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岳健  ;何嘉  ;张蓉  ;贺达汉 《昆虫知识》2009,46(6):921-925
完成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在13,17,21,25,29和33℃6个温度处理下的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3℃下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为62.23d,而33℃时仅为10.92d;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13℃时最长,为71.39d,33℃时最短,为11.95d;各温度下净生殖率25℃时最大为31.42,13℃时最小为1.40;内禀增长力33℃时最高为0.21,13℃时最小为3.87×10-3;各温度下的稳定年龄组配29℃下最稳定,具体分布为:卵,36.54%;1龄,22.95%;2龄,7.56%;3龄,11.05%;4龄,10.11%;蛹,5.65%;成虫,6.13%。  相似文献   

2.
陈兵  郝树广  康乐 《昆虫知识》2007,44(1):77-81,F0004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是我国的2种重要入侵性害虫。本实验室在标准化流程下饲养了48(L.huidobrensis)-160(L.sativae)个世代的稳定实验种群。美洲斑潜蝇的实验种群需要较大的繁殖规模(>100对)才能保持群体的稳定性。2种斑潜蝇4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幼虫为害特征差别明显。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比美洲斑潜蝇长,总产卵量低于美洲斑潜蝇,但产卵历期明显长于美洲斑潜蝇。这可能是南美斑潜蝇较之容易繁殖的重要原因。该实验种群的建立为物种驯化、寄主选择性、抗性筛选及其它生理学、生态学等诸多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6、20、24、28和32℃5种恒温条件下以竹裂爪螨为食料对竹讯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 E-hara)进行饲养,观察其生长发育各螨期的存活及成螨繁殖情况,进而组建竹盲走螨在5种恒温条件下实验种群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并用Morris模型和Weibull频数分布函数探讨了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雌平均产卵量在24℃时最大,为32.26粒,低于或高于24℃平均每雌产卵量均呈下降趋势。种群趋势指数(I)温度(T)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I=-98.7747 9.6914T-0.2033T^2),理论上当温度为23.83℃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为上一代数量的16.74倍。通过Morris模型分析,表明每雌产卵量是影响该实验种群趋势指数的最重要因子。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竹盲走螨实验种群存活曲线均属Deevey Ⅰ型。  相似文献   

4.
多异瓢虫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了多异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表明该虫在棉田发生量大,发生时间长、幼虫、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并随着幼虫的生长其捕食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谱分析数学方法,研究分析格氏栲林格氏栲种群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波动性是明显的,与格氏栲天然更新过程有关;不同生境、人为干扰均对辂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波动产生影响;格氏栲生长量的周期波动与其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波动特征基本一致,表明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呈周期波浪式发展,即表征格氏栲林优势种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至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将2004年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8个实验的预做和摄像工作放在绍兴一中,笔者有幸承担了其一“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这一实验。通过实验预做,对这一实验有了亲身的探究经历。现将实验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教学参考的形式展示出来,与同行共商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Giemsa染色及活体观察方法,显示并描述了采自重庆北碚地区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肠道内的卵形后线虫Metanema ovula sp.nov.,切断沟滴虫Petalomonas abscissa(Dujardin,1841)Stein,1859和蛙毛线虫Trichomitus batrachorum(Perty,1852)等3种异养鞭毛虫的形态及其鞭毛、核器等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白纹伊蚊实验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白纹伊蚊种群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动态,得出年龄特征存活率、繁殖率等数据,编制成生命表,计算出有关种群各项参数,包括内禀增长能力(rm=0.1333),净增殖率(R0=45.3017),增殖有限速率(λ=1.1426),平均世代周期长(T=33.3299天),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b=0.5562,d=0.4229),稳定年龄组配,成虫前期占90.66%,成虫期占9.34%。该蚊种群大约每隔5.2天增加一倍。根据结果对该蚊种群传播登革热的关系和防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安徽两种蜜蜂种群的春季繁殖及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1997~ 1999年在皖中和皖西、皖南山区对意大利蜜蜂 (ApismelliferaLigusticaSpi.)和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Feb .)种群数量动态进行系统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蜜蜂种群数量明显受气候和蜜粉源植物的影响 ,周年呈现“两高”(春、秋 )和两低 (夏、冬 )的变化模式曲线 ;意大利蜜蜂春繁及秋季更新速度明显快于中华蜜蜂 ,但越夏效果不及中华蜜蜂 .意大利蜜蜂的性比值为 (314.4± 2 89.9)∶1~ (32 9.4± 30 5 .8)∶1,中华蜜蜂为 (334.2± 2 35 .5 )∶1~ (413 .1± 377.2 )∶1,雄蜂呈季节性出现 .蜜蜂种群内年龄组配在不断变化 .  相似文献   

