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茴香精油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加以总结,可知茴香果实精油挥发性成分以反式-茴香脑为主要特征成分,茴香叶、花精油含有柠檬烯、反式-茴香脑、α-蒎烯等。茴香根精油含有莳萝芹菜脑等。茴香精油具有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茴香醛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反式-茴香脑、爱草脑、小茴香酮是茴香籽精油抑菌活性的协同作用成分。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茴香醛、茴香酸及其混合物的紫外光谱吸收特性,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测定茴香醛和茴香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茴香醛和茴香酸在260 nm有等吸收点,利用紫外等吸收点特性简化混合物各组分质量浓度的计算方程,得出了线性方程:ρ(茴香醛)=(A292-0.006 4)/0.077 5,ρ(茴香酸)=(A260-A292)/0.077 5。茴香醛和茴香酸的回收率分别在97.42%~100.09%和99.89%~101.9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3.
广西盛产茴香油,以它为原料制造茴香酸和茴香酸酯是开发和利用茴香油天然资源的重要途径,茴香酸酯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配制化妆香精、食品香料和水果保鲜等方面,制备茴香酯的关键是制得茴香酸。以茴香油为原料,电解氧化制茴香酸已取得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肉桂醛和茴香醛与盐酸羟胺分别为原料,在无催化剂存在下通过一锅反应高效合成了肉桂腈和茴香腈。考察了肉桂醛和茴香醛与盐酸羟胺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因素对肉桂腈和茴香腈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肉桂醛和茴香醛的加入量均为0.05mol,盐酸羟胺的加入量为0.06mol,即肉桂醛和茴香醛与盐酸羟胺的摩尔比均为1∶1.2,反应温度均为110℃,合成肉桂腈的反应时间为5h,产率在86.3%以上,合成茴香腈的反应时间为4h,产率在90.6%以上,此方法提供了简单高效合成肉桂腈和茴香腈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叔丁基茴香醚中两个异构体的含量。样品和对照以甲醇为溶剂,DB-1701色谱柱分离,在方法考察浓度范围内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和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具有良好线性。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以用于叔丁基茴香醚中两个异构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八角茴香脑转化成茴香醛的产率,用分子蒸馏装置对八角茴香油进行了分离提纯,得到质量分数为93.73%的茴香脑和质量分数为91.05%的茴香醛。在微波条件下,以过氧乙酸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V(乙醇)∶V(茴香脑)=5∶1,V(过氧化氢)∶V(茴香脑)=3∶1,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茴香醛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并用气相色谱分离检测茴香醛产物。结果表明,以过氧乙酸为催化剂,微波功率120W,V(过氧乙酸)∶V(茴香脑)=0.6∶1,w(过氧化氢)=25%,反应时间10min的最佳条件下,茴香醛产率为90.12%。  相似文献   

7.
唐新军 《广州化工》2009,37(7):34-35
综述了合成茴香醛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新技术在合成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着重对间接电氧化法氧化茴香脑制备茴香醛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茴香脑间接电化学氧化合成茴香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茴香脑为原料,用Ce4 /Ce3 作为氧化还原媒质,间接电化学氧化合成茴香醛。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Ce4 氧化茴香脑合成茴香醛的化学氧化过程中各实验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反应条件:n(Ce4 )∶n(茴香脑)=2∶1,反应温度为30°C,硫酸浓度为0.5 mol/L,苯为溶剂。在优化条件下茴香醛产率达90%。  相似文献   

9.
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含量80%-90%,还含有小茴香素、芳樟醇、石竹烯、对烯丙基茴香醚等。反式茴香脑除了可用于化妆品、食品香精和医药以外,还可以用来合成一系列食用香料:  相似文献   

