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通风横流式冷却塔是一种适用于大容量机组的冷却塔形式。本文按火力发电厂1000 MW机组循环水系统的冷却负荷,对自然通风横流式冷却塔的塔型进行技术经济研究和分析,给出了1000 MW机组自然通风横流式冷却塔塔型趋势和填料优化布置推荐方案,可供1000 MW机组火电厂自然通风横流塔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云驰 《电力建设》2012,33(1):61-64
针对横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工艺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核心设备结构、模拟计算方法、防冻及降低噪音方案的改进。对核电站使用大型横流式冷却塔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结论:横流式冷却塔应用于核电站是可行的,在大型核电站中其优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大容量机组的建设将越来越多,与之相应的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必须及时配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展多种塔型是必要的。逆流式冷却塔在我国虽有30年的建设经验,但还有不少问题待研究解决。而处于空白状态的横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应该积极进行试验研究,取得经验,以满足电力工业的需要。为此,电力部规划设计管理局组织了中南电力设计院、河南电力设计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冷却水研究所等八个单位,从1973年以来,开展了对横流式冷却塔的试验研究、设计、建设工作。于  相似文献   

4.
1980年4月电力建设总局在郑州召开了大型横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技术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设计、科研、施工、生产等单位的代表70余人。会上听取了中南电力设计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南电力设计院等单位所作的专题报告,参观了开封电厂的横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并分组进行了讨论,交流了经验和看法,认为横流式冷却塔科研设计组1973年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横流塔的热力计算方面,水科院同志作了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横流式和逆流式冷却塔优缺点的争论至少已进行了40年左右,因此这两种设计在美国曾竞相出现。逆流冷却有其效率较高的固有优点。全部空气最终在最高水温点接近饱和,而在横流中,大部分空气未充分利用,因为它在水塔较低的部位接近饱和,温度远低于进水温度。另一方面,横流式冷却塔具有侧向敞开结构的基本优点,它更适宜于比在冷却出力相近逆流式冷却塔中常见的要高的空气率。在过去许多年中,美国现场安装的大型冷却塔是用木材建造的,因为它初投资较低,而且有相当好的维修记录(特别是采用良好的化  相似文献   

6.
冷却塔是发电厂冷端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介绍了冷却塔的分类,对逆流式冷却塔和横流式冷却塔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冷却塔风机的风速、空气阻力及通风机电机功率等;阐述了循环冷却水水质稳定指标腐蚀率和污垢热阻,可为冷却塔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横流式冷却塔具有可以分格运行和分格分层检修,循环今却水量变化幅度大,冬季防冻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厂冷却水系统。本文结合唐山西郊热电厂横流式冷却塔的设计,介绍了新型淋水填料的开发,防冻措施,供水与配水机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所介绍的德国一座新技术试验电站,其主要特点是将流化床燃烧与常规煤粉锅炉联合;采用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实现热电联产;将烟气脱硫装置与横流式冷却塔联合。试验装置为今后电厂提高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吕贵廷 《电力建设》1992,13(1):65-65,F003
山西省永济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230MW,1、2号机为40MW;3、4、5号机为50MW。1、2号机配有两座淋水面积为2000m~2的逆流式冷却塔;3、4号机配用一座7-1500-718型横流式冷却塔,淋水面积为1500m~2(河南省电力设计院设计),1985年开工,1987年底投入运行;5号机配用一座2000m~2的逆流冷却塔,于1990年底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以华能九台电厂为例,在大量收集国内外已经完成的不同塔型、不同机塔配置的经验基础上,对2×660 MW机组配置自然通风逆流和横流湿式冷却塔的不同方案进行了比较,并对不同方案采用一机一塔与两机一塔的多种配置进行了全方位优化和论证,提出宜采用一机一塔方案,每台机组配置1座淋水面积6 500 m2的逆流湿式冷却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大型火电厂和核电站的投运,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众所周知,逆流式冷却塔的造价比横流式要高,但是从长远观点来考虑,另一个经济因素不容忽视,即冷却塔的运行费用,而后者主要取决于循环水泵的耗电量。有关资料表明,一台1300兆瓦的核电饥组所需的冷却水量为47米~3/秒,循环水泵每米扬程所耗功率约为0.6兆瓦,如  相似文献   

