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淀粉氧化改性粘合剂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罗立新 《包装工程》2002,23(5):65-70
对于淀粉氧化工艺以及氧化淀粉改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淀粉改性产物应用于包装行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淀粉共混物的相界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不同的改性剂对淀粉进行了改性,将改性淀粉与聚乙烯共混制备薄膜。用TPT方程和Kerner-Nielsen方程对聚乙烯/淀粉共混物的界面特性进行了表征,计算出界面相互作用参数和界面层厚度。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改性淀粉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淀粉经改性后用于热塑性淀粉塑料领域的研究进展。根据淀粉的改性方法不同,主要综述了淀粉氧化改性、酯化改性、醚化改性、交联改性以及聚氨酯改性后对所制备的热塑性淀粉塑料性能的影响,归纳和总结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改性淀粉表面和内部聚集了大量的活性基团,多孔的特殊结构使其在废水处理、吸附污染物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改性处理得到接枝丙烯酸甲酯的改性淀粉,以改性淀粉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制备了改性淀粉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玉米淀粉、改性淀粉、改性淀粉微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改性淀粉微球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微球在酶溶液体积为0.06mL时吸附作用最为明显,对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对Cu~(2+)和Ni~(2+)的最高去除率达到74.53%和67.57%。  相似文献   

5.
具有一定功能基团的改性淀粉可提高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分别以阳离子淀粉、磷酸酯淀粉、磷酸酯双淀粉、氧化淀粉和尿素淀粉5种改性淀粉为吸附剂,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吸附后的Cu~(2+)质量浓度,考察了改性淀粉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并对比了不同改性淀粉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改性淀粉用量为0.1g、铜离子初始浓度为2g/L、溶液体积为100mL的条件下饱和吸附,其中磷酸酯淀粉吸附量最大,达50.7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5种改性淀粉的吸附等温数据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阳离子淀粉吸附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余4种改性淀粉吸附数据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高流动性、强疏水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干法改性处理技术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得到具有高流动性及强疏水性的玉米淀粉。通过活化指数、接触角、流动时间及休止角等指标,对改性前后玉米淀粉的流动性及疏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处理,玉米淀粉由亲水性表面转变为强疏水性表面,并且改性后的玉米淀粉具有了良好的流动性。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并没有改变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只是改变玉米淀粉的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直链淀粉具有独特的糊化特性和优异的成膜性能,在可降解材料和包装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高直链淀粉基可降解材料耐水性差,湿强度低是一直以来固有的缺陷,因而需要充分了解高直链淀粉基材料的广泛应用,深入探索高直链淀粉的改性方法。方法通过追踪国内外高直链淀粉相关的改性研究和应用进展,概述高直链淀粉的基本性质和性能,重点分析高直链淀粉常用的改性方法,如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改性对高直链淀粉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高直链淀粉在众多领域的挑战与机遇。结论通过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改性等方法,可以实现高直链淀粉粒径减小、糊化温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等理化性质的改善,拓宽了高直链淀粉在包装、食品和医用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淀粉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作为可再生的绿色生物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但原淀粉本身的不足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提高淀粉的性能,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近年来,关于淀粉改性的研究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淀粉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特性。淀粉改性后,粘接力、冻融稳定性能、吸水以及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广泛应用于胶粘剂、食品、污水处理以及生物医药等工业生产领域。概述了目前淀粉改性研究中的多种手段,主要包括化学改性(氧化、交联、接枝共聚、酯化、醚化和复合改性)、物理改性(热液处理、微波处理、电离放射线处理、超声波处理、球磨处理和挤压处理)、酶改性三大类,并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对改性淀粉的研究现状以及改性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湿法接枝改性淀粉在EVA鞋底发泡材料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由芳  郑玉婴  刘艺  肖有游 《功能材料》2013,(15):2253-2257
通过对可溶性淀粉湿法接枝VAc(醋酸乙烯酯)制备改性淀粉,并将改性淀粉用于EVA鞋底发泡材料中以制备环境友好型复合发泡材料。利用FT-IR、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研究淀粉的接枝改性效果,通过SEM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鞋底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红外光谱中在1746cm-1处出现的CO伸缩振动峰表明醋酸乙烯酯单体可能已经接枝到淀粉大分子链上。淀粉湿法接枝改性的最佳引发剂浓度为7mmol/L,最佳反应温度为70℃。SEM分析表明改性淀粉与EVA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湿法接枝改性淀粉/EVA鞋底发泡材料的密度低于传统EVA鞋底发泡材料的密度,当改性淀粉含量为40份时,密度最小为0.085g/cm3。  相似文献   

