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广泛发育,是该区一套潜在的烃源岩层系。野外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碳酸盐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油气潜力不大。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 27%,有机质类型属Ⅰ-Ⅱ型;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58%,有机质类型为Ⅱ-Ⅲ1型,均达到中等-好的烃源岩标准。二者发育于还原背景下的开阔水域,且有机质热演化大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较好的沉积环境和生烃潜力,是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中最具潜力的源岩类型与生油气层系。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分布在全盆地大部分地区。柴北缘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厚度中心主要位于欧龙布鲁克山一带,最大残余厚度达900 m;柴南缘厚度次之,沿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在格尔木-乌图美仁-甘森一带厚度在400~500 m之间,盆地西北及东南角厚度较小。石炭系主要发育暗色泥岩、碳酸盐岩和煤3种类型烃源岩。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均值为1.2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与Ⅱ2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值为0.37%,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综合评价为差烃源岩;石炭系煤岩则为良好的气源岩。总体而言,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具有南厚北薄的特点,且以马朗凹陷和条湖凹陷的烃源岩厚度最大。烃源岩类型主要包括滨浅海相—海陆交互相的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和碳质泥岩。盆地内部石炭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及氯仿沥青A的含量均较丰富。干酪根稳定碳同位素值及岩石热解分析结果指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来源广泛,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也有少量Ⅰ型和Ⅲ型。大部分烃源岩样品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7%,对应的最大热解温度大于435℃,达到了有机质热演化的成熟至高成熟阶段。研究表明,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为一套好至极好的烃源岩,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吉木乃盆地与塔城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新疆西北部吉参1井及塔参1井石炭系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研究区石炭系烃源岩生气潜力。吉参1井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炭质泥岩为主,塔参1井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为暗色泥岩。吉参1井及塔参1井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都达到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热演化均达到高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天然气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阿拉善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拉善地区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和二叠系2套烃源岩,通过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分析,阿拉善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及碳酸盐岩为主,石炭系和二叠系的V/(V+Ni)≥0.46和富集Cu、Zn等,表明烃源岩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且二叠系古盐度值高于石炭系,古生产力变化规律不明显。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差,体现了腐殖型特征;可能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使得烃源岩类型变差有关。垂向上,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优于二叠系;平面上,校育川地区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最高,而优质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则主要分布在呼鲁斯太地区。因此,阿拉善地区上古生界具有一定勘探潜力,但主要以寻找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并结合地质分析方法,提出了油源丰度指数的概念并以此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烃源岩进行了评价.认为中新统、上白垩统—下第三系为较差—非烃源岩,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石炭系—下二叠统和寒武—奥陶系暗色碳酸盐岩为较好—好的烃源岩,古生界的泥质岩基本为非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柴东石灰沟地区上石炭统烃源岩评价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东石灰沟地区发育上石炭统烃源岩,由于缺少系统井下烃源岩评价,其生烃潜力尚不十分明确。对研究区上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分析,结合油源对比及烃源岩展布研究,综合评价其生烃潜力。研究表明,上石炭统海陆过渡相暗色泥岩、碳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总体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生烃潜力较大。海相灰岩为较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具备一定生烃能力。研究区上石炭统烃源岩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热演化阶段,正处于生排烃高峰期。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该区石炭系油苗源自石炭系烃源岩,证实了其生烃有效性。同时露头、钻井及前人研究揭示石灰沟地区上石炭统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厚度较大,展示该区石炭系可能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苗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东部的石炭系、奥陶系的暗色泥岩及灰岩均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在柴北缘的马北、南八仙和鱼卡地区发现了来源于石炭系的油气.在盆地西部边缘黑水沟地区的奥陶系石灰岩的孔隙中发现了有油质沥青充填,在霍参1井的上侏罗统红色砂岩岩心中,也发现了可能来自石炭系烃源岩的轻质原油.这些资料表明,古生代柴达木盆地曾有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古生界具备油气生成的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石炭系—下二叠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吐哈盆地有代表性的石炭系、下二叠统野外露头和探井岩心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样品,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烃热演化等方面分析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泥质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高于碳酸盐岩,为较好的烃源岩,而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低,基本为非烃源岩.碳酸盐岩和泥岩的母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很少部分为Ⅱ2型,碳酸盐岩比泥岩的母质类型稍好.井下烃源岩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早期,露头样品成熟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从成熟阶段到高一过成熟阶段均有分布.钻井样品成熟度总体偏低主要与钻井样品埋藏总体不是很深有关,露头样品成熟度较高可能与经历的构造作用及局部较高的地温有关.根据热演化剖面特征推测好的石炭系-下二叠统烃源岩应分布于凹陷较深部位,且对天然气的生成较为有利,火山岩为深部位天然气聚集的较好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表和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为依据,阐述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地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巴彦浩特盆地发育暗色泥岩、灰岩2种源岩,分布于中、下石炭统臭牛沟组、靖远组和羊虎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为主,普遍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是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但厚度较小,分布局限,生烃潜力不大。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对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影响较大。巴彦浩特盆地有利生油区分布于乌达—巴参2—锡1井—查汗布勒格以北的北东向展布的滨浅海三角洲及近岸浅海环境沉积区。   相似文献   

11.
