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际油气资源合作中合同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租让制协议到合同制合同;从单一矿费税收制合同向多种合同模式发展,油气合同模式也趋于多样化,形成了传统租让制合同、矿税制合同、产量分成合同、风险服务合同、纯服务合同、回购合同、非传统类型合同和混合合同等多种模式。本文通过对国际油气资源合作中最主要的三种合作模式—租让制合同、产量分成合同、风险服务合同比较分析,阐述不同合同模式的类型和特点,及对石油投资影响,以期为我国海外油气勘探投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受低油价的影响并得益于国家强力推进"煤改气"工程,综合经济性明显的LNG点供项目逐渐成为投资、建设的热点。但由于目前LNG点供项目存在着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缺失、违规建设及手续不全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对城市燃气企业特许经营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致使地方政府和管道燃气企业对其抱有抵触心态。为此,通过多方走访调研,总结了LNG点供项目商务模式、建设模式、运营模式、投资模式、合同模式、计量模式等方面较为成功的经验,分析了LNG点供项目发展的政策环境,梳理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结合我国油气改革的形势,展望了LNG点供行业的发展前景:(1)LNG气化站设计、建设方面规范缺失的局面有望在近期内得到极大的改善;(2)在目前低油价水平下,LNG点供项目很可能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普及;(3)从长远来看,管道气仍应是主要的供气方式,LNG点供可作为前者的补充,将目标市场锁定在管道不发达的城镇、农村,以气化居民、工商业用户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引进国外LNG(液化天然气),确保国内能源供应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气电集团的前身——中国海油新事业部和气电公司,针对我国东南沿海省市的LNG引进项目,积极开展国际资源招标工作,成功地获取了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和印度尼西亚东固两个资源合同,创造"中国LNG价格机制模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国内沿海省份引进LNG的热情.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成立之后,确立"用10年时间引进LNG4000万吨,在此基础上建成国际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公司"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LNG储罐设计、建造工艺复杂,造价高,是能源领域中的尖端技术之一,长期由国外企业垄断。为了实现LNG储罐技术的国产化,作为目前国内最大LNG进口商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单位设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了LNG储罐技术体系"CGTank~":①自主开发了成套计算软件,通过建立流固耦合的三维全息及多点接触模型,完成了对储罐全工况的计算;②引入欧洲规范,结合响应谱分析,创新了地震作用研究及内罐校核研究;③首次提出利用最大剪切破坏理论得到的主应力作为应力强度判别的标准;④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包。"CGTank~"体系在天津LNG示范工程中完成了首次应用,由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提供储罐设计核心技术,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EPC总承包,目前项目已经通过了所有指标的测试,顺利运营。LNG储罐自主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推动LNG产业的全面国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全球LNG新增产能对中国进口LN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球在建的8个和计划建设的17个LNG项目的简述和分析,指出全球LNG新增产能对中国进口LNG有4点影响:增加了我国LNG进口合同如期履行的可靠性;安哥拉LNG项目买家尚待落实为我国进口该国LNG提供了机会;伊朗、委内瑞拉、尼日利亚与阿尔及利亚有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LNG输出国:我国与俄罗斯可能以LNG现货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6.
国内天然气定价方式对LNG进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丹 《天然气工业》2009,29(5):122-124
目前天然气出厂价、管输费和终端配气系统的定价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为主,而LNG定价主要采取与替代能源挂钩的机制,通过定价公式进行调整。由于LNG定价与国内目前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国内天然气定价会对LNG进口在资源引进、LNG贸易、天然气计量方式、LNG国内经营模式及国内天然气价格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分析评价这些影响,结合我国国情和世界天然气贸易发展状况,对天然气定价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求真正实现天然气的市场化来适应天然气产业的变化,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 LNG 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贲  罗家喜 《天然气工业》2007,27(1):140-144
为弥补日益增加的天然气供需差额,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已建、在建和已规划了数个LNG接收站,用于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但是能否最终实现有保障的稳定供应,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LNG的市场价格问题。为此,简介了国际LNG定价机制的演变,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国际LNG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国际LNG价格变动新因素,如油气进口国的协调、LNG现货和期货贸易、管道天然气贸易的影响等。最后,从长、短期供、需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际LNG市场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8.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将氢能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提速但尚在起步阶段,LNG产业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氢能在制取、储运、应用等多方面与LNG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融合性。为此,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LNG产业的发展经验,并指出其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借鉴作用。分析认为,LNG产业主要发展经验有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和装备制造能力、系统化的产业政策、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结合LNG产业发展经验,氢能产业发展应坚持氢能和燃料电池自主技术创新,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重视产业发展模式的积累,大力推动燃料电池产业链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的迅猛发展,LNG潜液泵应用越来越多,对其参数进行准确测试和评价,对判断是否引进国外先进的LNG潜液泵和LNG潜液泵的国产化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了一套LNG潜液泵测试平台,对影响平台测试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测试平台设计、仪器仪表选型及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中采取了相应措施来提高测试精度。经过与国外LNG潜液泵及现有LNG测试平台对比测试显示,该平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可广泛应用于LNG潜液泵的设计、改进及选型,也可用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运营中LNG潜液泵进行抽检及对中标LNG潜液泵进行技术参数评估【1】。