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缓冲器阻尼特性对于起落架缓冲性能尤为关键。分别基于工程算法和流固耦合及动网格方法,对某起落架缓冲器的阻尼特性进行了计算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所得的流场分布与工程分析结果相似,并且仿真方法能够用于分析内流场复杂的起落架缓冲器问题。整个仿真计算过程与传统的仿真方法相比,建模方便,计算快速有效。仿真分析值与工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为7%,并且在速度载荷较大时,相对误差缩小。进一步分析表明仿真方法与实际情况接近。  相似文献   

2.
小型液压缓冲器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对一种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多孔型小型液压缓冲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液压缓冲器的动态特性,研究了负荷质量和冲击速度与液压缓冲器最大吸收能力的关系,为小型液压缓冲器的用户选型和最优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平  刘勇  刘夫云 《现代机械》2001,15(1):78-81
考虑油液的粘度、流动特性及其与物理结构的藕合方式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油阻尼缓冲器抗冲击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同时设计了结构微小的油阻尼缓冲器原理样机,其多参数匹配试验研究表明所建初步仿真数学模型能近似的模拟实际物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阻尼孔离散分布式液压缓冲器缓冲力不稳定,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阻尼孔口连续变化的液压缓冲器结构,运用CFD方法确定阻尼孔流量系数,并依照理想缓冲曲线对阻尼孔口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得到了阻尼孔口开度随缓冲位移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阻尼孔组合优化方案,实现了多孔式液压缓冲器的优化设计。根据缓冲器缓冲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和孔口流量特性,建立了多孔式缓冲器缓冲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以阻尼孔直径、阻尼孔间距和阻尼孔数量为优化变量,基于缓冲器动态数学模型与模拟退火算法,建立了阻尼孔组合优化求解模型;根据该优化模型对阻尼孔的3个优化变量进行了组合优化,并将优化前后的数据输入到多孔式液压缓冲器的AMESim仿真模型中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同最初方案相比,组合优化后的液压缓冲器的内腔最高压力降低了12%,缓冲行程缩短了6.7%,缓冲过程更加平缓。  相似文献   

6.
李志强 《中国机械》2014,(14):144-144
本文详细介绍了PR100起重机副臂防后倾装置及其安全性能的实用新型发明技术:通过多重电子保护和机械保护,即使电子保护失效,防后倾支撑臂也会起到机械防护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起重机副臂变幅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液压阻力系数在液压制动装置的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液压阻力系数,才能将液压制动装置设计合理.在液压阻力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两个不同数值,将它们同合理的液压阻力系数进行比较,来说明液压阻力系数在液压制动装置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卷带装置的组成及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运用AMESim软件建立液压系统模型,仿真分析了流量阶跃输入、惯性负载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卡带工况时系统的响应特性,其结论和方法为液压卷带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MATLAB的液压管路动态特性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液压管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其动特性进行仿真,结果与实验相一致,该文的仿真及建模方法可作为其他液压系统动特性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挖掘机液压缸为研究对象,对液压缸前腔缓冲装置的缓冲动态特性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CFD动网格仿真技术,建立了缓冲结构的Matlab仿真模型和CFD仿真模型,根据已有的液压缸缓冲结构尺寸获得仿真输入条件,仿真得到了液压缸缓冲过程的缓冲压力动态特性。经过与实物测试数据比对,验证了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变频液压起货机的系统原理,并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主要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新型空投用缓冲装置的不同地锚数量、地锚位置布局方案,对该装置的缓冲效果和防侧翻效果进行了计算和效果评估.经计算可知:地锚的数量和位置布局都会对缓冲装置的使用效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多地锚设计方案的缓冲性能劣于单地锚设计,但防侧翻效果优于单地锚设计;多地锚设计时,缓冲效果最好的设计为4个锚分布在底板4条边中点位置,防侧翻效果最好的设计为4个锚分布在底板4个对角点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圆柱形变节流面积缓冲结构的缓冲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液压油缸缓冲结构特点和缓冲特性的分析总结,提出一种新型油缸缓冲结构——圆柱形变节流面积缓冲结构.对该缓冲类型的缓冲结构参数设计、仿真和对比试验,可使液压油缸缓冲性能接近理想的缓冲性能,从而减少对液压设备的冲击,增强设备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Each joint of hydraulic drive quadruped robot is driven by the hydraulic drive unit (HDU), and the contacting between the robot foot end and the ground is complex and variable, 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force control inevitably. In the recent years, although many scholars researched some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parameter self-adaptive control, impedance control and so on, to improve the forc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HDU, the robustness of the force control still needs improving. Therefore, how to simulate the complex and variable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structure and how to ensure HDU having excellent force control performance with the complex and variable load characteristics are key issues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The force control system mathematic model of HDU is established by the mechanism