在哈得逊及其相邻地区存在一系列化学组成较为相似的海相成熟原油。具有时代意义的生物标志物的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这些原油具有同源特点。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这些原油中的萜类化合物的浓度和相对组成的差异在较大程度上与原油的成熟度有关。通过对这些原油中萜类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为塔里木盆地成熟海相原油的油源研究提供一些重要的借鉴。认为在用C15-8β(H)-补身烷与C16-8β(H)-升补身烷的比值、三环萜烷与藿烷的比值等参数进行油源研究时,哈得4油田及其相邻地区原油中萜类化合物的这种分布现象应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葡深1井深层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内容包括有机质的丰度、类型以及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利用盆地模拟技术模拟烃源岩各地质时期的热演化阶段。结果表明,葡深井下白垩统的登娄库组、营城组,少河子组均发育有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为中一差,有机质类型较差,有机质成熟较高(多处于高-过成熟状态)。综合认为生油潜力较差,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13.
以Z凹陷X井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碳(TOC)、生烃潜量(S1+S2)和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显微组分、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元素组成、镜质体反射率(R0)和孢粉颜色指数(SCI)等分析化验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3个方面.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下白垩统银根组和苏红图组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但生烃潜量值高,是Z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和侏罗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但生烃潜量值低,为次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烃源岩特征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地层是我国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对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恢复、有机质丰度下限、烃源岩有机质特征和成烃作用等进行了论述。我国下古生界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一般跨越了多个构造期,呈现了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遭受多期破坏的特点,在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地质评价中主要应关注中新生代以来有效的生烃史。  相似文献   

15.
太康隆起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奥陶系顶部的铝土质泥岩、石炭系本溪组泥岩、寒武系的泥页岩、致密的碳酸盐岩以及奥陶系底部的“贾汪页岩”均可不同程度地作为勘探目的层的盖层。该目的层存在三套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中上扬子北缘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上扬子北缘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有机地球化学剖面的研究表明,中古生界海相层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和二叠系。其中下古生界烃源岩以泥质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多属好—最好的烃源岩;上古生界(P)烃源岩以碳酸盐岩为主,泥质岩为辅,前者有机碳一般<1%,多属较好的烃源岩,后者有机质丰度高,多属好—最好的烃源岩;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泥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复杂多样,以Ⅱ1型为主。3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一般>2.0%,区内油气结构以天然气为主。烃源岩可溶有机质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呈单前峰型,而二叠系烃源岩正构烷烃有3种类型。在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二叠系烃源岩以较低的C21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27规则甾烷/C28+29规则甾烷等为显著特征而区别于下寒武统烃源岩,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则介于其间。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生物气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利的生物生气条件是生物气形成的必要前提,源岩的规模、组成、有机质类型、丰度控制了甲烷生产菌的生气能力和生气强度。柴达木盆地北缘鸭湖地区钻井(鸭深1井)显示该地区上第三系生气岩厚度近1 600 m,其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36%,含有明显的三环萜烷和孕甾烷,为偏腐殖的混合型母质,表明源岩为咸水的弱还原—弱氧化沉积环境;Ro一般在0.4%~0.5%,处于有机质演化早期阶段。剖面岩性一般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少量砂岩,为较松散的细粒沉积,孔隙度较大,处于成岩阶段早期。这些特征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指示出该地区上第三系(N22—N23)暗色泥岩已经具备了形成生物气的条件,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生物气,具有一定生物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柴达木盆地周缘地区上古生界暗色泥岩、碳酸盐岩、煤及碳质泥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为主,炭质泥岩和煤可能具有生烃能力。下石炭统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达到了差到中等,而上石炭统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达到好或者很好;上、下石炭统的暗色灰岩有机碳含量均比较低,一般仅为非到差等烃源岩。有机碳评价较好的泥岩主要发育在潮坪、泻湖、沼泽相沉积相类型中;剖面上评价较好的层位为怀头他拉组的中部和克鲁克组及其扎布萨尕秀组的下段,评价结果已经达到好到很好等级。样品中的有机质类型均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除都兰、格尔木地区有机质成熟度过高、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外,其他地区有机质成熟度中等,正处于生烃、排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生烃指标及生烃量评价的新认识   总被引:64,自引:5,他引:59  
我国存在大量平均有机碳丰度很低(一般小于0.20%)、但仍能达到以往提出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下限(一般在0.10%)的碳酸盐岩,多年的勘探未发现其能生成原生工业性油气藏,表明该下限提得过低,原因在于传统观点笼统地认为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生烃能力较高、碳酸盐岩排烃率高、提出过高的高演化阶段碳酸盐岩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并且未考虑运移散失。在重新考虑这些因素后,认为烃源岩平均有机碳下限指标应主要由实际情况的类比来确定。碳酸盐岩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的烃源岩以及气源岩的有机碳丰度下限未必分别明显低于泥岩烃源岩、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和油源岩,它们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都应在0.40%~0.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