10.
安吉小鲵种群数量和数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分布于浙江省安吉县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安吉小鲵( Hynobiusamjiensis) 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安吉小鲵分布区狭窄, 种群数量小, 由于环境变化, 处于濒危状态, 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陕西长安及汉中两地中华稻蝗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川  王青川 《昆虫学报》1997,40(4):374-378
通过对采自陕西长安及汉中地区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之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多元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第1、2主轴所构成的平面上,生活在两个地区的稻蝗个体被明显分成两个集团。此外,两地稻蝗在卵囊平均含卵量、卵粒大小及有效积温等生物学特性上均有显著的差异,这意味着长期的地理阻隔(秦岭山脉)致使两地的稻蝗演化成两个地理宗。由于使用传统的形态方法无法准确区分这两个地区的稻蝗,我们为这两个居群的雌性和雄性成虫分别建立了线性判别函数,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的小进化研究奠定一个基础。V(雌性)=-11.67+195.44H+1.91E/F+8.663MX+22.80F/C+0.34P一3.50MZ-102.76H/C-42.51F;y(雄性)=-17.06+30.183MZ+4.313F,这里,当v(雌性或雄性)<0时,个体属于长安县的居群,否则,属于汉中的居群。  相似文献   

12.
缙云山四川大头茶叶种群的结构及其动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初步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各龄级代表基株的叶种群的数量结构及其增长动态。结果表明:各龄级基株叶种群的出生率均为单峰型曲线,峰值一般在3月末至4月初形成,展叶类型接近“爆发型”格局。死亡率为双峰曲线,第一峰值稍滞后于出生率峰值形成于4月初,另一峰值位于生长季末。在株龄t≤73年的范围内,采用幂函数 和Logistic方程均可对株龄与叶种群大小进行较好拟合。较早出生的新叶的面积和生物量增长速率都比较晚出生的慢;2、3龄老叶的面积几乎不再增长,生物量增长亦甚微。全株叶种群的最大面积在成株中(≥20年)形成于7~8月,在幼树中为8~9月。成株将以最大叶面积为本生长季的生殖(开花)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3.
14.
五味子科两个种的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泽民  黄成林   《广西植物》1995,15(1):47-51
本文报道二色五味子和盘柱五味子两种的染色体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两种的核型公式相同,2n=28=28m,但根据Stebbins的核型不对称性的分类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色五味子为1A型;盘柱五味子为1B型。1B型是首次在被子植物中发现.也许它显示了原始类群中的一种进化特点。另外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表明二色五味子2n=28=12M2+14M1+2S;盘柱五味子2n=28=2L+12M2+12M1+2S.由此南五味子属的核型较二色五味子进化。  相似文献   

15.
16.
用浅水湖泊型鱼探仪估算东湖鱼群数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浅水湖泊型鱼探仪估算了武汉东湖中的鱼类个体数。鱼探仪的探头可以横向或垂直放置,水平探鱼时得到的是从湖面到1.5米深的个体鱼探图像;垂直探鱼时得到的是从1.5米到水底的个体鱼探图像。按半减半角3°计算了鱼探仪探索的水团中鱼的密度。根据每100米距离的个体鱼探图像计数值的时间系列变化以及鱼类密度的两向方差分析,发现鱼类的栖息密度随湖区的不同而异。根据各湖区鱼类当时的“现存”尾数,估计东湖郭郑湖区(11平方公里)1983年10月“现存”的鱼数为44万尾,1984年3月为112万尾。  相似文献   

17.
18.
云南是毒药树(Sladenia celastrifolia)的分布中心,日益严重的人为干扰不可避免地影响毒药树种群的数量特征。基于毒药树年龄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同的两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并对这两个种群进行了比较。严重受干扰的种群的幼苗库相对不足,Ⅰ龄级个体数比例为12.7%,Ⅱ、Ⅲ、Ⅳ龄级个体数所占比例为80.3%,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未受干扰的种群幼苗库相对充足,年龄结构呈现稳定种群的特征。这两个种群的生命表也存在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严重受干扰的种群的Ⅰ龄级和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这是幼苗库不足的一个直接反映。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表现出低龄级个体死亡率高的特征,但未受干扰的种群各龄级个体的死亡率的变化幅度较小。毒药树种群的各项特征与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及其它几种濒危植物的相关特征相似。虽然毒药树还未被列为受威胁的物种,但它已具备IUCN所定义的受威胁物种的特点,因此,对它的保护已十分必要,除了在野外建立相应的毒药树保护点之外,在植物园中培植人工种群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鲫鱼种群间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资源小型化现象已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关于鱼类资源小型化成因已有诸多研究报道1,2。一般认为,环境变迁、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自身调节能力是导致鱼类资源小型化的主要原因1.关于鱼 类资源小型化形成机制的遗传学背景研究目前尚鲜见报道。本文对两个典型湖泊卿鱼种群的同工酶等 位基因频率变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Spite, the shady relative of altruism, involves paying a fitness cost to inflict a cost on some recipient. Here, we investigate a density dependent dynamic model for the evolution of spite in populations of changing size. We extend the model by introducing a dynamic carrying capacit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unconditionally spiteful behavior to evolve without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any finite population. In some circumstances spiteful behavior can contribute to its own stability by limiting population growth. We use the model to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spite and altruism, and to refine Hamilton’s original argument about the insignificance of spite in the wild. We als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fixing the measure of fitness to classify behaviors as selfish or spite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