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喉癌病人手术麻醉中应用压宁定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病人分为高血压组(I)和非高血压组(II)。高血压组在麻醉诱导前静点压宁定(0.smg/kg);非高血压组在氯胺酮诱导后引起血压升高,当超过21.33/12.00kPa后静点压宁定(剂量同I组)。(结果)两级静点压宁定,3分钟后血压下降显著(P<0.05),且维持在正常范围。I组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m),II组心率亦不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在喉癌手术过程中,压宁定对原发性高血压和氛胶附麻醉引起的血压升高产生有效降压作用,并能降低氯胺酮麻醉引起的心率增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麻醉在头面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清醒度的比较。方法 50例病人,ASA分级为I~Ⅱ,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麻醉组(D),氯胺酮麻醉组(K),D组用异丙酚2.5mg.kg^-1诱导,用Geraeby-340泵汪异丙酚4.5mg.kg^-1.h^-1维持麻醉,k组用氯胺酮2.0mg/kg^-1诱导,静脉点滴氯胺酮3mg.kg^-1.h^-1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前(T0),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麻醉在头面部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清醒度的比较。方法50例病人,ASA分级为Ⅰ-Ⅱ,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麻醉组(D),氯胺酮麻醉组(K)。D组用异丙酚2.5mg.kg-1诱导,用Graesby-340泵注异丙酚4.5mg·kg-1·h-1维持麻醉;k组用氯胺酮2.0mg/kg-1诱导,静脉点滴氯胺酮3mg·kg-1·h-1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前(T0)、注药后(T1)、插管后(T2)、手术时(T3)、拔管前(T4)5个时点的HR、BP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后病人清醒的情况,并比较组内的变化和组间的变化。结果两组均对血流动力学有影响,K组在注药后、插管后、拔管前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而D组在相对时点的HR、BP变化比K组较轻。同时,D组术后比K组清醒明显快。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头面部肿瘤手术中比氯安酮麻醉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压宁定组(n=20),对照组(n=20)。以0.5mg.kg^-1压宁定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即刻、1min、3min和插管时,插管后1min、5min时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表明:压宁定组的SBP、DBP在插管时低于对照组(P〈0.05);HR在插管前后无差异(P〉0.05),对照组HR在插管后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插管  相似文献   

5.
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压中定组(n=20),对照组(n=20)。以0.5mg·kg-1压宁定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即刻、1min、3min和插管时,插管后1min、5min时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表明:压宁定组的SBP、DBP在插管时低于对照组(P<0.05);HR在插管前后无差异(P>0.05),对照组HR在插管后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插管后5min两组SBP、DBP及HR无差异(P>0.05)。表明压宁定可以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颈丛麻醉期间病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一般用氟哌啶、芬太尼或哌替啶、压宁定等对症处理,经用上述药品处理无效时,采用盐酸艾司络尔治疗颈丛麻醉期窦性心动过速(HR>100次/分)、血压升高,降低心脏做功与耗氧、降低血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通过对33例老年癌肿伴重度贫血病人的入室血压与手术开始后的切皮时的血压对比,提出在麻醉过程中的注意点。方法 33例病人分别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诱导用药不同分为:Dip组、Ket组、r-OH组和连硬外组,结果 切皮时,Dip组和连硬外组的血压均较入室血压有明显波动(分别为P<0.05和P<0.01),而Ket组和r-OH组血压则波动不明显。结论 对于上述病人在选择麻醉方式和用药上,以r-OH或Ket诱导行静吸复合全麻,硬膜外麻醉则以小量、分次给药,充分供氧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用于老年肿瘤病人在全麻诱导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普胸手术4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1组)20例,中青年组(2组)20例。麻醉诱导时静注咪唑安定0.2mg/kg,观察诱导期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两组病人的SBP、DBP、MAP降低,1组更明显(P〈0.05)。插管后两组SBP均回升(P〈0.05),2组的DBP、MAP有更明显的升高(P〈0.01)。整个诱导期间两组病例的HR变化不大。结论 咪唑安定麻醉效果强,起效快,适宜于全麻诱导,在老年病人诱导插管中能有效地抑制心血管反应,对老年病人可以安全地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丛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甲状腺癌30例随机分为二组:Ⅰ组颈丛+全麻组(n=15例);Ⅱ组全麻组(n=15例)。两组病人术前年龄,体重,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全麻诱导和用药种类相同。结果:Ⅱ组手术探查时血压和心率高于Ⅰ组(P<0.05),术中全麻用药量均大于Ⅰ组。Ⅰ组还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结论:Ⅰ组比Ⅱ组对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于甲状腺癌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保证肿瘤病人围术期的安全应进行全面的呼吸管理。因麻醉过程中病人的呼吸容易受到干扰,促使对麻醉时的呼吸管理要求更高。方法:胸科肿瘤手术175例,ASA I-Ⅳ级,静脉间断注射芬太尼,卡肌宁及吸入恩氟烷复合麻醉,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吸入恩氟烷浓度,脉博氧饱和度(SpO2)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175例全麻病人诱导插管均成功,术中各项监测指标稳定,术后拔管顺利。结论:作好术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表麻法在经鼻盲探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方法 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两组,I组为雾化组,Ⅱ组为局喷+环穿组,各15例。