modeling method,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a novel force control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 load characteristics simulation metho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 structures are derived, consider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ad stiffness and the load damping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 structures. Then, simulation effects of the variable load stiffness and load damping under the step and sinusoidal load force are analyzed experimentally on the HDU force control performance test platform, which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ce control compensation experiment research. In addition, the optimized PID control parameters are designed to make the HDU have better force control performance with suitable load stiffness and load damping, under which the force control compens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force control system with several constant loa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riable load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y experi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if the load characteristics are known, the force control compensation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s positive compensation effects on the load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i.e., this method decreases the effects of the load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on the force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enhances the force control system robustness with the constant PID parameters, thereby, the online PID parameters tuning control method which is complex needs not be adopted. All the abov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for the force control method of the quadruped robot joints with high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15.
谢伟东  尹浩 《机电工程》2014,(4):446-449
针对国内现有动态标定装置精度不高、重复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力加载的新型力传感器动态标定方法;对该标定方法做了详细介绍,阐述了该标定系统中最关键的正弦机构的工作原理;利用基于最小二乘的曲线拟合法对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输出正弦电压的幅值进行了求解,并以此为基础,依据相应公式在LabVIEW中设计了数据处理程序,实现了对力传感器动态灵敏度的精确求解;搭建了实验平台,对Interface 1010AJ型力传感器进行了1 Hz~5 Hz的动态标定,并分析了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的力传感器动态标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度,其误差在1.5%内。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合理夹紧力,减少薄板件的铣削变形,将PLC技术应用到机床夹具的设计中,设计了夹紧力大小可动态调控的液压夹具系统(HFAC).HFAC系统包括夹紧机构、液压系统和控制机构,通过PLC闭环控制调节电液比例减压阀的出口压力,以使系统获得高精度夹紧力,并实现夹紧力的动态调控.实验结果表明,HFAC系统可实时调节机床夹具的夹紧力,其夹紧力控制精度为3%左右,即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较高的夹紧力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7.
张永明  佘翊妮  宁晓斌 《机电工程》2014,31(9):1132-1135
针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挖掘力的分析计算与优化问题,对工作装置在斗杆挖掘工况下的最大挖掘力及工作装置关键铰接点空间位置对其最大挖掘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机械系统与液压系统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了某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分析斗杆油缸以系统最大压力工作,铲斗油缸、动臂油缸闭锁时,在整个挖掘范围内,工作装置的挖掘力图谱,并确定了最大斗杆挖掘力.在此基础上,以最大斗杆挖掘力为设计目标,通过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工作装置机构铰接点空间位置对斗杆挖掘工况下最大挖掘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压挖掘机最大挖掘力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同时找出了铲斗最大挖掘力位置及数值,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和结构强度分析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景柱  徐诚  郭凯 《机械设计》2007,24(7):6-8,16
刚柔度是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在工作空间中定量衡量其性能与结构参数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应用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对基于Stewart结构六维力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进行理论推导,定义并分析了其刚度和柔度性能指标,为六维力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蓝鲸”号7 500 t海上浮吊为研究对象,对浮吊船体的高低频运动及环境载荷进行数学建模,并考虑浮吊在作业时,导致其水平面运动与普通船舶有较大不同的吊重回转惯性力,分析浮吊在复杂海况下的动态响应.采用将吊重回转惯性力和动力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基于Kalman滤波的Mamdani模糊推理法的7 500 t浮吊动力定位系统,并进行了浮吊作业区域保持仿真实验,为今后巨型浮吊动力定位系统的研制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仿生设计的由来及发展过程,并对生物体承力结构从力学特征上进行了分类,综述了在机械工业、建筑行业上关于生物体承力结构的仿生设计研究概况、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