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53例温病卫气营血患者各阶段的体温、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结果表明都有相应的变化。此变化随着卫气营血的传变而增减,尤以卫气与营血之间为显著,从而证实了叶天士“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理论是正确的。作者认为,这些指标其中尤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可作为中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分型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195例温病患者卫气营血各阶段之体温、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表明,这些指标大都随卫、气、营、血的传变而递增,尤以卫气与管血之间最显著。卫气营血证候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属“高粘综合征”,证明卫气营血各阶段都有瘀血存在,提示临床在治疗温病时,除应遵循卫气营血之治疗大法外,还应注重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3.
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血浆内毒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86例温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检测结果表明,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率都随卫气营血演变而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符合卫气营血的临证传变规律,是卫气营血的病理基础之一;湿热类温病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率都较温热类温病高(P值均<0.01).提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可能是造成湿温病缠绵难愈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这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直至清代形成的理论体系。首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确立了“卫气营血”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以后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一书里又补充了“三焦”辨证,从而构成了温病辨证施冶的完整体系,为指导临床分析温病的发病过程、病理变化、证候类型、发展规律等提拱了理论基础。一、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其含义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持功能活动的营养物质。叶氏刚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从而区分证候类  相似文献   

5.
温病卫气营血的研究近十几年来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温病卫气营血在基础理论、证候的病理实质、动物实验、电脑诊断程序以及方药治法等方面的研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在《内经》、《难经》及前贤有关卫气营血生理病理论述的基础上,用卫气营血概念来概括温病病变的浅深层次及病情的轻重,借以阐明温病在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及温邪的传变过程,并提出了四阶段的治疗大法,从而形成了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7.
张景岳对卫气营血辨证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用卫气血理论阐释温病的病变层次与传变次第,认及卫气营血各病变阶段组方用药的治疗特点,认为张景岳对卫气营血辨证学说阐述深刻,理法完备,已具卫气营血辨证之雏形,为卫气营血阏证学说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温病的卫气营血,是以急性传染病为主的临床病证和生理病理的理论概括,是明清医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的学术见解。加强卫气营血的临床研究和理论探讨,有助指导临床实践。为此,我们将1964年~1978年我所内科15年住院病例中,体温在37.5℃以上,属于中医“热病”范畴的感染性疾病,共93个病种,2391例,对卫气营血辨证论治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现将观察结果,作如下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揭示了温病的一般发展过程、诊疗思路,对后世医家治疗温病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叶氏的"卫气营血"辨治思路还可以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所谓的结合即是指:将卫分证与肺、脾胃、肝结合;将气分证与肺、脾、胃、肠、胆、三焦结合;将营分证与心、胃、肝、肾结合;将血分证与心、肝、肾结合。从而使得卫气营血辨证更加细致化,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是清代著名温热病大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引伸《内经》之义所创立的。自此理论体系的形成,方使温病病程的划分,及其相应治疗方法的采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然证之临床,从温病的发展演变来看,卫气营血阶段的划分,尚难反映温病发展变化之全貌。以下就卫气营血辨证中的两个问题略抒管见,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名医叶天士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著《感温热篇》。以卫气营血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并制定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即“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营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从而奠定了温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温病学问答     
问: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在温病学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辨证方法。它为温病的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是指导温病临床的基本法则。其重要作用是: ①概括温病的病机及传变规律。人体感受温热病邪后,致使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及有关脏腑的实质受损害。临床反映出由卫至气而营及血,或从上焦传中焦到下焦,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从外向内、由上及下的传变规律。把握这一病  相似文献   

13.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为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开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先河,华佗对温病发斑已有认识,巢元方对血症病机已有分析,孙思邈记载了四时温疫诸方,宋金元时期的刘河间、罗天益及明代吴又可等对卫气营血辨正的形成,均具有了一定的启发性的贡献。清代叶天士在六经辨证的启迪下,吸取前人的成就,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又为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认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是外感热病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的辨证纲领,由它说明了温热病毒侵袭人体后所造成的各种温病,它从横的方面阐述了病毒所在部位的深浅,病情的进退,从而指导了临床的实践,故在温病中有邪在卫分,邪在气分,邪在营分和邪在血分之别。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  相似文献   

15.
卫气营血辨证(本文改称卫气营血精辨证)既适用于温病也适用于水湿痰饮病,即适用于阴液病理性不足、有余的一切病变。作为辨证纲领的卫气营血精,实际表示了人体阴液在由表向里依次渗灌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标志着温病学说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它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辨证论治。本文试图分析这两种辨证纲领的异同、讨论其临床运用,对“以卫气营血辨证做为温热病的辨证辨领;而以三焦辨证做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的主张,提出浅见,谬误之处,恳求指正。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疾病种类很多,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毒性疾病可归属为中医温病范畴,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指导遣方用药,疗效显著。现将近10年来卫气营血辨证在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61例流行性出血热,按卫气营血不同分型阶段,检测周围血液中性粒细胞 NAP、POX 活力,结果表明:各型 NAP 阳性率、积分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NAP 阳性率、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NAP 阳性率、积分与血尿素氮、肌酐呈正相关;POX阳性率、积分与血尿素氮、肌酐呈负相关;POX 积分与 NAP 积分呈负相关;NAP阳性率、积分与白细胞计数呈正机关,说明中性粒细胞酶代谢参与出血热卫气营血传变机理。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通过参与治疗广州地区确诊病例,逐步形成了基于卫气营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治疗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院内中医诊疗方案。文章介绍了该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该患者的中医病机和证候演变呈现典型的层次性,基本按照经典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的传变规律发展,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第7天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0例正常人和309例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患患者进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选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数学模型,研制成计算机软件。分别对246例和103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与前瞻性检验,其平均符合率达85%以上。软件实际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辅助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