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与越南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本文通过对史料进行详细分析,简要回顾古代中越传统医药交流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的主要特点,为新时期两国在传统医药方面进一步交流合作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越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共同文化渊源,据史学家考证,越南最初的历史和文化是属于“中国文化圈”,两国的文化交流至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由于历史渊源关系,中国的“某些拓荒者很可能在纪元前3世纪即冒险移居越南”,后来,随着两国经济往来关系的发展,“许多移民就是这样带着中国的手工业和风俗进入东京和北部的安南。这种情形继续进行了不仅是几百年而且是千年以上了”。尤其是在明末清初,中国人大规模移居越南。中医药学就是在中越两国的长期交往中,随着贸易和华侨的移居而传入越南的。中医药传入越南的历史越南的传统医学主要来源于中医,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为具有越南民族特点的民族医学——东医。中医药传入越南,据越南史书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7年,中国医生崔伟,在越南  相似文献   

3.
中越两国医药文化的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的中越两国,一直就有着深厚的友谊,相传公元前十二世纪末期,周公辅成王时,越南的国王越裳氏,就曾经“重译”来我国,作过一次友谊的访问。这个传说的可靠程度虽小,但却说明了两国间的联系,发生是一定很久远的。由于这样的一个缘故,因此在文化上,随时随地都在不断的交流。单以医学方面来说,越南的“南医”,他们的治病方法,如诊脉针灸、痘科等。都是取法我国;而我国的医学中,也有许多治病的药物和方剂,则系得之于越南。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越南传统医学的历史、组织机构、科研进展及中越两国间传统医学的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5.
中越两国文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同为中华文化圈,越南古时作为中国郡县达千年以上,历史上越南也同样使用汉语汉字。现在虽然使用法式越语,也是仅为表音的拼音语言,正如越南历史学者评价越文化具有七分的中华元素,二分的西方元素(其中以法兰西为主),一分的其他元素组合而成的复合型文明。  相似文献   

6.
《中医杂志》2011,(20):1713
为促进中医药特色医疗学术交流和中越国际医药交流,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定于2011年12月16日-22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本次会议,并组织会议代表去越南考察,欢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乡村医生、民间中医报名参加,特别欢迎具有治疗疑难病、肿瘤、痛风、  相似文献   

7.
《中医杂志》2011,(21):1823
为促进中医药特色医疗学术交流和中越国际医药交流,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定于2011年12月16日-22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本次会议,并组织会议代表去越南考察,欢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乡村医生、民间中医报名参加,特别欢迎具有治疗疑难病、肿瘤、痛风、糖尿病专长的名医参加。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中越传统医药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越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秦代时,秦统治者开始在今越南北部设置郡县。宋代以前,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直到公元968年,才开始进入独立封建王朝和独立国家的时代。由于唐朝曾在越南设置安南都护府,故明朝仍以"安南"指代  相似文献   

9.
泰国中医药现状和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位于东南亚,交通发达,人口约8000万,其中华侨人数约占1/4,信奉佛教,素有“佛国”之称,是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我国的友好邻国。在泰国,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是世界热带病学的中心,中医药在泰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泰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 中寨两国的医药交流1.1 历史的回顾 我国中医药在泰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宋元时期,与地处中南半岛一带的国家,在药物交流上颇为密切。据《宋史·丹眉流国(今泰国)传》就有记载。公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传统医药文化交流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一、唐代及以前据越南史书记载:远在公元前257年,中国有个叫崔伟的医生,曾在越南治愈了雍玄和任修的虚弱症,并著有《公余集记》一书行世。公元二世纪,越  相似文献   

