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度膝外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报道 18例重度膝外翻的外科治疗 ,作者对重度膝外翻的畸形成因、截骨平面选择和固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18例病人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2~ 3 4岁 ,双侧者 16例 ,共 3 4个膝。术前膝外翻畸形平均 42° ,立位双踝之间的距离最多者 5 5cm。手术方法 :单纯实施股骨髁上截骨者 16膝 ,股骨髁上 胫骨结节下双截骨 18膝。结果 :2 7膝平均随访 16个月 ,畸形完全矫正无并发症者 2 3膝 ,大部矫正者 3膝 ,并发 8°膝内翻者 1膝。结论 :术前精密的手术设计、正确的手术操作、用骨外固定器固定截骨段 ,对不同类型的重度膝外翻可达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股骨髁上、胫骨近端单独或联合截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膝外翻13例临床疗效.[方法]13例病人男8例,女5例;年龄8~24岁,单侧10例,双侧3例,共16个膝.术前膝外翻畸形平均26°,立位双踝之间的距离最大者50cm.手术方法:单纯实施股骨髁上截骨11膝,股骨髁上+胫骨结节下双截骨5膝.[结果]16膝随访14~42个月,平均26个月,畸形完全矫正无并发症者14膝,大部矫正者2膝.[结论]术前认真分析X线片,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正确操作,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截骨段,对治疗不同程度的膝外翻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外侧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外翻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15年6月,对21例(23膝)符合纳入标准的外翻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股骨外髁上开放性楔形截骨后自体髂骨植骨并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男8例(8膝),女13例(15膝),年龄30~54岁,平均41.2岁,所有患者伴有膝关节外侧间室疼痛及外翻畸形,术前通过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测量出胫股角平均为(162.0±2.6)°。通过观察术后骨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炎进展情况、HSS评分及胫股角等,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治疗外翻性膝关节炎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矫正,骨愈合时间(3.9±1.5)个月,未发现明显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HSS膝关节总评分从术前的57.3±3.1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8.6±2.7。胫股角提高到术后的(176.0±1.4)°。结论:股骨髁上开放性楔形截骨解剖入路清晰,术中容易控制截骨量,能够有效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同时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中青年外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术结合新型槽式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之间37例43膝膝外翻患者行股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畸形,并使用新型槽式钢板(Giebel钢板/德国Link)固定,其中男7例8膝,女30例35膝;平均年龄为31.2岁(15~70岁)。术前外侧间室有骨关节炎表现者11例13膝,Ahlback分级中Ⅰ度8例10膝,Ⅱ度3例3膝。术前、术后拍摄负重位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全长像,测量股骨角及股胫角并进行比较。术后平均1.5年取出内固定并进行随访,了解截骨角度的变化和骨愈合情况,并对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外翻畸形得到矫正,股骨角由术前的71.7°(62°~75°)矫正到术后的82.1°(78°~85°),平均矫正10.4°(8°~21°)。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1~2年),34例40膝在术后1年随访时截骨愈合,2例截骨端愈合不佳,经再次手术更换内固定并在截骨处植自体松质骨后获得骨性愈合,1例1膝失随访。伴骨关节炎症状患者中8例10膝术后疼痛明显减轻,3例3膝疼痛消失。[结论]使用新型槽式钢板固定的股骨髁上截骨术手术方便快捷,创伤小,固定安全有效,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Giebel髁钢板在伴发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立群  王伟 《中国骨伤》2008,21(4):255-256
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术常用于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外侧室骨性关节炎.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股骨髁上内翻截骨Giebel内固定治疗因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的12例(13膝),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股骨髁上内侧V型截骨术矫正膝外翻屈曲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髁上内侧V型截骨术矫正膝外翻屈曲畸形赵琪,于林献我院自1982~1992年,以股骨髁上内侧V型截骨术矫正膝外翻屈曲畸形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0~24岁。其中佝楼病单纯膝外翻25例,儿麻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2017年12月期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伴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4例,采取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男9例(9膝),女15例(15膝);年龄30~58岁,平均43.6岁。病程1~8年,平均5.6年。骨关节炎按照KellgrenLawrenee分级标准:Ⅰ级13膝,Ⅱ级9膝,Ⅲ级2膝。