳化发展方向;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坚持“走出去”,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的不足;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完善应急协调机制以及积极构建能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体系等措施来保障国家未来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广角     
发改委:将采取八大措施构筑能源供应安全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与否,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在国际能源安全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将采取8大措施构筑能源安全:政府倡议建设节能社会,并推出多项具体节能措施;清洁开发和利用以煤炭为主的基础能源;发展多元化能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保护环境;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广泛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等。她认为,中国GDP维持较高速度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方式改变等,都促使中国能源消费需…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石油工业蓬勃发展以来,其能源战略历经了不同时期的转变,从最初的保守主义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能源安全始终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世界主要能源产地和供应线成为当今美国实现称霸全球的基础和重要手段。谁控制了世界油气资源,谁就能有效地“钳制”对手,正是在此背景之下,非洲成为美国能源外交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革命带来美国天然气产量爆发式增长和天然气价格的下行,以此为代表的北美能源独立进程将会重新划分国际油气资产版图,重构世界能源格局。分析了美国能源发展现状和世界能源版图变化,从油气价格、能源安全、能源贸易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分析了页岩气革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阐述了页岩气革命、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启示。认为中国应在能源安全、能源战略和页岩气装备发展方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新调整令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大利益相关者之一。"整个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使得我们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环境必须重新进行研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全球能源格局中的最大利益相关者之一。"近日在《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环境》(以下简称为《环境》)一书出版之际,中国社科院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史丹告诉本刊记者。那么,现今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中国能源安全造成了哪些影响,在此形势下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之策……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史丹院长,请她为我们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9.
<正>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一方面,这是一项关系到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项目,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四大战略能源通道之一,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消费需求。截至2017年11月29日,管道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超过2000亿立方米,惠及25个省、市、自治区近5亿人口,已经成为国内天然气消费的重要供应来源,被李克强总理称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另一方面,这又是一项关系到多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技术》2012,(4):27-27
中国被认为是油页岩这一新兴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拥有国之一。据中国国家能源局透露,国内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2400×108t,理论上可回收干馏油达约100×108t。中国油页岩储量如果得到有效开发,对于增加国内油气资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油页岩目前在国内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