12.
贾明晓  胡三季  李昊  王斌 《中国电力》2020,53(2):180-184
冷凝式消雾节水冷却塔近年来在中国开始应用。为获得冷凝式消雾节水冷却塔的消雾节水性能,对某设计循环水量为4 000 m3/h的冷凝式消雾节水冷却塔的出塔空气参数及节水率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循环水流量接近设计值时,冬季消雾模式开启工况下,试验得到了出塔空气干、湿球温度及风速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冷凝式消雾节水冷却塔出口,靠近风筒壁面的空气流速要高于塔中心处的空气流速;出塔空气参数经加权平均后相对湿度为64.2%,出塔空气的羽雾稀释曲线始终处于不饱和区,不易形成雾气团;在试验工况下该冷却塔的冷凝回收水量为11.357 m3/h,蒸发损失水量为45.440 m3/h,节水率为25%。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严寒的冬天,自然通风冷却塔极易受到结冰的威胁。为了避免关键部件(如百叶窗、填料及支撑系统)的损坏,运行人员有时被迫使设备在低于最佳热效率的工况下运行。下面提出几种对横流塔和逆流塔都适用的有效防冰措施,使冷却塔能在最大出力下运行而很少受损害。  相似文献   

14.
1.冷却塔用旋喷型喷溅装置专利申请号:85204222冷却塔用旋喷型喷溅装置的用途,是把循环水均匀地布洒到淋水装置上,从而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这种喷溅装置由蜗形喷头和溅水环组成,水流横向进入蜗形喷头,在蜗形喷头内沿蜗壳腔体中矩形流道水平旋转作汇环运动,从下端喷嘴喷出,形成伞状旋转水膜,冲击到溅水环的溅水叶片上溅散,形成细小均布的水滴。每个蜗形喷头溅散范围的直径约2米。使用这种装置,溅散水滴细小,布水均匀,喷嘴不易堵塞,对工作水头的适应性好,并可减少配水管、槽的数量,增加冷却塔的通风面积。  相似文献   

15.
刘官郡 《电力建设》2009,30(7):58-60
北京某热电厂由于建设场地限制不能实现每台机组配1座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设想,从而建造了2台机组共用的1座横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但是关于这座塔从冷却效率到结冰防冻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期间曾进行过部分改造,但是没有找到症结所在。通过剖析各种问题的根源,证明经过技术改造可以满足200MW机组循环冷却水的要求,短期内不可能带满该负荷时也需要对几个方面进行彻底改造,否则仍将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冷却塔是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循环水系统的主要冷却设备,逆流式自动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直接影响着冷却效率。为此对造成冷却塔悬挂式填料坠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大型冷却塔的运行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数值模型(数模)研究和分析了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塔筒段流场特点,并探讨了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内阻力计算方法。结合风洞物理模型(物模)试验,定性评价了塔内结构构件对塔筒内阻力的影响。数模计算及物模试验结果表明,冷却塔塔筒段阻力值相对较小,在整个冷却系统中所占比例不大。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阻力计算可沿用双曲线冷却塔的阻力计算方法,塔的总阻力计算时建议增加一项塔筒内阻力。蒙皮内置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塔筒内阻力可采用本文的速度突变构件局阻计算公式进行估算。蒙皮外置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塔筒内阻力相对较大,可参考本文研究结论或根据具体项目数模或物模研究结果确定。  相似文献   

18.
大型撞击式水煤浆喷嘴流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容量的撞击式水煤浆雾化喷嘴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喷嘴运行参数和喷嘴内各主要结构参数对喷嘴流量特性的影响。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分别指出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原因及相应调节方案。对以后此类喷嘴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冷却塔出口水温作为性能指标,提出了冷却塔运行经济性诊断模型和性能变化的定量计算方法,指出淋水填料损坏、内部组件结垢和配水分布不均是导致冷却塔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利用麦克尔方程的二维数值计算方法,首次实现了喷嘴损坏对经济性影响的定量计算,并利用冷却塔经济性诊断的数学模型,解决了淋水填料损坏、脱落,塔内结垢对经济指标影响的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20.
冷却塔在我国火电厂的应用广泛。冷却塔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在逆流式通风冷却塔方面,先后建成投产的多座淋水面积超10000m2的超大型自然通风逆流塔(包括海水冷却塔、排烟冷却塔)和超大型间接空冷塔;在内陆核电站冷却塔应用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方案设计;此外,高位收水塔和横流塔方面也有小规模小范围的应用案例。随着冷却塔直径、高度的不断增加,冷却塔已变成火力发电厂内单体体量最大的构筑物,如何设计结构安全、运行安全、冷却效率高的大型冷却塔是我国工程师面临的技术挑战,也给广泛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