手术前后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和患侧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股骨远端外侧角、胫股角的变化。术后通过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炎进展情况、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等,综合评价该术式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患者的股骨远端外侧角由术前(78.36±2.78)°矫正至(84.72±3.64)°(P0.05),胫股角由术前(170.41±3.86)°矫正至(181.45±2.78)°(P0.05);Lysholm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操作简便,可有效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短期疗效满意,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 TSF)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TSF矫正26例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患者的病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9~62岁,平均39岁;创伤后膝内翻畸形20例,膝外翻畸形6例。21例行胫骨高位截骨,3例行股骨髁上截骨,2例同时行股骨髁上和胫骨高位截骨。安装TSF、测量支架的安装参数后截骨。术后7~10 d,根据电子处方,每天3次调节TSF支架上的可伸缩螺杆的长度,调节范围为0~3 mm。结果 经过7~35 d调节,20例畸形得到一次性完全矫正,患肢的胫骨、股骨力线恢复,肢体的成角、旋转和短缩畸形均得到矫正。6例尚残存轻微成角和短缩畸形,经第二次4~10 d的支架调整,畸形矫正。截骨处新骨生成和矿化良好,术后2.5~6.0个月去除外固定架。术后随访12~60个月,畸形无复发。术后1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1例去除外固定架后1.5个月发生股骨远端截骨处再骨折,经保守治疗骨折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继发性马蹄足畸形。结论 TSF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疗效确切,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2岁。右足踝跌伤后跛行24年于92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8岁时从高处跌落致右足踝受伤,遗留右踝畸形,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出现右膝畸形。否认先天性畸形、脊髓灰质炎及右膝外伤史,8岁前行走正常。查:骨盆右倾斜,右膝外翻40°畸形,右足外翻畸形。X线摄片:右股骨下端侧弯向内侧畸形,右距骨完全脱出于踝穴,位于外侧,距骨发育不良。入院后行右股骨髁上楔形截骨膝内侧韧带收紧术,矫正膝外翻畸形,5月后行右踝关节融合术。术后随访3年,行走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滑移截骨在软组织平衡中应用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7例(8膝)严重膝外翻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均通过股骨髁的滑移截骨达到膝关节周嗣的软组织平衡.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5例(6膝),良1例,可1例.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均无残留外翻畸形.结论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软组织平衡的处理中,股骨髁滑移截骨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损伤小、手术效果好、疗效满意等优点,是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是纠正膝力线不佳、治疗骨关节炎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股骨远端截骨和胫骨近端截骨。一般情况下膝外翻畸形多是由股骨远端的外翻畸形导致,可以选择股骨远端截骨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膝内翻畸形多需胫骨近端截骨术矫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是目前截骨保膝治疗内翻型骨关节炎常用的手术方式,其中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近年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外翻性骨关节炎的手术方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截骨手术治疗相关文献,对膝关节周围截骨术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疗效进行总结。结果对于有症状且年轻、活动度大的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方式有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股骨远端外侧张开楔形截骨术、胫骨近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胫骨近端外侧张开楔形截骨术。不同截骨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不同,选择正确的截骨手术方式对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结论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外翻性骨关节炎有多种手术方式,为获得良好预后、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最合理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畸形,常伴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截骨矫形术就是通过改善膝关节的负重轴线以达到矫正畸形,确保膝关节稳定和解除疼痛三个目的。截骨方法分:成角截骨,旋转截骨和胫骨结节前移截骨。截骨部位有股骨髁上,股骨髁间,胫骨结节部,结节上和结节下数种。本文就各种不同的膝关节畸形,分别加以叙述: 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膝关节内,外翻大多由于骨髓炎,小儿麻痹后遗症,佝偻病等引起,畸形多半较严重。手术治疗:儿童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和骨髓炎易损伤骨骺,使部分骨骺早期闭锁,造成下肢生长不均  相似文献   

14.
