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探讨PBL教学理念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方法:选择2~4个本科必修课班级(54学时),分别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的方式授课,依据学生问卷调查、教学效果、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符合发展我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药人才的宏伟目标。结论: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对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符合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有人[1]对西医院校中医学学习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西医院校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医有很大兴趣,他们认为学习中医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学习能用中西医两套理论诊治疾病。本文仅就西医院校的针灸教学现状及针灸教学方法,总结探讨如下。1针灸教学现状目前,西医院校所讲授的中医  相似文献   

3.
发挥针灸歌赋在针灸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杨广林 《国医论坛》2000,15(4):44-45
针灸歌赋是针灸诗歌韵文的总称。它自产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于世,成为求医习针之人必备的基本功而备受青睐,重新认识针灸歌赋的价值,并将其应用于针灸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提高针灸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针灸歌赋的源流1.1 歌与赋的产生歌,即歌诀、歌括,是由汉代乐府民歌演变而来;赋,为辞句对称的韵文,是从《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者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歌与赋的比较,歌较为通俗、自由,虽也讲究押韵,但字数多少不受限制;赋是文体的一种,从内容和形…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文章从针灸教育发展现状入手,以针灸实训教学为切入点,结合疫情期间针灸推拿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观察反馈,探讨针灸线上线下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分析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在针灸实训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旨在为针灸线上教学的后续发展提供思路,为实践类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寻求可行模式,为实现针灸推拿学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及针灸推拿学专业走向世界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受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委托,我省自1999年以来成功举办了5期中医针灸技术国际培训班,有6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笔者在其中承担教学任务,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针灸教学实践出发,认为针灸医案在经络腧穴理论、针灸辨证理论及针灸治疗理论教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针灸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针灸技能操作是针灸临床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操作课,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强化基本技能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技能目标达标控制,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针灸人才。在开设针灸学临床课程的初期,其教学方式仍沿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时间为课堂讲授,  相似文献   

8.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操作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何改进并制定适应现代要求的针灸教学模式是学生能否胜任针灸医疗工作、能否提供高质量针灸服务的关键,甚至关系着针灸学科的继承和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针灸教学中的问题及其根源,探索了提高针灸教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思政工作融入针灸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此篇文章探索了思政工作融入针灸学课程的意义、具体措施及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卷调研法、撰写心得体会及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无论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情感发展、对针灸学热爱的程度,还是遇到临床问题沟通解决的能力等等,融入课程思政的班级均优于传统教学的班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品管圈新教学模式应用于针灸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将24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品管圈组采用品管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普通教学模式,通过比较科内理论技能考核及组内成员能力评定结果对比教学成果。结果:品管圈组学生科内理论技能考核成绩为(89.17±0.77)分,普通组学生成绩为(85.75±0.95)分,品管圈组学生成绩优于普通组(两组学生独立诊治能力、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和谐度等项目评分教学前后组内比较及教学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独立诊治患者的能力,同时提高了针灸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针灸培训中心2008年联席会议4月16日至4月18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北京、上海、南京三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回顾了三中心33年的发展历程,对三中心在提高世界针灸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肯定,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发挥老培训基地作用以及国际针灸教学发展新形势和思路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院长在讲话中强调了三中心在传统医学走向世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三中心定期举办联席会议是一个良好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王荣 《光明中医》2008,23(2):240-241
短期国际针灸培训班,理论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如何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最终使学员初步掌握针灸技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尝试以兴趣导入法切入临床,情景教学中以中医思维贯穿治疗过程,启发诱导式展开病例讨论,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在康复科针灸实习教学中应用“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在康复科进行针灸实习的实习人员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在针灸实习工作中予以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则予以“知行合一”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人员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针灸理论知识成绩与操作成绩、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度、教学总满意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在康复科针灸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利于提高实习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可有效提高其针灸运用思维能力及其动手能力,便于实习人员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针灸治疗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7级针灸推拿1班共93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实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法;选取2017级针灸推拿2班共9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中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针灸治疗学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层次中医教育因学制短、任务重,容易走上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或中专教育的"发胀馒头"之路。从中医类专业针灸推拿实践教学入手,提出打破传统的理论和临床两段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三级训练、三级考核针灸推拿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期提高高职高专层次中医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先把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化归纳,再根据板块化内容组织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探求答案.PBL的运用中,一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和给学生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点,二要教师能够掌控干预和指导的切入时机和程度,确保问题讨论有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郑淑美  王宝华  崔海 《河北中医》2012,34(12):1917-1918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来我国学习针灸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绝对权威、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式"满堂灌"教学法已不能适应留学生学习针灸的要求和发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在针灸对外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方法更能有利于留学生在短期内理解学习针灸知识,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笔者在针灸文献网络教学的探索中,引入维基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建构知识、讨论分享、即时反馈,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也引发我们  相似文献   

19.
基于PBL的教育理念 探索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回顾针灸推拿专业5年制本科学生基于PBL理念而开展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针灸推拿专业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有必要引入PBL模式但又不能全盘引用,应探索大班授课条件下的具有PBL特质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研究"教"与"学"的平衡点、PBL范式及评估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医针灸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针灸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针对实际需要,我校开展了针灸临床学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初步改革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同时对目前针灸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并就针灸双语教学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