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次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预后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Xia JL  Ye SL  Zou JH  Ren ZG  Gan YH  Wang YH  Chen Y  Ge NL  Tang ZY  Yang BH 《癌症》2004,23(9):977-980
背景与目的: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作为肝癌局部治疗的新技术,近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分析肝癌 RFA治疗的疗效和复发相关因素,并探索 RFA治疗的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 2001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期间, 94例在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行 RFA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 102个病灶,随访期至 2004年 3月.采用 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9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 16个月, RFA治疗后的 1年累积生存率为 85.5%, 2年累积生存率为 75.6%; 1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 31.3%, 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 10.4%.共有 62例患者( 66.0%)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下列 3个因素有关:肿瘤近血管 (P< 0.01)、位于肝包膜下 (P< 0.05)、直径 >3 cm (P< 0.05);而与性别、 Child分级、 AFP值、是否联合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无关.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近血管 (P=0.000, 95%可信区间为 2.102~ 7.899)、位于肝包膜下 (P=0.001, 95%可信区间为 1.672~ 6.289)是 RFA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1% (2/94,胆道出血 1例,膈下积液 1例 ).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 RFA是一种安全的肝癌治疗方法.直径≤ 3 cm、不近肝内血管、非包膜下肿块是肝肿瘤 RFA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女之比为2-5∶1。原发性肝癌临床上以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最多见,并且HCC60%-80%可伴发肝硬化[1],HCC特别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大结节性肝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三维适形技术提高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方法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的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直观显示病灶在肝脏内的形态、大小及解剖关系等立体结构,模拟角度、电极针及射频消融毁损区与病灶的立体吻合程度,最后再实施射频消融。结果 在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8例完全消融,消融完全率为72.7%。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应用三维适形技术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代谢紊乱对肝癌疗效、预后的影响及在肝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接受治疗的142例肝癌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并分析病理特征与生存的关系,糖代谢紊乱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0例患者合并高血糖,17例合并低血糖。对照组与高血糖组在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低血糖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CoX模型显示临床分期、肝功能分级、是否合并低血糖等有关。结论:高血糖并不影响肝癌的预后,低血糖为肝癌诊治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40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电话、门诊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对变量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截至2013年2月6日,401例患者失访34例(8.5%),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1年生存率为86.9%,3年生存率为58.5%,5年生存率为39.0%。单因素分析表明前白蛋白(PA)、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为肝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根治术后AFP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A、AST、ALB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AFP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该加强随访,定期监测患者血清PA、AST、ALB、AFP水平,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surgical resection,SR)对于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到2009年6月共收治经甲胎蛋白(AFP)联合影像学(MRI或CT)证实的原发性中小肝癌患者125例:RFA组60例(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51例,腹腔镜下射频消融6例,CT定位经皮射频消融3例),SR组65例: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肿瘤局部挖出48例,肝段切除12例,肝叶切除5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RFA组和SR组术后第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33%、71.67%、58.33%和93.85%、80.00%和72.31%,两者的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3)。RFA组和SR组术后第1、2和3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5.00%、31.67%、56.67%和10.77%、24.62%和36.92%,两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虽具有术后恢复快、出血量少、住院日短、花费少等微创特点,但在肿瘤复发率和术后生存率方面不如传统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病例,评估其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且恢复迅速,术后1、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50%、20.83%和33.33%;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06%、87.50%、79.17%。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与复发密切相关,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近远期效果良好。肿瘤大小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边绿斐  周毅  叶茂 《肿瘤学杂志》2017,23(9):785-788
摘 要:[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随访资料完整的51例肺癌患者纳入分析,应用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和治疗并发症。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全组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获CR4例(7.8%),PR 31例(60.8%),SD 11例(21.6%),PD 5例(9.8%)。疾病控制率为90.2%。随访0.5~3年,随访率为92.7%。0.5、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32%、16%和4%,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2个月。21例出现并发症,术中出现气胸1例,咯血3例。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胸部疼痛2例、术后发热15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结合化疗和KP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肺癌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并发症可耐受;肿瘤直径、KPS评分、临床分期、有无结合化疗可能是影响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肺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讨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5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53个病灶, 729例次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  CT引导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下及DSA与Dvna-CT联合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分别为165例次、351例次及213例次; 本组病例总死亡率0.3%(2/729), 因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死亡各1例;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30/729), 其中CT引导下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8/165), DSA引导下及DSA与Dvna-CT联合引导下并发症发生率为2.1%(12/564),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4.95, P<0.05)。并发症包括: 腹腔出血0.5%(4/729)、胆管损伤0.1%(1/729)、肝功能衰竭0.1%(1/729)、肺部并发症(胸腔出血、肺部感染)0.3%(2/729)、气胸1.8%(13/729)、皮肤灼伤0.4%(3/729)、门静脉损伤0.4%(3/729)、肝脓肿0.1%(1/729)、消化道出血0.3%(2/729), 无其他严重合并症发生。  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发生合并症的风险。