11.
越南传统医药起源于鸿庞氏时代,经过中国管辖时期,进入独立朝代的发展。在各个朝代,越南传统医药得到广泛发展,并出现了诸多医家,留下了许多著作,使越南传统医药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2.
越南与中国各个朝代传统医学均起源于上古时代,其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均历经千年而不衰,两者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贯穿古今,而当今两国政府均重视传统医学继承和发展,制定并实施全方位发展策略,传统医学和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并存。另外越南传统医药亦有其独特之处,如当地盛产大量优质价廉的药用植物,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亦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13.
对源自汉代经典名方的已上市中成药、日本汉方药处方剂量及日服饮片量与古代医籍、《方剂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汉代经典名方的处方剂量在已上市药品中的换算规律,为古代经典名方的剂量换算研究提供参考。共梳理了15个汉代经典名方在已上市中成药及日本汉方药中的处方剂量,换算结果为一两为0.2~3.8 g。已上市中成药丸散剂一两换算为0.2~0.9 g;颗粒剂、合剂一两换算为1.0~3.8 g。日本汉方药大多按一两不超过1.5 g进行换算。已上市中成药丸散剂日服饮片量为9~18 g;颗粒剂或合剂日服饮片量为45~90 g。日本汉方药均为颗粒剂,其日服生药量大多为10~30 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古代医案导入《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方法将本校2012级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班125人(导入古代医案)和普通班97人,通过教学过程评价、问卷调查及成绩考核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教学过程评价:实验班课堂气氛活跃,上课注意力较集中,师生互动好,课后师生交流比例高(实验班67%,普通班23%)。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兴趣(78%)、学习的主动性(42%)、对专业的热爱(48%)和阅读古籍的方法(47%)等方面与普通班相比(60%、28%、27%、26%)有显著差异(P 〈0.05)。③成绩考核(平均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班分别为95.5、66、82.5;普通班为82、58、7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古文课程导入古代医案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对专业的热爱,可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5.
以敦煌汉简图版为底本,参考《敦煌汉简》释文,对其中的20枚医药简进行解读,发现西汉末期中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理法方药体系,在外感伤寒病的辨证施治方面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且在汉简中首次出现了"黄帝"和"针"的名词。  相似文献   

16.
本考  卡毛吉 《中医教育》2009,28(3):68-69
德司·桑杰加措(1653—1705年)是清代一位杰出的藏族医学科学家,一生勤于治学,编写了西藏史、地方志、白琉璃、蓝琉璃、藏族医学史等大量的著作,校勘藏医名著《医学四续》,此外还绘制系列医学教学挂图,并于藏历火鼠年(公元1696年)在拉萨药王山上创办了藏医学校碧都亚卓翩达那俄擦柔齐林,发展医学教育事业。他的著作和建树,对近代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也为现代藏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中药主页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字博物馆,依托数据库和多媒体展示手段,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全面完整、形象生动的中医药信息系统.数字博物馆中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学史及中药两大部分.其中中国医学史包括医史展厅、医史长廊、少数民族医学、中外医学交流、历代医家、珍本医籍、专科发展史、馆藏精品8个部分;中药包括中药展厅及标本精品浏览、中药基础理论、常用中药、道地药材、药食同源、中药的故事、馆藏标本7个部分.使浏览者对数字博物馆有较全面的了解,使其利用更方便、更直接.  相似文献   

18.
祝由是中国古代一种神秘文化观念,从隋唐至明代,在医学诸科中均设有祝由专科,但是自清代以后,祝由疗法逐渐退出了医学领域,至近现代更被人们视为一种迷信糟粕而遭唾弃。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剖析祝由术认为:祝由是一种以语言信号为基本治疗媒介的传统暗示疗法;祝由术的起效借用了宗教治疗的力量;祝由术与催眠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祝由术起效的机制包括归因替代、象征感应、诱导转移、从众心理的利用等。因此,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发掘祝由术的合理内涵,无论对拓宽中医学的研究领域,还是对完善本土心理学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王苗  周铭心 《吉林中医药》2013,(12):1291-1294,1301
选取明代赵开美宋刻本《伤寒论》,从中选取其汤剂方剂88首,采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判定各方之君药,测算其君药指数,分析其性味、归经特点,同时对比所判定君药与古代医家所认定君药的符合程度。其中有1味君药者79首,2味君药者9首,共97味君药,去除重复后共得充当君药药物31味。君药指数统计,豆豉(0.80)最大,其次为赤石脂、麻黄、柴胡、半夏等。本文判定君药与文献既定君药符合率为76.9%。君药与非君药特性比较,君药之温药大于非君药,而其寒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辛味药大于非君药,而其甘味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归脾胃膀胱肾经者大于非君药。  相似文献   

20.
黑山处于古丝绸之路的西部末端、古代传统医药发源地,也是现代“中国-中东欧”联通欧洲腹地的桥头堡。而中国也拥有独特的中药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中药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中药科技资源、优秀的中药文化资源和重要的中药生态资源。在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黑两国开启了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的新时代。现分析黑山在国际医药合作中的优势,对黑山药用植物资源的古代开发、中黑医药交流合作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并对两国后续合作进行展望,希望对中医药在黑山及欧洲的传播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