10.
选取乙醇和水作为溶剂萃取茴香中的茴香醛,探究了不同外在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介质为6 mol/L的HCl,显色剂用量为2 mL,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为室温时测定茴香醛最佳。在室温下,萃取茴香醛的最佳溶剂为无水乙醇;萃取温度为32℃且萃取时间为30天时,茴香醛的提取效率可达到最高,为2.45%,而水萃取茴香醛的含量就比较低,在萃取温度为55℃时,茴香醛的萃取效率仅为0.27%。结果表明,无水乙醇的提取效率比蒸馏水的提取效率高,两者相差高达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海茴香中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修复、再生、抗菌、美白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化妆品中。本文介绍了潜力股天然提取物成分—海茴香提取物的护肤作用、机理、相关专利技术及主要护肤品,以期为海茴香提取物在化妆品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相转移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茴香脑制备茴香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前言茴香醛是茴香脑氧化制得的一种高级香料。由茴香脑氧化制备茴香醛国外报导不多,国内也很少报导。综述起来,由茴香脑氧化制备茴香醛的方法有:1.过氧化物氧化法。2.铬酸氧化法。3.硝酸氧化法。4.电解氧化法以及一些较特殊的氧化法。目前国内厂家由茴香脑氧化制备茴香醛多采用铬酸氧化法及臭氧氧化法。铬酸氧化法收率较高,但“三废”严重,臭氧氧化法“三废”少,后处理易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茴香精油在抗菌、抗氧化、杀虫、医药、日化以及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简单介绍了茴香精油的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选择葡萄糖为碳源制备了一种多孔碳材料,对材料进行孔隙结构表征,研究材料孔隙结构对茴香醚脱附扩散机制的影响。应用重量法测定茴香醚在不同吸附剂上的脱附动力学曲线,建立扩散系数De估算模型,然后计算出茴香醚在吸附剂上的扩散系数De(t)-q(t)关系曲线,根据扩散系数值的大小划分扩散机理区域,讨论吸附剂的孔隙结构对茴香醚在吸附剂材料上扩散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的比表面积可达1133~3153 m2·g-1,茴香醚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可达到1050 mg·g-1;茴香醚香料分子在3种材料上的脱附扩散都经历了一般扩散、Knudsen扩散和表面扩散。吸附剂的孔隙结构对茴香醚香料分子在材料上的脱附扩散机制有影响,其微孔比例越高,茴香醚分子在此吸附剂上以表面扩散机制进行脱附所占比例越高。茴香醚分子在3种吸附剂上的脱附均以Knudsen扩散和表面扩散为主,约占78%~83%。本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香料物质缓释材料的制备具有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用桑蚕废弃物蚕沙为碳源,利用ZnCl2和FeCl2作为活化剂,通过一步合成法获得一种Fe掺杂高石墨化多孔生物炭材料Fe/Z-ASE,并测定香精化合物分子苯乙醇和茴香醚在Fe/Z-ASE上的吸附和缓释动力学行为,然后再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析苯乙醇、茴香醚与Fe/Z-ASE的作用关系以及苯乙醇、茴香醚分子间作用力。结果发现:蚕沙多孔炭Fe/Z-ASE孔隙结构发达,表面石墨化碳含量高,Fe元素分布均匀,其BET比表面积为950.9 m2/g且中孔占60%以上,是一种表面疏水并呈现弱极性的多级孔生物炭材料;在苯乙醇和茴香醚的扩散和控释过程中,茴香醚具有比苯乙醇更高的吸附量(510 mg/g)和扩散动力学常数(1.7×10-2 min-1),而且在不同初始茴香醚吸附量下(150~500 mg/g)其都能获得较好的控释效果。随后通过密度泛函DFT模拟计算可知,茴香醚和苯乙醇都是弱碱,能与Fe/Z-ASE材料上的弱酸性吸附位(Fe-C)产生相互作用,而且由于茴香醚的碱性更弱,所以与Fe/Z-ASE的作用力更强。然后再通过分子动力学分析可知,苯乙醇分子间能产生强氢键作用而茴香醚分子间不存在强相互作用,所以苯乙醇分子在高初始吸附量下不易被脱附,而茴香醚分子在高/低初始吸附量下都能获得较高脱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6.
茴香醛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则林  谷文祥 《化学世界》1991,32(4):173-174
<正> 茴香醛为淡黄色液体,有象栀子的香气,广泛用于配制许多花香型香精,另外还可作为合成某些药物如抗组胺等的中间体,以及用作缓蚀剂和电镀添加剂等。目前国内生产厂家一般用对甲茴香醚或茴香脑为原料经氧化得到茴香醛,但产品的分析大多用重量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既费时,又难以精确测定醛的含量。本文采用气液色谱法、热导检测、内标法定量。此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7.
以自制茴香果实精油、松木屑木醋液为原料,研究茴香果实精油与松木屑木醋液混配剂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茴香果实精油与松木屑木醋液混配剂、松木屑木醋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效果优于其它两种细菌。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茴香果实精油与松木屑木醋液混配剂、松木屑木醋液对·OH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能力,茴香果实精油与松木屑木醋液混配溶液体积分数1∶19对·O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含量80%~90%,还含有小茴香素、芳樟醇、石竹烯、对烯丙基茴香醚等。反式茴香脑除了可用于化妆品、食品香精和医药以外,还可以用来合成一系列食用香料:1、大茴香醛:反式茴香脑通过臭氧氧化或重铬酸盐氧化可得到大茴香醛,具有强烈茴芹和山楂香气。2、乳香酮:大茴香醛与丙酮缩合,经催化加氢后得到乳香酮,具有浓烈的花香、甜香,低浓度时呈现樱桃、覆盆子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周枫  李智宇  李根  江涛  者为  黄艳  卢真保  李忠 《化工学报》2017,68(12):4625-4632
选择葡萄糖为碳源制备了一种多孔碳材料,对材料进行孔隙结构表征,研究材料孔隙结构对茴香醚脱附扩散机制的影响。应用重量法测定茴香醚在不同吸附剂上的脱附动力学曲线,建立扩散系数De估算模型,然后计算出茴香醚在吸附剂上的扩散系数De(t)-q(t)关系曲线,根据扩散系数值的大小划分扩散机理区域,讨论吸附剂的孔隙结构对茴香醚在吸附剂材料上扩散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的比表面积可达1133~3153 m2·g−1,茴香醚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可达到1050 mg·g−1;茴香醚香料分子在3种材料上的脱附扩散都经历了一般扩散、Knudsen扩散和表面扩散。吸附剂的孔隙结构对茴香醚香料分子在材料上的脱附扩散机制有影响,其微孔比例越高,茴香醚分子在此吸附剂上以表面扩散机制进行脱附所占比例越高。茴香醚分子在3种吸附剂上的脱附均以Knudsen扩散和表面扩散为主,约占78%~83%。本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香料物质缓释材料的制备具有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茴脑为原料,臭氧化法制备茴香醛。通过实验筛选出茴香醛产率较好的含羰基单一溶剂体系,并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用量、臭氧流量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酸乙酯或丙酮为溶剂,m(茴脑)∶m(溶剂)=1∶3,臭氧流量0.06 m3/h,反应时间80 min,在该条件下,茴脑转化率达100%,乙酸乙酯溶剂中茴香醛产率可达73.61%,丙酮溶剂中茴香醛产率可达7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