根据病灶内碘油沉积情况、病灶与重要器官或组织的关系选择不同的引导方式, 会降低发生合并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周勇志  冯斌  田应斌  周皓 《癌症进展》2017,15(12):1457-1459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 选取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ACE组40例、联合组(TACE+RFA)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1.11%,高于TACE组的50.00%(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TACE组(P﹤0.01),两组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联合组失访2例,TACE组失访3例,联合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8.89%(13/45),TACE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15.00%(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长于TACE组的19个月(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微波消融术(MWA)或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将其分为TACE+MWA组36例与TACE+RFA组3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率、肿瘤体积、血供消失率、完全坏死率、甲胎蛋白(AFP)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ACE+MWA组疾病控制率(91.67%)与TACE+RFA组(8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体积、血供消失率、完全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F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MWA或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控制率、生存率、血供消失率与完全坏死率等无明显差异,均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促进AFP、ALT、AST等因子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尚可,临床可替换使用,但TACE+MWA组治疗后应注意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丽森  余辉  程建中  吴豪杰  陈运芳  郭勇 《癌症进展》2017,15(12):1460-1463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联合组采用TACE+RFA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02%(P﹤0.05);联合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5.92%,与对照组患者的91.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FP、CA-199、GGT、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AFP、CA-199、GGT、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120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有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类型、肿瘤缩小率、肝癌分期(BCLC);多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变量为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肿瘤缩小率。结论: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多次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小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结节型、块型及巨块型;门脉癌栓为预后危险性因素,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R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120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有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类型、肿瘤缩小率、肝癌分期(BCLC);多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变量为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肿瘤缩小率。结论: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多次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小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结节型、块型及巨块型;门脉癌栓为预后危险性因素,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R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2大癌症,同时也是危险因素比较明确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国内外有关肝癌的流行病学文献,从近几十年来对其在全球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1995年5月-1999年12月间本院外科手术治疗的64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部分患者全身化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占大肠癌患者10.2%.肝转移灶大小、术前CEA水平、原发灶切除、辅助治疗方式为影响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与预后无关.肝转移灶>5cm、术前CEA>100μg/ml、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的生存时间(3.52月)显著低于其他患者(21.60月).结论治疗方式对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应积极切除原发灶、治疗转移灶.肝动脉插管化疗优于全身化疗.肝转移灶大小、术前CEA水平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癌肿块数目、病理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2例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中,40例术后复发,术后5年内的复发率为32.79%。初诊时肿瘤为多发者即3个及3个以上肿瘤、G3级的肿瘤术后复发的平均时间、5年内的复发率分别高于单发或双发者、G1或G2级的肿瘤。结论膀胱癌肿瘤数目、细胞分级是影响表浅性膀胱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发肿瘤、G3级肿瘤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发,及时行膀胱切除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9.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Backgrou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is commonly poor. After initial diagnosis of hepatic metastases, a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1–20 months can be expected. The definit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ch patients may influence therapeutic decisions. In particula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s who can expect long-term survival could assist in optimizing treatment.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n=350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All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following their survival after occurrence of liver metastases. Kaplan–Meier studies were performed, as well a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of several clinical, histopath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factors. Results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4 months. N=66 (18.9%) patients survived longer than 36 months after the primary diagnosi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prognostic relevance for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primary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initial diagnosis of hepatic metastases (p<0.05). Furthermore, prognostic relevance was found for the pattern of metastasization (p<0.05) and for signs of hepatic dysfunction (ascites, jaundice, p<0.005).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a prognostic benefit for patients with an expression of Ki-67<20%, p53<50% and a positive hormonal receptor status. Patients who received a regional therapy survived on average longer than patients who were only treated systemically (33 versus 11 months, p<0.001). Conclusions Consideration of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described parameters may help to find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The possibility of loca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 defined subgroup.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吴孟超  吴东 《癌症进展》2005,3(5):410-412,422
回顾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进展.分析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总结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的经验.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肝癌的早诊早治、局部根治切除、二期切除、肝癌复发再切除等外科治疗模式及综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改善了病人生存质量,但仍有不少问题需深入研究.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水平有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