诱导插管期间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记录表麻前,插管时,插管后1分钟时的血压,心率。结果 I组病人的血压,心率与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插管过程中均无明显不适症状;Ⅱ组病人插管时,插管后1分钟的SBP,HR较表麻前显著升高(P<0.05),有5例出现恶心,呛咳,且局麻药用量较I组明显增多。结论 雾化吸入表麻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通过对84例喉癌手术病人切喉,颈清扫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的对比,提出在麻醉过程中的注意点。方法 全部病人选用局麻下气管造口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对呼吸道梗阻严重者气管造口前面罩吸氧,同时进行血氧饱台度监测。结果 全部病人切喉,颈清扫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统汁学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支持术中切喉,颈清扫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及压迫颈动脉窦时出现不良反射,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律失常。结论 根据上述情况可采用暂停手术数分钟,局部普鲁卡因封闭,充分供氧等方法都可消除不良神经反射,使病人顺利安全完成麻醉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芬太尼利用微量泵在颈丛神经麻醉下对手术中病人循环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甲状腺癌病人30例,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利用微量泵输注芬太尼,观察两组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中应激反应小,血压、心率基本保持在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则出现血压升高并心率加快.结论微量泵输注方法的选择既能减轻心血管反应又能保持无呼吸抑制,避免了芬太尼的副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肿瘤病人使用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及头颈部肿瘤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S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0.8mL/kg(参附组,n=15),P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乳酸林格氏液0.8ml/kg(异丙酚组,n=15),5分钟后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2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于麻醉前静息状态下、诱导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分别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结果: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时血流动力较为稳定,并且情况优于P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有效维持肿瘤病人使用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王旭东  卢雅立  郑銮 《癌症》2000,19(5):488-489,501
目的:评估预注氯胺酮预防异丙酚在肿瘤病人全麻诱导插管期所致血压下降的作用。方法;26例肿瘤择期手术全麻病人,随机分为P组和K+P组各13例,分别用工分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及氯胺酮0.8mg/kg,芬太尼3μg/kg,划丙酚2mg/kg,异丙酚2mg/kg行全麻诱导。比较两组病例在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50例肿瘤伴高血压病人,男30例,女20例,年龄60~70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采用硝酸甘油(NTG)5mg,注药方法不同,I组经鼻腔间断滴入,Ⅱ期静脉滴入。结果显示:I组注NTG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前一时间相比P〈0.01,II组注NTG后MAP,HR与前一时间相比P〈0.05和P〈0.01,两组注药前后SOP2无明显变化,50例病人中有30例术前心电图(ECG)异常,注NT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已广泛用于全麻诱导。本文旨在观察异丙酚在老年肿瘤病人全麻诱导中循环功能的变化,井与青壮年相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ASAI一回级择期手术31例,根据年龄分成两组:l组15例,65-80岁(68.6t4.8);H组16例,25-59岁(46.518.3)。手术种类为食管、责门、胃癌根治术。I组术前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半分支阻滞各1例;3例有轻度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控制良好。二、麻醉方法:术前30ndn肌注苯巴比妥钠0.ig,阿托品0.sing,人室后面罩吸氧,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丛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甲状腺癌 3 0例随机分为二组 :Ⅰ组颈丛 +全麻组 (n=15例 ) ;Ⅱ组全麻组 (n =15例 )。两组病人术前年龄、体重、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 ,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种类相同。结果 Ⅱ组手术探查时血压和心率高于Ⅰ组 (P <0 0 5 ) ,术中全麻用药量均大于Ⅰ组。Ⅰ组还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结论 Ⅰ组比Ⅱ组对循环功能影响小 ,不良反应少 ,更适合于甲状腺癌手术  相似文献   

19.
22名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成年女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麻醉前测血压,心率。高位硬膜外麻醉组经T2,3间隙穿刺,低位硬膜外麻醉组经T12及L1间隙穿刺,获得最大麻醉平面后,测血压和心率。结果高位组心率下降显著,血压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用于老年肿瘤病人在全麻诱导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普胸手术 40例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 1组 ) 2 0例 ,中青年组 ( 2组 ) 2 0例。麻醉诱导时静注咪唑安定 0 2mg/kg ,观察诱导期间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两组病人的SBP、DBP、MAP降低 ,1组更明显 (P <0 0 5 ) ,插管后两组SBP均回升 (P <0 0 5 ) ,2组的DBP、MAP有更明显的升高 (P <0 0 1)。整个诱导期间两组病例的HR变化不大。结论 咪唑安定麻醉效果强 ,起效快 ,适宜于全麻诱导 ,在老年病人诱导插管中能有效地抑制心血管反应 ,对老年病人可以安全地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