严重膝外翻常由股骨下端外侧骨骺发育障碍引起,股骨外髁发育不良。传统的髁上楔形或“V”形截骨矫形术后,力线通过股骨干内侧,不符合下肢生物力学。作者设计了股骨髁上带三角骨瓣,远端外移嵌插截骨术,经13例临床观察结果满意。文章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作者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截骨方法进行了改良,增加了股骨后髁截骨厚度,本项研究通过截骨厚度的测量对改良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进行了验证。[方法]对8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各向截骨骨块的厚度进行了测量,分为膝内翻和膝外翻两组,采用Student's-test对截骨厚度和假体厚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总体截骨厚度在膝间隙和伸膝间隙均小于假体厚度。膝内翻组,外侧屈膝间隙存在微量的过度截骨;膝外翻组,内侧屈膝间隙存在微量的过度截骨。[结论]采用改良的股骨截骨方法,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股骨内侧双平面闭合截骨治疗膝外翻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截骨的膝外翻患者25例37膝。纳入标准:(1)膝外翻畸形患者;(2)外翻畸形位于股骨远端,即机械轴上股骨远端外侧角小于87°;(3)胫骨无明确畸形,即机械轴上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在87°~90°内;(4)膝关节无关节炎表现。排除标准:膝外翻畸形在股骨以外(关节内,或者胫骨)或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访患者术后骨愈合和并发症的情况,测量手术前后机械轴(股骨头-踝关节中心连线)在膝关节上的交点的位置和胫股角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手术前后的机械轴力线在膝关节经过点及胫股角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入组患者25例37膝,其中男性2例,女性23例;左侧6例,右侧7例,双侧12例;年龄15~53岁,平均(35±11)岁;平均随访时间4~40(19±10)个月。术前机械轴平均落在膝关节(86±15)%处,术后纠正到(43±8)%处,手术后比手术前改善3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P0.001)。没有矫正不足的案例(机械轴在胫骨平台上交点超过55%为矫正不足);2例矫正过度(机械轴在胫骨平台上交点小于35%),到最近随访时没有临床症状。胫股角术前(171.2±3.1)°,术后为(181.2±2.4)°,术后比术前改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P0.001)。全部患者术后获得骨性愈合,没有发生畸形矫正丢失、深静脉栓塞和感染。23例膝(62%)患肢有前内侧软组织刺激不适,在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股骨内侧双平面截骨的手术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膝外翻畸形的病因,大部分发生于营养不良性佝偻病,其次是外伤性和麻痹性,1989年以来共收治6例膝外翻畸形的患者,均采用股骨髁上楔形截骨,临床效果满意,其中一例引起腓总神经麻痹,经治疗好转,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6例均为女性,年龄14岁~18岁,外翻度数,最小24度,最大35度,均为营养不良性佝偻病引起,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分析和精确矫形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内外翻畸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5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膝内、外翻畸形患者18例;膝内翻4例,膝外翻14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4~54岁,平均25.4岁。所有患者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双下肢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辅助建立的双下肢三维解剖模型,将双下肢三维解剖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中,通过计算机辅助精确测量股骨角、胫股角、胫骨关节面夹角等参数,根据计算机辅助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截骨角度,通过提取表面点云数据,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截骨模板,最后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精确截骨和矫形的手术过程。术中根据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对4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近端截骨+内固定术,14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股骨髁上截骨+内固定术。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7个月。术后早期X线证实:膝内、外翻畸形完全矫正,下肢负重力线恢复正常。术前计算机辅助测量与X线的测量值,两者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X线测量的股骨角、胫股角、胫骨关节面夹角等参数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术前(55.4±15.2)分,术后半年(81.8±9.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法组与计算机辅助矫形组相比,术后口角、B角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膝内外翻复发、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异体骨排斥反应,给予伤口换药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发现骨不愈合。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膝内外翻分析和精确矫形,将膝内外翻畸形的精确矫形提升到数字化水平,具有更加精确、更加可靠、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组配式全膝关节假体治疗中、重度外翻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因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排除轻度外翻膝及下肢解剖轴线明显异常者,根据手术方式及假体的不同分为A组:常规膝假体+延长杆TKA术;B组:髁限制假体+延长杆TKA术;C组:股骨髁上截骨+延长杆TKA术。通过测量股胫关节角,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关节功能和手术疗效。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 结果43例患者(59膝)均获得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16±3)个月;男12例14膝,女31例45膝;年龄平均(56.5±1.7)岁。其中A组19例(27膝),B组13例(18膝),C组11例(14膝),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各组患肢股胫关节角(t=22.544,20.221,12.841)、视觉模拟评分(t=17.979,16.398,13.962),膝关节功能评分(t=-35.159,-29.649,-25.410)较术前明显改善,各组手术前后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间手术前后患膝股胫关节角,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根据膝外翻畸形的病理特点和临床分型,灵活优化组配不同假体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兼顾矫形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增加假体把持力和关节稳定性,对于关节外畸形行髁上截骨+生物延长杆固定是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应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RanawatⅡ型膝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应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RanawatⅡ型膝外翻畸形,其中31例术中行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截骨组),34例常规方法行外侧软组织松解(常规组)。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髋膝踝角、膝关节KSS临床评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0~7.8年,平均6.3年。常规组6例、截骨组4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溶栓治疗后均于术后2周左右恢复。截骨组3例因骨质疏松出现部分螺钉少许退钉,其中1例因螺钉退出较多作小切口将螺钉重新置入,另2例无明显症状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滑移截骨块与股骨髁均愈合,影像学检查显示截骨块骨折线消失时间为术后3~6个月,平均3.2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截骨组膝关节KSS临床评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髋膝踝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