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海外油气项目技术服务合同(TSC)中对员工本地化的要求,保障油田管理和技术人才供给,建立本地化员工晋升渠道,本文通过对以往员工系统化测评和培训体系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国外项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出了以构建"五级"任职资格体系,建立"360度"考核机制,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和建设线上培训系统为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今后海外油气项目的本地化员工培养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全球LNG贸易持续升温,2019年LNG贸易总量创2010年来最大增速,年增长率为13%,同时在新增液化产能、新增投资和现货价格等方面均创下新纪录。2020年全球LNG贸易量逆势增长,预计达到4950×108m3,同比增长2%。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和天然气供需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LNG贸易在供应能力、合同条款和定价机制等方面也在发生变化。总体上,2030年前全球LNG供应宽松,贸易保持增长势头,中短期合同与现货贸易份额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新签合同将选择多元化定价和与气价挂钩的定价方式。供需双方为降低风险、提高收益,通常选择投资组合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全球LNG市场流动性增强将促进全球化统一天然气市场的形成。提出了我国LNG贸易策略3点建议:一是利用全球LNG市场供需长期宽松的窗口期,增加进口气来源,提高天然气安全保供能力;二是把握LNG定价方式多元化时期,推动建立联合议价机制,提升天然气定价话语权;三是建立健全天然气统一进口管理和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合理配置资源,保障我国天然气市场安全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Australia's liquefied natural gas industry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As China's natural gas production drops and its demand for clean energy sources,such as natural gas,grows,LNG,as a complement to piped natural gas,will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strategy of ensuring its natural gas consumption.Aware of this market opportunity,China's three big national oil companies,CNPC,CNOOC and Sinopec have all im'ested in Australia's LNG sector.Chinese oil companies arc facing multiple challenges in their Australian LNG projects,including strict environmental laws and high labor cost.These companies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with local government to create a goo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for LNG projects.  相似文献   

13.
LNG项目的储气调峰作用——兼论LNG项目建设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天然气工业》2010,30(7):107-109
如何解决天然气储气调峰、应急供应问题,国内外一些成熟的做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面对一个高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定的超前性,需要保证一定的备用供应能力和一定水平的储备量。在不具备建设地下储气库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是实现储气调峰、应急供应目标的有效措施。结合国际LNG贸易流动性增加等新特点,应转变建设理念,从落实LNG资源、市场,转变到落实处理能力,在合理规划建设LNG项目的同时,适当提高LNG接收站的处理(储备)能力,强化其储气调峰功能。这样不仅可承担起部分储气调峰、应急供应任务,还可以此为契机,争取进口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利于促进输气管道、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公用化。  相似文献   

14.
16×104 m3LNG储罐是国际上LNG接收站存储系统的常用储罐,其制作一般采用气顶升工艺。该工艺施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但影响因素多、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大,国内项目以前均是由国外工程公司总承包,气顶升方案也均由外方制订,没有给出详细的计算分析过程与步骤,目前,国内施工单位对该工艺的施工一般也是参照国外通俗做法,鲜有详细的计算分析。为此,对大连LNG项目16×104 m3LNG储罐罐顶气顶升工艺方案的供气装置和密封装置进行了计算分析,确定了16×104 m3LNG储罐的施工方案,并以计算分析结果为依据指导实际施工,收效良好,对类似大型LNG储罐罐顶气顶升工艺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世界液化天然气(LNG)资源、市场、贸易、价格和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世界LNG贸易对我国石化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出口LNG及对世界LNG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以来,美国一批拟建LNG出口项目的出现改变了世界长期LNG供应预期。目前美国已批准及规划的LNG出口项目总规模约每年1×108 t,相当于2011年全球LNG贸易总量的40%,成为未来世界重要的LNG潜在资源,受到主要LNG进口国(包括中国)的广泛关注。为此,通过对美国天然气储量和供需的分析,认为美国具备规模出口LNG的基本条件,并且与澳大利亚出口LNG项目相比,美国出口LNG至东北亚地区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此外以德勤咨询公司和英国天然气集团提供的美国天然气供应曲线为基础,分析了不出口LNG和出口LNG 两种情景下,美国长期天然气需求量变化对美国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指出美国出口LNG导致其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而对LNG进口国而言,美国出口LNG将增加世界LNG供应量,使世界各地LNG和天然气市场相互影响进一步加深,有助于缩小世界各区域天然气价格差距,但同时需要认真研究应对美国天然气出口政策变动和天然气价格波动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LNG市场的“亚洲溢价”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的LNG进口价格相对于北美和欧洲地区存在着较高的溢价。为此,剖析了世界LNG市场“亚洲溢价”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与油价挂钩的LNG定价方式为原油的“亚洲溢价”向LNG转移提供了便利;②亚太地区LNG市场存在买方需求价格弹性较弱和市场有效分割的情况,出口国针对亚太地区采取了价格歧视。进一步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贸易限制以及液化及运输成本和地区供需差异等因素影响,LNG的“亚洲溢价”短期内难以消除,但未来新增的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莫桑比克等LNG供应将有助于缩小世界LNG市场的地区价差。针对LNG的“亚洲溢价”现象,中国可以采取的对策如下:①加强国内外资源开发利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②构建多元化的进口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③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提高风险防御能力;④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提高谈判议价能力;⑤综合原油的“亚洲溢价”问题,建立中国、日本、韩国联合议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在LNG项目建设中,由于尚未形成系统的国内标准,因此借鉴和应用国外LNG规范标准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江苏LNG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正确理解几类常用国内外现行标准规范的条款及在实践中的灵活应用,并对条款中尚未明确的内容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也有助于形成和完善国内的LNG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