10.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改性淀粉胶粘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改性淀粉胶粘剂。用红外光谱表征改性的每个阶段,验证其改性机理。X-ray衍射说明了MF对淀粉的结晶度影响不大,MF主要是交联改性的淀粉的无定型区;扫描电镜显示MF对淀粉颗粒形成塑化,改变了淀粉颗粒的表面形貌,通过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结果表明,MF改性提高了淀粉胶粘剂的耐水性与稳定性,常温下保存7 d后,其耐水时间、粘度分别为96 h和500 mPa.s。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固定生物分子以增强其生物医学应用性能的光化学方法,该方法适用的生物分子有蛋白质和白蛋白,多糖类如肝素,其它如酶,抗体,多肽类,DNA片段等。此方法不会影响高分子材料的本位性能,可基本保持所固定的生物分子的活性,还可以设计材料表面改性区域,经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种优良的生物医学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镁和氯代异丙烷为原料,四氢呋喃作溶剂,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格氏试剂,格氏试剂的收率达90%以上。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合成格氏试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硫化矿高酸浸出的硫酸锌溶液中萃取提锗全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硫酸锌溶液中用萃取法提取锗,萃取剂为7815(氧肟酸),稀释剂为磺化煤油,添加剂为T试剂,反萃剂为NaOH,原料液为云南会泽铅锌矿硫化锌高温、高酸、高铁浸出溶液;工艺就萃取体系的选择,金属的萃取平衡,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工艺流程的串级实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锗萃取率大于96%,反萃率大于97%,锗精矿含锗大于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络合剂,以硝酸铈和氟硼酸钾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快速制备出形貌和尺寸均匀的CeF3纳米扁球体,分别采用XRD、TEM、SEM、UV-vis及PL等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CeF3样品属于六方晶相,一些反应参数如络合剂的用量以及不同的氟源等对最终产品的形貌和尺寸都有明显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eF3纳米扁球体的形成机理。缓慢的成核过程有利于CeF3晶核逐渐生长成扁平状的纳米粒子,随后扁平状纳米粒子在络合剂的诱导作用下按照一定方式聚集最终形成CeF3纳米扁球体。  相似文献   

15.
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上海测试中心等五家单位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下,积极组建上海试剂资源联盟,整合试剂资源,提高和促进试剂资源的共享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上海试剂资源联盟初具规模,作为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条件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充实了平台的服务内容,拓展了服务功能,为研究开发、创新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建立有机进样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OSIS-ICP-MS)直接测试高纯有机试剂中金属杂质。高纯有机试剂直接由有机进样系统(OSIS)导入质谱仪进行分析,可有效避免样品处理可能带来的污染和误差。与传统方法比较,该文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灵敏、环保,并兼顾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需要牺牲剂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材料分解水的原理 ,以及典型的几类该种催化剂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Fenton试剂对底泥-水体系中低浓度DDE的降解作用,探讨了pH、[Fe2^2 ]0、[H2O2]0以及水和泥的质量比(水/泥)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Fe^2 ]0以及[H2O2]0的最佳条件值分别为3.0,16mmol/L和400mmol/L,DDE降解率随水/泥比的增大而提高,反应60分钟时DDE的降解率达70%。  相似文献   

19.
纳氏试剂在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有强烈吸收。在工业废水氨氮监测中应用的纳氏试剂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微米级铜银双金属粉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晓国  张海燕  黄惠平 《材料导报》2006,20(10):151-153
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铜银双金属粉,使用EDTA代替氨水作Ag 的络合剂,并螯合分散Cu2 ,一次性制备了具有常温抗氧化性能的铜银双金属粉.研究了EDTA的用量、AgNO3浓度、反应温度和AgNO3用量对铜银双金属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用量以EDTA与AgNO3摩尔比在1~1.25:l的范围内为宜;AgNO3最佳浓度为0.0125 mol/L;反应温度越低越好;AgNO3用量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